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雀巢杂文】读书及其它

精品 【雀巢杂文】读书及其它


作者:林之林之 秀才,118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67发表时间:2014-09-16 01:28:01
摘要:读了半辈子书,总想“关于读书”说点什么,就信口开河地说了……

关于读书——我这里说的是读小说——所有人都告诉我,要多读书,读好书,读名著。尤其是要读国外名著,说它们代表的是世界文学的最高水平,是当今世界文学的重中之重。鲁迅先生干脆说,多读外国书少读中国书。
   而我恰恰犯了这读书之大忌:不爱读外国书。
   人大多有从众心理。当别人都在那里大读特读托尔斯泰、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你却老抱着一部《红楼梦》走不出大观园,怕是不脚下生苔也要成古董了吧。因此,虽然早就知道自已读那些外国人的书比读祖先的“之乎者也”还要艰难,还是听了朋友力荐,勉为其难地翻开了《战争与和平》。不用说,又是白费力气。那繁复的场景与庞杂的人物让我晕头转向,长长的人名更让我分不出彼此。逼着自已读完两章,掩卷自考,一团浆糊!
   怕朋友笑话,还书时也不敢说没读完。
   原以为托氏的学问太深,换了次一级的大师,再读,再翻,再看,仍是找不到感觉。因此,碰到文友聚会,品读评书,自己先就心慌慌地,噤声。只躲在一边倾听。听着文友们大谈什么流什么派什么主义,听他们这个“斯基”那个“托夫”叫着大师们的名字好像叫着张三李四一样自然顺口,满眼倾慕又满心自卑。细想想,自已熟识的好像只有“高尔基”这个名字极“中国”的前苏联作家。遂觉得自已真是浅薄得可以了!
   时光如隙。若干年后,学问该长进了吧!按照师嘱,我把亚非拉美欧的大师名著罗列成单,按单认购回家。看着书橱里大师林立,金光闪闪,便也踌蹰满志,想这次可以借巨人的肩膀一站了。于是,潜下心来,施展定力,发扬“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准备一举把亚非拉美欧“全部拿下”。而且,还给自已下达了道道明令:不读完某某页不能停下,不读完某某章不能睡觉,不读读某某本不能某某。让意志盯大脑,让大脑盯眼睛,让眼睛盯文字,让文字盯住我。层层监督!
   天呐天呐!……这哪里是读书,分明是与自已过不去呀!
   心里苦恼,跟要好的朋友说起,朋友不解,说,要说庞杂,《红楼梦》里的人物比《战争与和平》庞杂多了,有名有姓有性格的人物就有几百个,你不是如数家珍吗?
   我说是呀,可我读《红楼》是享受,读《战争》却是受罪。看样子,这“洋荤”我是开不了了。
   朋友看着我,似也无奈?
   于是,便想到了吃,觉得这读书与吃格外相似。
   人的口味不同,吃起来自然大相径庭。有人喜甜,有人喜酸;有人嗜辣如命,有人啖苦如饴。有人喜食青菜豆腐,有人必须大鱼大肉。贾宝玉,还专好一口“茶泡饭”呢。记得小时候,小叔一家吃饭就特麻烦,小婶不沾荤腥,小叔不喜白菜,一群孩子则食道宽漫什么都吃。平日里好说,反正那个时候也没有多少荤腥吃,可一年一度的那顿年夜饺子却含糊不得。孩子们要吃白菜大肉馅,小婶则是虾皮鸡蛋馅,小叔就得换成萝卜丝肉的。一家人要包三种水饺,分三次下锅,罗罗嗦嗦,不胜其烦。我实在不明白,问小婶,吃了肉馅饺子能怎样?小婶说不能怎样,就是吃不下!
   小婶说的没错,好东西吃不下,也是没办法的事!
   当然,还有“饥不择食”一说,三年饥馑,饿得人两眼发蓝,树皮草根都没得吃,那时候恐怕没有谁敢说不吃肉不吃鱼不吃萝卜白菜的。读书当如是,无书可读的年代,见着有字的纸头报尾也要捡起来看半天,给你一大本《人间喜剧》,还不把人能喜疯了?可是,人就这样,一旦困境缓解,口味的问题就来了。无论是嘴是眼,挑剔的本性立即复萌。
   我做业务的时候,天南海北地跑,也算吃过名宴大餐的人。记得在南方,一业务单位款待北方客,请吃“蛇蝎宴”(此名是我私下叫的),满席卧伏的“蛇蝎龟隼”真让人觉得比“鸿门宴”还险恶。可盛情难拂,知道险恶,还得频频伸箸缩筷做美食入口状。席罢,总觉得“咕咕噜噜”装了一肚子蛇蝎,不敢回味细想。后来,再有类似的宴请,便婉拒力辞,待那邀请的人嗒然离去,便一身短打,从速跑去小吃一条街,香辣鲜甜一摊一摊地吃去,夜色下吃得衣带渐窄,鼓腹而归。那种恣情惬意,惟有亲身经历的人方能体味。
   第一次去东北,我就发现了我吃之最爱。
   一夜火车,饥肠辘辘。下了火车,直奔车站广场的小吃摊。夏未秋初,正是玉米新收时节。晓色晨霭里,一锅锅“糊棒子”咕嘟,咕嘟冒着香气,诱得胃里都伸出一只手来。也顾不上人家笑话野相大肚了,狂啃三棒,意犹未尽,临走又提上两只,才欣欣然慰慰然去找栖身之处。东北玉米粘、软、甜,不像山东老家的那么“柴”,吃多了“糙”心。花五角钱买两穗,外加五角钱鲜族小咸菜,一元小钱就可满足口腹之欲,何等快活。松花江畔一个月,我天天都是糊棒子,那卖糊棒子的小贩一见了我就乐得一脸菊花褶:老妹儿,又来啦!
   去欧洲的时候,同行担心吃不惯西餐,备了若干零食。我不信邪,觉得我的胃和老外的胃同是肉长的,他们能消化的东西我也能对付。可是,我却“现了大眼”。在众人将西餐吃得有声有色的时候,我这个拍了胸脯的胃却成了玻璃容器,拒不接受那些洋玩艺儿,不管是名扬四海的意大利面条,还是经典名吃法国大餐,凡是不对“胃口”的,统统一个待遇:出去!折磨得我奄奄一息、颜面全无。那时候,我真是想念东北香糯甜软的糊棒子啊!
   说穿了,你愿意吃的,就是最好的!装进去,能消化、能吸收、能营养你的,才是你的名吃!
   读,不亦然?
   后来,我又发现,比胃老土的还有我的耳朵。
   一次出差上海,看见满街都是某某交响乐团来上海演出的海报,就心血来潮点出三张大钞购了一张入场券,打算好好洗礼一下自已从身心到灵魂的土气。可是,坐在那高亢铿锵的音乐中,听了半天,默了半天,憋出了一头一身的汗水,也没进到那西洋乐的境界中去。真是惶恐之极!偷瞄一下众人,皆正襟危坐作小学生听课状,心中便更加羞惭。
   终于,音乐会结束了,当铿锵的音乐潮水般泻去,忽听一阵如雷鼾声,定神一看,见左首一胖兄正吹吹嘘嘘、好梦正酣,颌下一道哈拉子晶亮而下。我大乐,哈,花300大元来做春秋大梦,何苦来呢?又一想,自己还不是一样?花300元来憋一头一脸的汗水就不是花钱买罪受?因此,在鲁院学习时,学院组织学员听交响乐,八十名学员七十九人蜂拥去了中山堂,只我一个土著拎一张民乐票孤伶伶去了北京音乐厅。同出同入的几位好友一路送我到音乐厅,还一路在劝我同去听交响乐。我不肯,说,我已经受过一次附庸风雅的折磨了,可不想再去受二茬罪。
   有什么办法?交响乐对我,实在是高分贝的噪音;而民乐于我,却是灵魂的故乡。那笛之悠扬清越,箫之幽远哀婉;唢呐之嘀铃欢唱,二胡之如泣如诉;那夕阳暮鼓,渔舟晚唱;那春江花月夜,鹧鸪寂寞天;声声丝竹,悠悠弦音,让我如啖“糊棒子”,如读《红楼梦》,怡然自得且津津有味,不由得便入物我两忘之境界也。
   于诗于画,也是如此。李白王维的山水我可醉游其中,海涅拜伦的蔷薇花园我却不得而入;看仇十洲的仕女图,能看得画上美人肌肤生色、衣带生香,感觉裙摆一提,就能飘到你的面前。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却浑无觉悟,纵然你费尽心力提醒点拨,我也不知她神秘在哪、高贵在哪、她的笑何以就绝世无双无与伦比了?站在罗浮宫的三大镇宫之宝的断臂维纳斯面前,我心里却直犯嘀咕,这就是被世界公认为美之化身的美女一号吗?她美在哪儿?因为她的断臂?因为她赤裸的胴体?她哪里就美过脚踏彩云、手托花盘、衣裙飘曳,横空飞翔的敦煌飞天了啊?我母亲看了我与维纳斯的合影,说,这个缺腿少胳膊的女人哪里好看啦?哪有我闺女好看,全胳膊全腿、红光满面的!
   想到我的审美竟和不识字的母亲一般无二,倔犟的心总无法倔强下去。总是满是惶惑,满是疑虑,又满是自卑。
   可能?……我真是?……没有文化呢?……
   朋友是一份大型杂志的编辑,文学造诣也算深厚,听说我不爱读外国名著,大为不解,在给我背颂了大段大段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片段之后,忽然愤慨起来,说张秀芳你不读外国文学简直是愚蠢!外国文学好比是山顶,而中国文学只是山脚、最多是山腰;外国文学是满汉全席,中国文学不过是家常饭菜。你不读外国名著只读中国古典,就是错过了山珍海味、极顶风光,只在山脚徘徊、只吃青菜萝卜……
   我当然绝不苟同他的“山顶山脚、珍馐青菜”,我说,我知道我偏爱青菜萝卜,是不足,是毛病。而你一味崇洋人,媚洋文,无视中国源远流长、灿若星汉的伟大文明就不是毛病,就不是偏食吗?如果说我是青菜萝卜派,那你就是面包奶油派,咱谁也别说谁,都是典型的偏食者……
   见朋友一脸错鄂,正欲争辨。我却灵动,把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五千年的积累,几十年来对我的浸润濡染、辉耀昭示都浮上了心头,机关枪似地朝他扳动了枪机:楚辞汉赋,天下文章;唐诗宋词,警思绝句;老祖宗们哪个读过“托夫”和“斯基”,不也是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辉煌经典,崇高价值吗?好。就小说,论小说,曹雪芹老先生的一部《红楼梦》,还没写完哪!依我看就在世界小说的峰头上立着。这话可不是我说的,国内国外都有评论。多少人物。多少故事,多少典故,多少玄机,多少警示,多少秘密?衣食住行、诗词歌赋、建筑、绘画、戏剧、药理、政治、宗教、仙道,无处不及,无所不包……世界哪部名著有这种浩翰、这等容量?研究《红楼梦》可以造就“红学”;“红学”又成就了若干“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倾其一生都在痴读一部书、研究一部书,那就是《红楼梦》。他在他的《献芹集》的扉页上写道: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苦琢苦磨六十载,终成一代“红学”大师。先有周思源、冯其庸、蔡义江、李希凡,后有刘心武、孙玉明、曹立波……请问,这种现象那部外国名著出现过?这样的文学巨著不能立于世界文学之巅什么样的可以啊?……中国人在别的事情上可以说是不一定是天下第一。但就小说论,《红楼梦》,就是天下第一!世界第一!若有一天了,世界大同,终于同文,同读,同译,同解的时候,有读小说,弄文学者,仍会拍案击节,一致推举:世界上的小说:中国的《红楼梦》第一。
   朋友听完了我的盒子炮,哑然许久,想了想,一笑,说:也对。中国人连中国的文学,中国的文化都没读通,读透,就搬着外国的祖师爷来教育我们这有五千年历史的读书人。恐怕,是有点儿毛病呢?不过,兼容并蓄,学贯中西,总没有错吧?
   我笑了,你这样说话嘛,我还爱听。
   文化,当然也包括了品位。人生有涯,书海无涯,以有涯人生涉无涯书海,总要挑最合自已品味的吧?我哪,就是这么个品位了:爱、读、中国书。
  
  

共 41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这篇文章写得风趣幽默,能写出这样文字的人居然说自己很少读外国经典名著,这个我还真有点信,因为我也不爱读外国书,虽然我的文笔差一些。作者文中的很多见解都很在理,比如“我知道我偏爱青菜萝卜,是不足,是毛病。而你一味崇洋人,媚洋文,无视中国源远流长、灿若星汉的伟大文明就不是毛病,就不是偏食吗?如果说我是青菜萝卜派,那你就是面包奶油派,咱谁也别说谁,都是典型的偏食者……”这个说法就很对,其接着就验证这点:“中国人在别的事情上可以说是不一定是天下第一。但就小说论,《红楼梦》,就是天下第一!世界第一!若有一天了,世界大同,终于同文,同读,同译,同解的时候,有读小说,弄文学者,仍会拍案击节,一致推举:世界上的小说:中国的《红楼梦》第一。”这个理在我这里也很偏了,因为《红楼梦》我也读不下去。或者这样说更合适些吧,需要的就是最好,偶合了感觉最美。关于读书的观点没可能定论,但作者这篇文章观点犀利,说理有据,是非常值得一读的。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刘福田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17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福田        2014-09-16 01:30:01
  需要的就是最好,偶合了感觉最美。关于读书的观点没可能定论,但这篇文章观点犀利,说理有据,非常值得一读,尤其喜欢文章的幽默诙谐。问好!
哲学研究文学创作
2 楼        文友:于湘女士        2014-09-16 10:41:25
  袁宏道告诉我们说:“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呵呵。
回复2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9-17 08:08:28
  哈哈,袁师的这句慧语,读一百遍,我笑一百遍。我且常常促狭地理解为:好书自己读,不好的书让他人读。所以,我一直在冥思苦想这个“他人”是谁,因为这个人必是你恨的……呵呵呵。
   光顾乐了,忘了谢于湘女士,谢谢您带来的快乐早晨!
3 楼        文友:垦荒者        2014-09-16 18:16:42
  读你的文字,心里就有个小铃儿在摇呢,叮叮叮叮,活泼泼地响。
回复3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9-17 08:12:54
  真的吗?铃儿叮噹响?这感觉让我欢喜成十八的小姑娘了,就是说,人可以在文字上装一把嫩?哈哈,早安!
4 楼        文友:大慰        2014-09-16 18:59:07
  编者说他相信作者很少读外国经典名著,我却不太信。我认为,这只是作者的一种噱头。习字的人说他只临柳公权不摩颜真卿,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那样的人是写不出大气候来的。作者这文是好文!这是一篇有大气候的文,轻描淡写、意趣盎然。作者书柜里金光闪闪的亚非拉美欧的大师名著他一定是读过的,比如《战争与和平》,比如《人间喜剧》,比如《约翰•克里斯朵夫》,比如托尔斯泰、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比如等等。
   不过,我还相信,作者读这些亚非拉美欧的大师名著不是读的原著,是读了中文本。将那些曲扭拐弯的洋文变成中国方块字以后的大师名著味道变没变呢?我想是变了。李白、王维、曹雪芹,他们的文章变成曲扭拐弯的洋文后还是原汁原味吗?我深表怀疑。
   所以,我也不太读外国经典名著。我承认洋人的文学或许更文学,但是,我不懂洋文,边读边怀疑自己读的是走了味的山珍海味,大大的影响心情。
   再说一遍,这文是我喜欢的好文!轻描淡写、意趣盎然。
回复4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9-17 08:25:37
  首先感谢大慰老师的用心评点和表扬,可我必须跟您犟一句嘴,我是真的没有读过多少亚非拉美名著的,书倒是站了一书橱,但读完的不多,勉强读过的,感觉如没读过一样,进不去。您是担心译文变味才不读的,而我,是天生读不了,我们,应是殊途同归,呵呵……
5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9-17 07:57:46
  感谢福田老师的细心阅读,精准点评。关于读书,我真的是个“偏食”者,虽然明白偏食会导致营养不良,可是,我还是没办法违背自己固执的口胃,于是,就一种偏下来了……最后,连性格也偏了,文也偏了,就偏成这个模样了。谢谢您啊,对这样的偏激的文字还给以这样的鼓励!
6 楼        文友:野鹤闲云        2014-09-17 08:11:48
  美文真有趣,语言更给劲,读后感相同,赞佩文学妹——太有才了!
回复6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9-17 08:29:23
  野鹤闲云兄,这不是评点,简直是故意让业余写字人高兴了。无论如何,谢谢好意鼓励!
7 楼        文友:山路遥望        2014-09-29 15:05:54
  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山珍海味不见得高档,萝卜青菜却有益健康,我也喜欢中国文学,那种博大精深的东西在西学中并不多见。见文中有友人呼你张秀芳我吓了一跳,我也姓张,我家姐就叫张秀云!这是缘份吗?
文字的世界里渴望与你邂逅!
回复7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9-30 13:33:48
  是吗?一家子吗?这可是不浅的缘份,五百年前就开始了的呀。那么,山路你这个弟,林之就认定了。
8 楼        文友:落霞与天使齐飞        2014-10-17 17:47:58
  感谢林之林之文友赐稿,您的此篇文章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的微信公众账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quezhichaorongshuxia”后在可“查看历史消息”中查看。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