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门外谈美(杂文)

精品 【菊韵】门外谈美(杂文)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835.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35发表时间:2014-09-26 00:44:50


  
   “美是难的。”
   ———柏拉图说
  
   美,是真实的存在。一朵花,一只鸟儿,一片被秋霜染红的枫叶,漫天飞舞的雪,大海、蓝天、飞翔着的海鸥,你心仪的女人回眸一笑,你在读惠特曼的《草叶集》时的心情,燃起香烟,氤氲在烟雾后面的鲁迅那张深刻的脸……
   看到了,自然而然,随后就要问上一句:美是什么? 比如你说美女是美的。人家就问美女美是因为什么原因?你说是因为眼睛大。那人家就说死鱼的眼睛也很大,为什么不美?你说死鱼不是人。那人家就说难道只有人才美,动物难道不美吗?一只身材匀称,毛色光滑,跑起来飞快的母马难道不美吗?你说动物美,没有生命的不美。人家就说天上的云没有生命,为什么是美的?一个精致的陶罐,一个美的竖琴,这些东西看上去都是很美的啊……结果,你看到了美,你却说不出“美是什么?”美就在身边,你却捕捉不住。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曾在著名的《大希庇阿斯》篇中,论辩过这个问题。在这名篇中,柏拉图假设年轻的苏格拉底与颇负盛名的诡辩家希庇阿斯就美 是什么的问题开展论辩,对话是从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请教美是什么开始的,当希庇阿斯听了苏格拉底的发问也曾满不在乎地说:“这问题小得很,小得不足道。” 结果呢,并不那么简单……柏拉图他老人家借苏格拉底之口就这样不停问呀问,让你发现:美真的是很难。
   不懈寻觅,它能刺痛人们心灵的“尖刺”在哪里?
   有人说美是主观的感受,说,人的愉悦是美的;有人反驳,说,美是客观的,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东西是美。比如,针刺,针,是客观的,而痛是主观感受的。针尖刺 在人的手臂上人感到了痛,因而又有人说,美应该是主客观的统一。我反对。美的感受和美本身截然不同。痛感,是针尖的作用,而不是针尖,愉悦是人的感受而不 是美的本身。再说了,针尖是“针”的真实存在,而美呢?它存在花的什么部位?大海、蓝天、飞翔着的海鸥,怎么就美了呢?美,为何是鲁迅,而不是咳咳着的烟民的我?
   我们不能因为秦桧是中国古代十大佞臣之一而否认他的字写的美,我们也不能因为汪精卫做了汉奸而不认可他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美,应该有一个同一的尺度,我们说这个建筑真美,建筑师告诉我们:“是的,它很美。因为它的长宽尺寸符合‘黄金分割率’——1∶0.618 。”所以它是美的。西施捧心,很美,东施效颦,却出了丑,让人笑话了两千年,因为,那个病态时的皱眉在西施身上很和谐,而在东施那里不和谐,所以和谐是 美……我们似乎找到统一的可认识可把握的美的客观的标准,可是,回头一想又不对了。同是花儿,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欣赏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说花很无情,“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客观与主观因缘际会,这缘,就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流”,可我们的主观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环肥燕瘦,南甜北咸,梅大师演《黛玉葬花》,而鲁迅先生说:“贾府的焦大绝不会爱林妹妹的。”同样的五彩斑斓,蝴蝶让人喜欢,而蛇让人恐怖。是的,我们“不画毛毛虫,字纸篓,不画大便”,我们的审美也似乎是统一的,可读过陈忠实的《白鹿原》吧,记得仁义村的那个光棍狗蛋夜里跑到小娥的窑窗外唱:“宁吃小娥巴下的,不吃地里打下的……”
   美是什么?断臂的维纳斯,残缺是美,可是,戏剧的结局往往来了一个“大团圆”不也是美得让我们热烈地鼓掌吗?“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 簇朝霞”,距离是美,近处无风景,可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不能说芝兰不香吧?“别人的婆娘,自己的文章”,距离,一个是远一个是近,距离产生美,也产生错觉。
   美是人的尺度。再美丽的美人在猴子的眼里也是丑陋的。这是“人的尺度”?可是,法国美学家狄克罗斯却告诉我们,不管有没有人,卢浮宫的美不会因此而荡然无存!
   美是什么?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从西方到东方,从中古到近古,直到现在仍未有结果。从苏格拉底到亚里斯多德到黑格尔,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从费尔巴哈到恩格 斯,从恩格斯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有用的”“美是关系”“美是生活”“美是客观精神”“美是移情”“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如同盲人摸象。哲人们无休止的争论,但都未能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回答。于是,美学家艺术史家文克尔曼说:“美是自然的一种最大的秘密,我们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它所在的效果,但是,一种普遍而清楚的意见,它的本质上属于那未发现的真理。”天才的歌德也说:“美是费解的,它是一种犹豫的、游离的闪烁的影子,它总是躲着被定义所掌 握。”
   正如柏拉图那句无奈的话,美是难的,美不能被定义,只有美自己是真理。
   到了昨天,大学教授易中天走上美学课的讲台打开讲义后,抬起头来对他的学生说:“我不知道美是什么,我只讲美学史……”
   如今,人们不再去说“美是什么?”了,而改说“什么是美的?”如前几年在加拿大握太华举行的第五次国际美学讨论会的中心议题就是:艺术是什么?大家只讨论:如何表现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自言。”美,人类的又一个哥德巴赫猜想,不幸的是,恐怕,永无答案。
  
   二
  
   “美不能说”
   ———维特根斯坦说
  
   美是什么?人类的又一个哥德巴赫猜想,不幸的是,恐怕这个问题永无答案。回答“美是什么?”,怎么说,都是错,因为总有反证……人们开始怀疑,这个命题的本身对吗?
   有一个人怀疑了,并给出了答案:“美不能说”。他就是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战后日常“语言分析哲学”的先驱和奠基人,英国人维特根斯坦。“由于他以一种批判性甚至‘解构性’的思维方式,从否定方面对‘美’、‘艺术’作语义上的分析,独辟蹊径地开拓了美学研究的新路径,为20世纪西方美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人类思想史上毫无愧色地与尼采、海德格尔等西方现代美学巨擘比肩而立。”很少有人读懂他,于是,很少有人读他。
   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关于“美是什么”,是属于不可证实的形而上学命题,都是毫无意义的。他把哲学问题变成日常语言问题。他说,我们先不要谈哲学,先看人们说什么怎样说的……问题就来了。
   我试着读他的“美不能说”:首先,他说,美,是一个语言的错误。“美”和“美的”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美是形容词,而不是名词,我们却把它当作了“名词”去读。“就我所见而言,这个题目完全被误解了。如果你能考察一下使用‘美的’这个词的句子语言形式,那么你就会发现对‘美的’这一词的用法甚至比其他绝大部分的词更容易被人误解。‘美的’这一词是个形容词,所以你就会误解地去说,‘这种东西有一种美的特质’。”
   我们知道,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可以命名的,比如天地水火,日月星辰,花草人狗,桌椅板凳……命名就是定义它,能概括它的特征它的本质属性他的外部形态以区别别的什么,如秦腔老腔里唱的那样,“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它就是它,不是别的。对这些可以定义的客观存在,可以问“是什么?” 也可以明确无误地回答“是什么”。
   我们说“人”,这是一个名词,“人是什么?”我们定义:“人,无毛,两足,动物。”人,区别与植物,也区别于同是动物的鸡,鸡“两足,有毛。”区别于同是动物的猪:“猪,无毛,但四条腿。”比如水,我们可以定义它“氢和氧的化合物,化学式为H2O。在自然界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聚集状态存在。”比如花,“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它有各种颜色和形状,可供人欣赏。”我们常有花比喻女人,可比喻不是定义。桌子,“有光滑平板、由腿或其它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家具,用以吃饭、写字、工作 或玩牌。”……有些事物内外延的属性多一些,就要多说几句:企业是一个契约性组织。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 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名词,最大的特征是能描述定义“是什么”。
   而形容词不能,大小多少,正邪美丑,高下好坏……就不好描述,不能定义,因为人是尺度,你说多大是“大”?什么是“高”?相对而言,比较而存在,说不出 来。想起以前的某相声片段,甲吹牛说见一高人,屁股坐在井底下,脑袋顶着天。乙说,这算什么,我见一人才叫高呢,不说身量儿,单说那嘴,上嘴唇挨着天,下 嘴唇挨着地。甲不服了,问:脸呢?答:不要脸!说得就是相对性。高下相倾,虚实相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美,是相对的。
   “美”的概念便如此,不好说“美是什么”。可能会有人说:“美的是美啊!”或“美就是美的。”错了,这是语言逻辑的常识,对概念的定义不能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错误,比如,问什么是“乐观主义者”,你可能会回答:“乐观主义者就是持乐观主义观的人”,当别人问你“什么是爱人?”你说“爱人就是老婆。”又问“什么是老婆?”,你又说“老婆就是爱人。”对于问者而言,你等于没说。
   充其量,“美”作为名词,是形容词的名词化,这时的“名词”是假象,是非本质的东西。所以,“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提法,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美是一种什么事物或一种什么存在为前提来暗示的”伪命题。这样,我们便陷入了一个矛盾:一方面,谁也没见过这种事物,不知道它居于何处,长相如何,甚至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也不清楚;另一方面,我们却不假思索的相信它的存在,并且是如同花鸟虫鱼、风雷雨雪一样的存在。所以,无论学习者和研究者从审美活动中得到多少结果,一旦将结果套入“美是什么”的形式中时,都犯了用个别代替一般的逻辑错误——尽管我们已经很清楚:“什么是美的”与“美是什么”是两个性质完全不一样的问题。
   所以,英国人维特根斯坦告诉我们“美不能说”,一说就错。
   其次,语言是相互交流的,语言逻辑告诉人们,双方谈论一件事情应该对谈论涉及的事物概念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没有歧义的一致的定义。不然,我说美是“东西的美”,你说的美是“美的东西”,我说的是“什么是美”,你说的“怎样是美”,鸡和鸭说,只有噪音,没有结果。维特根斯坦《美学之美不同于日常之美》一文中说:“我认为梅花本身只有‘美的条件’,还没有美学意义的美。主要的理由在于美学意义的‘美’是意识形态性的,而一般所谓物本身的‘美’是自然形态的,非意识形态的。日常语言都把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美’混为一事。如果在实践上不发生困难,这种笼统的说法原无不可。但是在科学上,我们要求概念明确,就不应把意识形态的美同非意识形态的美混为一事。用语的混乱会造成思想的混乱。”
   美,是一个哲学家历来把它当作特殊词汇使用的词,其实,哲学家无视了它的日常用法。在日常用法中,美字是多义的,没有共同的概念本质。
   记得,有人说在探讨美的本质时提出一种假设:“美的客观性来自遗传学,属于集体无意识吧,但这种集体无意识是来自无数代祖先的主观性,就像无数代人(除了个别变态的异类)都不会认为大便美丽,于是长年累月的遗传积累,人类思想里的主观性就带有了这一客观特征,认为大便是丑陋的……反之,对‘美’的理解也应是如 此。”经验的长期积累,形成了人类美的观念,有些道理。实践决定意识,从老祖宗的意识里“羊大为美”开始,我们便有了审美意识:女人丰乳肥臀为美,是她有生育能力;男人力强为美,是他能搏击猎物;花儿美是它多彩多姿,因为它“乱”了我们的“目”;云儿美是它舒展随意,让人心旷神怡……英雄就义美,是他为我们做了牺牲;哲人美,是他们的高远的思想解放了我们的愚钝……美,是人类群体意识投射于客观的镜像,是人的自我观照。比如,大山之美在于崇高,流水之美在 于清柔,日出的美由于壮观和希望。小鸡小猫小狗的美由于娇柔和可爱,母性的美是因为她孕育和哺育了生命,她使我们温暖……这些使我们愉悦,我们感到骄傲,我们便感叹,便歌颂:好啊!伟大啊!快乐啊!舒服啊!给力啊!……最后,我们赋予了它们一个词语:“美”。“美,是活生生的超越概念或先于概念的人生美好事件——所以人们才用最美好的语言形容它。”问题是,美感是多元的决定了美是多元的,我们却要寻找一个答案。给出了“美”这个词语后,时间长了…….过头 来,我们却找不到“美”了。

共 818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上高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在黑板写一个大大的美字,然后问:美是什么?于是有了各种答案,但一个个答案,都在老师的摇头中夭折,最后,在老师的缓慢的语气中说出了一句话:“美,就是看在眼里,心里舒服!”这一句平实无华的对美的定义,使当时的我,有了文字上的顿悟,从此,便天马行空地畅流在文字所展示的世界里,在这里,老师把一个美从平面拉起来,从眼前的世界拉到思惟的空间,从观到感,完成的一个字的定语,给了我一个浑然的美的概念。这是一种可说可述可言可思量的方式的启迪!从另一方面讲,禅宗的教育里,总会对开悟有一个说法: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觉受,这也就是说,明者明,不明者百思不得,美,也处于这个状态里,那么,这篇文章的笔者,古今中外,横纵联合,洋洋数千言,也就在这作结,或者说美只是一种状态,而对这个状态的感受是不同的,焦大看不上林妹妹,与贾宝玉死活要看上林妹妹同理,一个林妹妹,二个男人,感受不同,美则不同,这是焦大与贾宝玉的感受。这篇文章很有容量,非常欣赏,赞!编辑:紫色的河。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0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色的河        2014-09-26 00:52:15
  这是猿人老大哥的一篇经典之作,条理清淅,明快,语言通顺, 有节,越写越顺溜,有味,但老大哥的搅功天下第一,不小心会着了道,转一圈再转一圈,看谁头不晕谁才能全身而退,本来想留着二次看完的我,不知觉到了子夜的深处,按后不尽意,复贴以记之
回复1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4-09-26 06:50:53
  谢谢紫河的编辑,辛苦。读我的文字会有一种快感,不是吗?快感过后必然头晕。呵呵,玩笑了,见谅。其实,这世上的事情又有几样是说得清楚的,我只是个门外汉却淌“美”这个回水,读了不少的美学著作,只是把我多年对此命题关注做一个梳理,一个小结,自以为是而已。谢谢朋友的一番议论。问候。祝好!
2 楼        文友:叶雨        2014-09-26 09:02:09
  看得出作者是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可谓博览群书,然后加上自己的观点和简介,对美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内涵丰富,观点鲜明,堪称是一篇佳作,读来受益匪浅。感谢猿人大哥赐稿啊,写的太棒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2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4-09-26 10:13:44
  谢谢叶社的欣赏!问候朋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