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大筐小篼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筐篼】寻父(短篇小说)

编辑推荐 【筐篼】寻父(短篇小说)


作者:两袖清风 秀才,122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03发表时间:2014-09-29 14:57:52

【筐篼】寻父(短篇小说) 昆明开往上海的79/80次列车。窗边,默默地坐着一位三十来岁,浓眉大眼,身材魁梧的男子,他右臂上戴着黑纱,不时地看看手中那张已经发黄了的照片,又不时神情凝重地望着窗外。这照片上,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风华正茂的帅小伙子,小伙子背后,是茂盛的香蕉林和一幢幢竹楼;那车窗外,是匆匆向后闪去的崇山峻岭,河流田野……
   这是一位来自于西双版纳傣族山寨的男人,叫张志浩。他阿妈是位傣族女性。他从未见过阿爸,从小只是听周边的人们说起过,说阿爸是当年从上海来西双版纳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在自己还未出生时,阿爸他就随着大返城的知青回了上海,从此以后,便如同石沉大海,信息全无。自己出生后,阿妈说当年怀孕时阿爸曾经为他取了个汉族的名字,叫张志浩。从此,阿妈她既当爹又当娘,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张志浩养大成人,没有再嫁。
   好几次张志浩开口问起阿爸的事,阿妈总是支支吾吾不肯多说。只有当张志浩埋怨阿爸的薄情寡义时,阿妈才会生气的说:"不许你这样说你阿爸。你阿爸他不是这样的人。"话虽然这么说,可是在张志浩的心中,这从未见过面的阿爸就是无情无义之人,要不,为啥他离开西双版纳那么久了,从来不回来看看我们一眼,甚至连一封家信也没有?一定是他到了上海,挣了钱,发了财,住进了高楼大厦,吃上了山珍海味,说不定还找了个比阿妈年轻的上海老婆,又成了个新家,早就把我们母子给忘了。哼!我们山寨早就不是当初你们知青在时那般模样了,我们家承包了二百多亩山地,种植的橡胶树早已经产胶,我们山寨早就富裕了,还怕我们问你开口要钱吗?这种阿爸,没有也罢。
   前不久,阿妈病重,知道自己已不久人世,便把张志浩叫到病床前说:"阿浩,以前,阿妈老是不让你打听你阿爸的事,现在,阿妈把你阿爸的事都告诉你。"阿妈慢慢地对志浩讲起三十年前的往事,接着又十分费劲地从枕头下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张志浩。"这上面有你阿爸他在上海的地址,信封里有一张他过去的照片,等妈走后,你拿着这地址和照片去找阿爸……"
   "我才不去呢,这种人根本不配做我的阿爸。阿妈你放心,你的病会治好的,勐腊不行,我们去景洪,景洪不行,就去昆明,还有去北京,去上海的大医院,他们一定能把阿妈的病治好。我陪着阿妈去治病。"
   "傻孩子,阿妈的病阿妈知道。阿妈现在看到你长大成人,阿妈我也就放心了。现在,心中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你阿爸。这么多年了,他也该五十多快六十了,真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
   "阿妈,你就别再想他了。他都不想我们,我们想他干啥?他在上海大城市里过得肯定比我们好。反正我是不会去上海找他的。"
   "孩子,你阿爸的为人阿妈知道,他不是你想象的那种人。当年,你阿爸回去时,只听得他说你奶奶病了,看他着急的样子,你奶奶一定病得不轻,问他他又不肯说。你阿爸是个独子,他不回去照顾谁照顾?这一去就是三十年,一点音信也没有,我想,他一定有天大的难处啊。阿妈这辈子,也就是这一个愿望了,孩子,即使你不认这个阿爸,你也一定代阿妈到上海去找他,找到他,只要他活得好,阿妈我也就安心了……阿浩,阿妈求你了。"阿妈的双手紧紧抓着张志浩的右手,越抓越紧。
   张志浩望着阿妈那恳切的目光,终于点头答应了。阿妈脸上也渐渐流露出幸福的微笑,静静的走了。张志浩悲痛地安排好阿妈的后事,带着阿妈的最后嘱托,孑然一人离开了山寨,千里迢迢地踏上了寻父之路。
  
   上海,不愧为国际大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好在现在的青年都识得文化,也见过一些世面,倒也不至于像刘姥姥初进荣国府那般,摸不到东南西北。张志浩出得站台,顾不及多看一眼宏伟的上海火车站,便急急地在出口处的商店买了张《上海市交通图》,按阿妈交给自己的地址上海五角场XX路XXX号,查阅好地图上的位置和需乘坐的交通车辆,便直奔五角场而去。
   一到五角场XX路,张志浩傻眼了。到处都是拆掉房子的废墟,哪儿有这XXX号呀?想要找人打听,可这附近除了戴安全帽的外来建筑工人外,已找不到当地居民。怎么办?打道回府吗?回去如何跟去世的阿妈交待?这可是阿妈她唯一的临终嘱托啊。再说自己虽然恨他,但毕竟是自己的亲阿爸,也想看他一眼,把自己对他的怨恨当他的面诉说。
   情急之中,张志浩想到了警察。当地的警察虽然热情,可这一带的动迁户太多,搬到好几个区县,张志浩的阿爸究竟动迁到哪儿连警察也弄不清楚。最后还是在警察的帮助下,联系到政府的动拆迁安置部门,才得知张志浩的阿爸已经动迁到浦东的一个动迁房小区。当张志浩赶到浦东时,天已落黑,饥肠辘辘。但一想到阿妈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自己也马上要见到亲阿爸时,早已经顾不上这些。
   张志浩来到小区,找到了动迁安置办给他提供的房号,怀着激动的心情敲响了门。
   内门打开了,隔着防盗门的视窗,里面是一位50多岁的阿姨。看到陌生人敲门,阿姨有点警惕。
   "你找谁?"
   "请问这儿是张坚的家吗?"
   "张坚现在不住这儿。你是……"
   张志浩看到门内的阿姨,心一下寒了,想:"果然不错,他在上海又找了老婆成了家,可怜的阿妈,她盼他足足盼了三十多年啊。这种负心人不见也罢。"
   "你找张坚有事吗?"
   "这……"张志浩心想,既然来了,就见见这个负心人的模样,也代阿妈向他讨个说法。想到这儿,志浩隔着防盗门,冷冷的说:
   "我从云南来,他是我阿爸,以前阿爸在我们那儿当知青。我阿妈临终嘱托我,让我来上海找他。阿姨你能告诉我,他现在住哪儿吗?"张志浩从衣袋里拿出阿爸的照片递给阿姨。
   "啊!你是阿坚的儿子,都这么大啦!别误会,我是你阿爸一起插队的知青,也认识你阿妈依香。孩子,快进来。"阿姨看过照片,一阵惊喜,连忙打开了防盗门,热情地把张志浩迎进屋。得知他刚到上海还没吃晚饭,赶紧端出饭菜。一边趁着张志浩吃饭,一边慢慢的告诉他阿爸的情况。
   原来,阿姨也是云南西双版纳的知识青年,当年曾经和张志浩的阿爸一道,在勐腊的傣族寨子插队落户。1979年初,张志浩的阿爸接到家里母亲患尿毒症病重的电报,急急返回了上海。没过多久,云南知青大返城,阿姨和许多知青也返回了家乡。当年张志浩的阿爸回上海后,先安排在街道小厂干活,收入微薄,加上母亲患尿毒症需血透维持生命,生活十分困苦。这样过了十多年,母亲还是走了,最终,还欠了一屁股两夹窝的债,落得人财两空。这真可谓祸不单行,母亲去世后,街道小厂又倒闭了,没有了经济来源,他只能靠摆个小摊维持生活,还要经常受到城管的驱赶责骂。这样过了没多久,父亲又患上了肝癌。这些年来,为了给父、母亲治病,他想尽一切办法,问亲戚筹,向朋友借,自己还每年献二次血……一道插队的老知青们得知他的情况后,许多人都慷慨解囊。两年前他父亲去世,原本他可以喘口气,哪知道屋漏偏逢连夜雨,无情的灾难再次降临在他头上。有一天他自己觉得胃有点痛,去医院一检查,胃癌晚期,并且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只能保守治疗。当时,医生说他少则只能活六个月,多则也只能活一年。可是,到如今已经二年多过去了,他硬是没有走,还在苦苦支撑着,仿佛冥冥之中他还在等待着什么,就连医生也觉得不可思疑。
   "你阿爸这一辈子过得苦啊。"阿姨望着张志浩,目光里充满了惋惜和同情,说,"我们刚搬迁过来时,你阿爸就病重住进了医院,住院前,他把这房子的钥匙交给了我,并把房产过户到我的名下。还立下了遗嘱,说等他过世后托我把这房变卖了,还掉这些年来为父、母治病的借款,余下的不论多少,留给你们云南的母子。阿浩,现在你来了,这事阿姨就交给你办了。"
   阿姨从柜子抽屉中拿出房产证,递给张志浩,张志浩没接。从阿姨刚才的谈话中,他已经知道了阿爸这么多年来为啥一直没有音信?这并不是阿爸的无情,更不是阿爸的无义,而是这三十年来,阿爸他过得实在是太难太难,他这是宁可背上无情无义的骂名,也不愿牵累阿妈啊。想到这儿张志浩眼中慢慢的闪出了泪光。"多么坚强的阿爸,可这些年来,我还一直在错怪你。阿爸,你为啥不早点告诉我们,我们也可以替你分担,爷爷奶奶治病的钱我们能出得起,你干吗卖血啊!阿爸,你这全是累的,是儿子我对不起你呀。"此时的张志浩,一分钟也呆不下去,好想马上去到阿爸的病床前,为阿爸分担掉一点病痛,承担一份当儿子的责任。
   阿姨带着志浩急急匆匆赶到医院。望着躺在病床上骨瘦如柴、已经奄奄一息的阿爸,张志浩的内心在淌血。此时,他心里也明白了,同样生活在大上海,有的人是生活在天堂中,可也有的人是挣扎在地狱里。
   "阿坚,阿坚,你快睁开眼看看,快看看是谁来了?"阿姨弯下腰,凑在张坚的耳边说。
   张坚无力地睁开眼望着阿姨,嘴角嚅动着,没有发出声音。
   "阿爸,是我。我是你西双版纳的儿子张志浩呀。"
   "我云南的儿子志浩?"志浩这两个字在张坚心中念叨了整整三十年。现在当张坚他听到了别人嘴里说出志浩两个字,无神的眼睛里渐渐透出一丝光亮,又转向四周望望,仿佛是在期盼着什么,寻找着什么人。"你真是我儿子志浩?我这不是在做梦吧?"
   "不是做梦,阿爸,我真的是你的儿子志浩呀!我从西双版纳来看望阿爸,阿妈让我来看望阿爸了。"志浩抓着阿爸的手。
   "志浩……我的儿子……我终于把你盼来了。你阿妈呢,她来了吗?快告诉我,你阿妈她在哪儿?"张坚吃力地挣扎了一下,想撑起来,志浩又扶他躺好。
   "阿妈她……"张志浩望着病重的阿爸,欲言又止,他实在不忍心把阿妈去世的消息告诉阿爸。
   "快告诉我,阿妈怎么啦?"
   "阿妈她……一个月前,阿妈她走了,今天是阿妈的五七祭日。阿妈她临走时说,她心里唯一放不下的就是阿爸,她想阿爸,想了整整三十年啊!阿妈嘱咐,让我替她来上海找阿爸,一定要找到阿爸。"张志浩哽咽着说。
   "志浩……是我不好,是我害了她……我对不起你阿妈……也对不起你啊!孩子,从小你就没有阿爸疼,阿爸我……这心里疼啊。"张坚的右手无力地拍打着自己的胸脯,眼中滚出了两行热泪,"阿爸我……没有尽到一个……做丈夫……和做父亲的责任……这些年来让你们吃苦了。"
   "阿爸,你千万别这么说。刚才听阿姨说了,这些年来,为了照顾爷爷奶奶,你生活得更不容易,过得更艰难。当初你就应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渡过难关。"张志浩弯下身去,用纸巾轻轻拭去阿爸眼中不断涌出的泪水,安慰阿爸,说:"阿爸,你安心治病,现在我来了,我会照顾好阿爸的。阿爸,我们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张坚艰难地微微摇了摇头。他吃力地伸出右手,轻轻抚摸着张志浩的脸颊,说:"医生说我一年前就该走了……我没走,就是想着等到能够看你一眼……苍天有眼啊,今天终于了了我的心愿……"说到这儿,张坚他重重地喘了口气,话语声也越来越低,"我也就放心了……请你……原谅……阿爸吧,这些年来我没有尽一点做父亲的责任……如果有来生……我一定加倍的爱你,加倍的……爱你的阿妈……孩子,阿爸只求你……一件事,……等阿爸走后,你把阿爸的……骨灰带……回……西双版纳,阿爸要去找你的阿妈……你就把阿爸埋在阿妈的身边……这样,阿爸就能和阿妈……永远的……相守……"
   随着话音的落下,张坚他慢慢地、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阿爸……"
   张志浩凄惨的呼喊着……
  
   数日后,张志浩默默地捧着阿爸的骨灰,回头深深地望了一眼阿爸的故乡,又向前来送行的阿姨和老知青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带着阿爸的遗愿,离开了上海,踏上了南去的归程。
  
   2006年初稿于上海
   2014年2月15日传QQ日志
  

共 49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以母亲临终嘱托,寻找父亲为线索,把寻找父亲的过程展现得精彩而成功。作者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在那个时代下遗留下的问题,进行了推敲,诘问,和反思。知青下乡,子女寻根究底,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故事,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感人故事。在文革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们都生活在迷茫困惑的时代潮流中,人们都在思考,都在反思,许多知青将一腔热血洒在了下放的小山村中,但是谁又明白他们内心中的痛与无奈,文中并没有重点描写下放时的种种生活,但我们可以想见当时那困苦的农村生活,知青在那样的时代与当地女青年的结合是自然的社会现象,但是他们勿勿离开农村时又给当地留下了多少凄美的故事,文中以寻父为主题刻画了当时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当时信息不通的状况下多少误会留给了知青的后代,误以为知青的无情是当时知青后代普遍的反应吧。全文行文真实感人,朴实自然,是一篇反映真实社会现象与社会真与善的佳作,值得学习,推荐欣赏。【编辑:小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语千千        2014-09-29 15:03:53
  哈哈……我的推荐不错吧?问好!
在文字的路上我就是自己的品牌,无需谁来作证。一切过往再见了,好与不好各自安好!
2 楼        文友:小愁        2014-09-29 15:18:13
  多谢千千大姐。
3 楼        文友:晶莹        2014-11-15 23:57:47
  这篇文章太感人了。大赞!
( (
回复3 楼        文友:两袖清风        2014-11-19 08:07:22
  谢谢晶莹老师。此文章在这儿没受欢迎,倒是牛亨网把此文当作小说粗红字的精华,(相当于绝品)设于小说置顶位置,还有一篇不受欢迎的《葬礼》被牛亨网当作细红字精华,设置于小说第二位置。可能是欣赏不同水平差异吧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