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雀巢随笔】有朋自远方来

编辑推荐 【雀巢随笔】有朋自远方来


作者:大慰 童生,963.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98发表时间:2014-09-28 12:08:39
摘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一句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说的话。此话怎讲?一般的讲法是:远方的朋友来了,多快乐啊!
   南怀瑾老先生对这样的讲法不以为然。南先生说:凡靠薪水吃饭的,是“富不过三天,穷不过一月”,遇上了穷的那几天,朋友要来家里吃饭,当裤子都来不及,那是痛苦万分的事,所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绝不是“不亦乐乎”。
   南先生认为,孔老夫子的原意不是这样的。他说,若孔老夫子因为这样的见识便可以作圣人了,那我是不佩服的。
   我同意南老先生的见解。不过,咱得先对这“朋”字作个解释。我们现在一般人对朋友的定义是这样的——除情人或亲属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孔夫子当年说的“朋”却完全不是这个意思。孔夫子说的“朋”是指知己,而且是指一辈子立志于做学问的人的知己。一辈子立志于做学问的人是可能终生没有知己的,太太、儿女、父母都不一定是知己。所以就有了“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的说法。
   孔夫子还认为,真正有了学问的人自然就会有知己。只是这个知己很难得,可能在远方。董仲舒是孔夫子的知己,司马迁是孔夫子的知己。可董仲舒和司马迁都是孔夫子死后好几百年才有的人。这就是“远方”的意思。孔夫子不会想到几百年后有董仲舒和司马迁这两个人,但孔夫子相信自己是真正有学问的人,相信自己的学问会有人了解。想到自己的学问在远方有知己,不亦乐乎?
   我们是一批写文章的人。按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写文章不等于做学问。但咱不妨借用一下孔夫子“有朋自远方来”的意思。不过文章比学问要浅薄得多,文章的知己也就比学问的知己多一些罢了。
   文章也是需要知己的。你写的文章有人愿意读,而且其中有人读得很认真,个别人把你内心里想的东西都读出来了。不亦乐乎?我的感觉是,真是太快乐了!相信大部分写文章的人和我有同感。
   我们还是一批在网络上写文章的人。在网络上写文章有个特点,就是想写啥就写啥,想咋写就咋写。真正为文章而文章。就像南怀瑾先生说的,做学问的人要准备一件事——真正为学问而学问。
   网络以外当然也有真正的文章。网络以外的文章通常也会有更多的读者,因为网络以外的文章大部分是编者根据最广大人民的口味“定制”出来的。在某些网络以外的编者看来,网络上的文章大多没啥价值(这价值主要是以发行量来衡量的)。在我看来,网络以外的文章未必知己更多。相比之下,网络上的文章更少限制,作者更有可能把自己对文章的认识、技巧、才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读者认可了你的技巧和才华,对文章的认识也与你有共识。这就很可能是知己了。
   网络上作文还有个特点,就是作者和读者可以直接、及时、双向地交流。这个特点太好了!谁是知己更易发现。甚至可能通过交流将准知己“培养”成知己。这样的知己那怕终生不见面呢,不亦乐乎?
   当然,志趣相投的文友促膝畅叙、把酒言欢的感觉也不错。但这不应该是作文之人追求的东西。真正为文章而文章的人不应以此为乐。网络以外的作者稍有不同,最好一个礼拜能安排七个编辑和自己共进晚餐,那你的文章就不愁没有销路了。
   编辑当然可以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朋友多了路好走”嘛。驾照被扣了,咱有交警朋友;公司被查帐了,咱有税务局的朋友;小姨子想当公务员,咱有当局长的朋友;小舅子被拘留了,咱有公安局的朋友;想用文章换酒喝,咱有一批编辑朋友不是很好?
   好当然好。可这些都不是孔老夫子说的那种“朋友”。孔老夫子说的那种“朋友”你一辈子可能只有一两个,可能你们从来没喝过一顿酒。但是,那是真正的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共 14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借孔子“远朋”之论,叙网络文友之交,古今相较之别自然有概念上的差别。从汉字的基本解释,同门为朋,同志为友,亦即符合当下的朋为同学,友则是同道的意义了。这一点,南怀瑾老先生显然做足了功课,既强调“学问人”知音难求的情趣之高,又小赞一下文人囊中羞涩的清贫之节,可见其不甘寂寞独享文章的那般快乐!作者再延伸“朋友”以“知己”的更深含义:网络交流加速了“知己”的培养,较之“朋友多了路好走”的网络之外交友模式,未曾喝过一顿酒的知己,又何尝不是“真正的朋友”呢!网络文学当如是得赞,文学网站岂有不盛之由焉?推荐阅读。编辑:晴翠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柴英        2014-09-28 12:25:36
  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朋友的外延越来越大,大到鱼龙混杂,越来越变味儿,变的越来越多的铜臭味,所以,现在与朋友交往,变得越来越不踏实了。但真正的朋友,还是真诚的,真正的朋友要来,那还是有好酒的啊。呵呵,真诚,永远是交友的基础和试金石。
回复1 楼        文友:大慰        2014-09-28 13:13:07
  谢谢柴英评论!“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呵呵,今天是朋友明天变敌人了肿么办?
2 楼        文友:晴翠儿        2014-09-28 12:48:46
  作者延伸“朋友”以“知己”的更深含义:网络交流加速了“知己”的培养,较之“朋友多了路好走”的网络之外交友模式,未曾喝过一顿酒的知己,又何尝不是“真正的朋友”呢!网络文学当如是得赞,文学网站岂有不盛之由焉?
回复2 楼        文友:大慰        2014-09-28 13:13:34
  谢谢晴翠儿编辑和评论!俺这里说的“朋”恐怕和辞典上的不太同。孔夫子用这字时估计也没有咱今天读的辞典。
3 楼        文友:哭泣的键盘        2014-09-28 16:04:39
  看了,想说的话如滔滔洪湖水,所以你完全滴可以抻啊抻,甩啊甩像拉兰州拉面那样写得无限长。现在,才一千多字不过瘾。
江山任鸟飞
回复3 楼        文友:大慰        2014-09-28 17:35:21
  谢谢键盘评论!是啊。投稿前看了两遍,实在觉得无法再加字。别说加上一千多字,再加上二三百字都有添足之嫌。有些样式的文章真的不宜长。
4 楼        文友:曲新同        2014-09-29 18:12:47
  这番巧说硬说“”有朋自远方来,很和吾口味,忝为作者的网络文友,很有同感,这是多么令人期待激动,但却不想一生都不相见,那也太惨了,现在飞机大炮火车都有,还不容易?不是老夫子那个时代久矣。
风雨路,人间爱,江山情! 这妩媚,这崎岖,这葱茏, 都是我的风景!
回复4 楼        文友:大慰        2014-09-29 18:45:00
  呵呵,新同兄说的也有道理。所以,“他乡遇故知”如今也算不上一喜了。新同若在纽约遇到个崂山人也不算太稀奇。
   问好新同!
5 楼        文友:石佛        2014-10-24 16:21:58
  大慰大气,是个重义气的朋友。作为编辑很敬业。欣赏
中国作协会员。写字为生。出版多部长篇。
回复5 楼        文友:大慰        2014-10-24 17:01:48
  谢谢石佛兄美誉!我要向你学习!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