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驻社作家-琴韵秋水专栏】相约南京

精品 【驻社作家-琴韵秋水专栏】相约南京


作者:琴韵秋水 举人,321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75发表时间:2009-05-13 23:16:08

南京,一座历史名城,那六朝古都的文化历史,那烟雨秦淮如诗如画,那风雨钟山的如泣如诉,总在不经意间牵动着我的梦魂。
   时值11月15日,天气微凉,恰在出差途中,上网一看几个爱好京剧的朋友正乐融融《南京网聚》,再也捺不住游兴,便从芜湖直奔南京了。
  
   一
   行至南京长江大桥,遭遇堵车,看着前后望不到边的长龙心急似火,时间已是中午12点30分,下午的活动2点便要开始。电话响了,是卧龙大哥:“行至何地?几点能到?”我无奈地笑了:“大哥,我已到南京,车堵在长江大桥,不知几点能到。”“那没办法,你到了就在酒店大厅等我们吧。”
   车反正是无法前行,不妨随遇而安吧,这样一想,心情反轻松起来。
   从车窗向横跨南京长江两岸的大桥望去,这座36年前建成的第一座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真堪称我国桥梁史上奇观之一。抬眼望去,公路正桥两边栏杆上嵌着的200幅铸铁浮雕栩栩如生,充满时代的气息;人行道旁那白玉兰花形的路灯依然洁白雅致,想必入夜后在银白色光晕的映照下,这座大桥会更加壮观!
   说来也巧,车停的地方恰好是那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雕塑,它真切地为我们描绘和记载了那一段远去的历史,那个红旗飘飘的年代,那个从韶山走出来的、后来让新中国从此站起来的湖南口音的伟人风采。
   沿着大桥向远处望去,只见江水被蒙胧的雾气笼罩,虽已时近中午了,江雾丝毫也没有淡去,过往的船只在雾气中变得虚幻起来,使近在眼前的六朝古都南京犹如隐在轻纱之中的仙子般让我无法得见庐山真面目。
   看着这座桥,不禁想起了曾经见过的几座名桥,乾隆御笔“芦沟晓月”的芦沟桥因见证抗战峰火而名扬四海;赵州桥横跨皎河,宛如一道长虹气势雄伟,以最古老的石拱桥独领****。追忆中国的桥,大约有河便有桥了,那些桥抑或名扬四海抑或汲汲无名,都记载了悠悠的华夏,追溯了灿烂的中华。而这座六朝古都,又是被多少精致的桥点缀着呢?
   思索间,只觉得汽车前后颠了二下,总算缓慢地向市区开进了。
  
   二
   车行至南京汽车站已是中午1点20分了,出了长途站看着从网上抄下来的酒店地址,顺手一招坐上了出租车。
   司机微笑着问:“您要到什么地方?”我说:“秦都大酒店。”司机便笑着说:“我说您哪,还是下车吧,您看,过了马路往左拐前走200多米就到了。”我摆了摆手:“师傅,我第一次来,赶时间呢,朋友们都在等着我,还是打车快,也省得我再去问别人,车费我照付就是。”嘿,那曾想,这出租车绕过交通岗往左拐后,前行不到300米便停下来,司机指着右边的酒店告诉我:“您看,这就是了,秦都大酒店,打车多不划帐啊。”我也笑了:“谢谢您了,是很近呢!”天啊,这不到八百米的路,我已然是身在其间却还不知所往。
   拎着休闲包,我在酒店大厅的沙发上刚坐下,便看到从电梯里走出来一个年青的女子,高挑的个子轻快的脚步,灰色休闲服,一头长发自然地束在脑后,纵然是在酒店的大厅也难掩其飞扬的神采,定睛一看,那熟悉的神态,甜美的笑容,多像是琪琪啊?
   我站起来从大厅的休息区向她走了过去:“你好,你是琪琪吗?”
   “我是,你呢?你怎么认识我?”
   “我是琴韵秋水,昨天晚上从聊天室视频里看见你们几个先到的朋友,看到你们开心的笑着、闹着。”
   “是你呀,第一次见呢,他们吃饭去了,少等一会吧,也就该回来了,我们顺便在门口转一下。”
   谈笑间,我和琪琪从酒店出来,在近处的商店转了十多分钟,返回酒店大厅时,休息区已经坐了十多个人了,琪琪指着他们告诉我:“你看,他们差不多都回来了。”
   我走了过去,琪琪热心地告诉我他们的名字,哦,我眼前久已闻名却初次相识的戴月老哥挎着小型的摄相机的样子显得那样的亲切、雨田先生仍如印象中一样的不拘言笑、小嘀咕风趣活泼、笑语不绝,清帆随意大方,神侃海聊,也认识了不算熟悉的孑孓、淸馨、兰沁、叶盛小兰、菊子、三越京华,正和大家闲谈时,就听有个声音向休息区飘来:“秋水,怎么来了也不叫大哥了?是不是不认识大哥了?”向声音望去,这不正是卧龙大哥吗?我站起来便向这位仰幕已久的大哥走过去,在一个轻轻的拥抱中,略有点拘紧地笑着说:“大哥你好,怎么能不认识呢?都怪堵车,害我在长江大桥多等了二个小时。”旁边拿着摄相机的戴月老哥幽默风趣的喊道:“重来重来,我都没有拍下来呢,这么精彩的境头也没抢到。”大家都开心的哈哈大笑起来,不觉便冲散了初次时淡淡的陌生。
   安排过住的房间后,看看人都回来了,卧龙大哥说:“我们现在开始下一个活动吧,下午参观夫子庙和中山陵,晚上在红楼山庄大家都唱几段。”
  
   三
   车向夫子庙行走,导游小姐甜美的声音响起:“各位朋友,我们是三越旅游公司,今天下午的行程是夫子庙和中山陵,南京城历史悠久……”,哈,此时才知道,旅游公司的老板原来就是在书法界彼有名气的卧龙大哥。导游小姐娓娓道来中,唐杜牧笔下“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烟雨秦淮便以他独特的风韵让我感叹起这历经六朝的名河了。
   从车窗向外望去,南京城确实很美,美的出乎我的想象,那古老的建筑与现代建筑融合而成的这座六朝古都,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是那样和谐。山山水水美在意境,美在它蕴含了负载着厚重历史的无数人文景观。
   我的思绪被导游小姐的一声:“夫子庙到了,大家下车参观吧。”拉了回来。
   谈笑间我们一同走过了柏油马路,走过了文德桥,走近了这条方方正正的石板路,卧龙大哥指着坐北朝南,青砖白瓦马头墙的“王谢古居“,用他那独有的文人声韵道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描写的就是这里了……”
   哦,这就是王谢故居,这首非常熟悉的唐诗名篇,早已在我的心里默过无数次,这座故居的风景也早已想像过多次,但真实地站在它的门前,望着院内那别具一格的回廊,古朴典雅的花格木窗,领略着曾经繁华的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时,望着这游人不绝的青砖小院,不由地感叹这座王、谢故居,不知曾经引发了多少诗人的赞叹?虽说历史风烟早已淡去了京华住事,但与东晋王朝的实际创立者王导和著名的淝水之战的决策者谢安,他们的名字和卓著的功绩永远地写进了东晋的历史。
  
   四
   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笔下的《桃花扇》以秦淮河为背景,歌颂了歌妓李香君的高尚情操,而王谢故居的钭对面,竟然是一代名妓“李香君”的故居,我心里不禁更加的感叹了,好一个古都南京!好一座六朝古都!暗淡了的刀光剑影里依稀可闻金戈铁马之声,纸醉金迷的烟花之地写尽了商女血泪、家仇国恨,书生悲喜随处可拾!
   李香君故居原称媚香楼,未站在这座两层高的青砖民居以前,我心中的李香君仅仅只限于谢晋导演的电影《桃花扇》中的片段,李香君的外在形象也定格在王丹凤的扮相上。
   从院门口望进去,体态婀娜秀丽的香君雕像是那样沉静,在这充满古意的小楼中静静地迎新送旧,想必她也能看到今天的秦淮,再不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再也听不到商女饮泪的低泣声吧?
   看这圆门小楼、高悬的匾额、堆砌的假山,经年的碑刻、垂挂的楹联,于不经意间透出了一代名妓“李香君”的才情与傲骨。也唯有如此,才有了她“生是明朝人,死为明朝鬼”的誓言!才有了那一个怒骂阮大铖、血溅桃花扇的商女悲歌。
  
   五
   沿古秦淮河前行,道道牌坊林立其间,据说每一座石牌坊都记载着一个故事,镌刻着一段远去的历史。
   古老的秦淮河,凝结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街两旁厢房里的五彩雨花石、金陵金箔和织工精细的南京云锦因然展现了它的悠久历史,形形色色的民间小工艺品更是让游客赏。
   钭倚栏杆,笑语连连,这边厢师徒三人说文教戏,那边厢姐妹相拥情意绵绵,三两知已相逢嫌晚,说古论今好不悠然!
   站在这充满宽厚与仁慈的夫子庙前,万般感慨中涌上了无边的敬意,古往今来,从圣人门前江南贡院走出了多少名人雅士?治国良才?
   秦淮河水悠悠地流着,卷去了历朝历代多少举子的梦想?他们从山南海北走来,怀着一腔热血,在至圣先师殿旁沾一丝文气,或铁砚磨穿一举成名天下扬,或纸醉金迷温柔乡里名落孙山。
   这便是古秦淮了,它带走了志士热血,商女悲歌,六朝烟云;这便是古秦淮了,它在现代摇滚乐中远去了那个月满秦淮,烟笼寒水的历史。
   “来啊,夫子庙前合个影吧!”卧龙大哥一声呼唤,摄下了一个难忘的画面。
  
   六
   一路乘车而行,领略了金陵风光,行至古柏苍松掩映的紫金山脚下。
   仰视着这座长眠着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紫金山,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一句“天下为公”他唤醒了沉睡百年的中国;一腔澎湃的热血,他书写了中国二十世纪第一页上的辉煌。
   从山脚向上望去,几百级阶梯直通山顶,与清帆,琪琪,小嘀咕在闲聊中,沿长达三公里的林荫大道前行至中山陵博爱坊,抬头便看到三门冲天式的牌坊上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二字。凝神驻足,思绪飘过了那个灾难深重的中国,仿佛看到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进行的艰苦斗争,看到中山先生那博大的爱国胸怀和崇高的救国理想!
   传说中山陵的台阶和芦沟桥的狮子一样数不清,踏上紫金山的数百级石阶时,暗在心里记数,不觉已至山顶,俯首回望,数百级阶梯却只见一片平台,此时,导游小姐告诉我们:“中山陵的石阶,奇特之处就是从下向上看,只见阶梯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阶梯!”
   静默中走进祭堂,在大理石雕的孙中山先生坐像前,我站了许久,默默地谒拜这位伟大的人物。心中无来由地浮起了一阵闷疼的感觉,一种让我无法呼吸的感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要努力!”你离去时带走了多少遗憾?又留下了几多期待?。
   低头看着墓室中央由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的形态逼真中山先生卧像,感叹着这一个世纪的风烟,一个世纪的沧桑,弹指一挥间已是站起来的中国!想必长眠于紫金山的中山先生看到今天的中国,也会欣然一笑吧?
  
   七
   看不够金陵风光好,赏不尽名城景色奇,不觉中夜幕已悄悄地为这座古城撒下了一片宁静。夜空下,红楼山庄前璀璨的灯光打破了夜色的沉寂。
   红楼山庄内,问候声笑闹声不绝于耳。几张餐桌,数十戏友,一方戏台,胡琴悠扬!带着腰伤赶来的高阁静姐姐是那样的亲切,潇潇风年轻的面孔神采飞扬,江苏省京剧院的琴师更为相约南京的戏迷带来了另一个****。
   举起了杯中酒,饮下这情意真,说起了相聚事,感叹这网络缘!没有人相信这南腔北调乐融融的场面聚着全是初次相见的人。
   杯斛交错中,我看见不善饮酒的卧龙大哥端起了杯中酒,在几张餐桌中来往,听到他那发自内心真诚的欢迎;看到了戴月老大哥忙前忙后,唯怕慢待了远道而来的朋友;听到大家你言我语交流学戏唱戏的感想;恍然间惊觉在一群戏迷朋友中,我原来是一个门外人。
   说起来真的感激菊子姐姐和孑孓姐姐以及兰沁的细心了,她们总在不经意中让我感到那份热情,听着她们的幽默的话语,看着这欢聚的场面,浮起了一个念头,把这份友情写出来。
   这边厢正酒兴未艾,那边厢锣鼓声起,戏迷朋友们在清帆风趣的主持下争相出场。
   来自上海的琪琪一段《二进宫》、《坐宫院》声惊四座;高阁静姐姐的老旦《献粮》、《大不该》回味无穷;卧龙大哥的《珠帘寨》、《乌盆记》各具特色,孑孓的《春秋亭》唱段展示了程派的委婉和园润,一句春秋亭外风雨暴颇有余音绕粱之感;菊子的《挂帅》唱出了巾帼英雄穆桂英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正自兴致方浓时,有一个感人的插曲,三越的一位网友梅梅托卧龙大哥送上了她对大家的祝福,并送来了她为《南京网聚》特意订制了景德镇磁厂的笔筒,也表达了她对不能参加聚会的遗憾。接下来戴月老哥的《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可见唱功不凡;而在影视歌戏均有许多精彩表演的叶盛小兰潇洒出场时,抱拳一辑,透着那样一种自信和英武,《罗成叫关》一折戏果然称得上三越的当家小生;兰沁的《老天爷》情真意切,三越京华的《沙家浜》选段《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把大家带回了抗日战争时期……;而卧龙大哥邀请为大家伴奏的南京票友的精彩表演,更是每一个唱段都有板有眼,字正腔园。
  
   听着这悠扬悦耳的京胡声,欣赏着三越戏迷朋友的精彩演唱,不禁为传统的京剧艺术拍案叫绝!
   红楼山庄曲终宴罢,秦都酒店谈兴正浓,大家听着聚会的录音,谈着网络与生活,互相交流着电脑知识,谁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次日上午,在欣赏朋友们边交流边学戏边唱戏中,和大家道别,一出酒店便高兴的看到卧龙大哥正好走在到酒店门前。于在秦都大酒店前与大家合影道别,在姐妹们轻轻的拥抱中和菊子姐姐一起踏上归程。
   坐在车上,从车窗向后阗,渐渐远去了卧龙大哥送行的话语,渐渐远去了朋友们的身影,渐渐远去了秦淮烟雨,渐渐远去了金陵山水。
   再一次相约南京,我定会在雨花台寻梦,在玄武湖上泛舟!

共 513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南京那烟雨秦淮如诗如画,那风雨钟山的如泣如诉,总在不经意间牵动着我的梦魂。”驻社作家-琴韵秋水的又一力作,让读者乘着美妙的文字之舟徜徉在金陵山水间,领略着秦淮烟雨的迷漫。推荐阅读----览山邀月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514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