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笔尖】真气,才是最可贵的(作品赏析)

精品 【笔尖】真气,才是最可贵的(作品赏析) ——读王聚敏老师《高高的寨墙,寂寞的河》


作者:杨克江 童生,57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45发表时间:2014-10-01 17:24:34

王聚敏感老师的文字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有一股真气。纵览《高高的寨墙,寂寞的河》全书,就会发现作者的素材,就来源于眼前的现实生活,无需雕琢、无需拐弯抹角,那种喜欢较真格儿的真性情,使他遇不平则鸣、遇见扑朔迷离的世态幻象时,总想“撕开画皮”、总想学“天方夜谭”里那个智慧善良、心性好奇的渔夫:“揭开盖子,看个究竟”,这份对生活的关注、聚焦、透视,这份对世相百态的好奇洞察,使他的文章里始终能说出人所想说的,想说又不会说、不敢说、说不好的炙手可热的新鲜话题。
   直面人生,直面生活的敏感地带。王老师的文字像一根钢针,直接触及时代最敏感的神经。哪怕他是名流名家大腕大牛,一旦目击到其丑陋丑恶可笑可悲处,王老师都会用正义和良知的犀牛刀片“刺”他一下。“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是真老虎也就罢了,可多少是披着满身头衔,名气大得吓人的“纸老虎”,看王老师笔下的北大王岳川老先生,随便走进一家书店,即使用鼻子一嗅,也能闻到他的名字,一看王老师特意选出的这位“大境界、大气象”书法家的字,我就傻眼了,这样的字我越看越觉得像“昆虫子喝过农药后作垂死挣扎状,那种登胳膊撂腿的惨状实在让人目不忍赌”;那个明明自己都身临其境都置身于“子云亭”其中,还要用“神游”子云亭这样的文章标题去忽悠糊弄读者,这点连小学生都不愿意犯的常识错误竟出在上海极著名的作家赵丽宏先生身上,让我惊讶得像猫吞了恐龙;还有那个一入戏就忘了“这里是舞台”,一哭起来就屁滚尿流鼻涕一把泪一把,剧情一旦进入高潮就要发疯,就会神经兮兮寻死灭活,让观众啼笑皆非浑身起鸡皮疙瘩的中国“第一老生”李树建……这些发生在眼前的活生生的荒唐荒谬荒诞事,让王老师那犀利的眼光笔锋一下子给抖出来,让读者看到了在名人光环背后那“太阳的黑子”、“那灵魂深处幽暗的森林”、看到光鲜亮丽的水果里暗藏的疤痕虫眼。在王老师看来:眼睛里可以容下一个世界,却容不下一粒沙子。
   在针砭时弊痛击社会毒瘤时,作者的笔锋尖锐犀利直逼肯綮,那种诙谐幽默,那种文化人特有的风骨敏锐,那种义重山河的浩然之气,让人在云泥眉须间依稀看到拉伯雷、斯威夫特、金圣叹、吴敬梓、钱钟书、李敖、王小波、余杰的风采神韵,文学里呈现出的市井百态和缤纷多彩的生活场景,让人想起了段成式笔下的《酉阳杂俎》,想起了多汁多味富含维生素的热带水果,想起五味俱全的台湾怪味瓜子,想起一条鲜活缤纷充满民间风土习俗的古镇老街。
   读王老师的文字你会想起刚刚从锅炉里爆出的栗子,想起刚刚切开的水果的截面,想起刚刚从池塘里捞出的田螺水澡、小鱼小虾,带着那股热腾腾火辣辣的香气,带着栗子水果那特有色泽、质地和味道。带着鱼儿那活蹦乱跳的热力,让人感到好的文字是有温度、有质感有韵律的东西;是充盈弥漫在生活中一股热风一种舞蹈一种诗意的流动;是一种喜笑怒骂、敢爱敢恨、五味杂陈异彩纷呈的真性情、真面孔、真滋味的自然流露。王蒙先生所谓的“杂色”、“杂食”实际上就是指语言呈现出的斑驳陆离、缤纷多元。《启功妙拒求字者》寥寥千余字把老先生那文化人特有的赤子童心、幽默玩皮、热爱生命的情怀和埋藏在骨子里的高贵、尊严和气节描绘的淋漓尽致、对第一文章大家阎纲老师的定位直攫要害:“他的文字干净凝练,里面有骨头,有火,有真血真肉,有滚烫的情感”:捷人快语,从此让人对阎纲老师的文脉文风就有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点化作用。你看他下对大学同学老九先生《卖书记》的品读,只抓取了两个细节:一是看到小贩子用脚踹书时心里像被针猛然刺了一下的疼痛,二是看着小贩用秤钩子钩进装书的编织袋,“多少年后,只要一看见圆形锋利闪闪发光的铁钩子,定会敏感恐惧,这种敏感和恐惧就源于卖书的那个下午”。让一个嗜书如命亲自卖掉自己的书,那是出卖文化人的良心,那种锥心的疼痛,其残忍程度不亚于约伯为了向上帝显现他的忠心虔诚,竞然允许眼睁睁看着撒旦残害自己的亲生骨肉。一个作家最可贵地就是能拥有一双敏锐的艺术眼光,巡着这双眼睛,循着生活的秩序和流程一路走下去,就会有动人的美景在等着你。
   王老师能准确敏锐地攫取生活中的“亮点”、“热点”,这源于先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文化积累和广泛的人文观照,也是一个作家修行成熟到一定程度才具备的综合素养。有一个传闻:两个人都在自诩自己剑术高超无比,一个说我的剑专扎蚊子的眼睛,另一说:那算什么,我的剑专砍蚊子的脚。在旁观者看来,这两个家伙都是身怀绝技功力过人的非等闲之辈。
   或许是长期的编辑生涯中阅人无数,见多识广,再加之作者广泛的阅读涉猎,使作者在创作中习惯于采用画龙点睛式的点化、浓缩,他的作品往往在短短的千字之内就能传达出极为丰富的内涵。生活中的素材景点是零散的、枝离破碎的,美往往蕴藏在大自然的角落、蕴藏在心灵的皱摺、蕴藏在梦境里、一眨眼的念头里,作家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美好的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美景聚合、萃取出来。翻开王老师的作品,那里面有他血脉相连的生他养他的故乡“寨河”,有他的童年成长、乐趣,人生路途中一路走来的伙伴、同学、同事,有他寻常生活工作中遇见的人和事,这些历历往事、点点经历、一张张面孔,在他那颗敏感而富有思考的心灵里不断沉淀、酝酿、发酵,最后像化学里液体金属的“晶核”一样析出、生长,开花结果。这些看似凌乱多序、繁杂斑驳的素材,在作者那富有逻辑性的因果、关联和毗邻衔接中达到了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作者在运用文字时,力求达意,直接切中要害。读王聚敏先生的文字,你能感到作者把真挚的情感,把对生活的独特发现、感受和看法融合在徐徐展开奔腾涌动的叙述长河中——作者称之为“文脉贯通”,这种原汁原味,这种对事物真相的追逐,才使他笔下的文字有一种切肤之痛,一种与现实生活难解难分的萦绕和纠缠。阅读中的最佳境界莫过于:打破书和现实的界线,让人不觉得是在白纸上读黑字,而是让自己直接“走进去”,“走进现实风雨”,“走进江湖广众芸芸众生”让自己“直接融于文字背后那鲜活缤纷的生活场景之中”。有一天我的写作能进入这种得意忘形得鱼忘筌的妙境,那该是怎样地美妙惬意和陶醉。
   你看他作品中那些小人物——靠舔上司屁股换来局长的小爬虫、哈巴狗,那些市井上的三教九流、贩夫走卒、邻里同乡同事、街头说书卖唱的民间艺人,上至达官显贵、教授专家学者,下至草民百姓、乡村土包楞汉、泼皮无赖混混,在作者笔下,只需三言两语的简单白描勾画,一张张鲜活生动个性迥异的面孔,就像云开雾散破空而来的一轮明月赫然站在读者面前:喜淫好色嗜性如命的李金莲、看起来木呐缄默实则腕挟风雷囊里藏针的杜湖州;还有那好买弄喜张扬,说话云包雾裹、天上一句地下一句的“侃神”四川宋先生,可一旦连“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也吭吭咔咔半天说不全时,一下子像扎破的汽球蔫在那里,成了一声不吭的闷葫芦。
   在那看似不经意的文字里却蕴含着作者奇妙的构思,《上善若水》中,作者写作前总觉得尹义绅身上有一种东西在吸引他召唤他,究竟是什么独特的魅力、迷人之处让那么多人喜欢他,直到有一天读《道德经》,“上善若水”——这才豁然明悟,原来这一切只源于一个字——“善”,用“善”为尹先生一字定乾坤,可谓画龙点睛。作者回忆起96年夏与义绅一同参加杏峪笔会。遇一少年手持几只瓶装的河蟹向游人出售,义绅走过去将河蟹全部买下,但只付钱不要货,归途中他说:“见到这孩子,我想起了我老家的侄子”,读到这里我鼻子一酸顿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如果说作者善于运用春秋笔法,尖刀匕首式的锋芒毕露的话,那么面对那些有良知有品味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人,先生的笔端饱含真情,追慕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像《聆听余光中演讲》中盛赞余氏散文在当今中国文坛树起了一座独特的艺术高峰,并建议在唐宋八大家“韩潮苏海柳泉欧澜”之后应该再加上一个“余峰”的薪火传承,余氏的魅力是文化的魅力,是建立在学问积累、艺术境界臻于完美基础上的站在高山之巅俯仰天地,上承古典旁汲西洋的槃槃大才。还有对余秋雨的点评,自从朱大可先生的一篇《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在媒体传播后,余秋雨先生一下子就成了“媚俗”的代名词,成了众目损毁的“草靶子”,王老师站在文化人高远宏阔的视野上坚信:“即使余有一千个缺点和错误,也是名人的缺点和错误”。并断言:如果没有余秋雨新时期的散文创作将变得乏善可陈。读罢这部作品集中的压卷之作《高高的寨墙,寂寞的河》,我眼前恍然竖起一道由山寨构成的万里屏障,那是作者那浑身布满“慈”场的一生守寡的老奶奶一生也望不到尽头,也无法跨越的“天河”、“是老奶奶用一生泪水和辛酸构筑的苦难长城”。当读到作者“我”一场大病久治无效,在医生、父母都万念俱灰之际,是奶奶疯了一般祈祷并催促父亲另找医生,然后用开水泡馍一口一口喂养日夜看护,才把我又从死神手里夺回来,读到此处,我,这个曾最受祖母恩宠溺爱的长孙不禁怅望云空、热泪长流。
   作者在运用语言上,庄谐兼并、文白交融、雅俗共赏,行文中不时爆出一些很生动、很传神、很富有表现力的俗语俚语。比如給贪图美色纵情淫欲的官员叫“骚官”;河北棒子剧团的陈长青:性情直爽,好说话喜议论,我劝他不要议论顶头上司,他答应了,可过后不久“嘴瘾”又犯,照说不误,我听过烟瘾酒瘾鸦片毒品上瘾,可“嘴瘾”还真的没有听说过;在形容本单位女人事科长的长相时说她长得“很农村”;写他的同学向领导寒暄:“x书记,您红光满面,气色不错”,不料书记突然声高八度,像条被惹怒的狗,跟我生猛起来。作者机智巧妙地翻新成语,使一些时空见惯老气横秋的旧词汇在他“文字的炼丹炉里”轻轻一个鹞子翻身就旧貌换新颜,枯枝发出了新芽。比如说起他极为崇拜的聂绀弩先生时,他就“往死里崇拜”,简直到了“言必称聂”、“唯聂是尊”的地步;说到一个人“得意忘形”时顺水推舟,再加一个“得兔忘蹄”,让读者畅胸开怀心花怒放;邢台的发展遇到许多新兴的“后来者”纷纷而“居上”……王老师的文字里有一种质感一种热度一种草木萌生的力量,有时你甚至会觉得他的语言像一个燃烧的火炉、一个微型的核电站、一个不断向外传播信息的电讯发射塔,由于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捡取炭块,不断汲取生活中的阳光空气风霜雨露,才使他文学的炼丹炉里薪火传承生生不息。在生物化学中有一个词叫“生物活性”,王老师的文字,在率直洒脱中有一种机敏、一种活性,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蕴含的却是海一般的深情波澜,在寂静无声的云层里孕育着蓄势待发的惊雷闪电。
   初学艺的人总喜欢“空谈主义”,乱喊口号,王老师的痛切感受是:“作为散文家,提一百个口号还不如写一篇好散文”。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作家就像手艺人,像作坊里的橱师,同样是一袋面粉,你可以作成各式各样的面食:面包、馒头、点心、烙饼、煎饼、油条、麻花、面条,只要您的手工地道、口味纯正,皆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读王老师那些速小精巧的小品文,譬如《启功妙拒求字者》、《一句话打闷“诗评家”》、《阎纲:当今中国第一文章大家》、《寻找城市文脉》等作品时,作者往往只是抓取生活中的一个点,一个感人的细节,一张面孔,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就能炮制出一篇隽咏精到的佳作。或许王老师身为编辑,每天大量的时间精力都消耗在那多如牛毛的雪片般的稿件中,我在设想:如果王老师能多花些时间,多投入些精力把那些素材再酝酿沉淀,再向纵深开凿,让思维的根系脉络再向外蔓延、滋生、繁衍,我想这些构思新颖美妙的小品文原本可以像树一样长得更高更大更加枝繁叶茂,以王老师彭湃的才情,遒劲的笔力,浩瀚的写作能量,他完全能构建出文学宏伟大厦的鸿篇巨制,何况他的《高高的寨墙,寂寞的河》、《聆听余光中演讲》、《上善若水》、《寓抒情于叙事,以轻松写沉重》这些作品,已经无愧于散文世界里的参天大树巍巍昆仑。
   在文人普遍崇尚空谈,喜欢云里雾里,喜欢躲在窝牛壳里做白日梦的时下,读读王老师笔下那金戈铁马直面世俗生活真相的“原生态”之作——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个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会让整天躲在城市的水泥森林,生活在霓虹灯影、网络虚拟世界里的你——那一颗疲惫苍白的心灵沙漠经经风雨,接接地气,滋生播撒出一片绿色的青藤,让您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文化人的理性思考、鉴赏眼光和明辩能力,多一点说真话说透话说亮话的勇气,葆一份文化人真气骨气。给文化人那虚弱贫血的肌体上补补钙片,这就是王老师这本《高高的寨墙,寂寞的河》带给我们最好的收获。

共 49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有着读者独特细腻感受的绝美感悟。文章开篇纵览王聚敏老师的新作《高高的寨墙,寂寞的河》,发现王老师的素材来源于现实,着眼于世态,直面人生,直面生活的敏感地带。并举几个实例,证明王老师的文字如一根钢针,如一张刀片,用诙谐幽默的笔调,以犀利的眼光,将一个个所谓名人光环后的黑子尽显,疮疤尽露。作者发现王老师能敏锐攫取生活的亮点热点,以此颂赞先生的良好人文素养等等。作者对王老师的方方面面评述,内容无需多说。更可贵的是,作者本身的语言就透着一股灵动丰富的想象力,作者本人的评述语言生动,充满生命力,善于把握,善于发现,善于摘引,善于总结,善于表述,让读者先是情不自禁地被他的文字所吸引,然后被他所评议的人和文所吸引。不知道是作者笔下作者太厉害,还是作者本人太富于联想了。你看他由书作者选取的素材,想起天方夜谭中的渔夫,由书作者尖锐的笔锋,想起一长串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想起老街和老街的小吃,你看他由书作者的文字,想起出炉的栗子,水果的截面,田螺水藻等等,作者以此挖掘出书作者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的原因。说到书作者的语言风格,其实与作者本人也较相似,庄谐兼并、文白交融、雅俗共赏,如此美文,即使作为独立的文章,也值得读者欣赏与玩味!精品推荐,感谢赐稿笔尖!【编辑:文心居士】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0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怪物        2014-10-02 02:39:25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并祝节日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杨克江        2014-10-05 22:49:56
  谢谢您,能到我这个文学的小行星上漫游,祝好!
2 楼        文友:袅袅        2014-10-03 04:47:22
  找出来也欣赏一下
回复2 楼        文友:杨克江        2014-10-05 22:52:10
  谢谢您的真情慢步,是袅袅老师,更是一缕春风,问好!
3 楼        文友:潮仙        2014-10-03 07:21:00
  多一点说真话说透话说亮话的勇气,葆一份文化人真气骨气。给文化人那虚弱贫血的肌体上补补钙片,这就是王老师这本《高高的寨墙,寂寞的河》带给我们最好的收获。 欣赏佳作。问好 !
回复3 楼        文友:杨克江        2014-10-05 23:01:51
  见到潮仙老师真是一种久违的感动,您的文笔那样灿烂那样饱含智慧,还在关心江山文友的成长,可敬可佩,问候祝福!
4 楼        文友:辽宁娴雅        2014-10-03 22:17:55
  祝贺老师又摘一精。祝您及家人国庆节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杨克江        2014-10-05 22:56:18
  终于看到我尊敬的而友爱的娴雅老师了,谢谢您对拙文的关爱呵护,何况您的文字里那笔蘸骄阳的热力和真情,至今仍记忆犹新,问好!
5 楼        文友:杨克江        2014-10-05 22:48:34
  首先感谢文心老师那饱含真情的评述,使一篇不起眼的拙文在编辑老师那骄阳一样温暖的呵护下,有了和读者见面的机会。“天庭上有一双温暖的眼睛”——对一个业余写作的人,那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远方捧起的朝阳,文心老师,在您期待的眼睛里:大地的禾苗听到了生长的力量,谢谢您,节日里在为一个素不谋面的作者默默耕耘,让人别有一种感动!祝福问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