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活着(杂文)

编辑推荐 【菊韵】活着(杂文)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835.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22发表时间:2014-10-01 12:49:30

上篇——活着,形而上
  
   《活着就是王道》,这是一本书的名字,一个年轻的逝者,叫于娟的知识女性写的,躺在病床上写的生命日记,她的另一本书叫《此生未完成》……她是复旦大学的讲师,死于癌症,乳腺癌,死时33岁,正是一朵花饱满绽放的时候,却谢了。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到了于娟这里,她的回答:“未知死,焉知生。”
  
   她在日记里写道:“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生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风淡云清……”“唯一踩在地上的,是你健康的身体。”如果“早知道会这样……”。她用“死”诠释着“生”。
  
   生命的意义何在?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活着?有人搏命,有人遁隐,有人攫取,有人奉献,有人庄严,有人轻慢,有人南,有人北,有人哭,有人笑……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活着,你还能。于娟曾很庆幸自己活着,因为早在她死亡的一年多前,她被判断只有一年半载的生命。她仍很自信,因为她年轻,年轻得自己都不忍……“我相信,我会成为奇迹。”于娟在微博里写着,“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痛苦,还活着,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把死亡放在天平的另一头,你便会知道生命的重量。
  
   我带外孙。四岁的外孙麦稻常常反复一个动作一个玩具一个游戏玩得忘乎所以,不知疲倦,一堆沙子他铲下来再扬上去……我旁观得忍俊不禁哑然失笑,觉得这毫无意义,岂止无意义,有时甚至是破坏。其实,何必要意义?这是生命在和自然交流,是生命的欢乐的自我流畅。
  
   花开花落有什么意义?月缺月圆又有什么意义?一个虫子在爬,一只蜜蜂在飞,孩子在雨中嬉戏,我们在雪地里奔跑,踩出一个接着一个的脚印……意义呢?或许,这没有意义便是它存在的真正意义了,因为它自然天真天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们因这句话记住了范仲淹,也会每提起范仲淹而说出这句话来。因为它淡然平静,因为在我们的生命里都缺。房子,是丈母娘要的,房子有了,买车,我们走路时,别人开车,等我们有了车,别人开始走路了……常常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要什么?有时,我觉得我们的生命被我们零刮碎割地给出卖了……我们用它交换满足我们物的欲望,没有止境的欲望。我们却始终觉得并不快乐……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一天你突然觉得自己很委屈,一天你突然觉得自己快要支撑不住了,一天你突然生出想要逃走的念头,一天你看到无忧无虑的孩子蹦蹦跳跳从身边走过,你很羡慕……《欲望都市》里的Carrie说,“站在高跟鞋上,我才能看见真正的世界,使你脚不舒服的不是鞋子的高度,而是欲望。”欲望在骚动,不是一句“不得已”能说服得了的……当上帝和魔鬼墨菲斯托打赌的时候,谁来拯救浮士德的灵魂?!
  
   看看我的小外孙麦稻,他“咯咯咯”地笑……
  
   孟子所谓“大(圣)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童稚之心,忘机无我。常话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读《菜根谭》:“鱼得水游,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耳根似飙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则物我两忘。”“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境由心造,有了乐的心就有乐的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天地有长风,生命自浩荡,快乐是兴趣是心情,是发自一颗没有污染的心。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当你走进一个陌生的小区,任何一个门卫都会对你提出这三个哲学的终极的问题,我们始终生活在哲学里……寻求答案,或许,并无答案,我们还在苦苦追问:我们为什么活着?
   不为什么。
   我们不甘平庸,等人喝彩。我们带着镣铐在长舞,人生的舞跳得如此艰辛和丑陋……
   活着,我们应该记住于娟的那本书《此生未完成》和她临终时的遗憾:如果“早知道会这样……”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问志于曾子:“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曾子)舍瑟而坐,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或许,能这样活着。
   平庸,而快乐。
   活着,真好……
  
   下篇——活着,形而下
  
   院里院外是有几家麻将馆……挂着“老年活动中心”的牌子,里面却多是中年男女,“哗哗哗”的一片洗牌声,乌烟瘴气,坐在那里的人有钱没钱倒还次要,首先得是闲着。除了常有几个老太太门前巷口树荫下支着桌子,输赢二四毛,一般说来,老年人在公园晒太阳听戏文的多,年轻人忙着泡网吧呢,他们并不去麻将馆的。
  
   我不喜欢麻将,过去曾给人说过:麻将,赢了,对不起朋友;输了,对不起老婆;不输不赢,对不起自己——白耗。所以,不逢年过节家里不来客平日里我并不打麻将。说到底,麻将,是一种赌博。小赌怡情,大赌伤财。也有人,停牌已久,一张一张地失望……突然,心想事成,一把“炸”起,“我胡了!”一句未了,人就出溜到桌子底下去了……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国人好赌,六搏双陆,斗鸡走狗,酒令划拳,斗蛐蛐、掷骰子、推牌九……古之博弈,今之博彩。唐代诗人李颀的《古意》诗云,“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则将赌徒要赌不要命的狂热,即国人好赌之习性,跃然于纸。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打马图》序中坦言,“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每忘寝食”。可见,我们的女才子李清照就是个女赌徒。在近代,麻将迷梁启超“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的名言,亦流传甚广。好赌融人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可见由来已久。麻将,不需要太多的技艺,三缺一,推到胡,人,老少皆宜,赌,大小都行,堪称中国的“国粹”。梁实秋先生曾言: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麻将。抗战期间,重庆流传一首四句打油诗:“一个中国人,闷得发慌。两个中国人,就好商量。三个中国人,做不成事。四个中国人,麻将一场。”说是文化也好,说人生也好,反正,中国人的日子就是这么过的……《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论语·阳货》)意思是,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怎么行呀!不是有掷彩下弈的游戏吗?干干也比闲着好。”
  
   消遣。闲着也是闲着。
  
   “不为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这是一句熟语。昨日,读到王坚写在《南方周末》的文章《麻将声里听中国》,说人需要游戏:“每个文明都要创造一种玩场来驱逐人生之无聊之无意义,人与动物不同,人不只满足于吃喝拉撒,如果只是‘以食为天’,生命就很无聊。动物也是‘以食为天’,但动物不会思考其意义。人是文化动物,人意识到‘天地无德’,意识到生命的无意义、无明,于是各民族都要创造某种游戏来为人生赋予意义,以超越生命之无聊、黑暗。文明,以文明之,文就是游戏,无明的动物性存在被文明照亮。生命因此不再百无聊赖。但是,游戏可以使生命具有意义,也可以使生命更无聊,陷入‘意义的拷问下而毫无意义’的困境……”才知道麻将的意义,无聊就是它的意义。“不为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原话是这样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一节写道:“既而叹曰:‘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是以爱好愈笃,近于成癖。”
  
   “遣”,其实是个“悦”———人一生不是为了无聊二字,而是为了快乐二字。于是,在印度是诵经声;在欧洲是足球声,在中国是麻将声。这些年却兴起用西洋的扑克牌“斗地主”(陕西人叫“挖坑”)了,凡有三人处,就有斗地主……那天,一个模特妹妹短信邀老总开房,不料那短信被人传到网上,网民嘘声一片,妹妹急眼了:“老娘开房斗地主不行啊?!”
  
   我们常见的另一种休闲娱乐的文化,也和赌有关,也是国粹,是喝酒猜枚,或叫划拳。这赌,不输赢钱财,输者喝酒。
  
   喝酒图个热闹,前天,朋友过六十寿,摆了三桌,我去了……酒过三巡,该礼让的都礼让到了,该尊敬的也都尊敬了,这酒喝得不再做作,不再客气,没有尊卑,没有贵贱,没有亲疏,那就是从开始划拳开始的。
  
   这时,有人便提议:“咋样,走几枚?”有人应着:“走着!”两人,袖子一撸,胳膊一伸,双方手一拉,松开,往后一缩,再出手一砍:“哥俩亲亲,再亲亲!亲不够,永远亲呀!亲格里亲呀——铃铛锤呀,宝不出呀!一心敬你,三元个三呀!五魁首!六连山呀六连连!巧啊巧,巧七枚,八抬大轿你坐呀!快喝酒啊……好!”,“俩好啊,三星高照!四季发财!魁!魁!魁!”你来我往,疾风骤雨,高声低应,目不暇接,直吼得得脸红脖子粗,似乎梁山好汉聚义堂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称分金银……那个豪气那个爽快,酒也喝得酣畅淋漓,很快,几枚下来,桌上的几瓶酒也就见底了,客人热闹,主家高兴。
  
   一般,酒桌上猜枚有个铺垫,或叫“开拳”或叫“引子”,如同诗经里的“兴”。我年轻当兵时,在甘肃的榆中山里,见过老乡猜拳,一开始双方一起抻掌吆喝:“一只螃蟹八只脚,两头尖尖这么大的个,眼一挤啊脖一缩啊,爬呀爬呀过了河……”,接着才是“哥俩好啊!该谁喝啊?五魁手啊,该你喝啊!”在那天朋友寿宴上却见识了一种枚,两个老汉,作揖握手,“开拳”,却是俩人齐声唱出了一个秦腔调子来:“两个老汉耶——七十七,四年没见——八十一,背个鼓,咚咚咚!抱个胡琴铮铮铮!拄着拐棍上酒席......这杯酒,咱不喝。三三三,你不喝啊!四季来财,六六顺啊,该你喝啊!没划上啊,两不喝啊!……”,手足比划着,身段扭捏着,赛着技巧,赌着输赢。这拳,我说我头一次见,问同席,也都说头一次见,大家齐声叫好!
  
   你说,这不是文化是什么?简直可以申遗。
  
   精神生活也是金字塔结构的,高雅的精神生活曲高和寡。比起琴棋诗画,比起乐山乐水,比起韦编三绝,比起“把酒问青天”或“举杯邀月”,比起“杨柳春风”或“采菊东篱下”,比起“一只小蜜蜂啊,飞到花丛中啊……”,这是草民于野的低俗的精神生活,但低俗的精神生活,也未必就不能排遣生命之无聊。他们苦闷着他们的苦闷,他们快乐着他们的快乐,他们打发着自己的日子。
  
   同为乐,只是,人和人,牌越打越远,酒越喝越近。
  
   贾平凹写《老西安》,他渭河岸骑车独行,那里有一处坟陵特别集中……“时近黄昏,夕阳在大平原的西边滚动,渭河上黄水汤汤,所有的陵墓被日光蚀得一片金色……一个孩子和一群羊就站在远远的地方看我,孩子留着梳子头,流一道鼻涕在嘴唇上,羊鞭拖后,像一条尾巴。村子破破烂烂……我问他:‘怎么不去上学呢?’他说:‘放羊哩嘛!’‘放羊为啥?’‘挤奶嘛!’‘挤奶为啥?’‘赚钱嘛!’‘赚钱为啥?’‘娶媳妇嘛!’‘娶媳妇为啥?’‘生娃嘛!’‘生娃为啥哩?’‘放羊嘛!’我哈哈大笑,笑完了心里却酸酸的不是个滋味。”
  
   其实,这是个流传已久的老段子,作者用上了。你读后,也不要笑,细想想,我们谁不是这样活着?你不信?你就把你的职业带进去,替代“放羊”两字,试试。芸芸众生,你我他(她),大多数人如此,咸鱼翻身还是咸鱼,每一个高喊减肥的姑娘都有一张停不下来的嘴,想通了,也没有什么可去沮丧或骄傲得哭泣或歌唱,无非是睡的床精致些粗糙些,碗里的饭食稠一些细一些罢了......太阳鲜亮着,我们走在大路上。谁也不是一出生作狮子吼,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那是释迦摩尼。
  
   前些日子,两弹元勋邓稼先老先生去世,大家缅怀,说他说过:“人生为做一件大事而来。”读后,我好激动……其实,一查,这话是陶行知先生说的,他老有诗云“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说的大事,是立志办好学校,做一个教育家。有个年轻的朋友也同样由此激动,他写《人生为做一件大事而来》:“以前常常学小马哥的那句台词:‘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要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现在,我已经等到第三个‘三年’了,等得小马都变成了老马,小徐变成了老徐,师弟变成了师兄。发哥的演技已是炉火纯青,若干年后,小马哥被请去扮演孔子了。说起孔子,那又是一个特别能等的人,周游列国,苦等仁君,等得须发皆白,等得枉自嗟叹,等得终于只有乘桴浮于海。

共 624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生命之重要就在于它的原形的存在,存在便可以飘忽在文思里,也可以抚清风而与明月同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是一个现实与不苟且的问题,这里有思想之尖锐拖着的,也就安逸而如茶的,人生在世,也就几十年,糊涂的多,清醒的少,糊涂的时候自然,清醒的时候往往陷入一种状态,于是有糊涂的过的名言,记得在前几年,有个领导感慨:“要是年轻十岁的话!”我便接了话头:“十年后的今天,你我还是在这里喝茶,聊天!”于是便陷入一种平静,生活中,思考是一种错误,思考出的楞角,便会硌着,思考又是一种退步,于是便把心收了,天地就宽了,这里就是一种取舍,活着就好,折腾也好,不折腾也好,只要你折腾的动,必将也折腾不动,当一年年扒拉到屁股后的时候,就成了记忆,也就成了一种饭后茶余。看原人的文字,总会引起东南西北来,就此打住,一杯清香在手,笑看岁月依旧。欣赏!编辑:紫色的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土著人        2014-10-01 21:07:15
  作者很好地诠释了生与死,其实生生死死无非就是那么一回事,是我们自己太在乎,怎么都是一辈子,何必追求那么多。还是好好地活在当下吧。
土著不土
2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4-10-02 12:18:14
  谢谢各位网友的欣赏。我是想说,一是活着真好;二是快乐地活着。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