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香天涯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香】浪子风情铜豆劲(散文)

精品 【墨香】浪子风情铜豆劲(散文)


作者:心梦王水 举人,3357.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93发表时间:2014-10-10 21:47:12
摘要:而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不止是作者浪漫主义的一种手法,更是关汉卿突破“天人感应”观,满蓄了他对黑暗势力的愤懑和抗议,对正义呼唤的强烈的感情依托,而化成的一种复仇愿望的象征,一种揭露和谴责的深沉力量。这是刚性的力量,这是一个寻求正义和正气的浪子的英雄豪情的力量。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
   孔老先生韦编三绝,专注伦理,安于教育,成就了世界名人的赫然之位;而他,风流倜傥,滑稽幽默,穿梭瓦栏之间,混迹歌妓伶优与制曲同道之中,一副浪子色相,一身傲岸气质,一手绝妙文辞,留下数十精品名作,曲自本色,名列一等,以辉煌的杂剧成就,争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一个席位。他就是浪子风流关汉卿。
   一
   浪子自有浪子的不凡举动。
   莫道青年时有过的“达则兼利天下”的仕途展望,莫道那“天马行空”“步骤不凡”的雄心豪情曾是那么强烈。既然生不逢时,元统治者取消了科举进士的制度,“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读书人进身的大门被堵死了。用金钱去捐得一官半职,不愿;低头弯腰去求得一顶乌纱,不屑。
   那个时代,汉族知识分子的地位是极低极低的。公元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燕京易名为大都后,就将治下人群划分为十个等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文人的身份比娼妓低下,只比乞丐高一点。后来文化大革命中,称知识分子为“臭老九”,就是源自这种等级划分。看来一个统治酷烈的时代总是拿知识分子当下酒菜。可关汉卿却偏偏要往这低下的阶层里闯,似乎认定了这么一条逆世之道非走不可。
   其实,他大可秉承家业,做个药商或行医郎中,地位也高,生活又安宁舒服。他的故乡祁州是当时盛产药材的名地。种植加工药材,治疗百病,是家传之业。而他耳濡目染,再加上自身的聪明,对药材与医治之术,也颇有识见,他是可以成为一个良医的,他原先也当过“太医院尹”。然而,他毅然别父母,离妻子女儿,辞故乡祁州,直奔文化中心大都,因为曲子是他最佳的选择。既然不能堂堂正正步入仕途,就保持文人的傲岸气质。一种中国文人的豪气,交织着对这种贬低文人的现实的愤懑,他就是要活出文人的风采。“以其有用之才,一穷于声歌之末,以抒发其抑郁感慨之怀”。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弃医从文,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是鲁迅。其实古今中外此类事多得很。俄国的契呵夫、果戈理、中国的郭沫若等等均有这种经历。关汉卿自然可归入这种情形,而且他可能不是第一个。弃医从文,似乎有时总有一些大同小异的因由。关汉卿与鲁迅对庸医似乎都有着程度不一的反感,而鲁迅因此去学医,关汉卿则由是而断缘医术的。你看《窦娥冤》中那个赛卢医的形象,不正是他对庸医的鞭笞。如果说鲁迅的弃医从文是对中国社会的反思,是想给中国社会把脉,那么关汉卿的从文,则在对社会的反感中,更有着一种浪子的风情才华。从认识上看,似乎鲁迅的思想体认更明显更理性化,而从行动上看,则关汉卿的从文似乎更自然更潇洒更有一种文人的风度。学识与才华是他的资本,而放浪与潇洒是他的阶梯,他便凭着这资本沿着这阶梯,立足大都,纵横捭阖,建立“玉京书会”,挥写惊天篇章,开创了自己的天地。
   这是个浪子的天地,这是个才气的世界。面对着不平的现实,他张扬他的自豪,奔放他的真情。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我们眼里,浪子这个词常常是对流浪于外,不务正业者的称呼,俗语有“浪子回头金不换”。其实在宋元时这个词不止是现在这样的贬义词,还应该有多重的含义。“浪子燕青”这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纵观《水浒传》全书,作者对于男性梁山好汉都用的是褒义称号,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不可能单单对燕青用贬词。可见这个词在当时别有含义。关汉卿并不以“浪子”之称为羞,反以此标榜自己,“我就是浪子啊,能把我怎么样?”这正体现着他的一种对现实的叛逆情绪;“我是浪子啊,自由放荡,我就要这样!”寄予着他的一种放浪潇洒不受拘束追求自由的情怀。你听他声声激情的歌唱吧: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
   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扳的是章台柳。我也会
   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
   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的牙、歪了我的嘴、瘸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天赐
   与我这几般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
   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期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是个多才多艺的浪子,这是个不甘倔服的浪子,即使前有阻击后有追杀,即使如何的无奈,他还是至死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坚持与下层人民相处,这是不怕他人玷污的浪子,宛然一个亘古粲然的浪子。
   二
   关汉卿在大都名声越来越大,很得人们的拥戴,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可那些人们只是下层市民百姓和那些梨园曲文之人啊,区区小民,有何用?
   于是乎有一时突然间风云密布,雷鸣电闪。那些“正人君子”、“大家闺秀”、官宦贵人风言云涌,谣传浪卷,直向关汉卿。客气点的说他的剧本都是为娼优唱赞歌;找茬错的,细析细批说那《救风尘》里的妓女赵盼儿竟然把豪富子弟周舍弄得狼狈不堪,《调风月》中的婢女燕燕怒斥小千户一身正气,《望江亭》中竟然叫谭记儿扮成绝色多情的张二嫂去智取欲霸她为妾的花花太岁杨衙内的金牌、势剑、文书,弄得杨衙内受杖削职……这不是明摆着与大户对抗,与官场为敌吗?可恶可恶。想立牌坊的,更气不过关汉卿竟然在这曲人之间,戏子之中如鱼得水,居然与歌妓顺时秀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喝起交杯酒,居然与雪儿眉来眼去讲着风情话,居然与珠帘秀拥拥搂搂亲亲密密,不看看自己两鬓渐染的白发。于是乎,阴沟之处,传言等起,秽言不绝,似支支毒箭射向关先生,连杨显之、王和卿、马致远、王实甫也连累成了箭靶。更有好事之徒,无聊之辈将那谣传添油加醋,着彩着色,描绘得似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亲耳聆听厕所声音似的;或有闲空之客,跟踪偷听,捕风捉影,张冠李戴,又多了几分汹涌。
   关汉卿真个是与众不同超越潇洒。听着朋友们的敬告,他轻轻把飘髯一拂,悠然说道:清者自清,纯者自纯,诚者自诚。无聊是无聊者的安魂符,谣传是谣传者的长命曲。让他来吧,风流方有韵事,浪子才会金不换啊,呵呵……!说到那娼妓,他的思维一下穿越古今中外,他生前,他身后,华夏内,中华外,不乏正义之人、杰出之才,那义嫁韩世忠,为中兴大宋立下战功的梁红玉,那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的李师师,那怒沉百宝箱显贞烈的杜十娘,那不从敌军强暴、宁愿咬碎自己舌头的季小大,那才气横溢、富有爱国之心的董小宛,那不事权贵富有节气的李香君,那绝食殉情的濮小姑,那力助蔡锷伐袁的知音小凤仙、那多情多义的茶花女、那不愿丧失人格和国格的羊脂球……她们的品质远胜那自视高贵、满口“仁义”、一腔“正人君子”脸面、视娼妓为病毒、传风言为得意的高级人物。怪不得抗金英雄辛弃疾要感叹说“倩谁问,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英雄末路,要找知己,还得从那些歌妓之中寻,也许英雄的苦痛与高尚歌妓的苦痛有着某种必然的沟通。“红颜知己”最为可贵,就因为她的抚慰往往能把准伤痛的脉络,切中心理的隐情。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固是常事,而那男女之间更是说不白的事,从古来总被用来作软刀子杀人,屈大夫因南后而被疏放,李太白因贵妃而受驱逐,寇莱公以绫曲以得奢名,……“挖井得三人”“夔只有一只脚”的言传早为吕不韦所批讦,可如今又有谁能禁得住,跳进黄河洗不清啊,解释有何用,用不着解释洗清白。于是他挥笔要高歌一曲,故意把自己得意的情景放纵声扬:“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看你些炎炎之人何如我哉。
   事实上,元代的杂剧演员抑或是歌妓之中确实有很多义勇双全的婷婷女子。关汉卿生得倜傥,博学多智,蕴藉风流。他也待她们很好,乐为她们生存奔走,很有点贾宝玉的的味道。只是贾宝玉相交的多是上层女子,而关先生却多的是下层的苦难女子。关汉卿最重的是人性人情人之义。而那些姐妹们却实在有可敬可爱之处。想那顺时秀为姊妹侠义心肠义救姐妹的事迹,想那小雪儿敢反强暴宁死不饶的意志,想那腊梅为他入火炕殉身不辞的气节,想那朱帘秀重情义温人心,机智勇帮姐妹脱险的故事,这些姐妹们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和情义,岂是那暗洞洞寻花问柳床第忙的“正人”、急幽幽盼人翻墙进绣房的“闺秀”所能理解。与这样的朋友相交往,本是他一生之快事,岂是那风言谣传所能阻。事实上,《救风尘》《调风月》《望江亭》正闪着珠帘秀的机智、顺时秀的仗义的影子,正是对歌妓中义举善良品行的机智表现。
   当然交往最深要数义重似山、才学横溢的珠帘秀。
   关汉卿对珠帘秀的爱,更是一曲婉丽的人性之歌。珠帘秀,在关汉卿眼里,是一个十全的美人,“轻裁虾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翡翠浓荫,射万民琉璃色浅。”这正是关汉卿对她姣好容貌、出污泥而不染的人品和独步杂剧艺术的赞美啊,这种赞美里透着深深的真挚的爱意。爱她,不是占有,不是卿卿我我的快活,而要为她的前程考虑,自己无法为之赎身给她真正的幸福,便为了她的未来,第一次向朝廷名官低头求援,想方设法为之铺平赎身之路,叫与她有点隐情的李童真承诺给她终生的幸福,便含泪忍情送她随李童真前往杭州走上新的生活,任滚滚涌涌的恋情横溢心胸苦痛不已:
   爱她时似爱初生月,喜她时似喜看眉梢月,想她时道几首西江月,盼她时似盼辰钩月,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还幸福于爱人,留痛苦于自己,那些攻击者如何能理解,又如何达得到他的心境,只知一味对他中伤。中伤算什么,关汉卿将衣袖一挥,不禁朗声说道:“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则除是阎王亲自呼,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关汉卿的品性岂是小人们所能改得了,抹得黑,灭得没。
   三
   关汉卿毕竟是个堂堂的男汉,浪子其实只是他对付当时世俗的一种外在呈示。他一身正气,他一心正义。而浪子之行又助长着他的刚性。虽然出入于雕栏瓦肆之中,虽常穿梭于红颜粉黛之间,他的刚气烈性却不但未消磨,而且更强烈。于是,就有了《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就有了《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前一剧是正气之歌,后一剧是正义之颂。你看关大王独赴东吴,望着江水一声长叹道: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这雄志气度,刀山火海敢闯的胆魄,千古辉映;关大王英雄豪气真的是气吞山河:折莫他雄纠纠排着战场,威凛凛兵屯虎帐,大将军智在孙、吴上,马如龙,人似金刚;不是我十分强,硬主张,但提起厮杀呵摩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枪,各分战场,我是三国英雄汉云长,端的是豪气有三千丈。
   那是关大王的心声,其实更是关汉卿的心声,英雄之气豪迈之情,出于关大王之口,成于关汉卿之心啊。征战英雄豪志可敬,而现实战场却也惊心动魂,全凭那英雄之气横扫浮云。
   当时,官居平章大人(相当于宰相)的阿合马深得忽必烈的宠幸。阿合马凭此专权施诡计,形成所谓的“理财派”,把持朝纲,搜括民脂民膏,导致社会上高利贷泛滥,层层盘剥,那种盘剥的严重,有小令为证: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膆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夸老先生下手!
   从上至下,层层搜括百姓,实在是民不聊生啊。
   而阿合马的亲属以及亲属的亲属横行乡里,更有一些人攀枝附凤,又狐假虎威欺压百姓。关汉卿不只是见过这些人对百姓的摧残,还身临心受过这些人的欺凌。赤鲁孛就是这样凭借权力,横行不法者。他凭借权势欺压百姓,强占民女,滥杀无辜,而逍遥法外。朗朗乾坤,清清白日,却无法对不法者加以惩罚。现实中的关汉卿对赤鲁孛们是无能为力的,他不得不把希望和理想寄托在“包拯”们身上,《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就是这种希望和理想的表现,运用古代中国文字特有的拆字法,以“鱼齐即”之名获皇上准奏,把以赤鲁孛为原型的鲁斋郎斩首示众。显示了正义和正气。也展示了他强烈的惩治腐恶的心志和刚烈。
   英雄的气慨,刚烈之情正是他铜豆之劲。俯身经受百姓之苦、人民之难的感受在这种英雄气慨与刚烈之情支撑下,便会产生横亘千秋的作品主题,《窦娥冤》横空出世了。
   王实甫和梁进之根据“东海孝妇”的故事创作过同类故事的剧本《于公高门》,结果都落入俗套,非成功之作。关汉卿要对这古老的故事进行重新的演绎,他要赋予时代的特色,他想起自己的经历,想起刚烈的王著的惨死,想起柔弱的小雪蹂躏而死,想起倔强的腊梅捍卫贞义而死,多少相识和不相识的人们怨死屈死……一腔正气直涌心间,借古喻今,直击现实,揭露黑暗,鞭挞昏晕,惩罚腐恶。这就是战场啊!《窦娥冤》带着他的满腔激愤一身正气,成了千古绝唱。这绝唱显示了对天地神权的怀疑,对黑暗昏晕的无情抨击,真的是感天动地。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延寿。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据说这声声泪字字血的控诉,这指天划地的激愤,在当时独步元杂剧,“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的珠帘秀的精巧演绎下,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力量,积压在人们心头的悲苦和压抑如火山之喷发,观众激愤之情如长江之奔腾、黄河之咆哮。
   而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不止是作者浪漫主义的一种手法,更是关汉卿突破“天人感应”观,满蓄了他对黑暗势力的愤懑和抗议,对正义呼唤的强烈的感情依托,而化成的一种复仇愿望的象征,一种揭露和谴责的深沉力量。这是刚性的力量,这是一个寻求正义和正气的浪子的英雄豪情的力量。
   《窦娥冤》凭着这种力量走近我们。
   关汉卿有着这种力量而万古长青。
  

共 560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关汉卿是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最著名的是杂剧《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被誉“曲家圣人”,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所处的历史朝代,就决定了汉人在那一帮少数民族统治者的领导下,所面临的各种尴尬处境。元杂剧作为我们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剧本形式,它除了体现当时那种民风民俗下的真实情况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把作家们对政治和现实的不满,通过那些通俗的演出形式来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批判。本文凭借历史文献和留存下来的元杂剧典籍,以今人的思维角度,把关汉卿的个人形象和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归结在这种政治体制的必然性。欣赏问好!倾情推荐!【责任编辑:山形依旧】【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1200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形依旧        2014-10-10 21:57:35
  欣赏佳作!精彩继续!问好心梦老师!
山形依旧
回复1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14-10-11 10:48:31
  辛苦了 山形老师、感谢你的关心鼓励。祝你事事如意!
2 楼        文友:潮仙        2014-10-11 08:38:13
  关汉卿突破“天人感应”观,满蓄了他对黑暗势力的愤懑和抗议,对正义呼唤的强烈的感情依托,而化成的一种复仇愿望的象征,一种揭露和谴责的深沉力量。这是刚性的力量,这是一个寻求正义和正气的浪子的英雄豪情的力量。欣赏佳作。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14-10-11 10:50:34
  感谢潮仙老实的一直鼓励支持和关心。敬茶,祝万事如意!
3 楼        文友:墨香天涯        2014-10-12 23:25:54
  祝贺心梦老师再摘一精,墨香有你更精彩!
回复3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14-10-13 08:59:24
  谢谢社长一直来的关照鼓励支持。有什么收获跟墨香的美好分不开!
4 楼        文友:山形依旧        2014-10-13 08:10:24
  祝贺心梦老师荣获精品文!陈军
山形依旧
回复4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14-10-13 09:00:43
  谢谢陈军老师。你是我的引领人啊!敬茶祝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