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梧桐随笔】水乡乌镇

精品 【梧桐随笔】水乡乌镇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08发表时间:2014-10-08 17:42:48

昨天,外甥女来了,她提出想去乌镇。于是,我们一家人就陪她去了乌镇。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很少这样一家子出门旅游的,这一次是例外,难得的一家人举家出游。
   我是浙江南浔人,对江南水乡是非常熟悉的,诸如周庄、朱家角、同里等。对这一类古镇的了解,早已烂熟于胸。毕竟有四十年以上没有去过乌镇了,记得我最后一次去乌镇,还是1968年。那是大串联,为了到嘉兴去南湖,曾经弯道乌镇。或许那时因为自己尚年轻,人少了阅历和文化底蕴,对这类风景也就少了许多的感觉。
   想到如今每逢节假日,风景名胜之地都是人满为患,当熙熙攘攘的游人,拉家带口地走过这些小桥流水的时候,不知道其中有几人读懂了那些粉墙黛瓦、潺潺流水、沧桑古桥里蕴藏着怎样一些历史与文化?其实,每次出游都应该是了解祖国文化历史的大好机会。我们常常为自己是炎黄子孙,因为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文明史而自豪,那么,我们对这些了解多少,我们又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传承过多少?有时候我会很傻傻地思考一个问题,再过几十年,数百年,究竟有多少文化底蕴可以传承下去,会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这些古文化类的东西,就真的烟消云散了?
   乌镇,号称江南六大名镇,历史必是渊源流长,根据对相关出土文物的鉴定,六千多年前,这里已经有了先人生活的足迹。到了大秦统一中国,设郡县后,这个地方属会稽郡。本来至元丰初年(1078),相关史料已经有了乌墩镇的记载,偏是到了南宋时期,宋光宗赵惇登基,名字里的“惇”,念“dun”。于是,天下念“赵惇”的字一概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了。
   中国文化就是有这么种古怪的讲究,避讳的可不仅是皇帝的名讳。中国古代的人,特别重视礼仪,无论对什么人的名字在称呼上都非常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平辈之间,而且是相互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才会相互称名,一般情况下,直呼其名就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尤其是晚辈对长辈,或者是下级对上级,绝对不能直称其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那就连提也不能提。如果直呼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大罪可诛。就因为这样就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避讳的具体方法有三种:改字、空字、缺笔。
   “改字”,就是对君主以及所尊者之名改用其它字代替。这种方法从秦、汉开始使用,历代沿用不废。
   “空字”,即将应避讳之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作空围“□”,或直书“讳”字。
   缺笔法,“缺笔”是对所避之字的最后一笔不写。
   避讳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三千多年,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彻底废除。中国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产生许多讹误。不过也有一个好处,可以用来审定古书及文物的时代和真伪,一般的造假者都很少顾及避讳问题。题外话,算是普及中国文化吧。
   乌镇的河流很有意思,是与江南其他水镇颇有不同的,因为大运河刚好是由北向南,从乌镇中间通过的。其实原来一个叫乌镇,河对岸是叫青镇的。合并了,这运河便成了从镇中穿过去。其他大大小小46条河道都是东西走向,于是便与运河成了垂直相交。其他的水乡古镇,运河多数在镇外经过。故而江南这些水乡古镇,多数是沿河修建,往往呈现长条状。乌镇则不同,是呈网状分布的。于是十字形的内河水系便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被当地人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究竟该如何保护,如何开发,又如何处理当地民居与旅游景点的关系?在这些方面,乌镇恐怕是我所了解的古镇当中做得最出色的。1998年,乌镇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一套《乌镇古镇保护规划》。在这份规划里,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同时将整个古镇划分为四个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域,提出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和缓冲面积达198公顷。四个不同区域分为绝对保护、重点保护、一般保护和控制发展。乌镇这些年是很严格地执行了这套规划。2001年,乌镇保护开发东栅工程,也就是现在的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紧接着2010年,重点保护区西栅工程完工对外开放,景区一共占地3.4平方公里,河道纵横交叉,环境十分优美,必须坐渡船出入,其中保留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成为全国古镇之最,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多达25万平方米,老街长度达1.8公里,两岸临河水的楼阁绵延1.8公里余。
   东西两栅深郁的文化底蕴,以及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使它一跃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
   一天下来,感触颇深。我没有想到乌镇在保护古镇,开发旅游方面的工作做得这样好,也没有想到这套规划如此精细!竟然连景区最需要、又是最不讨好的公厕规划与修建,都是这般的人性化与精致!不夸张地说乌镇最好的几处公厕,软硬件设施不低于五星级酒店!最一般的公厕不低于三星级酒店!还有密度很高的直饮水设备,供游人免费饮用的凉茶、让游客临时休憩的凉亭、石凳、竹椅,所有这些游客最需要,又是需要地方贴钱,还往往做了费力不讨好的设施、设备,在乌镇却是都是隔不远就可以找见,妙的还是这些新设施设计修建得与古镇原有的风格浑然一体,简直分不出来。可见乌镇在保护性开发方面下足了功夫。
   还有一条非常值得其他景区借鉴,那就是如何减少商业氛围,保留古朴的原生态?这本是很矛盾的一件事。景区需要商业化配套服务,也需要用商业来养景区。但是过分的发展商业,不仅会破坏古镇的原生态,而且也会造成其他负面影响。像一直遭到游客诟病的周庄,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这一点乌镇做得就很好。乌镇也有非常周到、全方位的商业服务,而且是优质的。但是,他的商业不搞一刀切,每个店铺都有自己的风格、不同的定位。还有在规划时,也注意了不让商铺扎堆,而是让形形色色的商家散落在几公里的长街上,商铺之间的民居不是保留原本的民居,便是由政府买下来,保持外观的古镇建筑特色,将内部改建成三至五星级的民宿了。
   我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江南的古镇如何才能既让它的美貌被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别搞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深闺宝贝;又不去破坏它原来的古香古色的古韵味道?说实话真是很大难题。故乡南浔,我以为就没有做好。还有如上海近郊的朱家角、照家楼,以及周庄等一批古镇,都没有做好。这次的乌镇一游,让我感到了希望,看起来只要努力,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江南因为地域关系,在历史上较少战火影响,当然是相对而言,比起中原一带而已。再加上经济方面的发达,历来可谓人文荟萃,每个古镇都有极厚重的人文底蕴。乌镇自然不例外,打开一张表格,不竟会吓一大跳。
   乌镇名人表
   茅盾、梁昭明、鲁迅、谢灵运、沈约、李绅、裴休、沈平、陈与义、范成大、赵伯、茅坤、沈东溪、李乐、张杨园、鲍延博、严辰、夏同善、卢学博、汤国梨、严独鹤、沈丽英、王会悟、沈泽民、张琴秋、萧家千、孔另境、潘朗、孙木心
   这张表格里里面很多是中国历史、或者是文学史上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像矛盾、鲁迅、昭明太子、谢灵运、沈约,都是名垂青史的人物。仅此足以印证了乌镇有着非常淳厚的文化底蕴。简单介绍几位吧:古代的,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著名的理学家张杨园,著名藏书家鲍廷博,以及晚清翰林严辰、夏同善。自有了科举制度以来,乌镇出过贡生160人,举人161人,进士及第64人。近、现代的,有政治活动家沈泽民,银行家卢学溥,新闻学前辈严独鹤,旷代清才汤国梨,农学家沈骊英,著名作家孔另境,海外华人传奇大师孙木心等等。文学巨匠茅盾(原名沈雁冰)。
   关于这些名人,以及在乌镇的故居,就不去一一罗列了。倒是想再介绍一点同样属于人文的内容,准确说,应该是民俗文化。每个地方都会有些悠久的民俗文化,这也是泱泱大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
   乌镇的民俗文化
   乌镇人过年和各地差不多,都有接财神、送财神,接灶王爷、送灶王爷,拜年等一系列风俗,比较不同的是“正月半”走桥的习俗。走桥要到入夜之后,可以三五结伴同行,一起去看灯走桥。走桥必须经过十座桥是底线,而且路线不可重复。这种习俗是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避灾禳解活动,叫做“走十桥”,又或称“去百病”。主要是女人的活动,女人们梳妆打扮之后,每个人要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大家结队而行,走过桥时将瓦罐丢进河里。据说可以保佑自己一年里无病无灾。想想这样的民俗,也只能是在江南水乡这种水网密织的地方了。若是放在北方,有些城镇只怕全城、全镇,要找出十座桥也有些难度了,走起桥来,岂不是走遍全城镇?
   每年的清明踏青,要去祭祖扫墓,自己也要洗头插花,然后结伴出游踏青赏春,估计不分南北都是这样的风俗。不过江南有很多地域性的民俗了。比如乌镇在清明的许多习俗就和养蚕有关了,清明的前一个晚上,叫“清明夜”,家家户户要做青团子、裹粽子,设坛祭祀“禳白虎”。门前还要用石灰画上弓箭弓,表示为蚕祈福。还要煮上一碗螺蛳,以针挑来吃螺肉,叫做“挑青”。到了清明那天,凡是家里养蚕的,都要赶到普静寺烧香祈蚕,叫做“香市”。
   还有个很特别的节日叫“分龙节”,在农历五月二十五。传说是各种不同级别的龙王们,都在这一天去各自的辖区降雨,所以叫分龙。到这天乌镇的各种公益性消防组织---水龙会,会举行一次消防大演习。各街各坊的水龙会整装集队,还要带上全副救火器具,集中在镇中旷地河畔,然后穿街走巷游行。估计是与这类古镇是砖木结构,人们长期以来都有很强的消防意识有关了。
   另外一个民俗节也有点意思。大凡多阴雨的南方,似乎都有个“曝书日”。因为中国的古装书很受不起阴雨天气,会发霉长虫。于是会选择一个出梅后的大晴天,把书摊在外面晒。到了那天:读书人家晒书籍,寺庙僧尼晒经卷,没有书的普通百姓晒衣物;还有可以牵上猫狗去河里洗澡,洗完就晒可以消灭跳蚤、虱子;甚至可以晒热了水给孩子们洗澡。不过原来各地的习惯都是农历的七月初七。以后才改成六月初六。据说宋朝皇帝赵恒是非常迷信,在一年六月六,说自己梦见了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然后跑到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为了让百姓相信就把这天定为天贶节。
   江南名镇、古镇,都会有一些与当地特点,或者是江南民俗文化相关的收藏馆,比如枫泾镇的三百园,就收集了百灯、百篮、百行。乌镇也不例外,有个江南百床馆。据说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江南古床的博物馆。进去看了一下,没有去数究竟有没有百床?几十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已经看得人眼花缭乱。什么明朝的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清朝的拔步千工床,可谓千奇百怪的床应有尽有,也算让我开了一回眼界。
   另外东栅有个百花厅,现在是木雕陈列馆,里里外外陈列了不少古代木雕精品,“八仙过海”“郭子仪祝寿”还有“打渔”“斗蟋蟀”等各色各样的木雕,还是值得浏览一番的。
   当然,如果你有时间,像文昌阁、修真观、古戏台、汇源当铺、茅盾故居,都是很值得去看看的。晚上可以在乌镇留宿,华灯初上的水乡,别有一番风韵了。街上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与河道上画船的盏盏渔火,交相辉映在那些水巷里,映照出一派江南烟雨的朦胧,真有一种不知天上人间今夕是何年的感觉了。
  

共 44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想知道水乡乌镇到底好不好,这篇文字就能让你了然;想知道水乡乌镇究竟都有些什么,同样地,我推荐你来认真的读读此文。乌镇是美的,这美,不光是因为它旖旎的自然景色。它的文化底蕴,它的保护规划,比起其他古镇来,都似乎更见优越。一次亲朋拜访,一次意外出游,阔别46年的乌镇,带给了作者不一样的舒服美好的情思和感觉,文章娓娓道来,作者用拉家常般自如的笔触,给我们展现了水乡乌镇美好的方方面面,读来赏心悦目,获益匪浅。感谢赐稿,推荐品读。【编辑:灿若舒锦】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07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灿若舒锦        2014-10-08 17:44:08
  读完此文,不由对乌镇多了几份神往之感,欣赏,推荐。
2 楼        文友:穷高        2014-10-08 22:33:09
  在远方,拜读先生佳作,并送上节日的祝福;
岁月中走来,感悟沧桑风雨。于是,潜入文字中,寻找人生诗意;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11-25 23:03:10
  谢谢老友的祝福
3 楼        文友:诗词        2014-10-09 06:35:55
  师父再出去玩带上我,这么好的地方不让我看看。期待精彩呈现遥祝快乐
   碧水流云观鹤影==
   青山洒雨看松姿
   春色凝成诗一片==
   月光绘作画千张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11-25 23:03:36
  淘气吧,你就。
4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11-07 11:23:54
  祝贺江南老师喜摘一精,恭喜,恭喜。问好,祝愉快!
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11-07 11:24:22
  本篇随笔,作品展开了水乡乌镇的旖旎的风光,丰厚的风土人情等画卷,展示了乌镇厚重的历史,丰富的人文等史料。是一部全方位介绍乌镇的美文佳作。
回复5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11-25 23:03:56
  谢谢晚霞
6 楼        文友:珍爱生命        2014-11-25 21:34:34
  跟着铁鹰老师又游了一遍乌镇,受益匪浅。乌镇我是2013年去的,在那里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走了一遍,像百床馆、古戏台、矛盾故居、修真观和一个当铺都去了,就是没有了解这些人文历史,有些遗憾。不过今天我在您这里算是补上了这一课,谢谢铁鹰老师拿来分享。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11-25 23:04:32
  不客气珍爱生命朋友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