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断弦谁听】道可道(六篇)

精品 【断弦谁听】道可道(六篇)


作者:白云岛 探花,1466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90发表时间:2009-05-15 13:50:40

【断弦谁听】道可道(六篇) 【我看人性及其成长和教育】
  
   人性,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从大背景来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和历史条件下,人性不同。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从阶级的角度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而从人性的对象的角度则可以分为“人对物”、“人对人”和“人对精神”三个阶段。人性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三个方面。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在不同的时期,人性的侧重方面不同:
   第一,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时期,人类大致处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阶段。人类面对着自然界的生存考验,社会文明才刚刚起步,人们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基本解决。这个阶段就是“人对物”的阶段,人性主要是自然性。
   第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的物质需求在社会中能得到基本的满足,而人与人之间要求合作互利,形成了依存共生的关系。人要为社会服务以取得社会给他的生存条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人的生存要面对的对象不是只有自然,更有社会,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这个阶段大约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此时,人性侧重于社会性。这就是“人对人”的阶段。
   第三,到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候,人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完全满足了。那时,社会文明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就会追求更多的精神上的享受,也要求有更丰富的精神产品。这个阶段就是“人对精神”的阶段,也就是我们向往的共产主义社会。此时的人性则更注重精神性了。
   现阶段,我们可能尚处于“人对人”阶段的初期,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
  
   其次,从小环境来看,不同的国家,社会,不同的地理气候,风俗习惯,家庭教育等等因素都会导致人性的很多方面的差异。比如中国人勤劳坚韧,美国人自由奔放;比如南方人内秀而北方人豪爽,等等。
   当然,除了以上说到的“生产过程”的原因之外,还有“原料”的原因。年龄、性别、个人的性格和气质都对人性有很大影响。比如小孩天真顽皮,大人成熟稳重,男人的刚毅像山,而女人的温柔像水,等等。现代科学研究已发现血型与性格有一定的联系;人的气质也是与生俱来的;某些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也与其特定性格有关。
   所以,人性的生产过程很复杂,既有先天的特定因素,又有后天的巨大影响。不同的算式,在不同的条件下,执行相应的程序得到不同的结果。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其规律的,人性的形成自然也有其“运算法则和执行程序”。
   人性既然这么复杂,那么是否就没有定论了呢?
   也不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认识到当今社会的客观问题。对人,知人善察;对己,自知自省——这样才能提高生命质量。
  
   至于,什么人什么书什么事的那些,有的或许还在我脑空中纷飞,有的或许已在我脑海里融化。我不知道如何比较才能得到一个“最”字,也不知以什么标准来筛出一个“冠军”,更不想胡乱编造来敷衍塞责。
   人真的太复杂……
   我曾经有一句自己名言: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了如指掌(因为手指和手掌可以细致观察、使用);最不了解自己的人也是自己——难望项背(非难忘项背的原意,我是指人总是看不到自己的某些方面)。
   这就是人性。似乎又很简单……
  
  
   【未知生焉知死】
  
   人,活着,干什么?——总是一不小心就想起一串很沉重的问题。活着是什么?又是为什么?
   只是知道,生是一个走向死的过程,死就是生唯一的答案。
   只是知道,死似乎很容易,而生却有着太多的艰辛。
   但是,既然是一种生命,就应该蓬勃地生长——哪怕生命只是死神唇边的笑。明知道会死,但是要活着。如果生是为了死,又何苦去走这苦难的人生过程呢?所以,死不是生的目的。
   那么生呢?如果生是为了其本身,那就只是徒劳了。因为谁都挣不脱死的阴影,逃不过死的纠缠;因为死是生必然的结局。我想,活着也许就是为了生命旅途的风景吧。
   活着,是一种拥有;活着,是在不断地失去;活着,是一个得与失辩证演绎的过程。那么,人性则是在其中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树吧。
  
   翻开昔日的日记本,仿佛打开了我人性成长的相册。许多对人性的思考和感悟,也在上面踩满了足迹。
   如果要我简单地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
   我推崇珍惜,坚强,明智,自信,乐观;
   我反感贪婪,自私,势利,虚伪,颓废。
   这些在我身上都有体现,仿佛很矛盾的。
   如果在要我用一个词来概括,我只能无可奈何地说——复杂。
  
   人,真是复杂得可怕。比海洋更宽阔深远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深不见底的是人的心。很多时候,我都想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但是,有时候却反而更加看不透。而又有的时候,仿佛什么都看透了,以为万事皆空。也就因此陷入悲观和消极的旋涡。经历许多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远远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于是,我深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也不再刻意地去追求和思索许多问题的答案,不再总是自以为是地想用我的思想去解释许多问题。虽然我仍然喜欢想,却只是播种而不去收获了。
   曾经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愤懑,曾经也是锋芒毕露,却还是被现实捶打得服服贴贴。但是,狂傲的本性还是没有变多少,真的是本性难移,我终究是一只鹰啊。
   溪自有溪的温婉情致,海却有海浩瀚的情怀;鱼自有鱼的嬉水趣,鸟自有鸟的搏天志。而我却是一只折了翅膀的鹰——心托洁云,身陷冥谷,苦盼着——冲天而起的那一天……
  
   童年太多的梦想总是以“我长大了要。。。。。。”来开头,仿佛一切的夙愿都能够在长大之后现实。而今长大了,那些梦却不知道遗失在哪里。儿时一直期望的时刻不知觉间已经到来,可是此时又有多少如愿以偿的喜悦呢?长大了呀,什么时候就这样长大了呢?仿佛一下子突然长大了,而真的长大了倒是怀念起那金色的童年。
   也许,是我们不懂得怎样地珍惜拥有;也许,美丽的不是美丽本身,而是对美丽的希望与追求。
  
  
   【生命和死亡】
  
   有的年轻人,也许想过这个问题;但总以为年轻和死亡好像相隔很远,荒芜了对此更深入的思索。也许,有人会在目睹一场横飞的车祸后,猛醒。——其实,我们的生命就是走在死亡的边缘;其实,生命就是死亡唇边的微笑。
   佛教,道教,还有基督教,像很多具有积极意义的宗教思想,其实也一直在从哲学的本源思考生命和死亡。生与死是修行的第一课。而当今的文化主流却太注重细枝末节,很少去追究和思索生命的本源和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我们不能时时刻刻想着死亡必将来临,而什么事都不做;也不能丝毫不思考生命和死亡,就让时间这么飞逝。我们每天都应该拿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做镜子,照照,想想,——看看自己有着生命气息的脸,眼睛还会眨动;在梳理头发的同时,也梳理思绪。
   当然,生命也是很顽强的,很神奇的。当我们看着一棵石隙中的草时,就会一下子明白这个问题。
   也许,不必疑惑什么,也不用总去想死亡离自己究竟是近还是远,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映射到这棵草。
  
  
  
   【我的心路】
  
   记得我小时侯喜欢穿军装,因为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军人,铁一样的军人。初中时,被一群恶少堵在路上打耳光;家人到外地谋生,却被当地的恶霸砸了家,又被城管的以执法为幌子野蛮欺压;高中时,曾在山上被土匪抢劫。所以,我更加坚定了这个信念。许多仇恨的种子都在我的心中扎根,痛苦地折磨着我,鞭打着我的理想和灵魂。每一次我都发誓一定要强大,不要再让我和我的家人被人欺压。同时,我也看到很多不公平的现象,我对这个世界满是抱怨,胸中也满是梦想。我不仅想着要为了自己,也要为了这个不如意的世界,为那些和我一样受欺负的人,那些苦难没有尽头的老百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我那时的思想写照。
   每一次想哭的时候,我都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每一次颓废的时候,我总是努力地寻找希望。就是在大二那次刻骨铭心的失恋打击时,我几乎痛不欲生,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和爬起,我终于支撑着渡过了那次感情的暴风雨。那一次仿佛经受了一次死亡的考验。之后,我发现我比我想象的要坚强,也许是我变得坚强了吧。我终于知道原来我的梦一直都是那样茂盛地生长着,从来都没有枯萎过。
  
   我以为这个世界很残酷,是因为所有的人都很残酷。——又或者是所有的人都很残酷,这个世界才会显得残酷。我想人要在这个社会中艰难地生存,所做的一切都是可以原谅的吧。所以,有时我也会原谅我的势利。但是,人的欲望似乎永远都不能得到满足。如果贪得无厌,得寸进尺,那就是罪无可恕了。
   一个明智的人,应该懂得该珍惜什么又该舍弃什么。这样才会让生命更有质量和效率。可惜,很多人都不明智。我明智的时候好像也不多,有时候还会很任性。我想这就是我折断了翅膀的原因吧。我太容易理想化,也有着很强的叛逆性。我知道,如果不符合这个世界的原则就只有灭亡。而今,我折断了翅膀的下场告诉我:不要再和这个世界对抗。我就只有等着我伤愈后,乘风而起!
   未来会怎样,总要向前走了才知道。这就好象水没有缝隙,但是鱼却可以逍遥其中。我如果真的是鸟,就该选择天空,我如果真的能够飞,就不要忍受着泥泞中的匍匐。毕竟,在这一路的风雨中,我成长了,感悟了。毕竟,我还一直守这那个要飞的梦。从前,是我太弱小,翅膀也稚嫩,是我不懂得把握风向。现在,我就等着那一场风云了。“金鳞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成龙。”——有个人曾经对我说过的。我要成就事业,为社会做些事情;也要净化了心灵,高尚了情操,享受我生命的乐趣。
  
  
   【三十而立的问题】
  
   对于人性三十而立,我认为这只是相对的。本来年龄对人性,对人生的感悟是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它不是独裁专政的,还有其他许多的因素也影响着人性的发展和成熟。
   首先,人有所不同,所经历的事更有许多不同。这些本来是相对次要的因素,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化成为主要的因素。比如一个弱智的人,他的人性发展就要相对滞后。当然,弱智的人只是少数。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修养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那些先天的基础和后天的发展的差别积累起来,对人性有重大的影响。这就使人性“立”的标准不能唯一化和绝对化。
   其次,不同的条件下,人对时间长短的感受不一样。虽然时间的长短是客观的,但是人对时间的感受却是主观的。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段时间的感觉有很大的不同。想必我们都有过度日如年的感受吧。年龄的长短和生命的感受多少并不是决然对应的。
   所以,很有可能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人比一个五十岁的人所感受和体味的更深刻更丰富,他的生命长短也就不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了。所以,对生命感受的长短在于生命主体的主观感觉,而不在于年龄等客观的标准。因此,对人性的而言,如果一个人得天独厚,也可以二十岁左右就早熟而立了人性。那么,我们应该看一个人的客观经历和所获得的生命主观感受,来判断其人性的修炼是否到了“立”的程度。
  
   再次,“三十而立”是孔子时代的标准,到今天是否适用也是一个问题。从生理的角度来看,现代人比古代人的寿命长了很多。而且,现代人的优越生活条件使其性成熟期也相应提前了。这样,人性“立”的年龄界限是否也该提前呢?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现代文明程度发达了,知识膨胀了,思想复杂了,于是,人性要“立”的话,走的路也要长了。那么,这个“立”的界限是否又该延后呢?——不知道这里的“三十而立”是不是以上两点的综合效果?如果是,那又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再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健康”的标准也带商榷。如果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可能很少有人能被认为是完全健康的,很多人都属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状态。显然,这里健康的“人性”不能是那个标准。因为,如果是的话,那就很难谈“立”了。所以,这里健康的限制一定放宽了。但即使这样,人性“三十而不立”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果再加上一个不算简单的标准,那到“三十而不立”的例子不是变得更加普遍了吗?——这不就是把问题极端化、绝对化了?这样,如果再用归纳法推论一下,就把“健康人性三十而立”这个论点否定了!
  
   此外,对于现代的教育方式,我目前无能为力。我希望它能容纳个性,培养创造性,踏踏实实地注重能力和素质。人性的形成和发展,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影响,所以,健康的人性有赖于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当然,学校、家庭的教育也很重要,而这也处于社会之中啊。
  
  
  
  
   【道可道】
   ——思丝
  
   水,要沿河道而行才能利苍生,才能入海洋,否则任其四溢,只会泛滥成灾。所以,“道”是不能没有的。——天行有道,宇宙中的星体,若不循其“道”去运行,这世界岂不乱成一团糟?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文化之道也是如此。那在未有“道”之前,那些在荒野中披荆斩棘的开拓者是否也算“道”者?那么,在星际轨道之前,那一片混沌空蒙中是怎样有了“道”呢?——难道是星星走多了,走出来的吗?
  
   有一句佛语:“心中有佛,便无处不是佛”,佛其实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而“道”的本质不也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吗?就是在有形的“道”上走的时候,心中不是正存在着一种无形的信念的“道”吗?如此:“心中有道,道在于心,便无处不是道”。
  
   但“道”也有束缚作用。“道”在“融通”的同时,也可“偏执”。简单地理解,就好像一条路通向了一个地方,却让人们不走向路之外的其他地方。——“融通”是“无道”,然后,在“无道”中开辟出“另道”,便是“偏执”了。也许世上的路都是这样走出来的,包括政治、文化等许多许多都是如此。最终的状态,必定是“无处不是道”了。——最初的状态也是“无处不是道”。(就好比没有路,到道路纵横交错)
  
   也许,只有在死亡的边缘上回首人生,才能最真切的领悟;也许,只有仰望星空放眼寰宇,才能最深刻的感慨生命的神气和卑微。人的生命只是短暂的一瞬,生命之道在走的时候似乎漫长,到尽头时才知其短暂,短暂得只是人生最铭心的一瞬记忆。而“道”是怎样的,又有多少人留意了呢?又也许,一切本就无所谓……那还说什么呢?
  
   我弟弟说的一句话,给我印象深刻:“佛曰,尘世本为空;道曰,尘世本为轮”。
  
  
   白云岛作于2002年1月

共 569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我看人性及其成长和教育】,作者在这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颇有一番道理,其中“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了如指掌(因为手指和手掌可以细致观察、使用);最不了解自己的人也是自己——难望项背(非难忘项背的原意,我是指人总是看不到自己的某些方面)。”我觉得尤为有其含义。【未知生焉知死】,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死吗?不然,因为死不是生的目的,所以活着不完全为了死。【生命和死亡】,这一篇似乎是继续了上一篇的问题,生命和死亡总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里,有的人活着,有的人死了,或许只是一个念头,但是真正的决定还在我们。【我的心路】这一篇中,我们看到作者的曾经,残酷的现实和苦难的过去,磨练了人的意志。【三十而立的问题】作者通过人的不同、条件不同、时代问题、健康问题来谈论一番三十而立,可谓是标新立异,令人咂舌。【道可道】何谓道?在这篇道可道中,或许会让读者们找到一丝“道”吧!作者六篇,每一篇都有一番道理,值得一读!(推荐理由:人生道理,利于他人。)【编辑:樱之信】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5033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樱之信        2009-05-15 13:52:58
  向作者问好,期待作者来稿!
即使502变成520也粘合不了我破碎的心......
2 楼        文友:白云岛        2009-05-15 17:31:25
  感谢朋友
只要我有飞越黎明的翅膀,星星也会长大成太阳!——白云岛
3 楼        文友:风雨承诺        2009-05-18 02:16:54
  “但总以为年轻和死亡好像相隔很远,荒芜了对此更深入的思索。也许,有人会在目睹一场横飞的车祸后,猛醒。——其实,我们的生命就是走在死亡的边缘;其实,生命就是死亡唇边的微笑。”
   言之有理……
喜欢一切美好事物
4 楼        文友:风雨承诺        2009-05-18 02:17:18
  作者的文字还需细品的,呵呵……
喜欢一切美好事物
5 楼        文友:南山竟然也有菊        2009-05-18 22:05:32
  【编者按】【我看人性及其成长和教育】,作者在这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颇有一番道理,其中“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了如指掌(因为手指和手掌可以细致观察、使用);最不了解自己的人也是自己——难望项背(非难忘项背的原意,我是指人总是看不到自己的某些方面)。”我觉得尤为有其含义。【未知生焉知死】,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死吗?不然,因为死不是生的目的,所以活着不完全为了死。【生命和死亡】,这一篇似乎是继续了上一篇的问题,生命和死亡总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里,有的人活着,有的人死了,或许只是一个念头,但是真正的决定还在我们。【我的心路】这一篇中,我们看到作者的曾经,残酷的现实和苦难的过去,磨练了人的意志。【三十而立的问题】作者通过人的不同、条件不同、时代问题、健康问题来谈论一番三十而立,可谓是标新立异,令人咂舌。【道可道】何谓道?在这篇道可道中,或许会让读者们找到一丝“道”吧!作者六篇,每一篇都有一番道理,值得一读!(推荐理由:人生道理,利于他人。)【编辑:樱之信】
   ——————————————————————————————————————
   赞同!!!
真诚善良自信,我爱故我在!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