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黄姚褒匾“竹孝松贞”(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黄姚褒匾“竹孝松贞”(散文)


作者:昭平阿志 举人,358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25发表时间:2014-09-19 15:08:53

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客塘村北面、与簧竹村东岭屯交接的公路边,有一凉亭,名曰“节孝坊”,是乐善好施的清代庠生汤庭楷后裔所建。凉亭内,有“竹孝松贞”褒匾。
   黄姚庠生汤庭楷生于清代道光25年(丙午岁)五月初五,同治戊辰年新进府学,终于同治壬申年三月十一日;其妻宋氏生于道光28年三月初七,终于民国八年五月二十二日。汤氏夫妻恩爱,勤俭度日,乐善好施,户主汤廷楷去世后,家道日渐落魄,大灾之年倾尽家财救助本地乡亲。汤氏广施救命粥其妻宋氏仍不忘救济乡民。民国总统亲自为汤宋氏题写“竹孝松贞”又是何等荣耀。
   庭楷去世后,其妻宋氏教子以父志为志,其子居然立仕扬名,上宪闻汤氏夫妇节孝之行,赠“竹孝松贞”褒匾及褒词。“竹孝松贞”褒匾左端刻有“大总统题褒”,右端有“中华民国十年六月汤宋氏”。褒匾“竹孝松贞”上边刻有“荣典之玺”印章。褒匾为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所提。“竹孝松贞”是我国传统文化褒扬妇女美德的文字。竹与松岁寒不凋,象征有松竹那样的气节。孝指孝顺父母,贞指坚守贞操。
   亲题匾额,足见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当年施政的儒家思想,这是现今所存他当总统时的珍贵文物。据史料,“荣典之玺”印章是中华民国政府用来表彰或庆典的印章,至今仍在中国台湾。
   徐世昌,前清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的谋士,并为盟友,一文一武,互为同道;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徐世昌深谋远虑,颇得袁世凯的器重;但他又能与袁保持距离,进退有度,在袁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辞掉总统职务后,多次拒绝日本人的劝诱,不供伪职。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工于山水松竹,被称为“文治总统”。1920年(民国九年),徐世昌以大总统身份成立“国画研究社”,聘国画大家周肇祥主其事,同时拨巨额公款,明令成立北京艺术篆刻学校(今中央美院前身),由陈师曾任校长,齐白石、王梦白等人任教。徐世昌的书法多为行、草体,名重一时,在津门各殿堂里多有其墨迹。他出任大总统后,即自信“深得书法中三昧,每日临池挥洒”。 徐氏行书,学苏轼稍瘦劲,整幅作品明朗、流畅、一气呵成。 1922年(民国十一年)6月,徐世昌被派系“逼宫”下野,遂返乡做寓公,开始过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隐逸”生活。
   这块“竹孝松贞” 褒匾实属黄姚不可多得的瑰宝。褒匾下镶嵌的大理石有三块。
   一块刻有中华民国内务部文件原文内容。内务部文件原文内容:“内务部 为 发给证书 事查汤宋氏系广西省昭平县人, 经本部审查事状核与褒扬条例第一条第七一款之行谊相符, 除呈准奖给(黄白)绶银质褒章外,合行发给证书以资证明 。 此证右证书发给汤宋氏收执 中华民国十年六月”
   一块刻上大总统褒词原文内容。大总统褒曰:“礼修引过,中垒传其高风;义行旌门,桓嫠垂为茂矩。是以大家女诫,贞顺之兼赅。郑氏孝经,德行为重。尔昭平汤宋氏,姆教夙娴,女宗共仰。作姜诗之顺妇, 广汉江清,乳崔姓之衰姑,山南春永无何陶婴歌苦潘岳词单痛子咸之早亡,县萝月冷课庐陵之夜读书荻风高行谊如斯褒扬久矣;于戏芬延,草席彤史,书储妇贤声;志矢柏舟,邶风咏共姜大节。作之坊表,维乃坤贞。中华民国十年六月”
   一块刻上汤庭楷后裔敬立的碑文。碑文内容:“先慈宋氏孺人系贺县前清迁江县训导宋臣廉公之次女,年十八归先父前清府庠生廷楷公,年念四廷楷公病故,孺人恸不欲生,粥饭不食数日,时辉(辉即汤宋氏之子汤德辉)方五龄。幸赖曾祖母张孺人婉言相劝解,方稍食,矢志柏舟,上侍八旬王姑,视膳侍寝……乐善好施,数十年如一日。已酉六一寿辰,贺籍林世焘太史以节孝上闻,辛亥行查到县,适国体变更而止。民国丁巳年同乡前辈黄万安、叶生瀛、魏之家……又以节孝事实,呈县邑侯冯家驹,冯家驹转呈国府。大总统赐予褒词褒章于甲子年奉到。而先慈于已未病逝,(辉)福浅德薄,恸先慈毕生苦志不及见国典褒荣,深为抱恨兹乃建坊为敬述节孝事实焉”。
   据碑文可知,汤宋氏的事迹,早有贺籍林世焘太史上奏,辛亥年(1911年)行查到县,因国体变更而止。民国丁巳年(1917年民国六年)同乡前辈黄万安、叶生瀛、魏之家、罗瑞云等十人罗列事实呈县邑侯冯家驹,冯家驹再转呈中华民国政府。到了民国十三年(1924年)褒章才送到黄姚。汤宋氏之子汤德辉(秀才)等人“恸先慈毕生苦志不及见国典褒荣,深为抱恨兹乃建坊为敬述节孝事实焉”。他秉承母乐善好施之志,遂建亭子以供往来行者中途休息或避雨场所。凉亭,名曰“节孝坊”,并把中华民国内务部文件原文内容拓于两块大理石上,那时,凉亭旁还有一颗千年古樟树。
   民国时还有列女志,得从徐世昌的母亲说起。徐世昌的母亲刘太夫人,出身于安徽桐城望族世家,书香门第。年纪轻轻,丈夫就撇下娇妻幼子,撒手人寰,这对于刘太夫人真是一重大打击。她悲痛难忍,几不欲生。她自感丈夫徐嘉贤高志未酬,寄望于后代,且老父尚在,二子尚幼,徐世昌年仅7岁,徐世光仅5岁,随不念以身动,下决心“养亲抚孤尽瘁在宜”。刘氏生平积劳茹苦,体气以瘁。徐世昌成名后,刘氏就养于京都徐世昌官邸。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刘氏因病而死。终年65岁。刘氏寡居长达35年。徐世昌遇上这样一位恪守贤妻良母之道的母亲,无疑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促使他对与其母亲有着类似经历的“节妇”、“烈妇烈女”、“母仪”大力推崇。
   据了解,获赠褒匾的黄姚汤宋氏后裔,有的还在昭平县黄姚镇黄竹村定居,有的搬迁昭平县凤凰莲塘村定居,还有的定居港台。汤宋氏之曾孙女嫁到香港,曾多次回黄姚探亲。黄姚汤氏族人重孝遵道守法,习文修身,与官府关系融洽,“汤氏宗祠”牌匾为贺县名人钦加五品御部升用主事刘有科先生所书,汤宋氏获赠总统褒匾由此可见一斑。
   九十年代凉亭旁的千年古樟树自然枯朽,倒下的枯枝压坏了凉亭屋顶。目前,黄姚镇“节孝坊”已成危房,原有的凉亭门联字迹现在已经荡然无存。急需有关部门重视及时维修。
  

共 24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黄姚褒匾“竹孝松贞”】这是一篇古风扑面的散文,作者用贴切的语言,洗练的文笔为我们娓娓地讲述了“竹孝松贞”褒匾的故事。汤宋氏平日勤俭度日,乐善好施,在家道日渐落魄之后,依然倾尽家财救助本地乡亲,其事迹终被政府褒奖,并由总统亲自写下“竹孝松贞”褒匾。后人为敬述节孝,并建“节孝坊”凉亭,意在继续为乡人行善与推崇贤妻良母之道。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一古遗存的损坏的痛心,希望能唤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感谢作者赐稿山水,推荐欣赏!【山水神韵编辑:都市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都市猴        2014-09-19 15:11:20
  祝作者朋友在山水的每一个日子都是精彩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