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陕北民俗三则(散文) 

精品 【流年】陕北民俗三则(散文) 


作者:高宝军 秀才,1601.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04发表时间:2014-09-19 15:56:27

【生育】
   陕北人重视生育,特别是对生男孩更重视。每一个男孩子的出生都伴随着许多人的欢呼,欢呼者不但有本家,还有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凡生了男孩的家庭,基本都要给孩子“闹满月”,都有人来祝贺。祝贺别人有了儿子或者孙子是最起码的礼貌。不懂得这一点或不认真对待此事的人很难立足,人们会说他“没人味”。
   一个小男孩从很小就得接受一些奇特的教育,这种教育渗透在细节之中。睡觉时,大人会要求他们仰面平躺、手按小腹,图的是养精;小便时,会要求他们咬紧牙关、提起肛门,为的是蓄锐。人们把未婚的青年男子称为“没泄腰的后生”,口气中含有赞美,但更多的是期待;把未婚的姑娘称为“黄毛女子”,口气中一半是遗憾,一半是叹息。连续生了几个女孩,人们会给她起个男孩的名字,期盼下一个是男孩。
   这种总体上的取向影响着陕北人的审美,特别是对男女青年的审美。看男子时,他们注意力集中在腰部和背部,看其有没有出力的地方,认为最理想的男子应该是,“腰像桶一样圆,背像案板一样方,站着像牌楼一样伟岸”。他们看不起纤细、白净、瘦弱的男人,讥其“轻得一风能吹走,瘦得一把能捏死。”看女人更是奇特,他们理想的女子是“笑不露齿,行不张风,虎背熊腰,臀大如盆”,认为,只有臀大的女人才能多怀孩子,怀着孩子才能稳当。当然,他们也欣赏蜂腰长臂、婀娜多姿的女人,只是希望那是自己的“相好”,而不是妻子或儿媳。
   如果把以上这些看成生的渴望和企盼的话,结婚时的种种做法就应该称为生的喧嚣。陕北人结婚时的所有仪式和讲究,都明白无误地指向“栽根立子”,而非男欢女爱。
   迎亲前,给新娘子选座骑颇费周章。不选骡子不选马,单选毛驴。不选模样好的、力气大的、行走快的公驴和骟驴,单选富态的、臃肿的、曾经生过又怀着驹子的母驴。不是喜欢它的无能,而欣赏它的高产和多子。贴在洞房里的剪纸也朝这方面努力。剪一个“鱼儿戏莲花”,企求的是“两口子有缘法”;剪一个“石榴裂嘴笑”(要露出许多籽儿来),渴望的是多子(籽)多福。新人的被褥下不洒金、不铺银,洒一层红枣和落花生,为的是“早(枣)生(花生)贵子”。
   为了突出生子的大主题,他们想出的法子令人瞠目结舌。诉求明了,花样不少;半似玩笑,半似“恶搞”。闹房总要闹到拂晓,听门总要听出渠道。吊一个苹果在半空中,让新人同时咬,看点在“嘴对嘴,美上美”;投几粒芝麻在新娘怀里,令新郎摸,看点在“摸索中前进”。
   这些“恶作剧”的幕后策划者不是别人,而是新人的父母——那些满脸沧桑、不苟言笑、恪守传统礼节的老实人们。他们虽然不在现场,但时刻关心着现场的一切。闹房者的笑声越响亮,他们越开心;听门人听出的花样越多,他们越放心。他们的意图非常明显——希望初涉婚姻的儿子和媳妇能迅速地、尽可能熟练地学会传宗接代的技能。
   当听门的人们散去后不久,新郎母亲即新娘的婆婆,就会准时出现在洞房门外。她手里端着一只小碗,碗里放着三五个饺子。陕北人把饺子叫做“扁食”,具体到这里又有个特定的名称:“儿女扁食”。这是婆婆和儿媳妇首次正式见面,礼物就是这“儿女扁食”。不是让她充饥,而是让她作出生育的承诺。这几个外貌光鲜的“扁食”就不能吃,因为它不熟。这不是大意疏忽的结果,而是精心设计的产物。当新娘子咬开“儿女扁食”的一角时,婆婆就会大声问:“生不生?”新娘子就会答:“生。”这种问答会重复好几遍,直到新娘子羞红了脸倒在新郎的身上,婆婆大笑着奔向早就等在外边的公公身边时才算结束。
   在刚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时,陕北人为了生育一个男孩,有的用b超鉴别胎儿性别,不是男孩的就打胎;有的生了女孩就送了人,也有溺婴现象。有的干脆携家带口躲在门外三年五年不回家,直到生了儿子为止。一旦生了男孩,满月了要“闹满月”,到一岁要“过生”。孩子晚上不睡觉,大人在大路上贴“倒吊驴”;孩子受了惊,大人要给他们“过关”;孩子爱生病,大人就请一位“干大”给他“包锁”。真是搂在怀里怕飞了,噙在嘴里怕化了。
   不开怀(不生养)的妇女没有地位,在家里遭凌辱,在门外受闲气。在家里,遇上善良的公婆和好心的男人还好一点,若遇上恶毒的婆婆和蛮横的男人,挨打受气是经常的事。在门外就可怜了,不但要看人白眼,还得受习俗的挤兑。新人的洞房她们不能进,迎送新人时她们没人请,真正是低人一等。最不能容忍的是那些是非老婆的指桑骂槐,长舌婆姨的比猪骂狗,说她们是“不怀羔的羊”、“不下蛋的鸡”,是一个没有用的人。
   为了不遭受人们的嫌弃,她们想尽了办法。有的四处找偏方,有的上山挖柴药,有的向儿女多的妇女讨经验,有的和年龄大的老人问迷津,更多的在娘娘庙上“求儿女”。每到农历四月八日,娘娘庙前叩头作拜、烧香点表、占卜问卦、求儿祈女的妇女络绎不绝。她们一个个跪在泥塑像前述罪过、许口愿、求恩赐,有的还把“送子娘娘”塑像怀中的小男孩生殖器上的泥皮抠一点吃掉,认为这样“无胎的可以怀胎,有胎有可以保胎”。总是求得的少,失望的多,大多数不孕妇女都会这样终其一生。当然也有例外,那就皆大欢喜了,那怕是“借来种儿”也没人笑话。
   陕北人生了孩子后,都会在第一时间向外界作出明确的宣示。宣示物悬在窑洞的天窗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张小弓,另一种则是一小块红布。小弓是生了男孩的标志,红布则是生了女孩标志。如果把这仅仅看作标志,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其含义远远大于这个。红布是平常的红布,起着“闲人莫近”的警示作用。但弓就不一样了,除了警示之外还有更的含义。这不是一张平常的弓,而是一张箭在弦上、引满待发的弓。其造型的着眼点集中在势上。一种一往无前的势。一方面在宣告一个男子汉的诞生,另一方面还预示着家族的血脉将会像箭一般“射”向无边的未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陕北的经济社会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重男轻女的生育观还没有真正从根本上改变。
  
   【喊山】
   喊山是一种消灭山鸡野鸡、保护庄稼种子的办法。发明于陕北某一农村,盛行于大集体时期。据说这个村子没有沟条地,玉米都种在坝沟里,坝沟两面都是红胶泥圪梁,光秃秃的,连草也不长着几根。这可饿坏了正在发情的山鸡野鸡,于是它们就把嘴巴伸向了玉米地里,刨着吃刚刚入土的种子。农民在前耕种,它们在后边刨。呼朋引类,成群结队,大呼小叫,强盗一般。
   一年的庄稼,二年的性命,农民怎能不着急。为此,他们不知想过多少办法。先是给地头插几个“看山老汉”(一种用柴草绑成后穿上人的旧衣服的假人),想让它们有所忌惮。结果不行。山鸡野鸡开先还很谨慎,先不到沟底里来,蹲在高高的土圪梁朝着“看山老汉”叫,见其不动,胆子就大了起来,不但刨了玉米种子,连“看山老汉”头上的草帽也啄烂了。之后又设了机关去夹,可惜那机关太复杂。设得松了,套不住山鸡野鸡;设得紧了,反而倒夹人们的手。也不行。最后只好使出毒招,给玉米种子上拌上农药,心想:“不怕死,你就尽管吃!”
   总以为这下天下太平了,没想到天下却大乱了。山鸡野鸡还没见毒死几只,家畜倒先毒倒了一堆。近村处毒倒了猪和鸡,远村处毒倒了羊和牛,有时甚至把正在耕地的毛驴也给毒倒了:口吐白沫,四蹄朝天,浑身一搐一搐地狂颤。若不是绿豆汤灌得及时,恐怕小命也给丢了。更倒霉的是,有些人嘴馋,偷偷将毒死的山鸡野鸡拿回去吃,总以为去掉内脏就没毒了。结果完全不是这样,脏腑硬的吃了上吐下泻,提着裤子在窑洞和厕所之间来回飞奔;脏腑软的则牙关子紧咬、眼皮子上翻、脖颈骨硬得像铁条一般,眼看着就要放命。害得村里人先用栅栏门抬,后用架子车拉,好不容易送到医院里才保全了性命。医院里救命又不是白救,吊针要钱,西药价高,就连一张硬板床也算得生贵,住一次医院少说也得百二八十。这钱究竟由谁来付又成了问题。拌药的抱怨受害的嘴馋,受害的抱怨拌药的心瞎,三抱怨两争吵,意见就闹大了,不但当事人有了隔阂,两个家族也起了矛盾。
   有一年清明节,两个家族的成员都上山为祖宗上坟,一家在沟这边,一家在沟那面,不知哪个多事的起了个头,两家就隔沟嚷了起来。人数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大,阵势越来越猛,加上沟深崖陡,骂声在两边的崖壁上震荡,满道沟轰响,吓得正在坝沟里刨玉米种子的山鸡不知该往哪里逃,只好在两崖之间来回飞窜,几个回合之后就精疲力尽软得飞不动了,最后都掉到沟里去了。这两家人正吵得上劲,那里管得了这些,直到沟底下的人提着死山鸡哈哈大笑上来劝架时,才知道自己无意间做了好事。
   从此,喊山消灭坝沟山鸡野鸡的办法便传开了。生产队时,队里组织社员去喊;生产责任制后,村长邀请老师领着学生娃娃去喊;后来农村的学校也散伙了,人们就拿了锣鼓在两边崖上敲。不管是哪一个时期,无论是什么人去喊,只要地形选好,对象瞅准,人手凑紧,准能奏效,不但玉米种子保住了,还能有山鸡肉吃,有野鸡汤喝。
   再后来,耕地退田还林了,农民弃农进城了,坝地被草淹没了,动物得到保护了,喊山的事也就成为历史了。
  
   【石磨】
   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陕北人加工粮食靠石磨和碾子。用石磨加工面粉,用碾子碾米。石磨分三个部分,一是磨本身,二是磨盘,三是支撑磨盘的设施。
   加工面粉的磨为圆柱体形状,圆面直径二尺上下,高一尺五六不等,分上下两扇。上扇为阴,下扇为阳;阳扇上中心安有一凸起来的小柱,正对着阴扇上凹进去的小坑,两者以此咬合,如阴阳交阴扇上除了用于交合的那个坑外,还有两洞两坑。两洞上下开,交合面处开在交合坑的两侧,三者一字形排开,像天上的“三星”;顶部开在顶面的微凹处,这时粮食的进口。阴阳扇地交合的那一面,中间呈阴阳太极形,四周各有九组规则的小壕棱,作“九九归一”状,这些小壕棱像人胃里毛状物一般,用来磨碎粮食。另外两个坑开在阴扇的两侧,楔入木楔作为转动磨的着力点,俗称“磨把把”。阳扇上除了交合柱外,底部还有一柱,用来和磨盘连接。
   磨盘是个庞然大物,直径至少也有两米,中间开一圆洞,用来固定磨的阳扇。磨盘下面有支撑物,将磨盘垫起三尺左右,以便于操作。
   推磨是个十分复杂的劳动,但旁观者看上去如同游戏一般轻松有趣。先给两个“磨把把”上套上两个环——旧时多用榆树的支杆做成,取其有韧性、耐用,后来也有用铁环的——用一根一丈左右长的棍子的一头串起两个环,使其相互反相着力;然后把木棍的另一头和推磨毛驴的身上的“夹板”“炮杆”连起来,再把毛驴的缰绳固定在一个“磨把把”上,最后蒙住毛驴的双眼,驱其向前绕磨前行,这样石磨就转开了。为了防止毛驴偷吃,在它的缰绳上绑一根细木杆,一头顶着磨体,一头顶着它的频车穴,使其无法回首。
   在石磨转动前,先将要磨的粮食倒在磨顶上,随着磨的转动,粮食便通过磨孔均匀地落入交合面,被磨碎后在阴阳两忙扇间的石缝里溢出来,落到磨盘上了。落下来的东西中既有面粉也有没粉碎到位的粮食,磨面人用箩子将其过滤一遍,留下面粉,将没磨到位的再放在磨顶。周而复始,直至将面粉全部磨出,只留下麸子为止。
   箩面的设备也很复杂,没见过的人很难想像其机巧和运作。箩子由箩圈和箩底两部分组成。箩圈用薄柳木片围成,圆形,直径一尺上下;箩底旧时马尾制成,后来用红铜丝织成,还有用棕榈丝的,用暗圈固定的箩圈底部。箩面前要准备一只大簸箩,多用卧柳制成,里边放一箩床,箩子放在上面筛,将面粉漏进簸箩,没磨碎的留在箩子里,以便返回。箩子因密度的大小分几种,密度大的为细箩子,密度小的为粗箩子。一般而言,细箩子过滤过的面细,好吃;但也有例外,玉米面须用粗箩子过滤,用细箩子过滤的面噎人,既费工夫又不好吃。
   推磨是一种特别寂寞的营生,蒙着眼睛的毛驴懒洋洋地转圈儿走,蹄击磨道发出沉闷的响声;箩子在箩床上不住地磕碰,发出单调的声音,无论人还是驴,都不由地打瞌睡。农村的女人总是忙,一边磨面一边还背着年幼的孩子,孩子很快就睡着了,口水流进了母亲的领口。这种寂寞和无聊最容易让人进入幽思,陷入回忆,展开想像,勾起陕北妇女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常在推磨中,你会听到妇女们哀伤委婉的小调:
   正月里忙,实在是一个忙,来人待客顾不上,叫一声我的娘啊,不要把我想;
   三月里忙,实在是一个忙,提耧下种顾不上,叫一声我的娘啊,不要把我想;
   六月里忙,实在是一个忙,遍地麦黄顾不上,叫一声我的娘啊,不要把我想
   ……
   还有一种特殊的石磨,专门用来磨豆浆,陕北人把它叫豆腐磨。豆腐磨的原理和普通石磨一样,只是大小、入粮口、着力点和磨盘有不同。豆腐磨比一般石磨小得多,直径约一尺左右;只有一个入粮口,开在阴扇顶部的凹下去的地方;其着力点只有一个,有一个向上的把儿;磨盘也小得多,呈槽状。磨豆浆一般用三个人,两各持一根一端有洞的木棍,将棍上的洞套进磨上竖直向上的把上,转圈儿用力驱动磨体,另一人一手握住把的横伸出的部分掌握节奏,另一只手将泡好的豆子连水灌进入粮口,磨好的豆浆在阴阳缝里溢出,先入磨槽,再顺着槽流入事先备好的桶里。
   磨豆浆是一种集体劳动,三人须密切配合,保证和谐和默契,一旦出错,就会闹出笑话来。陕北人磨豆浆都在腊月里,凌晨时,那是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候,拐木棍“吱嘎”“吱嘎”的声音能传出很远,给人一种诗意;磨豆浆一般在闲置的窑洞里,一盏油灯高高地挂在墙上,三个人的影子满窑墙乱闪,像皮影一般迷离有趣。三个人无暇说话,专心致志地聚在一起工作,像几个入了迷的赌棍,看上去令人发笑。
   随着现代加工机械的普及,昔日农家必备的石磨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现在都静静地躺在瓦砾中、荒草间,年轻一点的人们,已经很少知道它的用途和曾经的辉煌了。我记下自己的回忆,以此向历史老人表达深深的歉意!

共 550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生育】:围绕对男孩的重视、对女孩的歧视写了陕北人的生育观,语言诙谐风趣,笔触细腻灵动。闹洞房、寺庙里求子等细节活灵活现,读之仿若在眼前,彰显着作者非凡的文字功底。陕北人的生育观既有它庄重的一面,也不乏落后的因子在里面,但愿这种重男轻女观早日有所改变,给担负着生儿育女重任的女人一个轻松的人生!【喊山】:勤劳能干的陕北人面对不利于自己生存的自然条件,想尽了一切办法。当粮食被野鸡山鸡刨食得实在没有办法时,却被两家的吵架发明了一种新奇简单的消灭它们的办法:喊山。这其中承载着陕北人多少辛酸多少无奈和多少与灾害抗衡的智慧啊!【石磨】:石磨是农业时代的自然产物。利用石磨加工粮食是忙碌的、疲累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却也有着诗意的美好!文中三则陕北风俗,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可以说每一个风俗或者事物的产生都有着它特定的历史条件,它们在它的历史舞台上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那些曾经承担着历史重任的事物或风俗已经淡出或者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我们有必要知道、了解它们曾经的作用与带给我们前人的欢乐。主题深刻,笔法老道,语言优美风趣,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雪飞扬】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20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飞扬        2014-09-19 16:13:13
  您文中的生育风俗跟我们这里很像,我们这里也把饺子叫“扁食”,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文中的石磨我小时候见奶奶用过,但只记了个大概,您写得真详细,欣赏了。问好,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4-09-20 10:09:5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