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剪烛西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窗征文.旧时光】梨园弟子白发新(散文)

精品 【西窗征文.旧时光】梨园弟子白发新(散文)


作者:纳兰明慧 秀才,212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44发表时间:2014-09-21 17:44:04

【西窗征文.旧时光】梨园弟子白发新(散文) (一)重遇师兄
   一直想把过去一段八年时光的点滴记录下来,下笔常常感到茫无头绪,直到同门大师兄---“达”的出现。
   “老板娘,麻烦拿个挂锁看看。”这天下午,我的五交化经营部里生意还好,一下子来了几个客人,这个说要铜芯电线电器插座,那个要水管和冷暖龙头,都是装修材料,正忙着,那边柜台又来个买锁的,“不好意思,你稍等,我先把冷暖龙头给他。”
   客人也比较利落买单拿货,我过去招呼这位头发花白,正低头看柜台里陈列挂锁的客人,“老世(粤语:老板),看中哪一把锁?”
   他抬头,抬起沧桑的面容,轻轻唤我一声:“师妹。”
   “大师兄,是你呀,你什么时候从广东回来的?近来还好吧?。”若干年前,大师兄曾经去了广东,我记不清我和他到底有多少年没见面了。
   “还好还好,师妹,我刚路过,远远见你面熟,进来看仔细,这么多年不见,想不到你当上老板了,真有本事!”
   “哪有什么本事,不就混口饭吃。”
   “师兄最近在哪里发财?”我一边问一边请师兄在店里坐下。
   “别提了,我现在一个住宅小区当门卫,比起你们这群师弟师妹,我最没出息了,惭愧啊!”大师兄一声叹息。
   “大师兄,我们都一样,没能闯出名堂,我们这一群人只有‘玉’师姐和‘青’师妹得偿所愿了。”
   “各人命运吧,师傅是尽心了,师妹你有空去看看师傅吧。”
   “师傅也回来啦?”
   “嗯,不过他老人家得了脑血栓,手脚不太灵活了。”
   与大师兄聊起在曲艺团过往那八年,聊起师傅,许多往事,潮水般涌出来。
  
   (二)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花弄影,月底旖旎春光暖,独惜美景奈何天,我心似梅酸,旧约不践,纷纷情思怎遣……”离开曲艺舞台整整十四年,我至今还能把这首《花弄影》的粤曲完整唱出来,有时哼着哼着,思绪不自禁就会回到那艘停泊在桂江边的铁质大船,那是我在师傅的安排下首次登上本地曲艺舞台的所在地。大船高两层,仿古的绿檐朱色的栏杆,装饰精致,外围张挂着红灯笼,像一艘精美的画舫,它内仓宽大,实际上是个酒楼。二层设有曲艺表演舞台,到了晚上,这里座无虚席,客人们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粤曲和折子戏。夏秋之夜,偶尔看出窗外,看两岸渔火星星点点,看清爽的江风掠过红灯笼,逗那黄色的穗子飘舞,看一轮明月荡漾在澄澈的江心。
   与邹楠师傅结缘,不得不提起母亲的粤剧情结。
   一九九零年,时光倒流回到刚参加工作时青涩的十八岁。那天下班回家,母亲马上拿来一张本地日报,让我看一则由市广播电台,市文联发起,农业银行赞助的三县一市粤曲大赛启事。
   “去报名吧。”母亲说。
   “你叫我去跟人家比赛唱粤曲?”。
   “是啊,你唱得似模似样,去试试嘛。”
   如果母亲不是年近五十,我想我会反过来怂恿她去参加比赛,因为当时热衷于粤剧的是她而不是我。母亲非常喜欢唱粤曲,小学文化的她硬是克服识字少的困难抄了一大本的粤剧唱段,五十年代曾偷偷去民间剧团学艺,被思想封建的外祖母知道后一顿臭骂阻止。说:上台戏子,下台婊子,从此以后不准去!
   小时候,母亲一有空闲便捧出那宝贝笔记本,教我唱曲,有机会就带我去看粤剧。于是,快中板,反线中板,二黄,反线二黄,长句二流,滚花,那些曲牌名称,经年的熏陶,我一听就能分辨。不过随着年纪增长,流行曲的普及,谁还唱那咿咿呀呀的调子,父亲常常说,听粤曲让人急死,因为粤曲唱词里的某些拖腔可能长达半分钟,他就没那个耐心。
   母亲第二天就给我报名参赛。
   电台为参赛选手安排了卡带伴奏和乐队现场伴奏两种选择,我选的曲目没有伴奏卡带,只能选择后者。
   当时邹楠师傅五十多岁,精通小提琴,扬琴,二胡,是市粤剧团的首席乐师,也是此次大赛的伴奏领队。他对艺术要求很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我到了他手里是一百个不合格。
   十五天的配合排练,内行叫“度曲”,他批评我拍子跟不上,拖腔没到位,有时刚开腔就叫停,他板着脸说:“还不明白呀?走调了!唱成这样,一上台就把脸丢了。”
   我当时觉得很委屈,人家本来就不是专业的,肯定是达不到专业水平的呀!下午一下班就急急忙忙赶到排练场,为了尊重师傅的意见,数次重来,天黑了还不能走,自找的辛苦!
   慢慢地,我终于明白邹师傅的苦心,他并不是对每个业余选手都那么严格。如果不是因为在短短的十五天里及时纠正我的不足,我不可能顺利通过初赛复赛,从几百参赛者中突围而出。
   从赛场下来,邹师傅说:“小陈,你声线和天赋不错,但你目前还处在模仿名家的阶段,如果真的喜欢粤曲并且希望以后有所发展,一定要学基本功。你要是愿意学,随时可以免费来我开设的粤曲培训班学习。”
   师傅的粤曲培训班利用周一,三,五晚上的业余时间开讲,在那里,我认识了一群师兄妹,大家互相交流切磋。邹师傅的知音朋友建立起一支民间曲艺团,周二,四,六晚上常驻在桂江边的红船酒楼演出,粤剧团没有任务时,师傅便带领他的弟子到那里登台。
   九十年代初,本地有几个民间曲艺团,为了争取观众上座率,互相挖角的现象时有出现。当时有别的曲艺团负责人私下邀请我去客串。其时年轻,不懂处事,没有和师傅打招呼就去了。
   师傅知道后非常生气,找我谈话:“我培养的学生,到别的团队演出,你换位思考,会有什么感受?”我解释说只是去客串,师傅毫不留情说,客串也不行,既然你喜欢那边,我就不留你了,你干脆过去吧。师傅的严苛和邀请我的曲艺团负责人和善友好的态度成了鲜明对比,就因为这事,我一气之下脱离师傅的团队,加入到另一个曲艺团。
   不可否认的是,师傅毕竟是专业乐师,有着数十年扎实的功底。他的教学和演奏水平非民间那些业余乐师可比拟,也是我内心不舍和想念的。
   九十年代中期,因为国企破产,我遭遇下岗,一门心思投入到曲艺团,那时曲艺团不断接到下乡演出的任务,有一定的演出报酬。有一次从苍梧的村镇连续三天宣传计划生育演出归来,妈妈告诉我,师傅曾在我外出期间亲自登门来访。
   他说了什么?我问。
   妈妈说,他说退休了,准备带领得意弟子到广东参加一个两广以及港澳地区的粤曲大赛,他期待我能去,在大舞台上师徒再次合作。但我因为外出错过了这次机会。那一刻,我内心百感交集,师傅还惦记着我这个徒弟啊!而我,从来没有给师傅道一句歉。
  
   (三)现实中的藕,药二官
   大师姐“玉”二十三岁,长相和声线一样甜美,其时已随师父学艺多年,能自弹自唱,一双纤纤玉手灵活抖动琴竹,在四码扬琴上敲出美妙的叮咚乐音。
   大师兄“达”年纪较大,三十几岁了,瘦高身形,长相一般,天生声线不好,只能专攻二胡演奏。
   在当时的几个师姐中,二师姐“瑞”和三师姐“妍”最为吸引别人注意力。“瑞”在外貌上是个完全能以假乱真的假小子,身高一米六五左右,大眼,阔唇,声音粗沉,胸部扁平,留平头,一身白衬衣牛仔裤,手腕还戴着一块男装手表。她上洗手间时进的是有女性标志的门,却喜欢别人称呼自己为“瑞哥”。“妍”倒是个标准的女子,瓜子脸,瘦纤腰,说话温婉,一副娇滴滴模样。“瑞”专门反串小生,“妍”便是她长期搭档的花旦。《花田错会》,《七月七日长生殿》等一系列好戏演下来,日子一长,大家都分明感觉到,两人竟然把台上的卿卿我我,风流温存搬到了台下。有一次等候排练,两人挨着坐一起,我听见“瑞”温柔地问“妍”,我明天出差到广州,你喜欢什么礼物,我给你买回来。那语气简直就像热恋中的男女,让人感觉不自然的肉麻。后来两人更蔑视世俗眼光,租了房子同居。
   记得《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里面曾描写了贾府的两个女伶---藕官,药官的同性恋。曹雪芹先生是经过仔细观察社会现象的,同性恋古来有之,“瑞”和“妍”就是现实版本的藕,药二官。
   听说“瑞”曾发誓赚够钱施行变性手术做个男人,但后来“妍”顶不住父母的压力,“妍”的妈妈大闹两人的同居出租屋,以自杀要挟女儿离开“瑞”。那个时候,不知是“妍”厌倦了同性恋抑或是不堪精神压力,她与“瑞”分了手,独自南下广东打工,一去不返。
   “瑞”一直单身,在曲艺团坚持以独唱为主的演出形式,不再演折子戏,她实在找不到比“妍”更适合的搭档,没有人明白他们之间的情感。有好事者曾窃窃议论,说“瑞”其实是个阴阳人,她对“妍”的感情是执着的。
   后来,“瑞”曾几次上门找我聊天,先生听她说话语气,抽烟神态,顿感雌雄难辨,等她一走,先生马上表达了疑虑:“她到底是男是女?我看你还是少和她来往为好。”
  
   (四)各奔前程
   九十年代后期,粤剧在广西逐渐陷入低迷状态,曲艺表演市场面临着观众断层稀少的生存危机。
   原本有工作单位的几个同门师兄妹在企业改革大潮中相继成为下岗人员,在老师引领下,大师姐“玉”和小师妹“青”南下广东,成功敲开了专业表演团体的大门。大师兄和“瑞”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被拒之门外。在广东地区的民间团队辗转呆了数年,事业毫无起色,两人决定回来另谋职业。
   在大师兄和“瑞”的际遇中,我仿佛悟到了什么,二十六岁那年,机会姗姗来迟,我婉拒了深圳一个曲艺团的试用邀请,选择离开已经死气沉沉的本地曲艺舞台,全身心投入和先生一起贷款创业。
   与正宗科班出身的戏曲演员相比,半路出家的我们只能算是庶出的梨园子弟,但谁能否认,我们曾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里努力追求过自己的梦想,莫问成败,如此便无憾!
   昔日热热闹闹的曲艺表演场如今门庭冷落,观众寥寥。漫步桂江畔,江水清澈依旧,江月年年相似,物事几回翻新,画舫一般精美的“红船”酒楼早已悄然消失,隐入历史的烟雨中……
   写于2014年不惑之秋

共 39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因为与一个故知的重逢,勾起那么多的往事。因了母亲的喜爱,入了戏曲这个行业。如花似玉的年纪,也有梦,也追梦。那些远去的情节,经年之后再回忆,便如老酒一般醇香。陪伴自己走过青春的那些人,如今有了自己的归宿。但是抛开世俗努力投入去爱的特种爱情,在尘埃中,终究没能开出艳丽的花来。那些人,那些事,依然远去。人啊,越是成长,越是怀念过往。那么,就让我们在这秋日午后,打坐,不参禅,只怀念。散文语言质朴而精致,有条不紊,能从文字深处闻出旧时光的味道来。喜欢,推荐赏阅!【编辑:温柔小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2200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4-09-21 17:45:19
  纳兰,看到你真好。感谢你的友情支持,这旧时光的文,读了几十篇,都有各自不同的味道,每读一次,就会走入一个人的过往,难以自拔。喜欢这样的文。问好纳兰,祝福安好。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回复1 楼        文友:纳兰明慧        2014-09-21 19:53:19
  小娴辛苦了!问好祝福!
2 楼        文友:仁者禅心        2014-09-22 19:40:43
  又看到纳兰大姐的新作,朴实有韵味的语言,厚重的感情!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回复2 楼        文友:纳兰明慧        2014-09-23 09:36:59
  谢谢小杨!祝佳作多多!秋安!
3 楼        文友:山泉        2014-10-13 10:43:03
  传统的精华的戏曲在现代文艺的大潮下逐渐失去,不知道是喜是悲。
   文章从一应师兄妹写来,反映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记忆,而是一份不会抹去的真实真情。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回复3 楼        文友:纳兰明慧        2014-10-13 15:05:15
  谢谢山泉老师点评,向你学习,祝好!
4 楼        文友:阳媚        2014-10-13 16:31:18
  曾经执着追求的梦成了记忆,惟有难以割舍情留在心底。欣赏学习友友的好文笔!
回复4 楼        文友:纳兰明慧        2014-10-13 20:09:57
  谢谢阳媚老师点评,多多指教!祝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