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华夏红烛,一代诗骄(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华夏红烛,一代诗骄(散文)


作者:郭永涤 进士,6115.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95发表时间:2014-10-13 10:21:28
摘要: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作为诗人,他是新诗领袖之一;作为学者,他“前无古人”;作为民族战士,他无愧为一位英雄、烈士!

闻一多,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先生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早年加入“新月社”。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长。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著有《闻一多全集》四卷。
   先生的诗作想象丰富,寓意深邃,文辞凝练,自成格律,是新诗走向成熟的代表作。闻一多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大交汇、大碰撞中成长起来的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家,他首先以独具特色的诗人闻名于世。闻一多诗作的数量并不算多,但却以感情深厚、艺术精美见长。他的诗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表现出深沉、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从爱国爱民的真情出发,表现出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美好未来的憧憬。在新诗形式上闻一多既善于吸收西方诗歌音节体式的长处,又注意保留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的传统,提出了一套创造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新诗应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他所倡导的新格律诗理论和独树一帜的诗歌创作影响了为数众多的诗人,并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新格律诗派,在新诗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作为诗人,他是新诗领袖之一;作为学者,他“前无古人”;作为民族战士,他无愧为一位英雄、烈士!
   1945年“一二.一”惨案,闻一多闻讯后悲愤至极,带领家属子女赴烈士灵堂祭奠,并亲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挽联,举行出殡游行和公葬仪式,万人参加的游行队伍所到之处,先生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1946年7月11日夜李公朴先生遇害,翌日晨五时闻一多赶往云大医院,李先生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闻一多流着泪反复说:“公朴没有死!公朴没有死!”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天快亮了吧!”随后,他同民盟的一些其他同志组成李公朴治丧委员会。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学至公堂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闻一多拍案而起,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惨遭狙击身亡,同行的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而身负重伤。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了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了新中国。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评价他:“一生在追求美,不止是形式上的美,而是精神上的美、真和善。他痛恨虚伪,勇于接受批评,有真性情,有骨格,敢写,敢说,不做好不放手。”
   1949年8月,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这样说道:“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个人民主主义者的人们,在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了起来。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湖北省浠水县诗人故乡清泉寺遗址建有闻一多纪念馆,先生铜像威严耸立,昂首飘髯,执杖远眺,刚毅挺拔。大门两侧悬挂着两幅木刻楹联,阴刻阳文的石绿字,内联为周恩来、邓颖超伉俪悼挽,联云:
   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
   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
   外联草书联为董必武、李维汉题写:
   我辈犹生,变悲哀为力量
   公等不死,继传统有人民
   进入序厅,巨幅壁画《红烛序曲》赫然灼目。此为先生第三子——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闻立鹏及其夫人张同霞共同完成。该画以燃烧的红烛为主体,奔腾的烈焰幻化为朦胧的古楚文化中的风鸟,象征着先生凤凰涅磐的不死的精神;黑发垂立、口衔烟斗的闻一多侧身回首,神态自若,仿佛先生重生,光彩照人!
   纪念馆展厅第二章主题《华夏红烛,一代诗骄》介绍了先生留美期间和归国之初几年的新诗成就和理论贡献;《红烛》、《死水》、《真我集》、《集外诗》等诗集的出版奠定了先生在新诗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大江》长诗中的《七子之歌》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请读其中的两篇——
   《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是赤子的呐喊,爱国者的强音。如今香港、澳门相继回归,香港回归主题歌则取材于先生的大作,闻先生倘或地下有知,也当笑慰于九泉了吧?
  
  

共 22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华夏红烛,一代诗骄】这篇散文写的是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文史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的生平与创作的文章。文章开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历史地位和学术创作成就,正如作者文中所写,闻一多先生的诗作“想象丰富,寓意深邃,文辞凝练,自成格律,是新诗走向成熟的代表作”,是新诗领袖之一。面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的残暴行为,闻一多先生并没有畏惧和退缩,在参加了民主战士李公朴的追悼会,作完《最后一次演讲》的途中遇害,他英勇的大无畏精神正是一位民主战士所具有的,其言行可歌可泣,让人们永远无法忘却!读罢此文,让我们又一次重温了一个革命烈士的伟大,一个文人的永不磨灭的气节。感谢作者赐稿,推荐共赏。【山水神韵编辑:九井居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九井居士        2014-10-13 10:23:54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为了那些忘却的纪念,我们应该透过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感受到一点什么……
走进柳湖,走进生活,沉浸在梦境之中。恬淡安静,关注民生,品味社会,让灵感插上翅膀。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