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李渔和他的粉丝们(杂文)

编辑推荐 【流年】李渔和他的粉丝们(杂文)


作者:大庆鸿儒 童生,53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17发表时间:2014-10-10 15:19:08

李渔(1610——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代表作《闲情偶记》又名《笠翁偶记》,该书被世人誉为中国名士八大奇书之首。可见,在当时的文化圈,李渔绝对是个重量级的人物。
   《闲情偶记》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以至于赢得这样高的评价?《闲情偶记》是李渔一生生活经验和艺术智慧的结晶,同时,又是一部生动活泼、轻松惬意的小品文集。在其李氏视角上,点评衣食起居、娱乐养生,从而鲜活地展现了十七世纪国人的日常生活世俗风情,堪称休闲类百科全书、古代生活艺术大全。
   在这部书中,作者把艺术的生活和生活的艺术分类为: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词曲部、演习部,共八个部分。洋洋洒洒数十万字,或简介雅致,或清新隽永,或幽默趣味,或妙语连珠。内容丰富,语言浅白,夹叙夹议,妙趣横生。乃现代生活美文之滥觞。后来的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倾倒甚至膜拜,粉丝众多。其中,以民国中散文大家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沈从文最为著名。笔者最近读了周作人的《生活之艺术》、梁实秋的《生活的艺术》、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沈从文的《心与物游》等,无一不有李渔大师的影子。其中,周作人的书中录入其代表作《故乡的野菜》等数十篇,以饮食文化入笔,涵盖酒茶菜饭花鸟虫鱼,更兼人文和人物的纪念文章。特别有意思的是,在他的笔下《虱子》竟赫然入文,登上了大雅之堂。曾经让人望而生厌的东西竟然可爱了,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如能在春暖花开杨柳婆娑的时节,静静地坐在藤椅上,沐浴着阳光,慢慢摇曳,轻轻品读,则是再惬意不过了。
   而梁实秋的书则显得更加琐碎一些,凡所能写无所不写,更似一碗西北的杂烩面,或者东北的乱炖一锅出。全书分为四章:清风梦影,食色杂谭,剪灯闲笔,碎影锁言。读后给人感觉更似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在老槐树下,品茗摇扇,对生活中的林林总总而娓娓道来。文字中难免流露出老者睿智之余的絮絮叨叨,不适合一气呵成读下去,如摆在床头,睡前十分钟品读,则是不错的选择。
   林语堂在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兮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作为一个书虫,何时何地,何情何景,读这本书均无大碍。
   沈从文的文字则主要是以轻松惬意为主线,描绘了湘水依稀的那些人那些事,多是叙事散文、游记和人物时评。鉴于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沈从文的笔触则更舒缓绵长,鲜有精短之作。比较适合在银辉倾斜暖风徐徐的夜晚,点一支香烟,燃一束烛光,静静地品读。
   纵观四位粉丝,愚以为:在内容上,梁实秋庞杂琐碎显得更丰富一些;在文字质量上,周作人则以厚重温情而稍胜一筹;在品位上,林语堂的雅趣浪漫当仁不让;在心性沉淀方面,沈从文的游记自然要更好些。综合来看林语堂的水平更高些,难怪该书于1937年在美国出版,次年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52周,且接连再版四十余次,并为十余种文字所翻译。
   生活的艺术被粉丝们赋予了二十世纪新的内涵,则是粉丝们可圈可点的突破。总的来说,粉丝们的水平与偶像李渔无法相提并论,用现在流行语来说是小尅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文学一点说就是小巫见大巫。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品位才叫生活,而上升到艺术地生活,则非俗人能达到。世人忙忙碌碌,追名逐利,无所不用其极。很少有人温饱之余能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在“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中白了少年头。更多想做的是去挣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开更贵的车,身体好的琢磨更年轻的美色,如是而已。
   厚古薄今非我所愿。但是,如今的社会,金钱至上,道德滑坡,人心浮躁,物欲横流,审丑横行,厚黑泛滥,心灵鸡汤式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能潜心读书者少之又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而在多彩生活中,想拥有李渔式雅俗共赏的境界,的确是难上加难。难在哪里?一是无暇发现生活中美的存在,二是没有发现美的慧眼,归根结底,是没有欣赏美的慧根。
   粉丝无数,李渔只有一个!

共 17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貌似在介绍李渔《闲情偶记》以及他的粉丝的作品——周作人的《生活之艺术》、梁实秋的《生活的艺术》、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沈从文的《心与物游》的写作内容和艺术风格,实则在阐述作者对如何艺术地生活的看法,鞭笞当今社会金钱至上,道德滑坡,人心浮躁,物欲横流,审丑横行,厚黑泛滥,心灵鸡汤式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能潜心读书者少之又少等一些不良现象,期盼人们能拥有欣赏美的慧根,拥有李渔式雅俗共赏的生活境界。文章用对比的手法行文,语言精准老到,剖析深刻犀利,带给人诸多的思悟。力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4-10-10 15:20:25
  问好鸿儒先生!拜读大作,深获收益!
   感谢墨香流年,遥祝美文不断!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大庆鸿儒        2014-10-10 15:50:01
  谢谢,辛苦了,初稿还有些瑕疵。问好。
2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4-10-10 15:39:15
  有力度,大赞!我也有本《闲情偶记》,还未细读,看来要翻来细品一下了。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回复2 楼        文友:大庆鸿儒        2014-10-10 15:51:12
  问好朋友,祝秋安。
3 楼        文友:杨柳依        2014-10-10 17:25:58
  来拜读大作。问好文友。
热爱文学和音乐
回复3 楼        文友:大庆鸿儒        2014-10-11 09:14:55
  都是老朋友了,异地相逢,甚是欣慰!
4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10-10 20:38:43
  鸿儒老朋友,再读你的杂文,非常欣慰。别在心有旁骛,就常驻流年吧。咱哥俩也好经常切磋,切磋。
江凤鸣
回复4 楼        文友:大庆鸿儒        2014-10-11 09:17:19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是不是人也恋旧?
5 楼        文友:茶语清心        2016-03-01 22:44:09
  《李渔和他的粉丝们》,作者介绍了李渔和他众多追随者的作品,既肯定了李渔作品的鼻祖意义,又分析了追随者们作品的不同特点,最后以“粉丝众多,而李渔只有一个”掷地有声地强调了李渔作品的地位。大概限于篇幅的原因,作者并未展开介绍,稍有遗憾!
茶样情怀,清逸人生!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