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山水】语文即人文(随笔)

编辑推荐 【山水】语文即人文(随笔)


作者:郭永涤 进士,6115.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14发表时间:2014-09-19 12:52:56
摘要:语文是语言的外在形式,即文字、文章、文学。语言的外在形式和其传递的思想内容总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它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人的思想内容的文化承载。

人类从森林中走出来完成了人猿相揖别的伟大壮举,语文的产生为人类文明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语文是语言的外在形式,即文字、文章、文学。语言的外在形式和其传递的思想内容总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它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人的思想内容的文化承载。
   语文即人文,即人的文化文明。
   人文是什么?旧指诗书礼乐等,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指人事,即人文科学。“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即人性、教养。
   语文教育当然属于人文科学领域。杜时忠同志认为人文教育是“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为核心,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具有非功利性或超功利性”的教育。(《人文教育论》,江苏出版社,1999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人文性”是指人类在自然的生活实践中对人类生命及其价值的诉求。它不断发展、沉淀为人类文明,承载人类文明精神的延续,并指导人类生命活动的实践。
   教育的核心,即教育人培养人,使之成人、成才、成功,陶行知先生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教学首当其冲。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一是指具有人文精神的教材,二是指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语文课堂是学生求知欲纵情徜徉的天地,是师生对话、交流思想撞击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参与、热情投入展现其生命活力的场所,是人的文化文明的作坊。
   《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认为:“语文教师和其他教师相比,在塑造学生心灵方面更负有特殊任务。这是因为教材本身就有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鞭辟入里的道理,丰富高尚的感情,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在学生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要以人为本,“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言文字训练之中,不仅不会削弱语言因素的教学,反而会促进词句篇章的落实……文章的精髓离不开词句篇章的表达,教学中离开了词句篇章,文章精髓就会失去光泽,失去育人的威力;分析推敲词句篇章,如不充分阐发它们要表达的情和意,当然也就显不出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只有缘文释道,因道解文,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文道结合,才能实现育人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前言”中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我们审视一切有关语文教育问题的基本点和标尺。
   文字、文章、文学共同构成了语文的全部,而又以文学为核心,最原始的汉语言文字的“六书”造字法之象形及其形象性决定了这一点。
   我们的祖先从原始森林中走出来,在大自然的“河之干兮”“坎坎伐檀”时文学就出现了----自此,卓然特行的汉民族语言乃至整个中华文化文明一发而不可收抑。
   文学即人学,即人的学问。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人,是人的心灵,人的感情,人的精神,而不是其它。
   语文教学的成败就在于我们人的学问做的如何与如何做。
  

共 13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语文即人文】阐释了“语文”与“人文”的统一性。文章解释了“语文”的含义和“人文”的含义,以语文教育应是“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为核心,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具有非功利性或超功利性”的教育为主要思想,指明了语文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正如文末所总结的一般,语文教学的成败就在于我们人的学问做的如何与如何做。【山水神韵编辑:米饭团团】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米饭团团        2014-09-19 12:54:07
  语文教育实际上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问候作者,祝秋安!
不要问我去哪儿,永远在路上。
回复1 楼        文友:郭永涤        2014-09-19 14:05:48
  谢团团!
   编安!1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