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武林之花开博望(散文)

精品 【山水】武林之花开博望(散文) ——访栗盘村二组燕怀平


作者:飞红霞 秀才,195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58发表时间:2014-10-21 12:34:30
摘要:一个武林世家的平凡人生,一曲岁月的歌流唱。

【山水】武林之花开博望(散文) 听卞叔(卞福申)说栗盘贾庄有一个武术高人,我怀着尊崇与期许,在10月3号那天下午,约他一起来到了贾庄。
   两点40分,我们来到了老人的家门前,门上了锁,自然是有些失望,但又看到他的那群羊还在圈内,知道老人还没有出去放羊,于是就在门口打听,有邻居告知他去了村西的代销店。
   正要前往时,邻居大伯指着村口一个正在走来的老者道:“那不是,他回来了。”确实一个个子不高,衣着朴素的老人,脚下穿着一双沾泥的黄球鞋,迈着轻快的步子走来了,因为他和卞叔熟悉,所以两人老远就打上了着呼。老人的寸发很浓,两鬓有些花白,额前几道宽宽的皱纹弯曲平行,倒是说话时眼角的皱纹显得更细更多些。他脸庞儿并大,很有光泽,眉宇间带着乡里人特有的朴实和诚挚。一切的一切都显示眼前的老人是一个实在普通不过的农家老者,并没有我所期望的传奇色彩,但我很快平衡了心里的落差,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平凡的人才有不平凡的传奇和本领。
   我们寒喧着到了老人的院子里,院子不大,很严紧,虽然有些杂乱,但带着农家的气息儿。老人又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内,端出了几个大苹果,这苹果真大,一个能有一斤来重,他说是女儿买回来孝敬的。我们先从现在谈起,经历了不同的时代,老人感触很深,他很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如今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家,老大就在后院居住;老二在南阳做事,房子也安在了那里;老三去湖南多年,在那里打工挣了不少积蓄;老四在北京多年,做皮革生意,十分红火;女儿离家较近,经常回来帮这帮那。介绍完了几个孩子,老人道:“孩子们都很孝顺,这个让他去这住,那个让他去那住,还说不让他种地了,晚年享享清福。”但老人都回绝了,自家的地都还种着,而且赶了一群羊,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不想迟累几个孩子。在攀谈中老人真诚质朴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他朴实的心灵。
   他说武功只是用来健身的,功夫也只是用来防身的,而不是争强斗胜的资本,相反,有了功夫就更应该礼让三先。对于蛮横无理的人,只要让他知道天外有天就可以了,这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教育,不必伤人斗狠。说到是否把功夫传给几个儿子时,老人叹了口气道:“也传了一点儿。现在人的心思都在钱上,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都在拿身体拼命挣钱,顾不了那么多,等到身体垮了才知道一切都是虚无。”
   说实话,一个纯朴的农村人,能有如此大彻大悟的见解,叫人心中陡然开了一扇天窗之时,也顿生佩服。当我投去钦佩与敬慕的目光时,老人憨厚的脸膛上多了几分歉意,其实我知道,他真的应该受用这尊敬与仰慕,因为他平凡的不平凡,因为他身怀绝技而不显山露水,也是因为这歉意代表的虚怀若谷。
   老人说起自己的祖上之时,直接用到了“燕四马客”这个词语,而且把这四个字说得很顺口,就像提到多年的朋友一样亲切。老人说,祖上也是被迁来的,老家就在山西洪同县,是“大槐树移民”。这让我们再次为明代的“大移民”而浮想:元末,政治败坏,经济衰退,民不聊生,群雄与元皇朝之间发生了持久的战争,从至正八年(1348年)迄洪武元年(1368年),历时整整二十年,二十年的战乱,特别是中原地带“人烟断绝”,几乎是“百里无人家,但见风尘起。”而山西一带受战乱少,地狭人稠,因此明初移民运动由此拉开序幕。从洪武年间到明末,延续200余年。其中洪武、永乐两朝移民规模大,次数多,达20余次,这么多的移民,现在共认洪同大槐(在今洪同县城北棘针沟的广济寺)为其祖先故地所在。所以在老人们常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就是指的“大移民”前同是山西人。
   我想“燕”姓之人并不多,燕家又祖传武功,会不会与“燕子李三”有点亲缘。老人憨憨一笑道:“这个我从来没有听祖上说过。”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攀高趋名的功利之心不会滋生在淳厚的土壤里。老人讲起了燕四马客来河南后的事:“燕四”顾名思义燕家老四,曾经跟随祖上走南闯北靠贩马为生,所以称为“燕四马客”。当他带领家人被遣送到南阳地界时,许多地方都已经有人安家了,茫茫天地,无亲无故,许多适合居住的地方都有了人家,人们对这一家新来的人报以同情的同时,也心存提防,怕他们占居了自己的地盘,当然也有雇主出来相请的。是因为出地少而被燕四马客拒绝了。倒不是完全因为嫌地少,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到处都有刀客儿,小户人家往往连自家的收成都保护不了,所以还是要找大户人家的好。后来在红泥湾的杨庄有家姓余的大户,这家大户非常热情,田地也多,一下子许出了一百亩地,并且余家户眼儿大,人口众多,势力也大,就这样燕四马客留了下来。岁月辗转,到了清代,燕家也已经成了一个大家族了。却因为孩子们之间闹了矛盾而影响了与余家的关系,余家是“坐地榫儿”,户眼大,惹不起,于是就从杨庄搬了出来,又是几百年后形成了今天的燕集。
   说到祖上的功夫时,老人道,燕四马客本身也会功夫,但是武艺不精,那是在安家红尼湾后的一年,一位山东的黄老师逃难到了杨庄,燕四马客与他很投缘,一见如故,所以就收留了黄老师,待其如上宾。黄老师非常感动,也就留在了燕家,真心换真心,黄老师就把自己犯命案的事讲给了燕四马客,并且把自己平生所学传给了燕四马客。燕家更是待黄老师为亲人,最后一直侍奉黄老师归西,当然也就得到了黄老师的真传:八门战功图、八式拳、八大劲,这些武林绝学。从此,燕四马客走南闯北,荡迹江湖再没遇到过对手,当然也留下了许多武林故事,让老人记忆犹新。老人在提及黄老师时也亲切之极,就好在谈论亲人一般。
   使老人记忆最清的还是爷爷,他也排行老四,他说爷字辈兄弟五人,老爷是老爷辈上排行老八的,还曾会兽医,就是留下的田宅很少,按当时祖上的规矩,这些田宅要一分五份给几位爷爷们。一份家产怎么够兄弟五人分呢?最后大家商定把家产全部给了老大,由老大留下来为老爷养老送终,其它兄弟四人光肚儿净人出来自谋生计。兄弟四人什么资本也没有,只有力气,也就只能寄在大户人家种田。
   当时已经是清朝末年,天下大乱,刀客儿横行,没有一定实力的主户就连自己的田地也保护不了,说轰就被人抢个净光。因为爷字辈兄弟们都身怀绝技,做活种地,看家护院都很能干,所以到哪里去都受大户们欢迎。老人道:“那时给大户种地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牛有车的,叫“种地户”,得到的收入平分,也就是种20亩地,自己家收10亩;另一种是除了劳动力什么也没有的,叫做“出坯子”,得到的收入不会超过劳动成果的一半。”老人听爷爷讲,那时兵荒马乱,看护庄院更需要身怀武艺,就是因为燕家有功夫,所以走到哪里都受欢迎。曾经有两个大户为争着雇用他们结怨要动手,双方约定要武力解决的时候,爷爷站出来说,田地轮留给两家种,今年一家,明年一家,但两家的门户爷爷都承诺看护,这样才平息了两家的仇恨。
   在给大户种田的年代里,也有许多故事,这些故事大都是燕家凭借武功,或惩恶,或化险,或彰显武功之绝妙的事。时代太乱了,没有安生的环境,给大户人家种地也不安稳,有大户庄寨常遭土匪洗劫的,兴兴衰衰也是常事。自打爷爷出来后,就在博望地盘给大户种田,先后去过包庄、垛冈、姜庄、池庄等村子,自家没有田地,就只有靠给别人种田,换取一家人的生活资料,这就要不停地干活,几十亩地,常常是一家老小都泡在田里干,这样也只是能维持生计。
   在谈到祖上留下没留下宝物时,老人显得很兴奋,他说祖上传下来的宝物有两件:一是“八门站功图”、二是“八式拳谱”。这两件传家宝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交国家了。因为当时国家急需体育人才,有人就下来寻找人才,燕家就把这两件传家宝上交了,到现在不知去向,这两件宝物特别是在爷爷奶奶那里,简直就是神器。老人说,爷爷曾经在南阳收过两个得意门生,将老十和李桂五,两人曾几次来看望爷爷,并许出一碇元宝,爷爷都没有拿给他们看。这个祖上的宝物真的发挥过作用,老人讲了大伯被土匪拉票(绑架)的事:
   那是解放前,当时自己还没有出生,大伯和附近几个庄上的好几个年轻人被土匪拉走了,据说拉票的土匪有几十条枪,大家都着急万分。奶奶知道后却异常冷静,拿出了黄绸包裹的传家宝,恭恭敬敬放在堂前,然后焚香祈祷,虔诚跪拜。那天晚上全家人都没有心思吃饭,在奶奶的带领下大家齐跪堂前,到深夜时十分也没有一个去睡的,天将五更时,有的孩子们都泄气了,但威于奶奶的虔诚,都不敢私自离开。就在这时,大伯一身汗水和泥土狼狈地跑了回来。全家人欢喜不尽,对着传家宝赞叹不已。后来了解到,大伯被土匪带走后,土匪原本是要带他们过北山的,如果过了北山,恐怕就真的回不来了,但是不知怎么的就听说北山要过军队,于是那晚上就没有过山,压解的土匪窝藏在了一座破庙里。半夜土匪们都睡着了,大伯运用内功绷断了绑着双手大拇指的羊筋,还解开了邻村的一个同伴,两人悄悄地出了破庙之后,没命地往家跑,就这样回来了。再后来才听说,那天晚上跟本没有军队要过北山,土匪也上当了。这个消息是谁传播的,在奶奶的心里真切地相信是祖先的宝物显灵了,从此更加珍惜这两件宝贝了。
   谈到是怎样落户贾庄的,老人说,土改那年,他还在姜庄给人种地,因为和贾庄区部的常金春要好,所以在他的帮助下,在贾庄分地落户了。一晃几十年,岁年沧桑时代巨变,老人说自己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恪守本分,恪守平静,平安就是福,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人都应该知足珍惜的。
   说到祖上的功夫,老人振振有词,说得我们有点茫然。于是卞叔提议,让老人家表演一下,老人也不客气,站起身就在堂前表演了“八大劲”。老人边做边讲,这是“举天”、这是“掐地”、这是“左右单把”……就见老人浑身用力,肌肉紧绷,所活动之处的关节“咔咔”作响,没有一会儿,他额前就汗珠连连了。老人练完,有些气喘,他顺手抹了一把汗道:“好久不练了。”卞叔又缠着老人要看“八式拳”,老人也不谦让,我们一起来到院内,老人举掌胸前,左冲右突,拳似流星,身形刚直,勇猛无比,还没看清呢?一式已过,老人收拳道:“不行了,练完还要一会儿,体力不支呀,就挑拣几个动作吧。”于是老人为我们表演了“扫蹚腿”、“打飞脚”等动作。院内地方虽小,但老人却运用巧妙自如,动作完美刚劲,让人啧啧称奇。让老人休息了一会儿,大家回到了屋内,又坐在了一起。老人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去市体委和县体委的事,以及自己在南阳卧龙岗、艾庄、博望老礼堂、小王庄开武术班的事。本想着发扬武术,强身健体,但现在人的心思都不在这上面,开班的背后多少有些苍凉。
   接下来,老人谈了一些走江湖耍把戏的事,谈了砍砖、削石、气绷钢丝等功夫,以及一些带有魔术性的表演。最后老人也感叹,现在人都不珍惜身体,都想着医疗条件好,有点病可以治,但孰不知药不是万能的,只有筋骨强才可以百病不侵。老人说自己很少吃药,都已经七十了身体还像从前,随心所欲,没有不适的地方,习武长寿的道理在老人身上印证着。
   我们知道,打扰老人已经很长时间了,老人在四点就要放羊,现在已经四点半了,不能再耽误了,于是告别。临行时,老人特别对我道:“只要有信心,练上两个月,管保你百病消除。”老人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在谈话其间我说到自己身体不好,湿热缠身。看来老人是真心地想帮我,可是我却被俗事纠结着,六根不净。
   出了贾庄,我的脑海里一直是老人的朴实的面孔,耳畔里一直缭绕着老人真挚的话语。

共 45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武林之花开博望】这是一篇文笔纯熟的人物纪实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白描手法,真挚的情怀,与人物融为一体,穿插自己的感悟,透过一个武林高手老人的诉说,很好勾画出一个武林世家的坎坷历程:战乱不堪不得不迁徙居住地,异地经历坎坷,家人被土匪劫持等,并得到了武林高人真传,才保留下中国武术之精粹的坎坷、沧桑的厚重历史,最终,解放后,武林世家把祖传宝物捐献给了国家。通过一个武林家族可见中华民族精粹文化流传和继承、沧桑的历史历程,也彰显武林世家的爱国的情怀。此篇无论是文章思想性还是艺术手法,以及真实性,与人物的共鸣都很出彩。堪为佳作!问好飞红霞!【山水神韵:春华秋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21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4-10-21 12:40:47
  很高兴看到好友的新作,此篇又是一篇不俗之作,用真挚的情怀,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融进人物的感悟,都让一个武林世家沧桑厚重的历史,中华精粹文化显得尤为深邃、灿烂,也彰显了武林世家的爱国情怀。感谢你给山水带来一篇精彩的散文作品!(其中有两个词汇稍加改动,请好友见谅)问好飞红霞,拥抱!
回复1 楼        文友:飞红霞        2014-10-23 11:25:38
  感谢朋友的抬爱,好多时候写完以后,没有经过沉甸,文章不足之处多,能受到您的斧正与呵护已经是感激不尽,让人忘不了的江山“山水神韵”更不能忘记“春华秋实”,有这样的领导,社团必兴!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