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新文学】清塘蛙鼓(散文)

精品 【新文学】清塘蛙鼓(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48发表时间:2014-10-01 20:08:17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乱蛙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每每读起这些美妙而富有神韵的诗词名句,我的眼前立刻就会幻化出一幅自然而又和谐的画面,婀娜的垂柳随风轻摇,青青的芦苇翩翩起舞,碧绿的圆圆荷叶点缀着清水池塘;我的耳畔就会顿时响起青蛙那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的合唱,“呱——呱——呱——呱——”“呜哇——呜哇——”“嗯哈——嗯哈——”“咕咕——哒哒——”。
   我的家乡祁堂村,西邻贾鲁河,一条高高地河堤绕村而过;村东是旧河套,有几个大小不一的紧密相连的水塘组成;南北都是起土留下的坑坑洼洼;整个村庄和我国的地势大体相同,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走向。记得小时候,每逢春夏之交,雨水就多了起来,大量的雨水汇流到村东的池塘,从南到北,连在一起,远远望去,水势浩淼,波光荡漾。不只是人工种植还是自生自长,水中岸上布满了清一色的芦苇,芦苇摇曳,沙沙作响,整个池塘显得寂静而安详。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岸上杨柳的枝头有了蝉鸣,塘边水中就有了蛙声。记得那时候大大小小的青蛙特别的多。我时常跟着奶奶刷苇叶,有时不注意,脚底下就会冷不丁蹦出一只青蛙来,肥实的大腿蹲踞着,青色的套装点缀些褐色的斑点,尖尖的突出的嘴巴上扬,暴突的眼睛又黑又亮,机敏地观察着周围的世界。还不待你调戏它,刚听到丁点的异样的声音,一个蛙跳,弹出老远,再追已经是几米开外了。我有时兴致一来,拨开稀疏的芦苇,奋力赶去,只见它一转身,一个腾跳而起,像空中飞舞的风筝,两条健美的大腿划过一道弧线,好看极了。
   听蛙鼓,时常是在下雨天。天一阴,雨还未来,青蛙似乎有先见之明,胜利的欢呼就已经开始了。青蛙叫起来,喉头鼓得老大老大,它像一个个职业的唢呐手,奏出声来格外卖力。一道道声浪从它那白白亮亮的喉结处鼓出,便流成了极有节奏极其明快的旋律。听吧,水中岸上,这边那边,雄蛙雌蛙,一递一声,“咕咕——哒哒——”“呜哇——呜哇——”“”一低一高,此起彼伏,对上捧了。
   黑黑的云层压得低低的,一阵大风刮过,地上豆大的雨点“蓬蓬”地跳了起来了,天地间连起了无数的线,水面像笼上了一张巨大的网。青蛙有的浮出水面,亲吻着刚刚落下的水珠;有的躲在圆圆的荷叶下。只是谁也不愿示弱,一个比一个叫得更欢。随着风雨一阵比一阵来得更大、更猛,青蛙好像发了疯似的,鼓声响成一片,高潮一个接一个。水天茫茫,风声雨声,响声回声,整个水塘内外成了音乐的海洋。那时的世界,包括风雨,好像完全属于蛙们的。
   风累了,云变薄了,雨还淅淅沥沥地下,蛙鼓演唱会似乎还未结束。这时,孩子们便活跃起来了。大的穿个裤头,光着脊背;小的干脆裸着身子;清一色的赤着脚,跑出了家门,统一向水塘会聚。岸边的芦苇和池上的青草都湿漉漉的,打在身上,清凉清凉,非常舒服。他们每人折根芦苇,刷去青青的剑叶,扛在肩上。个大点的,迈开步子走在前面;个小点的,蹦跳着跟在后面。
   这时的青蛙,有的还在卖力的唱着,“咕蛙咕蛙”叫个不停;有的好像已经叫昏了头,竟公然在芦苇和青草间来回跳动,得意的时不时地发出“咕咕咕,哒哒哒”的声音。见有人来,大模大样的看着,直到走近它,才在慌忙中跃起,几个弹跳,转入水中。那样子似乎是故意的,好像是诚心向小伙伴挑战,又好像是做出个样子让其他蛙看,“看我多勇敢,像不像蛙中的男子汉!来吧,年轻的雌蛙们!”
   小伙伴们追踪而去,眼看要下水,急忙用芦苇搏击。青蛙一猛子扎下去,在苇竿够不到的地方露出头来。长长的大腿一蹬,浮出水面,正被莲叶下叫的正欢的一只看见,箭头一般的驶来。两只蛙看来很兴奋,对对头算是会意,很快便熟练地摞在了一起。蛙鼓原来是青蛙们的情歌。呼朋引伴,戏水交欢,生儿育女,全在这和乐的蛙鼓中间。一切本于自然,一切又是多么的自然。青蛙实乃情娃呀!
   小伙伴们弯下腰去,蹲在岸边,目不转睛,脸上带着无限的天真和好奇;青蛙们也没有一点害羞的意思,交尾中表现出无穷的快意,只是叫声没有先前的响亮罢了。孩子们看过一阵,干着急,手里的苇竿无法触及,恼怒之间,抛了出去。细长的苇竿吃了个倒栽葱,在空中划了个不规则的弧线,落入水面。激起的水花,惊乱了青蛙们的好事,它们抱在一起,翻进水里。水面上荡起涟漪一圈圈消散,孩子们只好“呜哇”“呜哇”几声算是报复,悻悻地走开了。
   就这样,几番风雨,几阵蛙鼓,清水塘边多出了一缕缕黑黑的蓖麻籽一样的东西。过不了多久,那缕缕细小的点状的东西,便陆陆续续地变成了一片片墨浪般的蝌蚪群。那一只只小小的蝌蚪,黑黑的,亮亮的,软软的,滑滑的,墨滴儿一般,个个还都拖着一条扁扁的黑中带亮的尾巴。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终于有一天,游丢了尾巴,游出了四肢,学会了生活,学会了歌唱,成了靑蛙队伍中正式的成员。不久的将来,这些小青蛙就会当仁不让地加入蛙鼓合唱,分编在不同的声部当中。
   记得齐白石老先生曾画过一幅画,名字叫做《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上并没有蛙,却只有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着,它使人隐隐约约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动感和海市蜃楼般的幻觉,这种构思虚实相生,真可谓绝妙之至。绘画毕竟是艺术,它不但要画出本体的实像,还要讲究意趣,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但我想,家乡的清塘蛙鼓乃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蛙声十里,不出清塘便已完成,造化的神奇才是真正的天衣无缝、妙不可言。
   蛙鼓还常常出现在夏天的夜晚。一轮明月,悬挂中天,酷热难当,无眠的乡民带着席子,走出院落,三三两两来到清水塘边。荷叶静立,荷花默然,静静地荷塘笼罩在月光的清辉里。大人们吸上一袋烟,便聊起了种田收获的经验;孩子们跟来也无睡意,忙着开交(一种缠绕绳子与指上的玩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时,不远处就会传来几声青蛙的鸣叫,“呱——呱——呱”,“呱——呱——呱”。这边声未落,很快那边声又起,宁静的荷塘成了青蛙合唱的天地。不过,这时的蛙鼓不同于白天的枯躁,而变得清新又柔和,节奏也没有白天的急促,而显得舒缓又悠扬,像盲人拉起的弦子一样耐听,久久地回荡在辽远而明净的夜空。
   记得高中时曾经学过高占祥的一篇文章《当说必说》,其中好像引用《墨子》中的文句,大意说蚊蝇青蛙不时地鸣叫,不如雄鸡一声报晓。在那里作者是用来论证当说必说的道理,应该说是非常恰贴。但无论是墨子还是高先生,都是在说人生事理,其实与青蛙并无多大瓜葛。实践证明,青蛙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益虫。据说一只青蛙,一生能捕食成千上万只害虫。蛙鼓是青蛙生存交配繁育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在我的老家,那里有句俗话,叫做“蛤蟆打哇哇,四十八天吃疙瘩”。意思是说,蛙鼓一响,离麦熟就只有月余了,青黄不接的春荒就要过去了,欢乐繁忙的收获季节就要到来了。从这层意义来说,蛙鼓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在乡民们心中还代表着幸福和希望。“不会说话打哇哇”听起来似乎有些贬义,但仔细想想,“打哇哇”不也是一种感情的自然表达吗?蛙鼓属于清水池塘,蛙鼓意味着丰收和希望。在那个年月里,人们踏着蛙鼓的节拍,挖野菜,揉靑麦,摘黄杏,采得一片片童年的欢乐,留下了一串串天真烂漫的歌。
   可近些年来,越来越听不到蛙鼓了。青蛙,这人类的朋友,少年的乐趣几乎不见了。前些天回家,村东一带的苇塘早一空空如也,只剩下坑心一团黑黑的臭水,不要说种荷养鱼了,塘边连青草已经绝迹,栽着几棵半死不活的杨树。村西的贾鲁河还在流着,那几股浑黄发暗的流水,似乎是一位沧桑老人的浊泪。环境真的变了,我再也找不到当年那青青芦苇婀娜垂柳环绕的水塘,再也听不到那“呜哇呜哇”“咕咕哒哒”的清亮悦耳的蛙鼓了。
   扪心自问,是谁毁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难道让古诗词描写的神韵永远停留在那发黄的书页上吗?当曾经拥有的只能变作美好的回忆,而原因又与自己多多少少地相关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吗?虽然过去已经成为历史,但还是让它成为一面镜子好,多照照自己,多看看他人,善待并关爱我们周围的世界吧。

共 32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颇具趣味性的散文,以蛙鸣作为插入点,叙述儿时的趣味故事。读罢似乎时光再次回到青春的时代,往事浮现出点点滴滴。文章之中还引用了齐白石的画的事例,看出了作者对於儿时的趣事的回忆。但最后却发人深思,是谁让环境污染了,是谁让曾经的美好发作尘埃了呢。其实,我们都该敬畏自己,就等于敬畏我们的兄弟姊妹一样。小编觉得,有很多事情真的可以避免的,例如吃素。例如种树,例如不捕杀动物,因为最终因果循环,要承受的结果,还是我们人类自己。欢迎赐稿江南烟雨,望多创造佳作。推荐共赏【责任编辑:洛漾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02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洛漾熙        2014-10-01 20:09:13
  欢迎赐稿江南烟雨,望多创佳作。节日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4-10-04 07:56:13
  谢谢编辑,问声辛苦了!
2 楼        文友:洛漾熙        2014-10-01 20:10:51
  【江南约稿】同期同题征文第六期《等》期待你的参加。、
  
   http://www.vsread.com/bbs/topic-56-518426.html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