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缅怀消逝的文明(随感)

编辑推荐 【江南】缅怀消逝的文明(随感)


作者:刘学铭 举人,385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19发表时间:2014-10-23 15:27:05
摘要:在我有生之年,眼看着与我们长期相伴的文化和生活用品,一个一个从身边消失,我心中感到茫然和凄楚。

在我有生之年,眼看着与我们长期相伴的文化和生活用品,一个一个从身边消失,我心中感到茫然和凄楚。
   当我开出下列已经消失生活用品的名单时,我像参战首长填写阵亡烈士通知书时那样心情非常沉重,它们是石板、石笔、蘸水钢笔杆、蘸水钢笔头、自来水钢笔、钢笔墨水瓶、复写纸、组合家具、暖水瓶、瓦盆、水缸、大铁锅、搪瓷盆、搪瓷缸、油纸雨伞、蓑衣、木梳、牙粉、缝纫机、电唱机、打字机、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大哥大、传呼机,等等;即将消失物品有:信封、信纸、贺年片、傻瓜照相机、过时的手机、纸质书籍、电报纸、织针、针黹用品、雪花膏、梳头油、兜肚、毛巾、手帕,等等。
   这些都是社会性的淘汰物,涉及到每个社会成员。
   此外,还有大量纯属于个性化的淘汰物,其中,最令人痛惜的是鞋帽和衣物,其流行期之短、淘汰率之快令人乍舌。最可怜的是年轻爱美的女性,她们把省吃检用积攒下的几个小钱,几乎悉数孝敬给鞋城和服装店了。
   常言道“女子无鞋一身穷”,女人是很重视鞋子的,仅鞋子更新换代一项,就把她们折腾得死去活来:宽头的男人款式皮鞋刚上脚,就兴了半尺长尖的皮鞋,这种鞋还没有完全适应,又流行跟高过尺的高跷鞋,害得时尚女孩儿囊中羞涩、叫苦不迭。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我一个大学的理科教授,还喝过几天洋墨水,面对着电脑、机器人、宇宙飞船等飞速发展的高科技,冷漠得近乎于无动于衷,却对已经消失和即将消逝文化和生活用品,耿耿于怀、甚至痛心疾首,岂非咄咄怪事?
   其实,我的这种看似保守恋旧的心态是事出有因的。
   原因之一,我是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来凭吊和缅怀那些曾为人类服务的物品的。从制造它们的素材来看,它们是自然界中物质的精华;从制造它们的技术来看,他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它们的使用功能来看,它们是造福人类的工具。
   可以这么说,它们是为人所造、为人所用、为人所爱的文化载体,是人类文明的物证。
   在人类遥远未来世界里(如果人类真有遥远未来的话),一个出土的搪瓷牙缸,一定比现在出土的宣德炉更金贵。所以,我留恋的并非是一些被淘汰的废物,而是令人留恋和怀念的文明。
   原因之二,我是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仇恨和谴责当代人的群体腐败和堕落。愚以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当代人带来便捷和福利;另一方面,又危及生态环境,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后患。
   当代人是自顾眼前利益,极尽穷奢极欲之能事的败家子,他们是不顾生态文明、不顾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可恶群体。尽管老天爷(大自然)一再以地震、海啸、泥石流、雾霾来警告他们,但热衷于“高速度高发展”、“高生产高消费”、“高淘汰高报废”的人们,依然执迷不悟,不肯放慢挣命的节奏。
   原因之三,我是从艺术情感的角度,来品评和抨击当代鄙薄审美情感的理性主义。
   不久前,女儿专程从北京回来,处理存放在故居的衣物。她把从商店买来的衣服几乎全送人了,却单单留下了当年妈妈亲手缝制的童装,以及奶奶给她刺绣的兜肚和枕头。
   这情景使我为之动容,我理解女儿的心情。在她心目中,那些旧物在情感上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过了物质性的使用价值。
   在我心目中也是如此,那些凝聚着先祖们生存智慧的物品,其精神情感价值,远远超过了大批量生产的高科技产品。
   我忽然想起了家乡的碾坊,那里有一个辗米的大磨盘、一个刻着锐利纹络的磙子、一架全木质的大风车,尤其是那架漆着亮油的大风车,简直就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晶。操作时,一面将碾压成糠和米的混合物,从风车顶部的大漏斗中漏下来,一面摇动着大风轮,借着风力把米、碎米和糠筛分开来,既精确又简单。我对发明风车先祖的景仰之情,绝不亚于对获得国家科学奖院士的崇敬。
   这就是为什么我像一个固执、保守老农那样,留恋旧物、缅怀消逝文明的原因。

共 15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到此文,心中感同身受。于我们现在的生活,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一切走在时尚的前沿,曾经那些简单实用又便宜的生活用品一点点被如今的高科技代替:自来水钢笔几乎退出了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简洁方便的水笔;暖水瓶从众多家庭消失,家家户户用上了饮水机;缝纫机、打字机、收音机、电唱机、黑白电视、大哥大、传呼机等等电子、信息产品,有的被彻底淘汰,有的被改进升级;雪花膏再难见,橱窗中摆满的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手帕几乎不用,直接用餐巾纸代替……罗列种种,不得不承认生活水平已在大幅度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也愈来愈彰显。但细细回味,那些古远的文明曾经在特定的时代造福了人类,它们的质朴、简洁更是无可取代,更符合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绝对是令人怀念和留恋的。全文主旨深刻,语言朴素,条理清楚,引人共鸣。欣赏,荐阅!——编辑:简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希        2014-10-23 15:27:37
  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简希
回复1 楼        文友:刘学铭        2014-10-23 16:15:56
  拙作涉及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即欢呼物质文明飞速发展,还是因循守旧留恋过去,还是审时度势取其中间?感谢你在编辑按语中,首肯本人观点,与我一道承担被质疑的风险!问候了!
2 楼        文友:野渡无人舟自横        2014-10-23 18:04:54
  我们正行走在消逝当中,很多东西已经消逝,有的即将消逝,时代在发展,无法改变,我们只能适应时代。
闲暇之余,喜欢读书,上网,写文字,欣赏一些优美、灵动、快乐、健康、向上的文字,不喜欢消沉、忧伤的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刘学铭        2014-10-23 23:31:38
  谢谢临帖赏评!所言极是:时代无法逆转的前行,我们只能顺乎时代的发展!
3 楼        文友:潮仙        2014-10-24 06:50:37
  操作时,一面将碾压成糠和米的混合物,从风车顶部的大漏斗中漏下来,一面摇动着大风轮,借着风力把米、碎米和糠筛分开来,既精确又简单。我对发明风车先祖的景仰之情,绝不亚于对获得国家科学奖院士的崇敬。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刘学铭        2014-10-24 09:17:10
  上午好!
   多谢文友的关注和和评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