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诗与教育(散文)

精品 【春秋】诗与教育(散文)


作者:雪修 童生,529.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94发表时间:2014-10-21 23:11:14

站在讲台上,沉默唤醒思考:楼梯的细部构造似乎已没什么重要,窗外的阳光与树,台下他们的吵闹或许更重要。讲课有什么重要的?我说的内容与他们的脑袋,就算锚接或者焊接都未必能接牢。我问学生,人活着的意义在哪里?因为二十多年来,这是我最想弄透彻的问题。他们总是沉默,不论问题难易,他们习惯了不思考,习惯了等待某个并不高明的答案。不止是他们,连同我自己,我给学生讲哥特式的建筑,我说了好多个世纪,从十一世纪说到二十世纪,从法国说到英国,从玫瑰花窗说到雨果。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记忆的功劳,到头来,我发现自己的感知为零,手掌仍然无法感知尖顶的锐利以及彩绘玻璃的温度。垂头沉默的那一刻,教材上的结构图和文字破碎一地,我忘了自己在上课,忽然变得无话可说。无话可说,知道的、不知道的,一切都好虚无,仿佛未曾存在过。我想起我的书,那些陪伴我一起糊涂一起张狂一起沉寂的书,它们快要从书架上飞起来,太轻了,那份自以为是的重量化为氢气。
   哥特式建筑多见于教堂,我又硬着头皮说到巴黎圣母院,说到米兰大教堂,他们瞌睡的瞌睡,聊天的聊天,对他们的态度我不再生气,也许他们是对的,这些有什么重要?宗教的静穆、建筑的艺术有什么意义呢?朝圣者的跪拜也许终有一天会让他们震惊,独具创造力的建筑也许终会让他们感知到美,不在此时此刻,也可以是多年之后,我对此保持乐观。《死亡诗社》里的基廷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他的教育方式总是别出机杼,让学生一个个站到讲台上,为的是教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世界;让学生在学校空地上用自由的步态行走,不管步态显得如何丑陋滑稽,都要追求个体的独特。感谢电影的结尾让我看到浪漫主义的胜利,学生站在课桌上送别基廷时,我才发现要想证明自己活过需要勇气,要想打破俗世的枷锁更需要勇气,然而这份儿勇气可以依靠着诗歌与美,依靠着浪漫与爱,这四点正是基廷老师所认定的活着的意义。
   而我是大卫,狄更斯笔下的大卫,一半现实主义,一半理想主义。不论基廷如何厌弃个体的循规蹈矩、如何厌弃死气沉沉的说教,不论他如何天赋异禀、与众不同,如何幽默风趣、光彩诱人,他都无法与尼尔的死划清界限,学校的处决自然不公,然而当基廷抚摸孩子们所读的诗集时,他眼里久含的泪水不止表达了悲痛还有愧疚,他清楚是自己给了尼尔希望,在剧院外当面大赞尼尔的演技,他的鼓励为手枪上了膛。一个完全理想主义的世界,必定也是极其残酷的世界。唯有浪漫与现实相融合,才足以安定整个社会秩序。我爱理想主义,爱那些偏执的、天真的人,爱他们身上取之不尽的诗意,爱他们身上无可替代的伟大。同时现实也真实得可爱,没有修饰,要考虑利益,要研究可行性,要拖着吃喝拉撒。
   但想到这些,只会让我更爱基廷,他使学生找到活着的意义:激情、兴趣、爱情等等。尼尔死了,学院的领导又开始讲俗不可耐的理论,然而基廷离开的那一刻,学生念起了惠特曼的诗——哦,船长,我的船长!他将是他们永远的船长,他们将誓死追随着他去寻求生命的精华,用勇气去证明存活的意义。
   我不知道对于惠特曼来说诗是否代表了激情与勇武,然而这句“哦,船长,我的船长!”却让人体会到英雄主义的气吞山河,现实说到底需要勇气去突破,结局不一定完美,但过程想必深刻。楼梯栏杆与踏步的链接方式与惠特曼的诗,我选择后者,因为此时此刻我认定诗歌更接近活着的意义,更接近美、浪漫、爱。与基廷相比,我自惭形秽,也许这正是无话可说的原因,但我毕竟不是最糟糕的,我毕竟还像中世纪的教徒一样笃信着诗歌与美、笃信着浪漫与爱。
   与文学相遇,成了我人生最大的幸运,一遍又一遍我重复着“无书不欢”,一次又一次劝诫学生“你们要多读书”。讲台上我的无话可说,绊了自己一个踉跄,那些从我嘴里流利而出的所谓知识,何其暗淡,诗歌无疑是良好的教育内容,然而诗歌是无法被教的,有些私密的感知,连世上最伟大的作家都无力描述,我又如何去给学生讲诗呢?仍是无话可说。还好自觉是从古到今最好的教育,只要你愿意,便可以借蝴蝶的翅翼飞过诗的花园,便可以化为阳光附身于巴黎圣母院,便可以望向窗外想象自己已坐在塞纳河畔当个自由诗人,跋山涉水,徒步于森林与沙漠,思维绕过外太空,诗的教育力量未尝不在于想象。诗把个体还原为个体,把我还原为独一无二的我。如果不想把学生同化,还得依附于诗,不仅仅指诗歌,还指世间的诗意、无法复制的创造、敢于求索的精神以及永不熄灭的热情。基廷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身为船长他试图把学生带向一个诱人、神秘又充满希望的未知,一路上不停煽起他们的热情。
   基廷用诗为诱饵,引出个体的独特,孩子们在组建诗社里的得失都是生命意义的组成部分,不遇上基廷,也许尼尔不会发现自己对表演的热爱,能够清楚自己爱什么是多么幸福的事,因此尼尔死的时候对基廷应该是心存感激的。如果没有那句“及时行乐”,那男孩不会有偌大的勇气去追寻真爱,而另一个男孩也不会挣脱内向甚至自闭的困扰。与其说在《死亡诗社》里看到基廷的光彩,毋宁说看到了诗的力量,诗对个体的改变。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因为尼尔的死始终是个悲剧,然而当很多学生选择站上课桌时,当他们念着“哦,船长,我的船长!”的一刻,都向我们证实了诗的振奋人心,世故的校领导呵斥学生让他们坐下时,没有任何学生理会,领导气得面红耳赤,而“船长”在收获他本该收获的荣耀。电影的结尾是激励人心的,是值得庆祝的。
   站在讲台上忽然觉得无话可说时,我想为我的学生念几句诗,只有简短的几句,出自梭罗之手,诗句如下: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都说人生仿若蜉蝣,那么一夜之长,也许只此一课足以。

共 23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思想在自然流畅中行于笔端,论及教育又巧妙的扩展到了诗歌领域。以生命的意义,间隙教育症结,抽象的概念需要切身实际的体会,才会悟出真谛,只有顺其自然才会水到渠成。作者的思想是跳跃的,论及自己时深刻剖析,巧妙的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完美主义观,抑或更多与诗相关的人生观价值观,关联到了教育上相互论证。文字略带抽象,需要读者仔细揣摩。最后收尾,升华了诗歌,以电影人物的最终结局看到了教育的方向。推荐欣赏,感谢作者赐稿。【编辑:傲骨竹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2300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贤富        2014-10-24 11:37:50
  欣赏美文!
程贤富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