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笔尖】于乡音处听惊雷(散文)

精品 【笔尖】于乡音处听惊雷(散文) ——曾强老师印象记


作者:文心居士 举人,3096.2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87发表时间:2014-09-14 23:49:21

1.
   曾作为培训老师指导过全县部分语文老师制作语文教学课件,也曾作为教坛弟子参加过许多次大大小小的培训听课活动,总有些培训课程听来如坠雾中,让人昏昏欲睡,过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印象了。长久以来,唯一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一次文学笔会上三位老师的讲座,带给我文学心灵极大的震撼。而今,在全县教育系统信息员培训会上,有幸听到县志办主任曾强老师那大开大阖,信口拈来的授课,更使我切身感受到一位具有极高造诣的文学大师独特的个性,别样的风采。两个多小时的讲话转瞬即逝,令人意犹未尽,而他授课时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也一直萦绕心间,久久挥之不去。
   讲座的中场间歇时,我同旁座同学苏卫东先生提议去跟曾强老师打个招呼,苏先生欣然随往。苏先生是我在鹅湖文学写作班认识的同学,大我十年,港东中学副校长,一位痴情于书法和诗词的真文人。我们一起上台,曾强老师也亲切地迎上前来,先和我握握手,然后就像见到老朋友一般与苏先生握手说:“苏校长,你怎么也亲自来听这个讲座,完全没有必要嘛!”两人寒暄间,我猜想,曾强老师一定是忘记了我这个教师界的文学小辈了。我也理解,毕竟离开鹅湖文学写作班也有三年之久了,这三年间,身为写作大师,要采访全县乃至全市各大领导写专访,要深入教育、医药、农村等各个基层实地采风,要应邀筹备和举办新闻、写作、信息等各类讲座,如此大忙人,忘记只有一面之缘的小辈也是正常的。
   但我是记忆犹新的。三年前的某一日,我还是鹅湖文学写作班的一员,也是在县城外千年老镇永平镇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之一。突然接到县文联主席、写作班班长姚增华的电话,邀我去镇里某个单位叙话吃饭。我应约而来,见到姚增华班长和写作班其他几位熟悉的骨干班委,我与其一一打招呼,而只有一位陌生的面孔,他大约五十岁开外,天庭饱满,面容圆润,目光如炬,和颜悦色地望着我,而后操着亲切的乡音问姚班长:“姚主席,这位就是在最短时间里写下《静听红潮气自华》并且很快发表的铜中老师王卫龙吧!”姚主席客气地招呼我坐下,冲那人点点头,又专门对我说:“小王老师,你可能不认识他,他可是我们县里报告文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曾强曾老师,《鹅湖文艺》的编委成员。听说我们写作班的青年才俊就卧虎藏龙在永平,非要来与你相见不可!”见到如此高人,我心下惴惴不安。曾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局促,笑着说:“小王老师,我看过你的《铅山杏坛忆访录》和近期发表在《鹅湖文艺》的大作,很不错嘛!可见我们铅山文学界,不但后继有人,而且大有后浪推前浪之势啊!”一句话说得我更是坐立不安,幸而没多久,我们就入席喝酒,终于稍微缓解了紧绷的心。酒桌上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一概忘却了,唯一记得的是酒后的我们很快由前辈晚辈变成了和谐相融的文学友人。
   此后的几年里,因为与写作班的缘尽,也再没有与曾老师有过任何交集。辗转来永铜小学兼课的过程中,铜小校长翁子龙得知我竟是写作班早年的师兄,便欣然送我一本来自于鹅湖文学写作班的厚重文集《鹅湖新绿》,在这本文集里,我再次系统地读到了曾老师十二篇洋洋洒洒的写人记事报告文学,也为其深厚的文学底蕴,扎实的文字功底,敏锐的洞察力和浓厚的人文情怀而深深感佩。
   今日能够亲临现场,聆听曾老师独树一帜的教诲,更令我加深了对曾老师的认识和了解,并暗自立志一定要向这位擎着巨擘,书写一生的身边文学巨匠诚心学习,不止学其谨慎求知的为文之理,也学其谦逊快乐的为人之道。
   2.
   曾老师的讲座,全程都是站着说,如同央视里的《百家讲坛》,神态自若,娓娓道来,胸纳百川,舌灿莲花。如此精彩的讲座,让我们多数听者如痴如醉,却让另一部分听者叫苦不迭,其中就包括我的同事、籍贯九江的邓吉林老师。会后邓老师告诉我,这两个多小时的听课,简直是老牛听琴,凡人听天书,完全不知所云。想来是邓老师无福消受,因为曾老师的讲话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说方言,地道的铅山乡音。这乡音只有我们土生土长的铅山人才能完全听懂,而对于少数外地来此从教的老师们,自然是无法欣赏。用曾老师自己的话解释说:“阿这个银,囚喜欢用铅山腔瓦事!一瓦普通话糗会不自葛地摇头放脑,酱紫很不虚服!”这个解释,外乡聆听者还是听不明白。曾老师是极富个性的学者型文人,他不会为了迎合小众而改变自己的风格,因而对台下少数人并不强烈的意见也就充耳不闻,就此拉开了他讲座的序幕。
   精彩的言论刚开个头,曾老师又语出惊人地笑说他的第二个特点,他的讲座台上可以没有凳子,可以没有稿子,甚至可以没有杯子,但是绝对不能没有烟。即使在全民禁烟的当口,他也是无烟不开腔的。不过抽烟之前,他特别请示了讲座主持人,最终得到了主持人的特许,这才笑嘻嘻地点燃一根烟,继续着滔滔不绝的脱口讲座。烟雾缭绕下的曾强老师,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抑扬顿挫,张弛有度。不由自主地,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两个伟大的巨人:一位巨人鼻下八字须,他深吸一口烟,沉吟灯下,而后奋笔疾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另一位巨人颔边一颗痣,他深吐一圈烟,仰天长啸,而后振臂高呼:“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相近的年龄,同样的器宇轩昂,虽然成就有深有浅,但无一例外地,他们都在各自领域里,点亮了人生的光华,焕发出生命最辉煌最绚烂的光彩。
   3.
   有关信息方面的讲座,设若是一般老师授课讲座,也许会导致大多数与会听者昏昏欲睡,而在曾老师的讲座会场,虽然也免不了有几个人早已云里雾里地觅寻周公去了,但那几个绝对是不懂乡音的外乡人,而如我辈生于斯长于斯的铅山人,谁能不被他精彩绝伦的语言魅力彻底征服?又有谁不因他纵横捭阖的引经据典而深深震撼?
   曾老师从此次授课日期九一三入手,论及林彪一家于这一日登机出逃,最终折戟沉沙;也提起中国女排于这一日拿到五连冠,陈毅市长倡导女排精神;甚至说起百度也没能收录的中国某乡村老师在这一日成功预测日本八级地震。以此种种,告诉我们信息是无处不在的。为了证明信息的重要性,曾老师讲了两个鲜活的具体事例,一是关于早年中美关系的破冰过程,二是有关他自己的青葱岁月。抗美援朝之后,中美关系一度陷入僵局,凛若冰霜。一次乒乓世界联赛上,某天中美双方运动员同坐一辆公车驶向比赛赛场,其中两位分属不同国家的运动员恰巧坐在相邻的位子,他们不经意间的友好一笑,被随行记者相机抓拍,并将这一图片信息迅速登报,这一小小举动引起了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关注,他问国务卿基辛格,能否借此机遇,促成中国邀请本国运动员到中国参加友谊赛。我国总理周恩来也发现了照片带来的契机,在基辛格的请求下,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再次相约于中国。此后,中美关系逐渐破冰,最后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正式建交。这在当时被称为“小球推大球”的历史事件,现在也被时尚地叫做“蝴蝶效应”,就是把握住了一个小小的信息,就造成了巨大的反响。说到这里,曾老师继续点燃一根烟,很诧异地向台下的听众问道:“难道这个故事,还不值得你们鼓掌吗?”我们这才恍悟,原来我们都被他精彩的演讲惊呆了,一时忘乎所以,以至于沉默得忘记了此时应该有掌声。
   一时间掌声雷动。曾老师似乎很享受这发自内心的掌声,他一番吞云吐雾后,幽默诙谐地说起另外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要说这把握信息的重要性,就得说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了。上个月的十八号,是我们中国小个子巨人邓小平110周岁的日子,说实话我太感谢邓小平了,他三起三落,最后出山做的第一个决策,就是恢复高考,我就在第一时间里把握了高考的信息,并且抓住了这个契机,终于读了大学,成为中文系科班生,这才避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也才有机会和大家在这里相聚,有这个荣幸跟在座的年轻一代大学毕业生们一起探讨信息学的重要性。不过有时候我也挺后悔听到这个信息,读大学前我游手好闲,却也是风度翩翩,我家里人正张罗着请村里那个长着大痦子的媒婆,给我介绍了一位非常漂亮的美女,我们都见面了,那女孩长得真叫一个美啊,可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就是这个该死的信息,让我最终放弃了洞房花烛夜,选择了金榜题名时”,虽云遗憾,但这自我调侃的言语间更多流露出的却是无悔的幸福感和喜悦感。
   4.
   在曾老师毫不经意的言谈中,我注意到他再次提及自己的几件轶事,我必须在此叙述一二,以期在只言片语的解读中深入了解他的为人,学习他的处事。
   毕业于江西师大的曾强,一直津津乐道于他的毕业论文《漫谈“天然量词”》。关于“天然量词”这种称法,同样身为中文科班的我也是第一次听到。他骄傲地说这是他最独到的发现和特别的命名。在确定毕业论文论题前,他苦思冥想而不得解,却在一次偶然的听歌中,听到了台湾情歌王子费玉清的《一剪梅》这首歌,《一剪梅》也曾是琼瑶的小说名,他突然对“一剪梅”这三个字非常好奇,而尤其钟情于“剪”这一特殊的量词。心里不由想着,原来量词也可以这么唯美!搜肠刮肚,又想到“一帘幽梦”、“一弯新月”、“一腔热血”等相似的形象性名动形容词类量词活用例子,思虑顿时豁然开朗,何不就从研究这类特殊量词入手?他兴奋地把这一想法告诉给导师,导师却给他泼下一盆凉水:“选择这个角度分析,那可是一项大工程,你要有勤学苦研的心理准备才行!”曾强并没有因导师的话而打退堂鼓。而是毅然决然,一头扎进图书馆卷帙浩繁的书山文海,如饥似渴地翻阅着他所能找到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外经典小说。每找到一组类似量词,便兀自欢欣雀跃得整天忘记吃饭。可毕业时间将近,论文仍未做好资料收集的准备,为了抓紧时间,做到事半功倍,他采用发送微缩讲义要点给同学的方式,将寻找相关量词的工作分配给那些需要讲义以求考试的同学,最终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合理收集同学提供的资料下,得到类似量词上百组,并将其命名为“天然量词”,开始了《漫谈“天然量词”》的精心撰写,最终,这一论文得到国家教科委组织一致认可。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曾强老师对待学问是如此执着,严谨,精益求精。另外,他的博览群书与聪明才智也由此可见一斑。
   初入县城机关,身为一个小小干事秘书,曾强力求积极上进,始终不忘抓住机会,锤炼公文书写能力,展示个人才华。某一次,上级领导将要在次日的某次会议上作发言,会前需要撰写发言稿,领导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初出茅庐的曾强。这是胸怀大志的年轻人最佳机会,曾强虽然对此并没有什么把握,但在领导面前,他信誓旦旦地接受。整个晚上,他挑灯夜战,在当时还没有没有电脑等打字设备的情况下,熟悉翻阅一些成熟的公文写作范本,而后针对会议的主题,洋洋洒洒上万言,稿纸用了两本,终于完成了人生第一篇实用公文,信心满满地反复读着自己的力作,尽管已经是凌晨两点了,整完他心情激动,彻夜未眠。一大早,等领导到来,亲自将会议发言稿呈递给领导,并随着领导一起步入会场。他胸如波涛翻滚,内心激动忐忑,直到领导发言时说出“同志们”三个字,内心依然翻腾不止,可这三个字后的每一句话,竟然完全不是自己撰写的内容。一般而言,年轻人们会因为自己的劳动果实付诸东流而灰心泄气,曾强却并不如此,即使是洋洋万言文稿被全盘否定,他也面带笑容,悉心聆听领导的即兴发言,终于在领导的言语中领悟到了领导言辞的要义,也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此后的日子里,他悉心研究公文写作,在最短的时间里一跃而为机关宣传部无人可取代的第一支笔,公文写作信手拈来,他又转战于新闻和报告文学领域,在几年后撑起了新闻写作和报告文学写作的一片天地,一跃成为铅山县纪实文学界的领军人物。
   为文者,总有自己独特的秉性,屈原如此,李白如此,苏轼如此,鲁迅如此,曾强也概莫能外。当曾强的文字魅力和名声远播之后,县组织部突然想要向宣传部借调曾才子,宣传部考虑到曾强是本部一支笔,一旦离开,则是本部最大的损失,怎么也不肯让,还要命地列举了曾才子的三大毛病,希望组织部会因为受不了而放弃借调。这三大毛病分别是:只做大事,经常迟到,不是党员。组织部起初的确为此大伤脑筋,毕竟组织部是党组织,不是党员怎么也说不过去,而组织部关键一点是要服从组织安排,没有时间观念怎么行?至于只做大事,在组织部内部大讨论中,许多人也为此而对调用曾强不敢苟同。但是慧眼识珠的大领导提出一个问题,让所有人哑口无言,最终合议拍板,摒除一切杂念,必须请来曾强。这个令大家无言以对的问题是:你们当中有谁敢写大材料,能写大文章?宣传部三大毛病的高墙被组织部拆除,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事实证明,对待有真才实学的才子,就该破除一切条条框框,诚如邓小平同志的经典言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经过一段时间的同事工作,组织部所有人都一致认定,曾经被冠之以三大毛病的曾大才子,不但没有毛病,反而具有三个别人都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能写,会写大材料;为了完成组织上的任务,经常废寝忘食,挑灯夜战;信仰自由,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兼容并包的雅量。
   5.
   不辍笔耕三十多年,完成各类作品上千篇,而今,身为县志办主任的曾强老师,还在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地进行着新版县志的编写工作,常人看来,他真是太辛苦了。然而,对于人生的苦与乐,他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有人需要就是幸福,受人信任就是快乐。这样一个学识渊博的文人学者,在教育系统信息员培训课上,因为教师的需要而幸福,也为台下教师们对他欣赏的掌声而感受到特别的快乐。他不但自己快乐,而且将这种快乐的因子传递给我们每一个人,他告诉我们:青春是有限的,而智慧是无限的,我们不能学蝶恋花,要学蜂采蜜,扎扎实实地学习,不断地学习,因为积学即是储宝,识理即是富才。得到他人的认可,得到别人的信任,被许多人需要,并且为着他人的需要而去做,这样的人生,才是真快乐,真幸福的人生。
   “目视三川奇景,胸贮万般气象;笔书四海真闻,心连百姓人家。”这是我早年写的联赞鹅湖文人中写给曾强老师的联句。他的笔名叫“三川”,三横三竖构成了他的名字,他特别喜欢“三”这个数字,他说“三”是最稳固的,它形成三角,构成支架,支撑文章,也支撑着文人的一生。作为讲座的结束语,曾强老师总结出了这样三句话:
   为学有三:一学,一问,一思;
   为文有三:一读,一写,一改;
   为人有三:一勤,一傲,一谦。
   整个授课过程,曾强老师始终如一地操着亲切的乡音,带着亲昵的乡韵,讲述着信息写作的要旨,也畅谈着为学为文为人的要义。他的每一句话,仿佛春日隆隆作响的惊雷,声声入耳,句句牵心,此起彼伏,振聋发聩,让我辈心如滚滚波涛,许久不息。这堂信息员培训课,我突然觉得自己并不是简单的被学校挑选出来的信息员来接受培训,而是被缪斯选中来接受心灵涤荡洗礼的虔诚的文学后生,阵阵惊雷令我醍醐灌顶,让我牢记一个准文人在自身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更要不断学习,还要具备对社会信息的敏感觉察能力,把握时代的微弱脉搏,让一个个有价值的小小信息,变成笔下鞭辟入里的文字,以文字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读者关注民生,关心社会,关爱国家!

共 601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笔尖】于乡音处听惊雷(散文)。作者用厚重的文笔,字里行间透出对文才高人曾强老师的钦佩仰慕之情。作者从几个方面入手,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刻画的淋漓尽致。1.他一贯用的方言习惯:“阿这个银,囚喜欢用铅山腔瓦事!一瓦普通话糗会不自葛地摇头放脑,酱紫很不虚服!”了了几句,让人忍俊不禁;2.他的抽烟嗜好,“讲座台上可以没有凳子,可以没有稿子,甚至可以没有杯子,但是绝对不能没有烟。”说明他烟不离手的习惯。3.他为文的秉性“不为了迎合小众而改变自己的风格”。4.他勤奋执着的追求,笔耕不辍三十多年,编辑出版了大量的作品。让我们从方方面面了解到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的严谨、热情、耐心和自信。同时,曾强老师还是一个记忆力超强的人,博览、惜才、诙谐也是他的性格特点。为了表现以上特性,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事例进行说明。比如:听他的讲座时得到引荐,他一下子就忆起了作者曾经发表的《铅山杏坛忆访录》并大加赞赏;他在讲座中引用“蝴蝶效应”来阐述信息的重要及微妙性。在讲到兴奋处,主动向听众要掌声、并诙谐的将信息知识与自己年轻时代的一次相亲作比对,阐述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使读者的思路紧跟作者,在数次荡开的空间里欣赏到一个做学问的人的严谨的治学风采。实在堪称一篇绝作。特别是文中,作者由烟雾缭绕中的主人公曾强老师,联想到八字须的鲁迅和颔边一颗痣的巨人毛泽东,他们都有着相同嗜好,更让读者肃然起敬。本文不愧出自于居士之手,江冰理应学习再学习,欣赏再欣赏!强烈推荐加精!【 编辑 江冰】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16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送人玫瑰        2014-09-15 00:05:31
  为文者,能将心融于天地间,细察身旁之事,己心有收发自如,当为大才!问好作者!期待精彩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文心居士        2014-09-15 07:13:45
  玫瑰君来访,未曾远迎,失敬失敬!
2 楼        文友:文心居士        2014-09-15 00:05:59
  江社长辛苦了!编按比文章精彩!奉茶!
我手写我文, 我文表我心。 文字乃我居, 自视为雅士。
3 楼        文友:冰沬迪影        2014-09-15 13:11:47
  欣赏啦,读此文章我真的没有语言了……,好文章!问好居士!
倚着文字的馨香,做一个自由快乐的小精灵。
回复3 楼        文友:文心居士        2014-09-15 17:29:46
  冰沫君,雁过留声,好歹也说说吧!
4 楼        文友:江冰        2014-09-15 16:58:46
  人物刻画入骨三分,看出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欣赏,问好!
回复4 楼        文友:文心居士        2014-09-15 17:30:58
  哎,我怎么就轮不到第一时间评精呢!郁闷中——江社辛苦了!谢谢你的高评编按!
5 楼        文友:江冰        2014-09-15 19:46:31
  会的会的,居士耐心等待,我们对你都有信心,你自己更应该有!
回复5 楼        文友:文心居士        2014-09-16 11:13:42
  得江社安慰,居士心宽了!谢谢!
6 楼        文友:仟小落        2014-09-15 20:09:14
  欣赏居士佳作。如此长篇,可见居士文学功底可非一般。期待精彩连连!
回复6 楼        文友:文心居士        2014-09-16 11:14:56
  小作而已,不敢居长篇,谢谢小落大姐支持!
7 楼        文友:小怪物        2014-09-16 04:56:51
  拜读小前辈佳作。佩服你的文学功底!
回复7 楼        文友:文心居士        2014-09-16 11:15:57
  小怪物女士,这名字说起来真是怪怪的,别说拜读了,多多指教才是呢!
8 楼        文友:航帐        2014-09-16 08:10:19
  拜读精品散文,期待更多精彩,远握,遥祝秋安!
我手写我心! 航帐文友群:231199696,欢迎参与交流!
回复8 楼        文友:文心居士        2014-09-16 11:16:38
  曾强老师说过:被人信任就是幸福的!谢谢!
9 楼        文友:罗档云        2014-09-16 08:12:38
  拜读老师的精品作品,祝福老师创作愉快!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回复9 楼        文友:文心居士        2014-09-16 11:18:04
  文人是有气的,虽然居士并不算什么文人,但愿意向着这方面发展,所以在某些事情上表露了这种气,让罗小云女士见笑了,谢谢赏阅!
10 楼        文友:灵珠草        2014-09-17 00:18:18
  拜读老师的精品作!学习了!
草儿:书写梦中的桃花源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