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老狼嚼字----杂谈“枣”(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老狼嚼字----杂谈“枣”(随笔)


作者:关中老狼 布衣,324.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49发表时间:2014-10-19 22:54:58

有个朋友提到去高陵县通远镇的秦枣种植基地,说那里的枣个头挺大,状若鸡蛋,吃着还挺甜,挺脆,挺水灵。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去看看尝尝,却引出了我对“枣”这个字的兴趣。
   枣,这个字发明的比较晚,在金文才开始出现,写成上下两个“朿”,表示枣树上边也是刺,下边也是刺。其实你仔细看看就知道,“朿”是一个“木”字中间加上“冂”,表示浑身上下到处长刺的木头,而且这个刺还是有直的有带倒钩的。楷书将重复部分用两点代替,就成了“枣”。所以,我敢说,老祖先发明这个字,首先是表示“枣树”而不是“枣”。
   枣树上结了枣子,那是人家枣树的孩子。枣树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吃掉,在浑身上下长满了刺,却依然挡不住人类去偷窃人家孩子的手。
   人,伸手偷了人家枣树的孩子,却又不吃,只把人家给自己孩子准备的营养成分吃掉,然后再把人家孩子----枣核随手扔进垃圾桶,这真的是一件非常残忍甚至可以说是无耻的事情!
   好了,不开玩笑了,本来人种了枣树,就是为了吃枣,人付出劳动付出精力,吃枣也是应该的,枣树啊,你也就多理解理解多担待担待吧!
   四十年前,我家院子里种了一颗枣树,是我那穷困了一生的姥爷在我家房子刚刚建好之后,步行十里地,拿了一棵辛辛苦苦寻找到的筷子般粗细的据说是最甜的枣树苗,然后亲手栽种在院子里的。姥爷说种上棵枣树,就可以让娃娃们年年不花钱吃上枣了。其实,我知道,他的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期盼着我们兄弟姐妹一帮孩子“早早”成长起来呢?
   然而姥爷没有能等到那棵枣树长大,更没有等到我们长大,没过多久就因病离开了人世。
   后来那棵枣树在院子里长了十几年,我们也吃了十几年的枣子,之后因为家里房子翻建,给砍掉了,同时砍掉的,似乎还有我对姥爷的思念。随着几十年时间过去,也因为那个时候我还太小,现在的我已经记不清姥爷的长相了,但我依然记得那棵最甜最甜的枣树上结出来的最甜最甜的枣子,依然记得那个最甜最甜的味道。在我看来,那棵枣树上结的枣子应该就是道教经书中所说的仙果“交梨火枣”了吧?
   道教《真诰·运象二》有语云,“玉醴金浆,交梨火枣,此则腾飞之药……”
   我们从小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却几乎都不知道还有个南北朝时期王泰让枣的故事。幼年的王泰,在祖母分枣的时候,不去参与争抢而是等兄弟姐妹们拿完后自己再吃剩下的。于是后人根据这两个故事,组合出了一个成语,叫“让枣推梨”。
   现在的孩子们倒是从小都不用推让了,因为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不用推也不用让,不用争也不用抢,有了好吃的好玩的,肯定就是给他的,于是几乎都成了家里的“小霸王”,没有了谦让之心。
   再说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傻B听人说吃梨对牙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对脾有益处,对牙却有损害。傻B听了这话,思考了很久,说出了一句盖世绝伦无与伦比的经典之语:“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吃梨子的时候,只嚼不咽,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了;吃枣的时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损伤我的牙了。”
   老狼我想说:你他母亲的还真是囫囵吞枣呀!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癖好,谁也没办法强求所有人达到一致。比如说曾皙喜欢吃羊枣,而楚文王却只喜欢吃菖蒲。就这么简单个事情,那些文人们可不会这么说,他们把这叫做“羊枣昌歜”,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知识渊博。
   其实,说点大家都能听得懂的大白话,写点大家都能看明白的白话文,能死啊?非得搞那么生涩给谁看?
   如果谁要说自己喜欢生涩以显示自己文化底蕴深厚,那好,老狼我就跟你再玩两句。
   曾有热心人劝我将自己的文字“付之梨枣”,但我自己却一直担心是“灾梨祸枣”,所以一直不敢轻易去下决心。
   因为古时候印书都是用梨木或枣木刻版,所以就将印刷的版称为“梨枣”。因此上边那段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有热心的哥们劝我将自己的文字能结个集子印出来,我却一直担心自己这两把刷子写出来的东西唯一的作用是污染纸张,让村头厕所里的人们急切地盼着去用。所以嘛,决定先撂着,慢慢先在网上玩着吧。倘若今后遇有机会,能付之梨枣,得以在世上流播,哪怕只有一个人真心说一个字“可”,或者说两个字“尚可”,我就感到是莫大的荣幸了!
   最后致编辑两句话,此文中或有片言只语可采,敬烦删定。至于会不会有灾梨祸枣,就非我所能计了。
  
   作者:关中老狼
   QQ:157462662

共 17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叫“杂谈”比较贴切,由“枣”引出那么多的故事和感慨。先是想到了姥爷,思念之情自然顺畅;接着是“让枣推梨”的故事,引发对独生子女“小霸王”地位的议论;再说到“囫囵吞枣”的故事让人捧腹;最后引向自己的文字甚至引向编辑。说笑中完成了“枣”的嚼字。这样的文字功底非一日之功,是需要长期勤奋阅读累积的,至少这样一篇杂文给我不少启发,从而也学到了不少知识点,我很赞同“付之梨枣”,一定有市场!不得不赞!【小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芹        2014-10-19 22:56:17
  很赞同“付之梨枣”,我就很喜欢这样的文字!问好!
一个游离在枯燥与浪漫之间的行者
2 楼        文友:关中老狼        2014-10-19 23:37:31
  感谢小芹老师的精彩点评和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