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陶冶心情

编辑推荐 陶冶心情


作者:雯梦 布衣,17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22发表时间:2014-10-10 08:05:16

走出村头就开始往东走,走过一片刚收获过的苞谷地就可以穿过一条马路。马路那边更是一片秋收过的田野,一望无垠。
   夕阳的霞光像是撒满大地的碎金片,眼前都是黄灿灿辉煌的耀眼。深秋的野菊摇曳萦绕在浓浓的甘醇里,掺杂在薄雾里,能感觉到宇宙那份厚重清新的潮湿。寸草生籽,一切都是沉甸甸的磊实。秋风乍起,万物臃肿的骚动不已。
   暮然回首那村庄伫立的端庄井然有序,烟雾缭绕着,四四方方。在四四方方的一块高台上,凸凹参差着上百户人家,客观的宁静,闯入去一片喧哗,聒噪地叫人浮动不安。
   迈着脚步向前走吧!沉重的心情,总觉着莫大的委屈,委屈的眼窝里能透彻出一股山里搅浑了的清泉来。唉!孑然独酌,嘲弄的雅兴,感觉一些大自然的惬意吧!倾诉心声,村的东头,母亲的怀抱,黄河。
   石垒的大坝象一条横亘在眼前的巨龙。湿地里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荡,团簇的如云如海。蒲草滩,麻林窝,骚动不安,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盈野里,莽莽荡荡接壤着湛蓝的昊空。
   走过去,浑身裹挟着腥膻芬芳泥土的气息。天然空旷里丹顶鹤如我孑然,孤芳自赏,傲视苍穹。鹌鹑此时已回巢,水鸭子绿色浅潭里拨清波地嬉水放荡着,群聚的鱼鹰和老鹳鸟挤在一起沐浴在夕阳下最后一抹霞光里,天边的大雁开始排起整肃地队伍,哎呀哎呀——觅寻着萌芽出的绿滩,这一切一切动人心魄自然的情景,是多么的和谐与美好。
   站在石砌地大坝上,汹涌地黄河就在脚下,浑浊泛黄地浪涛无限奔流地激情,象过山风般轰鸣在耳旁。河东的中条山,伟岸鸟瞰脚下平素无风三尺浪的滔滔母亲河,包容她咆哮愤怒渴望她温顺豁达。柔美的黄昏,坐在大坝上的青石上,总能首望到河东的鹳雀楼,往往就会低吟起古诗一首: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脍炙人口的佳句来。离鹳雀楼不远有座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普救寺,莺莺塔,莺莺塔如妙龄女子披着五彩霞衣亭亭玉立在云端,生动的惟妙惟肖。冥想起古刹里的千古佳话,古刹里的人物,忘我的冥想着。张君瑞与崔莺莺的事迹家喻户晓,生动,有趣,人情世故,悲欢离合。千百年来总有类似的大西厢,愈演愈烈,层次不穷,而且耐人寻味,直叫人叹息不已。
   游离目光,活生生的人在画中游。是啊!江山如画岁月留,人在画中游,亘古不变的事实。顺着黄河岸向东南望去,黄洛渭三河口的自然风貌,隐藏着怎样别有洞天的玄机?这里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重关隘口,历史难以磨灭的遗迹。
   “横看成岭侧成峰”,在烟雾缭绕的山之巅峰,有它伟岸挺拔的雄姿,独涉于密林崇山峻岭,倾听淙淙流水,鸟语花香,看万姿百态,幽遽的茂林谷壑。有仙踪,有古时文人墨客的足迹,那么“山不在高,有仙侧灵,水不在深,有龙侧显。”眼前直矗云际的西岳华山,‘华’之中华民族之根本的象征。一语仙人掌,一语莲花峰,陈匡义与陈传老祖对弈输华山,从此华山有不纳税不朽的传说,再加上民间富有传奇色彩的,享有陕西故宫美誉的西岳庙里刘彦昌粉壁留诗,三圣母招亲戴贤庄,沉香劈山救母等——山就因为他们秀了,有了灵气了,也就活了。
   坐地许久了,眼前品味欣赏着远边如画的美景,陶醉在一种氛围里。举目那临晋关,从蒲津关古渡口渡过黄河来,便入同州府朝邑县境内,想那时魏国乘秦国内乱之机夺取了河西。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后,立志要收复同国河西之地,历史上就为了这么个弹丸之地,魏国和秦国兵戎相见,演绎了多少你争我夺气势磅礴的战斗。所谓河西,黄洛之广土。众看历史,陕西同州府朝邑县,(古朝邑县因靠坂而得名)始于西魏文帝大统六年,公元540年,朝邑县古称为临晋,五泉,河西,西塬,左冯翊。春秋时期,北去戎翟,东通三晋,因为当时商贸交通便利,秦国与晋国频繁征战于此。
   遥望古朝邑,如今是取县设镇,但历史抹不去它昔日的辉煌,朝邑镇古迹遍布,丰图义仓,著名理财家晚晴朝邑县赵渡人(救时宰相)阎敬铭严阁老倡议修建,历时四年。据文献详细记载,慈禧老太后朱批“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从光绪年直到现在,我们还在用它储粮,可见它功德无量的了。
   如今朝邑镇大寨子有一座金龙宝塔,古色古香的情景在我脑海里放映,原为金龙寺寺内建筑,高七层,佛家寓意七级浮屠。始建于唐贞观三年。岱祠岑楼也是朝邑镇一大景观,原为东岳庙戏楼,始建于宋徽宗政和八年,到明清两朝曾经重修过,有宋时的印记也有明清的风范,现在看到的,也就是那时候的模样。最让我向往的是朝邑镇还有一处绝妙的佳境,那就是看旭日东升霞光万道气势磅礴辉煌的情景。地处位置朝邑镇北寨子东端,塬坂之上,地势高峻,系,周朝,隋朝,唐朝时帝王家的行宫,长春宫的遗址。长春宫毁于大火,安禄山暴乱,其子所为,这是对后人的一大遗憾。富饶的河西大地就在我的脚下,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古到今演绎了不知多少个风云变幻。
   想过古渡口又返回来想古渡口,想古渡口渡过黄河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快马扬鞭不知累死多少个千里马,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典故才有我县如此响亮的名字,“大荔”杜牧笔下的辛酸,道出了帝王家多大的权威。
   想到此,随即又想起一首诗来:“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看来罗敷镇历来就是盛产美女的地方,难怪连大唐诗圣李白也要着上一笔了。可红颜多薄命,乾坤始然。不妨心下默念完此诗,“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据说古时罗敷庙已不复存在了,《陌上桑》的佳句流传了下来。众多游客无限觅踪罗敷女,也就只能看到罗敷女宾馆前罗敷女的汉白玉雕了,那么遥远的历史也不算是一种遗憾了吧!
   家乡方圆百里有故事,辛亥革命先驱张系诺,敬德饮马池,阳村杏,拜家桃,三里的李子不用称,剩下的就是了无生趣想也想不到了,也只是因为打发一些不愉快的心情而已,别无他求。
   人在忘我的时候,就会忘记了时间,如果不是野兽惊起飞鸟噪杂,我还不知道已是满月当空了。月,几净的明亮,能看见桂树的影子,看见了山山水水,玉兔捣药地专注,我怎么就看不到月里嫦娥呢?昊空里蓝天白云如同江河大川,如广褒原野,如崇山峻岭,更如棱形的一面镜子,倒竖着天底下所有的影像。
   孑然独处,面对大自然造就的风貌,屏弃了世俗。看看周遭的辽阔粗犷与豁达,那么的博大和美妙。远景已是模糊不清了,象我这郁闷的心情渲染一体的——我心已陶醉。望着脚下自由流淌的黄河,浪尖在月光里泛着粼粼波光,那散乱的月光,明明亮亮地晃着,晃出了我的诗意。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倒不妨此情此景:黄河畔何人初见月,黄河月何年初照人。前不见来者,后不见古人,只有开天辟地女娲造人时,只有日月江山知晓了。
   头顶日月精华,徜徉苍茫原野,一身脱胎换骨般的轻松愉悦,血管喷张开来,激奋向前。陶冶后的心情,身旁的事物都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惊奇,那么的有趣,原野一声呐喊,波散开来,扑向不远我的村庄。
   写于大荔雨林乡新安村茅舍1998年秋
  

共 27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一个悠游自得!作者走出门去,走进大自然,在秦黄大地,在高山坝顶展目四视,怀古喻今,陶醉之中,思维更加敏锐,孑然独处,面对大自然造就的风貌,屏弃了世俗。浩大苍茫,气象万千;胸中对于千古情怀倏然拓开,悲愁感伤涤荡的无影无形。作者就是这样把心身融入大自然,因而欢欣喜悦的心境油然而生,顿感心旷神怡,是一篇散漫之中独具匠心的文章,呼唤着读者们也到大自然之中去洗涤心智,陶冶心情。【编辑:欣雨文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4-10-10 10:06:01
  陶冶心情必须沉下心来融入大自然,作者说的是。拜读。谢谢赐稿。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2 楼        文友:雯梦        2014-10-10 10:43:34
  欣宇文萃老师,感谢你的点评。
雯梦,祖籍河南省南阳市邓县,出生于陕西大荔县段家花城村,三门峡移民赵渡镇雨林乡新安村,后迁韦林镇迪村乡,现定居迪西村。酷爱文学,收藏古玩,奇石文化。生活过,经历过,人生的点点滴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