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陕北风物三则(散文)

精品 【流年】陕北风物三则(散文)


作者:高宝军 秀才,1601.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83发表时间:2014-09-19 16:33:08

【吴起豆粘画和糜粘画】
   谁画画不用各种各样的画笔?谁的画没有五颜六色的颜料?有的,就在我的家乡吴起。
   吴起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白于山腹地,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盛产五谷杂粮,其中以糜谷豆类最为著名。糜谷古称为粟,豆类古称为菽,都是传统的粮食作物,其营养价值早为世人所知,但将它作为绘画的材料却是吴起人的独创。
   吴起粘画历史久远,它的原生态为“瓜子娃娃”,由瓜子粘成,是一种祭祀品,供奉灶神爷。由于瓜子颜色单调,人们就不满足了,开始采用别的粮食为原料,这时又出现了豆粘画。从“瓜子娃娃”发展到豆粘画,可以说是历史性的一跃。二者有一个相同点,两个不同处。相同点是,其制作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不同处:一是,豆粘画的主要用于审美,是为人服务的,“瓜子娃娃”只为了敬灶君,是为神服务的;二是“瓜子娃娃”单调,豆粘画却色彩异常丰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吴起豆类的品种了。
   吴起豆类的品种多,色彩异常丰富,抛开近年来出现的新品种不说,仅传统品种就有几十种。其中直接用颜色命名的有,黑豆、红豆、绿豆、白黑豆、双青豆、豇(绛)豆等,还有黄中带绿的碗豆、白中有黄的小豆、菜青色的蔓豆、浅绿色的扁豆……可谓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更令人称奇的是菜豆,光这一个品种就有许多颜色的亚种,赤、橙、黄、绿、青、蓝、紫争奇斗妍、无所不有,这一切就为豆粘画提供了丰富色彩。加上各种豆子颗粒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又为制作者发挥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豆粘画就具有了质感厚重,颜色纯正,色彩对比强烈等特点。但是豆粘画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很难长期保存。豆类皮薄,容易变质。由于皮薄,虫蚀就难免,尤其是天热的时候;由于容易变质,自然就容易变色,无论受热受潮都能使一幅作品“花容尽失”,身价倍跌。这时,吴起的另一特产——糜子挺身而出,于是,糜粘画应运而生。
   糜子有着丰富的颜色,黑、红、白、黄、青样样俱全,色彩种类上略少于豆类,但颜色比豆类还纯正稳定,特别是糜子壳厚而坚,不怕热、不怕冷、不怕干、不怕潮,不易变质,即使偶然变质,但仍不会变色,真可谓“败絮其中”,依旧“金玉在外”。在这方面,豆类可以说完全不是对手了。糜子还有一个更绝的地方,它的表皮发光、发亮,夜间,在电灯的照射下,这光亮随着光源的强弱和角度会变得亦真亦幻、绚丽多姿,这一点不但豆类无法比,就是一般专用画色也无法望其项背。据此,吴起的糜粘画就成了华夏一绝,天下奇观了。
   无论是豆粘画还是糜粘画,制作过程大致相同,先在画布或画纸上画好图形,然后给上面涂上胶水,再把选好的各色豆子或糜子粘上,再在上面刷一层清漆就算完成了。
   这些用豆类或糜子粘成的画,由于其用材独特,色彩上保持了原色原味,表现手法细腻粗犷,表现内容和当地民俗紧密结合,因此显得既古朴大方又新奇别致,深受人们喜爱。
   吴起豆粘画和糜粘画种类多、寓意深,光各种各样的图案内容就有几百种。有敬畏老人的《福禄寿禧》,有寓意真切的《年年有鱼》,有祝愿升迁的《一帆风顺》,有教育子女的《铁棒磨针》,有民俗文化的《十二生肖》,有黄土风情的《陕北窑洞》,有历史沿革的《吴起将军》,有介绍吴起的《县城风貌》,有反映昔日的《兄妹开荒》,有描绘今天的《父子种树》……这些花样繁多的内容,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怎看都顺眼,怎看都精湛,让人爱不释手。
   近些年来,吴起的豆粘画和糜粘画被国内多家媒体进行了广泛介绍,被许多专家大量收藏,有的还飘洋过海的豆粘画和糜粘画,被誉为“陕北粮食油画”。但谁又能想到,它们竟出自吴起的农村群众之手。在吴起民间,基本是人人都会粘,个个是画家。某一个农家小院里老掉牙的老婆婆,说不定就是粘画的教授;某一个田间劳作的村妇,说不定就是粘画的高手。如今,豆粘画和糜粘画不仅是当地人的一笔不菲收入,也成了吴起人馈赠外来客人的重要礼品,在全国各地的一些商场和干部群众家中,你会时不时地发现吴起的豆粘画和糜粘画。
   豆粘画和糜粘画,粘出了吴起县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吴起人的勤劳智慧,相信它将会在这块红色革命热土上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陕北南雷雨】
   陕北人把暴雨叫作南雷雨,因为云自南天生,雷在南边响,风从南山起,雨由南方来。当地谚语说:“东云轰隆西云气,南云北来大白雨”,这“大白雨”指的就是南雷雨。
   南雷雨多发于夏天,常出现在久旱时期的“亮红晌午”,且总起于突然。之前,天“蓝格瓦瓦”的,没有一丝丝云彩,一点点杂质;地“静格悄悄”的,风尘尘不动,树梢梢不摇;万物“蔫格溜溜”的,鸡翻白眼狗伸舌,老母猪汆到河泥里。一眨眼工夫,天、地、物就大变了:先是,南山背后冒出一疙瘩云,状如棉山,色似墨染,“格冒冒价”升起,“忽悠悠价”铺开;接着,前云拖着后云出,后云推着前云飞;块云倚天漫漫推,丝云擦底慌慌移,顷刻间就遮住了高天,逼向了大地。
   这时,大地上已经乱了营。南来一股风,处处热气蒸;小河急急淌,大河溯倒纹;蜻蜓频点水,青蛙漫出泥;燕子擦地飞,惊蛇出草丛;牛啃前蹄喘,马攀槽帮鸣。南来两股风,风中带土腥;近山浅灰色,远山隐入云;绵羊朝天嚎,山羊跳“圪塄”;山头人呐喊,隔沟唤亲朋;沟道人嘶声,毛驴发了疯。南来三股风,就地起黄尘;人比黄尘急,老小齐出门;麦场成战场,老少都在忙;小儿扬杈挑,老人扶锨“涌”;男如“杨宗保”,女赛“穆桂英”。“把戏”人人耍,巧妙各不同:连枷声声紧,碌碡转轴吟;簸箕迎风扇,麦秸漆布蓬。才觉风尘静,南天起雷声;闻雷抬头望,满天黑沉沉。
   第一声雷是“沉底雷”,声在千里外,震在心里头;第二声雷是“拉磨雷”,厉声穿长空,震频乱筛云;第三声雷是“电后雷”:落地闪电前开路,凌空霹雳震耳聋。三雷过罢天地静,无边恐惧压人心。忽闻远处“呼呼”声,正是“雨帐”送凉风。
   “雨帐”悬天挂,仄身向北冲;落地生白雾,摘天抽细云。风从高天起,着地又返空;刚因寒颤惧,大雨已封门。雨点铜钱大,坠地溅黄尘;雨线随风斜,击水白泡生;雨柱壮如指,滴石生铜音。雨到庄稼地,如鞭抽莲蓬:近听万面鼓,远闻混雷鸣;雨到近村山,万物尽浇淋:小树身俯仰,大树冠“摇铃”;可怜小百草,早浸淫水中;雨到硷坡前,六畜尽变形:牛马搐尾“哭”,羊狗提腿“嚎”;慌鸡拖翅跑,惊猪头撞槽;雨到村路上,截住未归人:男子猫腰奔,女子躬身爬;泥路滑如镜,一跌一串人;雨到农家院,一片轰鸣声:檐水敲石阶,斜雨打窗棂;猪槽淀泥浆,驴棚揭了顶;柴草塞水道,小院变池塘:男子提锨疏水道,女人扶窗瞎指挥;老汉频挥“扫天帚”,老婆紧敲“止雨盆”;人中只有娃娃喜,嫩手拍着充血红……
   不知不觉中,风止了,雨歇了,大地安静了,只见:远山起白雾,近山出新绿;坡地添沟壑,平地漫泥浆;崖头垮了畔,断茬有新黄。树根缠败草,草梢顶羊粪;高粱折了颈,玉米撕了叶;瓜藤全不见,瓜在烂泥中。迎南窑墙湿,冲北积水深;院道成水道,硷坡开窟窿。小沟小洪水,大沟大洪峰;黄水稠如浆,渣滓飘一层;平处水茫茫,“跌哨”起雷声;满沟人声起,尽是忙碌人:有人捞河柴,有人补水道;妇女护菜园,老汉移秧苗。
   雨后的景色美得动人:天是快意蓝,地为醉心绿;彩虹倚南山,夕阳照晚霞;禾苗带露长,山花随意红。漫村踏歌起,农人又出山;犁铧翻新土,褐地出明黄;村妇疏菜园,茄韭正分行;小女河边走,水中显倒影;小儿出村道,率狗赶“站羊”。前山苜蓿紫,后坡菜花黄;山村水洗净,梁峁飘歌声。
  
   【陕北毛驴】
   在陕北的大牲畜中,毛驴的饲养量最大。
   从看的层面说,毛驴不像骡马那样高大,没有牛那么“富态”,可以说其貌不扬;从用的角度讲,毛驴驮东西不及骡马,耕地时比不上耕牛,可以说能力不强。人们为何对它情有独钟?其中自有原因。
   马优于行走,性情暴躁不易管理;牛善于耕地,别无作为用途单一;骡子长于驮东西,能吃能喝成本太高。而毛驴体型小,吃得少,生性柔,听使唤,最关键的是它兼备了马的走、牛的耕、骡子的驮等综合功能。如果把马、牛和骡子比作业务精湛的“专家”,毛驴就是私塾教书的“先生”,虽然样样都不精,但样样都会干。陕北山大沟深,户小活多,养不起那么多的“专家”,只好用“先生”来代替。这些“先生”成本小、用途广、好管理,人们自然喜欢它。
   毛驴在陕北受尊重的程度,从俗语中就能明明白白地看出来。“瞎子灵动聋子怪,瘸子上山比驴还快。”这话看起来是夸瘸子,其实是夸毛驴呢。就像人们夸村里的女娃娃俊得和电影明星一样,谁都知道电影明星比村里的女娃娃俊,要不女娃娃也成明星了。陕北人骂人总说“驴日的”、“驴下的”,从来不说“牛日的”、“马下的”,由此可见毛驴的地位远远高过牛马。
   陕北毛驴的荣誉不是天生的,而是凭自己汗水换来的。它们一年四季都在忙,耕地、拉磨、驮水次次是它,送粪、碾场、驮粮回回得上,但它们从不叫苦喊累,只是默默劳作。特别让人敬佩是哪些母毛驴的奉献精神。它们除了和别的驴一样受苦外,还要繁衍更多的后代为主人效力,有的还能生下骡子。俗话说“牛生麒麟猪生象,老母鸡能孵出金凤凰”,都是些哄人话,只有“驴生骡子”,那才是实格丹丹的实事。
   耕地时的毛驴很倒霉。除了和牛一样耕地外,还得驮东西。去时驮着种子,回时驮着饲草,遇到难耕的地,人们不用骡子不用牛,只用毛驴去耕。人们做得不公平,说的理由更气人:“地场小、崖畔高,怕把骡子和牛的命送了。”骡子和牛有命,毛驴就没命吗?多亏毛驴不会说,如能说话只一句就把人“问住了”。
   送粪时的毛驴也倒霉。上山时和骡马一样驮着粪,回来时还得被人骑——“人善遭人欺,驴善被人骑”,骡子个头大,马又不稳重,谁最听话就“使唤”谁。最气人的那些抱粪口袋的人们,自己没本事,分量重的口袋放不到骡马背上,却给毛驴身上驮,常让毛驴吃些哑巴亏。
   推磨时的毛驴更倒霉,天阴雨湿没空闲,有时候晚上还得干。遇上好一点的主人倒还罢了,若遇上那些“二流子”主人,出力不说还得受“酷刑”:“夹板”夹得肩胛疼,“炮杆”磨得屁股红;鬓角上顶一根蔫柳棍,口里噙一条细铁绳。二流子这样,还好原谅,因为这些人没文化,那些有文化的人不像话就让毛驴有点不好理解了。他们不但和二流子一样折磨自己,还呲了牙儿嘲笑它们“磨道里的毛驴行程千万里,永远踏不上新征程”;谁要是为国家做了突出贡献,为人民尽了公仆义务,这些人常用“老黄牛”来形容,从不用“老黄驴”来比喻,使它们经常暗暗叫屈。
   毛驴也有扬眉吐气的时候,那是在迎亲的时候。迎亲时,毛驴头上戴着红缨,脖上挂着铜铃,蹄上打着铁掌,身上披挂一新,打扮得像“新女婿”一般俊样。更让它们高兴的是,此时它比骡子更受人们的重视。骡子不生养,没有女人骑它,只能驮箱子和礼品,还得走在最后;毛驴,特别是叫驴最受人们欢迎。不但迎送新娘的女人骑它,新娘子也骑它,弄得浑身香气,遍体脂粉,三月两月余味不尽。还有小两口回门的时候,“新人看见新人好,不起眼的毛驴也沾光了”,新娘子羞怯怯地扭,新郎子颤微微地拍,把那“章制儿”直出遍,花样儿全耍尽,别人没看见,毛驴看了个清。这差事,累死累活心也甜。
   正月里是毛驴最幸福的时光,不但活路少、吃得好,时不时还能“艺术”一回。跑驴是陕北秧歌节目中的“常青树”,年年演,年年受欢迎。毛驴看“跑驴”,心里最激动,就像人看电影戏剧节目一个样,说的是自己的事,越看越亲切。但也有小遗憾,有时还不真实,比如说骑驴和赶驴的人:节目中说是老婆老汉,其实是媳妇和后生,编节目的人应该多请教毛驴,别弄得“源于生活,低于生活”。
   等不到毛驴提意见,春耕就开始了,要看毛驴只能在耕地的犁沟里见了。

共 47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陕北风物在作者笔下如诗如画,闪烁着醉人的光芒。三篇美文,风格迥异。如果说《吴起豆粘画和糜粘画》是一首舒缓妙曼的小夜曲,其中娓娓展示两种画的制作材料、工艺特点以及绘画人的身份和画的艺术价值;那么《陕北南雷雨》就是一首节奏明快急促的进行曲,作者以凝练诗意、节奏急速的语言将雨来前,暴雨中以及暴雨后的情形惟妙惟肖描绘出来,声情并茂,让阅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观其景,如文其声。《陕北毛驴》则风趣幽默,引用俗语,将驴与马、牛、骡子作对比,书写着这种动物为人喜欢、尊重的原因,毛驴的辛苦、倒霉、高兴的差事,幸福的时光,尽显文字里,此文仿若一首地域风味浓郁的地道民歌,字里行间吟唱着作者对种动物的同情与喜爱。 作者的语言功底十分深厚,三篇短章,根据所描绘的事物运用最恰切最精彩的语言去展示三种陕北风物的风采,美轮美奂,妙不可言。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20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4-09-19 16:35:31
  高老师的语言功力令人叹为观止,望尘莫及。拜读学习,受益匪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4-09-20 10:10:0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