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从高考状元难成大器说开去

编辑推荐 从高考状元难成大器说开去


作者:周会涛 秀才,1411.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4发表时间:2014-09-24 22:13:56
摘要:对高考状元难成大器的深入剖析。

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消息:云南教育厅长罗崇敏一共研究了1977年到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他在6月25日公开发表调研结果:“他们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无独有偶,早在2007年,中国校友会网课题组负责人、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公布了中国首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的全国近400名高考状元,鲜有领军人物,大多状元已去向不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普遍认同的是高考状元们大都高分低能,是应试教育的考试制度产生的一批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一旦进入社会,他们便自然而然地成为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的低能儿。大量确凿的证据和理论依据仿佛印证了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高分一定低能。
   初看这些消息,我一时也不得不信服了,然而再仔细想想,又产生了颇多疑惑。
   首先,高考状元是应试教育的高考制度下的产生的怪胎,它的命名本身就不具科学性。众所周知,状元,一般是指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而高考状元,只是断章取义地沿袭了其“第一名”的意思。那就自然,省有省状元,市有市状元,就连县里的一所普普通通的高中也必然有了矬子里面拔将军的第一名的所谓“高考状元”了。其实,各地之所以大张旗鼓地标榜其形形色色的所谓“高考状元”,无非就是在为自己所在地的学校造声势,显示其严格的教学管理和高效的教学质量。一句话,就是提升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以博得广大家长的认可,获取更多高质量的生源。而那些“高考状元”,也许就是学校锦上添花照顾的加分产生的。即使前几名的学生分数相差无几,也只能凭运气出一个“高考状元”,因为第一名只能有一个,因此“高考状元”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一考定终身带来的的偶然性。因此,以“状元”评判其能力的高低以及今后上大学乃至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优劣,本身就不具有科学性。
   再者,僵化的高考制度,让所有的青年学生都死啃书本,抑制了人性的张扬,特长的发挥,受害的难道仅仅是各地的高考状元?二三流的学生就不啃书本,搞题海战术了?他们难道在高三的时候就具备了相当的社交能力和情商能力?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可以说,任何一位学子面对高考都是半斤八两,不分彼此的,不然的话,他们的学校、老师和家长也不会答应。而各地的高考状元,只不过是顺应了这种趋势,或者智商高一些,或许学习更努力一些,或许学习方法更科学了一些,更或者兼而有之。显然,用死读书解释他们难成大器是解释不通的。
   如果再往历史上追溯,创立于隋唐,并一直沿袭到封建社会退出历史舞台的科举制度,曾经是封建政权任用官吏的最直接的制度,通过科举制度获取功名的官吏,哪一个不是出自十年寒窗苦读的书呆子?哪一个的才学不想当于今天各地的所谓高考状元?即便如此,那时也还是涌现出了相当一批或治国安邦,或造福一方的廉洁之吏,涌现出了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的精英,与他们比起来,难道我们今天的高考状元集体退化了不成?我看答案还是否定的。
   这样看来,最大的一种可能便是:当下的社会土壤不适合当今高考状元们的生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客观来讲,这既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本身的责任。众所周知,古往今来,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孤傲,越是自命清高,这是他们的共性,也是他们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才华不无关系的。这些人往往看不惯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愤世嫉俗;更不愿与蝇营狗苟、趋炎附势的庸碌之辈为伍。这自然而然地造成了他们与社会生活的格格不入,人际关系的单一与匮乏。他们认不清现实生活的严酷,不愿屈就于自己不喜欢的或认为不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而现实生活却是残酷的,与他们天真的想法背道而驰的。
   试问,那些量身定做的公务员考试名额有一个是为“高考状元”准备的?火箭提拔的众多的“年轻有为的”所谓“精英”,又有几个高考状元能沾到边?哪些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一个个高职称的“才俊”们,有一篇论文是他们自己撰写的吗?一个个腰缠万贯的商界“精英”,又为社会创造了多少实际财富?才能碌碌者却官运亨通的比比皆是,又有几个是靠真才实学上去的?殊不知,“高考”和“状元”是捆绑在一起的,只有最公平的高考标尺下,你才是状元;你能够给学校带来荣誉了,创造价值了,你才是状元。离开高考,状元是个什么东西,谁知道。拿自己的才华换来的结果,只能是一个高级职员的空头衔,一个面黄肌瘦的名师称号,辛辛苦苦大半生的研究结果换来的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证书,加之社会上以财富论成败的观念作祟等等,造成他们越发郁闷,越发堕落,越发逃避现实。如此恶性循环,以至于造成社会生活中精英群体的堕落,也就不足为怪了。
   克服这种现象,首先从大的气候上,要克服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乱象,让假的东西不再泛滥成灾,使他们的才学不至于在虚假的海洋里淹没得无影无踪;倡导公平正义,注重真才实学;完善各种制度,不给钻营者可乘之机;改变唯金钱论英雄的不良价值观,形成崇尚人文的价值理念。而落寞的状元们本身,也要从自身寻到顽疾,不以才俊自封,放下架子,找到融入社会的切入点,让自己的才华得到卖点,从而不再被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所淘汰。因为没有任何人不愿让自己活得更精彩,更何况是智商本就远远高人一筹的高考状元们。

共 21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的分析思考是深刻的,是公允的,分析揭示出的问题是有现实意义的。开篇引述的研究资料反映出的问题,确实让人有点伤感,更为伤感的是,我们总是责怪当初的高考状元高分低能,而没有去思考我们这一个结论的错误之处,作者却敏锐地发现了这些隐藏着的深刻问题:首先,对高考第一名的状元称谓就不合理,对他们能力的评判也就不具备科学性;第二,从高考制度来看,应试教育的产物应该是所有考生而不只是状元,所以,从考试制度的角度来解读高考状元们的问题,也是不科学的;第三,高考状元们身处的环境没有适合他们的才能生长的土壤,所以,我们对待状元们的态度,不是指责,而应该是给他们创造条件,当然,如果状元们自身能创造条件,那就更好了。【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