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中国梦征文】毛主席给她一杆枪

精品 【雀巢中国梦征文】毛主席给她一杆枪


作者:竹林子 秀才,218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59发表时间:2014-10-24 00:18:27
摘要:一个旧社会苦水里泡大的农家姑娘,为了追求恋武梦,17岁参加民兵组织,自愿放弃随军到上海大都市生活,扎根农村当13年民兵营长,带出一个闻名全军区的战斗集体。作为全国首届民兵英模代表,她进京参加表彰大会,现场为中央首长表演实弹射击,10发子弹枪枪命中靶心,毛泽东主席高兴地站起来带头为她鼓掌,竖起大拇指夸奖她“了不起”,亲手将一支国产半自动步枪赠送给她。

一个旧社会苦水里泡大的农家姑娘,为了追求恋武梦,17岁参加民兵组织,自愿放弃随军到上海大都市生活,扎根农村当13年民兵营长,带出一个闻名全军区的战斗集体。作为全国首届民兵英模代表,她进京参加表彰大会,现场为中央首长表演实弹射击,10发子弹枪枪命中靶心,毛泽东主席高兴地站起来带头为她鼓掌,竖起大拇指夸奖她“了不起”,亲手将一支国产半自动步枪赠送给她。从此,“神枪姑娘”王秀菊名扬全国。花甲之年,她将钢枪传给当兵的儿子,两代人的恋武梦,在直线加方块的韵律中,共同和鸣出一曲“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乐章。
  
   悲苦童年
  
   王秀菊祖籍河南省尉氏县段庄村,祖辈几代常年靠给地主扛长工为生,父亲长到25岁,穷得连媳妇都寻不来。邻村马老汉家生养5个孩子,眼看要饿死人了,就把13岁的小女儿白送给王家做童养媳。穷命相连的两个苦瓜缠绕在一根藤上,苦日子如雪上加霜。
   1938年春季,日本侵略军沿陇海线逼近开封,郑州危在旦夕。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竟不顾中原黎民百姓的死活,密令驻守黄河的国民党军扒开黄河口。顿时,失去控制的黄河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使豫、皖、苏三省54000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尽成泽国,黄水吞噬了44个县、市89万生灵。处于水深火热中的黄泛区,兵连祸结,段庄村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以瞎李奎为首的4个恶汉活吃本村街坊20口,连自家的妻女都煮吃了。眼看全村饿死1100多人,520户人家逃难走了506户,十条路已经没有一条活路了,王秀菊的爷爷带领一家老小涉水向西而行,一路逃荒要饭流落到陕西省大荔县广济村,给当地的大保长家扛长工。
   1941年9月15日,王秀菊出生在陕西黄河滩上的草棚子里,家里穷得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她刚出生几个月,遇上黄河滩区发大水,一人多高的浪头铺天盖地涌来,逃难的人一窝蜂朝堤岸上奔跑。母亲怀抱着她跑不动,眼看后边的水浪扑过来,她奶奶大声吆喝说:“把小妮扔了。”不是她奶奶心狠,危急关头,老人家觉得,先保住大人的性命要紧。小孩没了,日后还能再生,媳妇淹死了,穷人家娶不来媳妇,从此就绝后了。也算她们母女命不该绝,母亲抱着她一路狂奔,前脚刚登上一条高埂,后边的黄河水追屁股铺地而来,顷刻间把那些来不及逃命的人卷进了漩涡,一个年轻妇女露出头冲高埂上大呼小叫:“救救我,谁救我出来给您当媳妇。”眼睁睁瞅着那个女人在水流里挣扎一会儿,被浑黄的浪花卷进漩涡沉了底,高埂上的难民禁不住大放悲声。
   王秀菊的父亲不想一辈子成为保长家的奴隶,就租了3亩河滩地自己耕种。这年夏季,父亲栽种的头茬西瓜还未成熟,突然蹿来一群背枪的国民党兵,满地跑着摘瓜吃,扔得到处都是烂瓜。目睹自己的劳动成果无端被糟蹋,父亲急忙陪着笑脸阻拦,却得罪了兵痞,把西瓜往地上一摔,一哄而散。到了晚上,那伙人又返回瓜地,拉过来一个死人,诬赖她父亲打死了当兵的,不由分说抓进县城下了大狱,开价就要上千块大洋赎人。
   在黑暗的旧社会,枪杆子和印把子掌握在官府手中,可怜穷苦百姓满腹冤枉却无处申辩。王秀菊的爷爷因长期身患肝病,每天还要负重给地主家扛大活,愁得一病不起。她奶奶天天踮着一双小脚往县城跑,四处喊冤,连衙门的门都进不去。王家拿不出钱赎人,兵痞们就在监狱里把她父亲吊起来,浑身打得皮开肉绽。王秀菊的爷爷和奶奶跪地给保长磕响头,借高利贷让保长出面具保,终于把奄奄一息的父亲救出来,一家老小背上了巨额债务。她爷爷承受不了打击,活活累死在徐家,被一捆秫秸秆卷着软埋在黄河滩上。她最小的姑姑也连饿带病,最后死在了奶奶的怀里。面对天灾人祸,王秀菊的奶奶终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
   1949年,听说河南老家已经解放,王秀菊的父母下决心要叶落归根。在潼关火车站,王秀菊瞅见站台上走过来几位全副武装的女兵,刹那间,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要当兵扛枪的念头,这美好的愿望促使她不懈追求,下决心要圆自己的恋武梦。
  
   参加民兵
  
   1958年,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大办民兵师”。段庄村成立起民兵营,17岁的王秀菊不够年龄,追着老支书软缠硬磨,挤进了民兵队伍,领到一支“七九”步枪,兴奋得一蹦大高。为了熟练掌握射击要领,她在院子里用土坯垒砌一个靶台,四面墙壁上贴满靶纸,甚至连住室、厕所的墙壁上都贴上了靶纸。下工归来,趁着吃饭前的闲空,随手掂起院子里的扫帚把当枪杆练瞄准,睡觉前趴在床上练习卧姿。白天出工干农活,田间地头,都成了她的训练场,半晌歇工时,妇女们聚在一块做针线活,她一个人趴在土坷垃窝里,平端起锄把和铁锨练一阵。有一回,母亲让她烧火做饭,把搅好的面糊下锅里,烧着锅一时心血来潮,拿起火棍架在锅台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练瞄准,结果沸腾的稀汤从铁锅里漫溢出来,弄得土坯灶台上到处是汤水,锅也被烧干了。母亲见状气得直跺脚,骂她练武把脑子练傻了。一怒之下,母亲将满院子贴的靶纸全部撕毁,连土坯靶台也拆了,还请来姨父姨母教训她不务正业。她理直气壮冲母亲说:“旧社会咱家为啥受穷受欺压?那些兵痞为啥把俺爹抓进监狱打得死去活来?不就是咱老百姓手中没有枪杆子吗?”一番话说得母亲哑口无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秀菊依靠刻苦训练,终于掌握了射击要领。民兵营首次进行实弹射击,打100米有依托胸环靶,她3发子弹打了30环,一下子就在全村出了名,当即被委任为民兵营副营长,几个月后又接替营长职务。全大队民兵营有基干民兵250多名,编为15个排34个班,配发轻机枪4挺、步枪、冲锋枪近200支,对于一个18岁的“黄毛丫头”来说,身上的担子确实不轻,既要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训练任务,又不能脱离农业生产,还得保证枪不离身的民兵安全。王秀菊没打退堂鼓,始终坚持劳武结合的理念,带领民兵在农业生产中打先锋。
   段庄村经过黄水冲淹,留下来大片淤泥板地,遇上干旱天,土地像鱼网状裂开二指宽的缝隙。这一年秋季,旱象十分严重,眼看种不上麦子,大队党支部动员全村打井抗旱,王秀菊组织女民兵参加,却遭到不少人的反对。旧社会流传下来的老风俗,打井妇女不能往跟前走一步,只要闻见女人味,井口就会自然歪斜倒塌。王秀菊不信邪,组织青年妇女成立起打井队,在村北一块耕地打一眼“女青年号”井。她带头在平地上挖大坑,挖几丈深找着泉眼,下边出水了,淤泥不断塌方,晚上挑灯夜战,瞅着黑咕隆咚的井底,大伙相互看着,一时间谁都不敢下去。她把棉袄一撂,脱掉鞋袜,高挽起裤腿,经深秋的北风一吹,浑身起鸡皮疙瘩,掂起酒瓶咕咚两口烧酒,拽住绳索下到井底清淤泥。经过十几天的连续奋战,终于打成一眼“女青年号”水井,浇地抗旱种上了麦子。
   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中,正在住院的王秀菊走出病房,拉起板车徒步往返200多公里,带领民兵从密县山区拉回石头,冒着严冬的飞雪,亲手操瓦刀和水泥,垒砌3座便桥和15个水闸。她还带领“铁姑娘班”跳进结满冰凌的康沟河内清淤,使民兵营成为一支坚强的战斗集体。
   生产打先锋,练武当标兵。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上级号召全国民兵都要学会游泳,对美蒋派遣特务,凡是天上飞的,地上藏的,水里游的,编织一张天罗地网,敢于消灭一切来犯之敌。省军区布置段庄村搞一个民兵连,组建方队接受检阅。民兵大都是“旱鸭子”,不会凫水,王秀菊利用村北岗下的大坑塘练兵,自个带头跳下水,在坑沿扑腾着学“狗刨步”。她还找来几根长竹竿,让男民兵在两头架着,帮助女民兵攀住竹竿学游泳。一不留神,她从边沿滑进深水区,立时闷顶没了影。众人把她打捞上岸,趴在地上呕吐一阵子,重新站起来,再次跳入水中。那年月比较封建,一帮子青年男女混在一个水坑内,很快招来众人的非议,纷纷跑到现场瞧热闹,流言蜚语传播的绘声绘色,说王秀菊是个“疯丫头”,把全村的闺女都带疯了,没人敢娶她当媳妇。面对冷嘲热讽,王秀菊顶着压力,依然坚持训练,让男女民兵学会武装泅渡,按时接受了上级的检阅。
   有一次组织民兵搞战术训练,在敌人火力下运动投弹。轮到一个男民兵投弹,拉开弦一紧张,抖索索的手臂背在脑后,将手榴弹撂进掩体内。眼看滋滋冒火的手榴弹就要爆炸,危急关头,王秀菊一个箭步冲上去,来不及捡拾,飞起一脚将手榴弹踢出掩体,随即在空中爆炸,幸好没有伤着人。训练结束后,母亲闻听冲她说:“妮,你吓死我吧,万一弄出啥事,后悔都来不及。”她却跟没事人一样,大大咧咧一笑说:“经常跟枪炮打交道,哪会没一点危险呢。”
  
   比武夺魁
  
   1959年10月,开封地区举办全区民兵军事和体育比赛,其中射击项目参加180多人,打第一、第二练习。这天上午,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王秀菊应邀参加比赛,出场后瞅见看台上军地领导全部到场,观众席上几千双眼睛注视着靶台,让她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她领了5发子弹,装填后先打100米胸环靶,砰、砰、砰,一气打完,只见报靶员举起小红旗,连举5次,报告50环,全场欢声雷动。接下来,她又打200米无依托靶,5发子弹,命中49环,以总成绩第一夺魁。
   此后,王秀菊应邀参加武汉军区大比武,她与新乡市刘庄村的民兵营长史来贺和济源的吴长娥等3人,代表河南全省民兵为军区首长现场表演。100米有依托靶打玻璃瓶,每人5个目标,王秀菊枪枪开花。第二轮打200米无依托活动靶,仍然是5个目标,在远处不停地向前运动,很难捕捉到准确位置。对于这种移动靶,她还是头一回遇到,心里没有底,只好沉着瞄准打提前量,一枪一个,全部命中,再次夺得全军区第一名。
   1960年2月20日,王秀菊作为全国民兵英模代表大会的候选人,由省军区统一集中到教导团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培训,每天与正规部队一样,荷枪实弹,上午集中练习射击,目标是打玻璃酒瓶,下午训练队列,重点练方块队齐步走、正步走。特别是实弹射击,打了一轮又一轮,反复选拔枪法最准的,最后实行淘汰赛,从全省代表中筛选出3名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其中有“狼牙山五壮士”的幸存者宋学义、新乡市刘庄民兵营长史来贺,就她是个女民兵,准备进京参加全国首届民兵英模表彰大会,接受毛主席和中央首长的检阅。
  
   主席授枪
  
   1960年4月18日,全国首届民兵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王秀菊作为全国517名女民兵代表之一,与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中的主人公汪月霞、电影《地雷战》中“玉兰”的原型孙玉敏、闻名山东的“神枪姑娘”刘延凤等一块进京参加表彰大会,并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受到毛泽东、朱德、宋庆龄、董必武、邓小平、林伯渠、彭真、贺龙、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4月22日上午,住在西苑宾馆的王秀菊突然接到通知,让她和宋学义、史来贺3人集中乘车到指定地方进行实弹射击,接受毛主席和中央首长的检阅。专车将他们拉到北京警卫部队靶场,那是一个坐南朝北的向阳坡,南边的看台稍微高一些,大敞篷里边临时安排有首长座位,一条斜坡由高到低向北延伸,周围的警卫人员和报靶员全部是穿军装的军人。王秀菊看到毛主席、朱德总司令、邓小平、宋庆龄、董必武、林伯渠、贺龙、罗瑞卿等中央领导和军委首长依次在看台上就座,一时间心情激动的怦怦乱跳。河南省的代表率先出场表演,她被安排在最东边第1号靶台,毛主席就坐在她身后,今生今世能够这么近距离接受伟大领袖的检阅,一股暖流迅速涌遍全身,感觉特别的幸福。阳春四月,风和日丽,能见度极好,是打靶的最佳时机。按照要求,代表们先表演第一练习,打100米有依托靶,每人5发子弹,按顺序装填完毕,随着发令声响起,王秀菊深呼吸一口气,屏神息气,持续击发5个点射,随即报告:“射击完毕。”只见北边的报靶员接连举起5次红旗,她打了50环,顿时看台上响起一片掌声。表演完第一轮,又打难度相对比较大的200米无依托靶,王秀菊仍然排在第1号靶台,迅速压上5发子弹,向身旁的裁判员大声报告:“准备完毕。”因为有了第一轮的好成绩,她的心态更加平稳,感觉眼前的目标清晰可见,操枪速射,枪枪命中,又打了50环,全场再一次欢声雷动。
   这时候,毛主席高兴得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向她身边问道:“你是哪个省的代表啊?叫什么名字?”
   王秀菊急忙立正回答道:“报告主席,我是河南省的,叫王秀菊。”
   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毕占云将军走到毛主席身旁,操起浓重的湖南腔笑呵呵说:“主席,这是我们河南来的。”
   毛主席冲王秀菊伸出大拇指笑笑呵呵说:“打的好,打的好,你真了不起。”

共 797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历史就是这样,它给你一个什么样的舞台,就能让你活出一段什么样的人生来。尤其一个女人,在旧的社会制度下,也只能遵从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男女有别的原则委曲求全地过着不属于自己的一生;但是,到了新社会不仅能走出家门,走上社会,还可以拿起枪杆子,并在不断学习和进步中走向更高的领导岗位,这不得不说是新中国的成立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新中国给予妇女的一种权利。文本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情感饱满,很好地诠释了一位生在旧社会,成长在新社会的中国劳动妇女——王秀菊的成长历程。推荐阅读。编辑:长袖伊人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25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4-10-24 08:40:47
  阅读着这个人物,不禁让人想起了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女子们,用现代的网络语言形容,她们都可称得上是“女汉子”,但这个“女汉子”却是褒义的,也是得到社会共同认可的。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1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0-24 09:33:01
  环境造就了女汉子,时代也需要女汉子。
2 楼        文友:闲妹        2014-10-24 08:46:16
  再一次阅读战友美文同样感动,时代造就了新中国的女性,一种情怀一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2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0-24 09:33:57
  当今社会更加需要这种女汉子的爱国主义精神。
3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10-24 18:33:08
  读后,由人而生敬意!“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回复3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0-24 19:13:49
  在当今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尤其是亚洲地区不太平的形势下,我们国家亟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这种正能量。
4 楼        文友:根岩        2014-10-30 09:52:26
  读这篇文章让我心潮起伏,近在咫尺的家乡人物,以前只知其人,却不知其人生经历这样的感人,这样的曲折。为故乡能够有这样优秀的英模欣喜,也感谢作者的精心撰写。
回复4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0-30 12:00:55
  去年应老英雄小儿子之邀,为其撰写长篇回忆录10多万字,已经出版。这是征文浓缩稿件,不能详细展开叙述。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