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筒子楼里的爱(散文)

精品 【心灵】筒子楼里的爱(散文)


作者:刘柳琴 榜眼,27666.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38发表时间:2014-10-11 16:54:12

1.
   梦里,常常回到我居住在筒子楼的时代,那些和筒子楼里朝夕相处中的点点滴滴,总是在自己梦境中出现,依然是倍感亲切和十分温馨。
   曾记得1987年6月1日,阴沉的乌云笼罩在头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雾气蒙蒙下,街上的积水很深,在风雨中,一辆辆彩车,把我接到了我的新家楼前。这是个五十年代的筒子楼,从外表看,三层的小楼,红墙、绿瓦、由于年代久远,风蚀雨侵,已经有些破旧,楼顶上有了稀稀落落的杂草,但敦实的外面,厚重的墙体,可以告诉我们它的昔日雄姿和威风,长长的筒子楼里,没有风雨的侵扰,南北两排屋子,对峙相望,每层分布着四十多户住户,楼道里灯光闪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番旺盛的人间烟火景象,别有洞天。
   真得感谢筒子楼,如果不是它的挡风遮雨,我的婚礼一定不尽人意,假如在空旷的平房院落里,我不敢想象我的婚礼现场是多么糟糕。
   而在筒子楼里,走廊里洁净的地面,与外面泥泞的路面形成了鲜明对比,每家每户门前站满了人,大家喜气洋洋地站在自家门口迎接着我这个新人,窃窃私语从我耳边飘过:“新娘长得不错……”我脸颊发烧,羞涩地从人们的眼前走过,走进了属于我的新家。
   新房是一间十五平米的房子,和婆婆对门,新房里布置得五彩缤纷,洁白的墙面大红的喜字格外耀眼,新被新褥新家具,彩带高悬,吊灯绚丽,温婉宜人,小家庭显得温馨暖人,唯一的缺憾,是个阴面,常年不见太阳,但我已经很满足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房难求,多少人为住房熬白了头呀!
   “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漂流在外头?”这正是那个时代,人们住房状况的写照。
   因为是新婚燕尔,和爱人处在缠绵期,难免一晌贪欢。刚开始,婆婆还是喜上眉梢,分享着儿子的甜蜜,时间长了,门外传来婆婆的埋怨声和邻居的唠叨声:“都半晌了,还不起床,这剩着一大锅饭,中午饭也没法做,唉……”一声哀叹,载满楼道。
   “你这老太太也是,儿子正在蜜月里,让人家多睡会吧,你老太太想过这日子还没有呢!”
   “你啊,老掉牙了,不新鲜了……哈哈……”
   这就是筒子楼的好处,一人高呼,四邻回应。
   新人新三天,往后的日子还得受柴米油盐的熏陶,新媳妇留给公公婆婆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这是姐姐们面授给我的秘密,端茶倒水不必说了,做饭总是要进厨房的。厨房里,总是婆婆忙碌的身影,我一进去,就被推出来,好像怕破烂的厨房把我的形象损坏似的,只有做好了饭,才吆喝我们过去端碗,忙忙碌碌的身影穿梭在厨房和屋子之间,盘盘碗碗地端进了屋里,摆满了餐桌,婆婆往沙发上一座,长嘘了一口气,她的任务算完成了。
   时间长了,我也走进了厨房,发现在厨房里做饭也是个乐趣。
   厨房,也是一间十五平米的房子,四户人家共用。每家各占厨房的四分之一,婆婆家因为有两间房子,占据了厨房的二分之一,另外一面被两家平分,所以,在我们的厨房里,其实只有三户人家在共用一个厨房。厨房的窗户是裸露的,残缺的窗棂用塑料布遮掩着,在微风中忽忽闪闪,给厨房里燥热的人们搧来了徐徐凉风,也驱散了弥漫的油烟,每到做饭的时候,厨房里,三家人的人影忙碌在各自的灶台边,“嗞嗞”的炒菜声奏出了厨房里的交响曲,谁家的饭菜都在厨房的灯光下暴露无遗,各种饭菜的香味交杂在一起,有人忍不住扑鼻的肉香味,偷眼一瞟,发现新大陆似地:“嗨,老李,今天红烧肉了?中午咱们弄二两?”
   “行啊,吃我的肉,喝你的酒?”
   “吃你肉干嘛?你那身狗肉!吃你锅里的肉!”
   “哈哈,锅里肉让你吃啊?得用你的菜换着吃,两盘菜顶一盘肉……”
   “哈哈,你不傻啊,菜都让你吃了,我一家人吃什么?”
   “吃你的肉啊……哈哈……”
   厨房里,一阵打趣骂俏,欢声笑语,饭做完了,熄灯封火,各自钻进自家的屋里,享受美味佳肴去了。
   水房,每天得光顾,和楼上的人相识,也是在住户穿梭不息的水房里。我休息的时间,端着一盆子衣服,来到水房。水房里水龙头占得满满的,这是一间十五平米的大水房,五个水龙头平列排着,水,每天不知疲倦地“哗哗”地流着,甘甜玉液,源源不断地输来了楼上四十多户居民的生命源泉。看到前面的水龙头都被占满了,不知底细的我到了第五个水龙头跟前,放下盆子准备洗衣服。
   旁边的一个阿姨急忙招呼我:“不要用那个水管,那个水管脏,来我这里洗。”说着,她端出了自己正在洗着的衣服盆。
   我忙说:“你洗吧,你不是还没有洗完吗?”
   阿姨说道:“我在家没事的,随时可以抽时间洗,你上着班,是个忙人,你先洗吧。”
   我不好意思地把盆子放到了她腾出的水管前,阿姨还热情地给我讲着几个水龙头的用途:原来,这里的水龙头是有严格的分工的,前三个水龙头供居民洗涮生活用具和衣服,第四、五个水龙头供居民洗涮墩布和便盆。
   她指着水房里角落里的五彩缤纷便盆和滴滴流水的墩布,说道:“因为整栋楼没有厕所,大小便只能到楼下,便盆洗涮干净后,有些住户顺便把便盆放置在水房的角落里,有的住户甚至墩布洗涮完了,也顺便挂在水房里,干净了自家,肮脏了水房,唉,这便是筒子楼住户的共性。”
   阿姨正在和我交谈着,一声尖叫,吓了我们一跳,回头一看,原来,因为水房地下有积水,几个砖头放在水面上,便成了居民们进水房的捷径,每个人到水房都是同一个动作,蜻蜓点水,一跃而过。一个妇女没留神,一下子踩翻了砖头,水溅脚面,崭新的裤子被溅上了泥水,心疼得忍不住大叫,水房里一阵哄笑。
   慢慢地,我发现楼里的居民还是有公众意识的,水房的卫生是轮流打扫。一个小木头牌,冠其名曰“值日牌”,小小的木头牌,象个不请自到的“客人”,来到谁家门口,就提醒这家人,该你打扫水房卫生了,这家打扫完,接着把“客人”往下送,周而复始,循环往返。
   水房的卫生是有严格标准的:地上少积水,台上无浊物,水房里干净整洁,达到这个标准,下家才会接受“值日牌”。
   记得有一次,一户人家因为没有达到标准,下家拒不让“客人”进门,两家为此争论得脸红脖子粗,直到上家把水房打扫干净了,下家才开门迎接“客人”。这样的事在楼里很少见的,人心换人心,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投机取巧会被楼里的居民所不齿,是不得人心的。
   筒子楼房间都是一样的面积,如果南北屋是同一家人住着,两边的屋门打开,南北风流通,屋子里是很凉爽的;如果不是一家人,一个门关闭,另一个屋子很热;然而,聪明的楼上人们,发明了一种通风的好办法,这种办法的发明人,就是我的公公。
   我的公公在单位里是个钳工,他的钣金手艺,在单位里赫赫有名,修车技术堪称一流,是修理车间的主任,连公司经理都对他另眼看待,他曾经和一帮修理工把两个解放车改装成通道车,成为我们公司向国庆献礼项目,受到省公司的表扬。住到筒子楼后,他根据筒子楼门的特点,把门上的一格木板去掉,按上纱窗,外面按上铁网,根据木格的形状,用铁板做了个活动的铁板窗,安上合页,铁板窗可以自如地关合,合上去,就严丝合缝地是个完整的门,放下来,就可以通风。
   每当炎热的夏季,两边的门上的铁板窗放下来,凉飕飕的小风,透过铁板窗,一股儿一股儿地吹进来,那风,像个笑嘻嘻的娃娃,不时地抚摸到人的脸上,美妙得无处察觉,又像是丝绒拂着人面一样。那是一种爱抚,是一种“风吻”,吹到人们心坎上,比含着一块冰糖还甜,把困人的味道掺和在夜间的清风的新鲜空气里。
   后来,筒子楼的居民们纷纷效仿公公的做法,把自己的门子改装成可以通风的铁板窗,每当提起这个发明,楼上的居民对公公赞不绝口,夸赞公公是个能工巧匠。
   筒子楼是没有凉台的,又是公公施展他的手艺,在婆婆住的南屋,窗户上搭起来一个自制凉台,凉台底部用三角铁固定在墙面上,上面用粗壮的铁丝斜拉着固定在窗户上方的墙面上,报废车上的木板成了凉台的底面,别看它是自制的,坚固结实,站上去一个人的重量毫不动摇。婆婆在在凉台上摆放了养殖的鲜花,鲜花盛开的时候,临窗而望,温柔的阳光和绚丽的鲜花装饰着窗前,玫瑰、紫罗兰、月季、芍药、牡丹……有的花开正旺,有的含苞欲放,白的如珍珠,红的像燃烧的火焰,其它黄紫青绿等灿烂的颜色,绚丽多彩,璀璨夺目,把凉台上点缀成绚丽的小百花园。配着芬芳的花香,圆润、甜蜜、动人心弦的鸟啭,清凉的和风,只要一打开窗户,清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一切都是喜悦、和谐、美丽而生动的。
   一楼的王大娘,后院的一棵香椿树,长得枝叶茂盛,高大粗壮,窜上了二楼,婆婆站在自己的凉台上正好能抅到香椿叶,止不住香椿的诱惑,婆婆会用竹竿抅上几枝香椿叶,这时,传来楼下王大娘呼喊声:“他嫂子,莫摔着你,我一会儿给你送点去。”婆婆忙不好意思地缩回了竹竿,不一会,王大娘拿着一大把的香椿苗儿给送上来。那香喷喷的香椿,配上鸡蛋,黄中透绿,煞是好看,满口留香。
  
   2.
   长长的走廊,四十多户人家,就是一个浓缩的市井,每天行走在楼道里,迎面而来的是邻居们的问候声,楼道里添了新人,居民们也是欢天喜地,我也很快地融入了楼道火热的集体中。
   我怀着孕,下班回来,搬着车子上楼梯上得很慢,后面的小伙子紧跟在后面,我忙给他闪出道:“你先过。”
   小伙子忙说道:“来,我给你搬车子。”
   我急忙说道:“不用,让我慢慢上吧。”
   小伙子热情地说道:“你不要客气,我和哥哥关系很好,你就是我的嫂子啊。”说完,不容我再分辨,搬起我的车子,快步流星地上了楼梯,到了楼上,累出一头汗,脸上却仍然是温柔的微笑。
   我接过车子,感激地说道:“谢谢你了。”
   小伙子谦逊地说道:“不客气,住在一个楼上,我们就是一家人。”
   “住在一个楼上,我们就是一家人。”听着小伙子贴心的话语,那一刻,我感到了无限地舒适和熨帖。
   一家人的感觉是温馨的,楼道里的琐事,好像佩戴在胸前的珍珠项链,用手一触及它,心里就充满甜蜜。
   在我坐月子的时候,婆婆买来一只大母鸡,拴在了楼道里,母鸡肥硕的身子,身上长着鲜艳的羽毛,它昂首挺胸,时而神灵活现地抖动着翅膀,时而大摇大摆地在楼道里渡着步,发亮的眼睛闪着挑战的光芒,楼道里竟然有鸡?引来了孩子们好奇的围观,一个小孩手中拿着面包在挑逗着大母鸡,母鸡抖动着身子,似乎心平气和,转动眼珠,猛地,把锋利的尖嘴啄向小孩手中的食物,左一摇,右一甩,小孩手中的面包就抖落在地上,把小孩的手都啄破了,鲜红的血流了一地,小孩吓得哇哇大哭,母鸡则悠闲地吃着掉在地上的面包,若无其事的样子。
   婆婆忙哄着小孩:“不要哭了,我一会杀了它,让你吃它的肉。”
   杀了鸡,炖好了肉,婆婆真的给小孩送去了一碗鸡肉,小孩的父母连连道谢,婆婆说,母鸡惊吓了孩子,给孩子吃鸡肉压压惊。
   爱人的爷爷从乡下来到家里,老人八十多岁的人了,患有老年痴呆症,自从来到家里。每天呆呆地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由婆婆悉心地照顾着。有一次,婆婆正在厨房做饭,回到屋里,发现爷爷不见了,婆婆一下子慌了神,四处寻找,没有踪迹,急的婆婆满头大汗,这要是老爷子有个三长两短,老伴回来怎么交代?婆婆也顾不上做饭了,扭动着肥胖的身子楼上楼下地跑着找。一会儿到家里,看看还没回来,更慌了,正当她准备再次出去找的时候,清脆的声音,从楼的东头传来:“嫂子,我家里有个老头有人要没有?”
   婆婆一听,知道是老爷子在人家家里,忙着跑到她家,领回了懵懵懂懂的老爷子。原来,老人自己下楼去上厕所,本来从西边的楼梯下去的,回来时,他从东边的楼梯上来了,老人只知道婆婆家的位置是楼梯旁第一个门,却不知道走错了楼梯,上了楼梯进了人家家里,一坐就是半天,已经不认识家人的老爷子,呆呆傻傻坐在人家沙发上,悠闲自得地看着电视,这家女主人也很有趣,也不嫌弃老爷子邋遢,安心地让老爷子在家中如神灵般端坐着,在故意逗婆婆着急,看着婆婆着慌的样子,忍俊不禁,才喊来了婆婆。
   孩子小时候,是楼道里的开心果,孩子胖嘟嘟的脸颊,白皙柔嫩的皮肤,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对小酒窝,一颦一笑,长得活泼可爱,招人喜爱,这个抱抱那个亲亲。忍不住往孩子脸上摸一把,偶尔婆婆回老家了,家里没人的时候,邻居们会主动来我家里,帮助我照看孩子,让我安心地做饭。有时候,邻居们做了好吃的,还端着碗送给孩子吃,那种情意,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3.
   在家中,孩子更是公公婆婆的心肝宝贝,爱人常年跑车在外,孩子,成了公公婆婆掌上明珠。婆婆经常给我照顾着孩子,使我能吃上安稳的饭,孩子有病了,更是倾注了全部的爱心。一次,孩子发高烧,白嫩嫩的小脸烧得红晕晕的,我急得哭了,公公忙和我一起,骑着车子带着我,到了一家私人诊所,这个医生在我们当地以看儿童病著名,自以为他的医术高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等候了半天,医生给孩子打了针,嘱咐回家时要吃的药,回到家里,公婆和我一起,按住“哇哇”大哭的孩子,把药强行灌到孩子紧闭的小嘴里。到了旁晚,孩子的烧果然退了,我心里松了口气,以为孩子没事了。不料,到了半夜,孩子出了一身的冷汗,大汗淋淋,浑身冰凉,啼哭不止,我一下子慌了神,孩子的哭闹声惊醒了对面屋里的公公婆婆,他们忙叫开了我的门,公公一看孩子的状况,抱起孩子说了声:“走,去找他去。”老两口跟我一起抱着孩子,去私家诊所找医生。

共 693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看着现在的邻里之间不再互相串门,只偶尔在电梯里见面,即使是对门对户也互相不知道姓名,也从不交谈任何事情。于是,当我看见柳琴老师《筒子楼里的爱》时,倍感亲切。住过筒子楼的人都知道,那时候虽然条件有限,也没有任何隐私,但在一条大走廊里边做饭边聊天的乐趣却是现在的年轻人永远也体会不到的。《筒子楼里的爱》是一个时代的强音,筒子楼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作者通过《筒子楼里的爱》向读者传输着一段爱的历史记载。真是老人不说古,孩儿就失了谱。看着柳琴老师那段无比温馨美丽的岁月,真的是让人禁不住流连忘返。从今以后的年青人如果说到筒子楼,我想,只能来柳琴老师《筒子楼里的爱》里寻觅,游览,珍藏。作者运用了超凡的记忆力,哪怕是平铺直叙的景象,却描摹了一幅斑斓有致,热闹非凡,且爱意绵绵的筒子楼图景。值得珍藏!美文倾力推荐欣赏!问候柳琴老师写作辛苦!感激你为我们带来了筒子楼的温馨!盼望佳作多多!精品多多!【责编:如风】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12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4-10-11 16:55:30
  问候柳琴老师写作辛苦!敬茶!
回复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4-10-12 09:08:26
  谢谢如风的辛苦劳作和精彩到位的编者按,敬茶!
2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4-10-11 16:55:59
  大家手笔,只以平铺直叙的意蕴,却描摹了一幅斑斓有致,热闹非凡,且爱意绵绵的筒子楼图景。值得珍藏!美文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4-10-12 09:09:50
  这就是筒子楼的写照啊,下一篇还是写的筒子楼,居住了15年啊,感情很深的!
3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4-10-11 16:56:24
  期待佳作连连!但是更要祝福吉祥如意!永远年轻美丽!
回复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4-10-12 09:11:13
  把美好的祝愿也送给你,祝你幸福快乐,永远漂亮!
4 楼        文友:凌河散人        2014-10-11 21:31:58
  旧梦陈尘多少爱,生花妙笔自成文。雪泥爪印留多少,雁过长空去影痕。
5 楼        文友:凌河散人        2014-10-11 21:33:44
  好文,点赞,拜读。
回复5 楼        文友:刘柳琴        2014-10-12 09:12:57
  谢谢你的驻足留墨,遥祝你秋安,笔丰!
6 楼        文友:潮仙        2014-10-12 06:41:06
  “琴,快来,孩子拉屎了,快拿炉渣来!”楼道里洒满笑声;还有和楼道的居民们相邻而居,熙熙融融,亲如一家的感情;公婆的爱……邻里的情……郎朗的笑声……欣赏佳作。问好!
回复6 楼        文友:刘柳琴        2014-10-12 09:14:40
  谢谢潮仙的驻足留墨,遥祝你幸福快乐,秋安!
7 楼        文友:木石语        2014-10-13 15:40:19
  感谢赐稿心灵!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溢美江山!
8 楼        文友:老百        2014-10-15 22:41:13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作者将我们带回到那个年代,那个筒子楼的年代,邻里之间曾经在一起同甘共苦,许多深深的友爱就在那个岁月中结成。这种爱,而今成了美好的回忆。作者文笔流畅,文思在朴实中闪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文章,摘取精品,实至名归!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8 楼        文友:刘柳琴        2014-10-16 16:08:27
  谢谢老百老师的驻足留墨,要祝您幸福快乐,笔丰,秋安!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