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孩子与生活(杂文)

编辑推荐 【流年】孩子与生活(杂文)


作者:烟灰 童生,538.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72发表时间:2014-10-21 21:52:09

作为一名不算成功的教育工作者,我从来不否认自己对这项工作的矛盾与纠结。有时候我很享受教书育人带来的成就感,有时候我却对学生的表现感到很沮丧。虽然早已经习惯了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家长,也看淡了由此带来的问题,但无论如何,要我做到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还是很难。
   不过我今天不想再讨论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却想说说那些对孩子负责的人,当然,我说的不是老师,而是家长。
   事情的起因是几个同事聚在一起聊天,当提到孩子的话题时,有些人开始变得眉飞色舞,健谈起来,而这些人往往在讨论其它话题时基本是沉默的。这种人一般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社会、不关心娱乐、不关心吃穿——不会和爱人去看场电影,也不会和朋友把酒言欢,不会去健身,不会去旅游——在他们的生命中,只有一个内容——孩子。除了孩子,什么事情都可以忽略不计,就像那句口号说的,“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
   这个口号最早是谁提出的,我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提这个口号的人不是一个智慧而客观的人,起码不是一个尊重自我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按照这个口号的说法,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孩子而活,我们所说所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是正确的吗?如果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的人生价值就是保姆而已,而且还是一个免费的保姆。
   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去理解,我认为可以分为两点来看。首先,人活着为了什么?有人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而活着,过的就是孩子的日子。那么你自己的未来,你自己的日子呢?是不是把孩子照顾好了,培养好了,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反之就是失败的呢。
   要我说,人活着首先是为了自己而活着,这是不可否认的,不论你装的如何大公无私,多么慈爱奉献,终归还是为了自己。即便是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人本身也是自私的。你生孩子要么是为了传宗接代、要么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快乐、要么是为了自己老有所依、要么干脆是为了性高潮,孩子只是副产品。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一样不同的或更崇高的目的吗?其中又有哪样不是为了自己呢?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出发点是为了自己,为什么有些人却逐渐迷失了自己,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一切为了孩子呢?
   我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生活,单纯的以为养孩子就是人生头等重要的任务。于是他们认为那些生活丰富多彩的人是不务正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他们怎么可以不在家辅导孩子做作业呢?他们怎么可以不给孩子报补习班呢?他们怎么可以总带孩子去旅游呢?即便心里是羡慕嫉妒恨,也要装出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不断地安慰自己说:为了孩子的将来才是生活的全部,其余的都是无所谓。而另外一方面有些人因为无法实现自己梦想中的生活,于是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目的是给自己的理想找一个代理人,让孩子代替自己去活着。这类人不在少数,往往越是感觉自己“失败”,生活不快乐的人,往往越是将孩子的未来看得高于一切,生怕孩子步入自己的后尘,一样的“失败”。
   其次,人应该怎样活着?在这一点上人们的观点永远都是对立的。其实,问题的关键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还是为了孩子而活,而是怎样活着更有价值,更有“活着”的味道。从这一角度说的话,完全可以在对立中找到统一。如果你为了孩子而活,所有的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就算失去了自我也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那么你就是正确的,至少在主观感觉上是正确的。如果你是为了自己而活,所有的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将孩子当做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那你也是正确的。当然,这些的前提是你能感觉到实实在在的快乐,而不是装做快乐或纯粹的感情寄托。事实证明,许多人从“为了孩子”中得到快乐都是具有明显的功利性,比如孩子学习进步了,考上名校了,找到好工作了等等——而孩子一旦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打算,并恰恰与父母的想法不相吻合,那么家长的烦恼恐怕就比快乐多了。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与西方人的观念完全不同。我们暂且不去评价哪种观念更加合理,只是用二者的行为来阐述。中国人习惯于包办下一代的一切,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这是传统。包办的内容包括了孩子的生活、学习、工作、婚姻等等,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因此很多中国父母把其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于是便有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样的说法。但与之相对,一旦孩子无法做到父母满意,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没能按照父母安排的“既定路线”前进,失望与挫败感便随之而来,用一些父母的话来说,就是自己白活了——
   西方人往往把孩子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他们更习惯于享受孩子带来的天伦之乐,而不是以“望子成龙”的心态来强迫自己,强迫孩子。对他们来说,孩子未来成为总统或成为服务员是没有本质区别的,这都是孩子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选择,而作为父母,他们已经履行完自己的义务并从中收获了快乐。因此,西方人要比我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自由,孩子的自由。而且有一点可以体现,西方国家孩子成年后很少有人会和父母住在一起,依靠父母,而父母也很少会在年迈时投靠子女。他们在享受过作为父母的快乐后往往会放手,让孩子与自己都能有各自的生活,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你能说西方人缺少爱心或冷血吗?我看不然。当然,这不仅仅是思想观念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也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归根到底还是观念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非认为为了孩子有什么不对,只是觉得把此当做生活的全部就值得商榷了。更加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感觉理所应当并乐此不疲,甚至认为自己很伟大。你自己的生活都失去了目标与追求,完全为了孩子而迷失自我,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这样的耳渲目染下会从你身上学到什么,他的未来是不是也会重走你的老路,同样为了下一代而活着。如此一代代循环往复,我们的功能就剩下传宗接代了吧。

共 23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了此文,颇受触动。为谁活,怎样活,这些问题本来早就是老生常谈,在人生目标与意义上,我想,已经被人探究过不知多少次,写到纸面,或许都会很堂皇冠冕,但是,有多少人不是作者笔下的父母那样活着呢?为了孩子,丧失了自我,孩子成了生活的全部和生命的意义所在,许多家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孩子之忧而忧,后孩子之乐而乐,却单单没有了自我。作者在将东西方对待孩子的态度与行为的对比分析中,阐述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理性的观点,指出“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的偏颇,振聋发聩,引人反思。佳作,荐阅!【编辑:风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4-10-21 21:54:55
  烟灰老师的文非常犀利,直触我们的痛处。但是,明知道您说的很对,作为家长,却很难走出那个怪圈。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