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龙角山的盛衰(散文)

精品 【春秋】龙角山的盛衰(散文)


作者:镜吾 秀才,182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25发表时间:2014-09-18 06:52:22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1953年的春节刚过,母亲执教的大冶龙角山李德贤村村办学堂还没有开学。8岁的我和几个小屁孩在清澈的小河边玩耍,只见马路(只能走马车的路)上走来了一队20多位身穿崭新的蓝色衣装,身背背包的大哥哥、大姐姐,头戴蓝色帽子,脖子上扎着白毛巾。队伍的后面,有一匹马,拉着一辆车子,车子装得满满的,那上面盖着帆布。走在队伍前面,为首的一位大哥哥打着一面红旗,上面印着“中南414地质勘探队”字样。当时,我还不认识“勘”字,把它读成了“甚”字。甚探队?他们既不像解放军,又不像民兵,他们一路高声唱着上面那首歌子,那首歌子歌词很美,旋律也很美,后来具有音乐天赋的母亲学会唱了,就在村学堂里教唱,所以我至今记得那优美的旋律和歌词。
   我们兴冲冲地跟在这支队伍的后面,细细地观察他们,他们中有一个最漂亮的姐姐,她没有戴帽子,而是将帽子拿在手上。美丽的留海微微挡住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很像去年我病故的大姐……我们一直跟到队伍进了龙角山的峡谷,看看太阳当头,快要吃午饭了,我们才一溜烟回到家。我向母亲形容了这队人马,问母亲“甚探队”是什么?母亲笑着说:
   “傻孩子,那是‘勘探队’,是找矿藏的。怕是龙角山里有矿藏哦!”
   “我听五爷爷说,龙角山上有一个岳飞洞,大英雄岳飞在那里开采过铜矿呢!”
   “那就对了,勘探队是来找铜矿的。”母亲作了结论。我还向母亲说了,他们唱的那首歌很好听。
  
   (一)说说龙角山,说说李德贤村
   龙角山位于大冶县城关东南面,距离县城15公里。龙角山东面连接阳新地界,西面有仙人桥,下临绝壁。龙角山顶部,有两山峰对峙,远远看去,形同龙耳,或者形同龙角。此山本来叫龙耳山,唐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李隆基听说龙耳山特异的山形地貌,特降旨,派大太监高力士前往查看,那高力士看后复旨,称颂龙耳山云:“山脉如龙,山首如龙头,上有二峰,远看如龙之两角。二峰高耸挺拔,太阳升起,阳光先照其峰顶;将要下雨,峰顶便有云雾腾起,蔚为奇观,确为奇瑞之象。”唐玄宗听后大悦,遂降旨,将龙耳山敕名为“龙角山”。于是,“龙角朝墩”就成了大冶八景之一。
   龙角山海拔786。9米,与黄石第一高峰七峰山、大冶县第一高峰太婆尖遥遥相望,因而龙角山脉算得上是黄石的屋脊。
   自春秋以降,历朝历代,都有人开采龙角山的铜矿,或铸钱,或造兵器,龙角山上有很多古人开采过后的矿洞。宋代抗金名将岳飞亦在龙角山开采过铜矿,以制造兵器,山上有岳飞洞等名胜古迹。
   龙角山上有不少泉水洞,那泉水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清澈的小河,名叫龙泉河。龙泉河发源于龙角山西北山麓,潺潺流出,一直北上,灌溉着两岸的良田,最后流入长江。傍着这条龙泉河,自古,人们就建有大大小小的村庄,散落在龙泉河的两岸。
   我家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庄——李德贤村就建在龙角山北麓、位于龙泉河的左侧,是龙泉河边最大的村落。龙泉河在李德贤村拐了一个90度的大弯。这是因为李德贤村后面有一座大山,我们称它为迎阁峔。于是李德贤村就有了“枕山带河”的风水。
   上世纪50年代的李德贤村是清一色的明清式建筑——高高的一排排青砖到顶的带阁楼的两层式房屋整齐有序地排列在这庞大的村庄里;两排房屋之间是用青石板铺就的道路,间或有雨棚,将两排、两排房屋相连,房屋之间有天井和排水阴沟,形成了一条条巷子。村子的正中间是李家祠堂,供奉着李家列祖列宗的牌位。李德贤村里没有泥巴路,所有的道路全是用青石板铺成,到了夏季,人们可以在石板路边,或坐、或卧、或下棋、或乘凉。李德贤村的最东头,离龙泉河大约200多米,有一汪常年不断的清泉,汩汩上涌的泉水冬暖夏凉,清甜可口。祖先开了一沟渠,从村子里潺潺流过。沟渠两壁都是用石头砌筑,上面铺有青石板,形成可以走人的村间小路。约定成俗,村民们吃水,都是到泉眼附近的一个石坑里挑;洗衣、洗菜则在沟渠就近洗。晚上,巷子里的狗吠声,使人联想起了“深巷寒犬,吠声如豹”的诗句;清晨,女人们用棒槌敲打衣服的梆梆洗衣声在巷子里回响,像古老的鼙鼓之声。
   此外,洗粪桶、马桶、夜壶等则在沟渠最西头下游的一个石坑里洗。最后,沟渠的泉水一直流进村西头的堰塘里,灌溉附近的肥沃的秧田。
   龙泉河的右侧是一块小平原,清一色的肥沃的水田,是养育李德贤村一百多户、五百多人口的“粮仓”。再远处是岗地,只能种植红薯、包谷,以补充稻米的不足。
   相传李德贤村始建于宋代,李德贤原为陇西(山西省)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后代。为了躲避金兵入侵,率族人至此开荒种地,繁衍子孙。为防雨季山洪肆虐,沿着龙泉河两岸,祖先们砌筑了用石头堆积的堤坝。历经几个朝代变迁,方才形成如今规模。因此,李德贤村人都姓李,本村之内严禁通婚。
   1953年,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开始了规模浩大的“一五计划”——即著名的有前苏联援建的165项重大工程。众所周知,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质,于是国家将龙角山铜矿列入165工程,作为重点铜矿开采项目。并责成新成立的中南军政委员会重工业部地质局派出414地质勘探队,进入龙角山作深入的地质勘探。孩童时代的我,有幸见证到了这一历史时刻。
  
   (二)地质勘探队归来
   大约一个多月后,那支地质勘探队圆满完成了勘探任务,探明龙角山铜矿为高品位铜矿,总储量大约为500多万吨,是优质铜矿区。于是,他们才离开了龙角山,来到李德贤村小息。
   他们一个个显得疲惫不堪,衣服破烂,形容枯槁。由戴眼镜的中年队长带领,蹒跚着进了我们村。经过与村长交涉,村长将他们打散,分配到各家各户吃午饭。来我们家吃饭的是队长和那位漂亮姐姐。姐姐晒黑了,瘦多了,衣服脏兮兮的,蓝色的棉衣上挂有几个口子,露出白色的棉花。
   母亲隆重地接待他俩,称他们是“有功之臣”。母亲在学堂宣布停课一天,专心照顾这两位“有功之臣”。漂亮的姐姐在与母亲的谈话中,自称姓张,让母亲喊她“小张”,我听到她嗫嚅地对母亲说:“范先生,不好意思!我一个多月没有洗澡了,想洗个澡。”
   母亲是个热情好客的人,何况那小张姐姐长得像我大姐,母亲就一口答应了。母亲大声喊我帮她烧水,母亲在大锅里加满了水,我则烧灶。母亲一边准备着午饭,一边和小张姐姐说笑。母亲提出让小张姐姐唱《勘探队员之歌》,她就唱了。母亲说,真好听,想在学堂教唱。小张姐姐就拿出一张油印的歌谱交给了母亲。
   水烧好了,母亲就把我和弟弟赶了出来,我带着弟弟在小河边玩了大半个小时,回到家,小张姐姐洗好了澡,湿漉漉的头发披在肩上,越发显得好看了。母亲让我到村办公室找来了勘探队队长,然后我们开饭了。母亲炒了一大钵子白菜,烧了一大钵子萝卜炖腊肉,看着队长和小张姐姐狼吞虎咽的样子,母亲泪眼汪汪地说:“你们太辛苦了!”。而他俩不停地说:“太好吃了,太好吃了!我们有一个多月没有吃青菜呢!”
   吃罢午饭,队长吹响了集合哨子,勘探队员们又精神抖擞地在打谷场集合了。队长说了些感谢的话,然后让队员们合唱了一首《勘探队员之歌》,小张姐姐微笑着挥舞着手臂,指挥大家唱。然后勘探队员们与村民依依不舍地告别。母亲拉着我的手送他们到桥边。只见小张姐姐向我招了招手,我冲到她的面前,她俯身亲了亲我的脸,我激动得快要哭出声来——多像我的大姐亲我的感觉哦!
   回到家,母亲发现一个碗的下面压着一个小纸包,里面包着两元钱。纸上写着:“谢谢你,范先生!两元钱是饭钱,这是我们勘探队的规定,请收下。”
  
   (三)修公路,迎来了汽车
   勘探队走后不久,管辖我们村的姜桥乡政府就召开了全乡动员大会,说是国家决定在龙角山开采铜矿,铜矿的名字叫“新冶铜矿”。各村要积极支持。首要的任务是将只能走马车的马路,修建成可以走汽车的公路。各村都要抽出劳力修路,修路的工钱统一由国家出。各村村民都很兴奋,一是路要修宽了,二是有钱可赚了。
   接下来,大冶四乡掀起了修公路的热潮。只见红旗招展,歌声不断。李德贤村的民工都会唱《勘探队员之歌》,原来是母亲在学堂教学生唱,学生回家教家长唱,就这么在全村流行开了。不到两个月,北从大冶城关,南至龙角山半山腰,一条又宽、又漂亮的公路全线贯通了。一天上午,三两卡车轰隆隆地开了过来,公路两旁的村庄真是万人空巷,人们都跑到公路边看汽车。公路两旁,乌泱乌泱的人头在攒动,在这背靠大山,穷乡僻壤的村庄,有多少人是第一次见到轰隆隆、可以自己跑的汽车哦!
   诚然,轰隆隆的汽车给龙角山带来了现代文明。
   我记得在公路通车后的相当长的日子里,还有不少老人和孩子每天都要跑到公路边看汽车,嗅着汽车屁股后面飘散出来了芳香的汽油味。我们这些小屁孩还创作了一首儿歌:
   汽车来了我不怕,
   我跟汽车打一架!
  
   (四)龙角山挂上了“新冶铜矿”的牌子
   公路上汽车越来越多,来来回回,热闹非凡。沿着公路竖起了电线杆,电线杆之间拉起了六七条电话线。风一吹,电线杆嗡嗡嗡地响,像歌声,更像琴声。龙角山上和山下,就更热闹了,几台发电机日夜在轰鸣,深山的寂静落寞不再,而代之以电灯大放光明。从东北等地调来新冶铜矿的数以千记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纷至沓来,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那时是“先生产,后生活。”首先建造矿区的设施,如:开辟矿井,建造车间,建造新冶铜矿各部门办公室,建造职工食堂和热水澡堂,建造可以容纳千人开会的礼堂,建造几十栋集体职工宿舍……而但凡带家属的职工,只好在就近村庄租村民的老屋住。我们李德贤村就住有不少新冶铜矿的职工,有些孩子也加入到母亲办的学堂读书。刚刚入住我们村的职工和家属多是北方人,他们听不懂大冶话,我们家是从武汉回大冶的,所以我们家的家人常常给他们当翻译。同时,我们也向他们学习,比如,我就向一位来自北京的小朋友学会了普通话。总之,那段时光是美好的,工农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
   不久,新冶铜矿的办公大院落成了,虽说是清一色的平房,但是盖得很大、很气派。正中间的大门口挂上了“新冶铜矿”白底黑字的长长的牌子。挂牌子的那天,还来了不少大官,放了不少鞭炮,剪了彩。还邀请了附近各村的村长和村民代表参加。
   时间过得很快,新冶铜矿的建设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过了不久,许多从苏联进口的重型开矿、洗矿(选矿)设备陆续运到龙角山半山腰的605矿区。为了洗矿,还在龙泉河的峡谷间修了一座40多米高的大坝,在龙角山上出现了一个人工湖,碧波荡漾,蔚为壮观。
   接着新冶铜矿设立了有一个排警力的经济警察队伍,警察都是在附近招聘的,要求20岁左右,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家庭出身贫下中农。我的一位堂兄李益就被选上,当了光荣的经济警察。他们的裤子两边比一般的警察多一条垂直的红线,看起来很神气。李益哥和我们家关系比较好,他很好学,经常向我母亲请教语文问题,所以我经常到他的营房里玩。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警卫605采矿井口,以及井口前平台上的那几台巨型球磨机和洗矿设备。
  
   (五)我所看到的采矿和洗矿
   时间过得真快,1955年,新冶铜矿试投产;1957年4月1日,新冶铜矿正式投产,生产出了高品位的精铜砂,全矿一片欢腾。与此同时,位于龙角山附近的铜山口铜矿、赤马山铜矿也开建;位于大冶县下陆镇附近的新下陆动工兴建了全国最大的大冶冶炼厂,将三个铜矿出产的精铜砂集中到此地冶炼为铜锭。后来,在大冶城关附近,又开发了铜绿山铜矿。
   随着新冶铜矿正式投产,一卡车、一卡车的乌黑的湿漉漉的精铜砂,源源不断地运出龙角山。那时,我在大冶城关上初中。暑假的一天,我很好奇,想看看铜矿是如何开采、如何选矿、如何洗矿的。我就到经济警察营房找我们村的李益哥,缠着他,让他带我去采矿区看看。刚巧那天轮到李益哥当值,于是李益哥向领导请示了,说他的弟弟是中学生,想写篇关于采矿的作文投稿《黄石日报》,希望到矿区参观一下。那领导居然同意了。我们搭乘拉矿砂的汽车上了山,来到著名的605矿井口。李益哥身背驳壳枪,与另一位警察行了一个军礼,作了交接,那位警察就下班回去了。
   李益哥带着我围着矿井口平台转了一圈,矿井口平台很宽敞,大约有四个体育场大小。平台下,就是碧波浩荡的龙泉河尾砂坝水库。所谓605矿井口,其实看起来就像一个防空洞大门,很高、很宽,两条小铁轨从洞里延伸到洞口外,分别通到横亘在平台上的两台巨大的球磨机边。头戴矿井帽,身穿黑色帆布工作服,脚穿深筒胶鞋的工人,推着架在铁轨上的运矿车,一个个从矿井里鱼贯而出。运矿车上堆着装得满满的乌黑闪亮的矿石。然后将矿石倾倒在一台球磨机前的坑里,转扬机将矿石自动送到球磨机的加料口。而另外一台球磨机在不停地轰轰隆隆转动着。据介绍,是球磨机里的大钢球将矿石磨得粉碎。被粉碎的矿砂,通过传送带被自动送到洗矿机内,水泵将水库里的水抽到洗矿机内,经过洗矿机内的搅拌器不停地搅拌,从洗矿机上面不断地滚滚流出黑色尾砂(废铜砂)泥水浆,将水库染黑了一大片。从洗矿机下部放出的是乌黑闪亮的稀泥状的精铜砂。传送带又自动将精铜砂送到一个巨大的储料桶里。桶的底部有一漏斗。大卡车开到漏斗下,车厢对准漏斗口,精铜砂自动下来,装满了车厢。漏斗口自动关闭。总之,整个球磨矿石、洗矿、装车都是全部自动化完成的。

共 991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非同一般的怀念家乡的文章。作者以详实的史料,饱满的热情描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的家乡龙角山和李德贤村。文章从《勘探队员之歌》切入,将读者带入到那热情似火的年代,接着讲述了龙角山的兴盛史,叙述了工业开发给作者家乡龙角山和李德贤村带来的现代文明。而后,作者讲述了工农差别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几个小故事,读之令人同情。最后,作者以沉重的笔调讲述了新冶铜矿工业污染和恶性开发给龙角山和李德贤村带来的灾害。文章波澜起伏,作者将自己置身于那个特定的时代之中,由于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因此文章有着强烈的时代感,读之令人唏嘘!工业开发,一定要顾及环境保护,否则将受到自然的无情惩罚。文字洗练、老道,纹理清晰,主题明确。推荐欣赏。【编辑:秋觅】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19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4-09-18 15:27:04
  很好的一篇散文,写出了家乡几十年的盛衰。天灾人祸,面目全非,有真实翔的叙述,也有很深刻的思考。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镜吾        2014-09-18 16:21:17
  谢谢秋觅的编者按语,谢谢你的点评!
2 楼        文友:镜吾        2014-09-18 16:20:14
  本文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值得一读。
镜吾
3 楼        文友:潮仙        2014-09-19 06:50:22
  龙泉河里是又深又黑的淤泥,长满了芦苇和杂草。田野是一片荒凉,已经无人耕作。后山的树木已经被砍伐殆尽,显露出光秃秃的岩石。天上没有飞鸟,河里没有游鱼……欣赏问好!
回复3 楼        文友:镜吾        2014-09-19 16:38:52
  谢谢潮仙老师的评论!谢谢您总在支持我写作,关注我的作品!
4 楼        文友:镜吾        2014-09-19 16:35:58
  谢谢秋觅先生精准的评论和编者按!谢谢江山精品评审小组!我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查找了大量资料,包括与亲人沟通,苦苦回忆、苦苦思考,认真构思、认真写作,终于完成了这篇沉甸甸的文章。我很希望得到江山编辑部、得到读者的认可。因为我深爱我的家乡大冶龙角山李德贤村,我要将它曾经的古老和美丽用文字的形式永远留给后人知道。让它经历的灾难,它的哭泣,它的悲愤,也让后人知道。以避免其他美丽而古老的村庄再经历如此灾难!再一次谢谢精品评审组!
镜吾
5 楼        文友:春闺梦里人        2014-09-20 14:59:37
  老师的文章朴实细腻,真挚感人,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年代,写出的力作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厚重!向老师学习
( (
回复5 楼        文友:镜吾        2014-09-25 08:47:40
  谢谢梦里人的点评!
6 楼        文友:河杨        2014-09-20 19:22:09
  读了这篇文章,算是熟悉了镜吾老师家乡铜矿山的发展情况,知道了李德贤村的概貌。也算是了解了镜吾老师的家乡情况,谢谢呢。
回复6 楼        文友:镜吾        2014-09-25 08:51:06
  谢谢河杨评论!谁不说家乡好?可是我,一想起家乡就难过!
7 楼        文友:琴若雨        2014-09-20 21:33:28
  文本翔实,描写细腻,情感真实,龙角山的兴盛确写得波澜起伏,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的情感与愿望。佩服先生驾驭文字的功底。问好,学习了!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记录与呈现时光
回复7 楼        文友:镜吾        2014-09-25 08:54:11
  谢谢若雨老师的评论!谢谢你的夸奖和鼓励!
8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4-10-15 21:35:03
  天涯馨儿特地专访,拜望镜吾先生,欢迎你参加天涯社团牡丹皇后征文,祝您写作愉快!
馨语馨愿
9 楼        文友:咽寒声        2014-12-16 18:24:46
  掠夺性地开发资源对环境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可怕的灾难让人痛心
10 楼        文友:程贤富        2015-01-01 20:14:46
  昔日的辉煌,今日的苦果。我们当地亦如此,煤挖光了,留下一个破厂。
程贤富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