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我的童年故事(散文)

精品 【江南】我的童年故事(散文)


作者:刘学铭 举人,385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96发表时间:2014-10-24 10:04:50
摘要:小时侯家穷,总是过穷年。 但是,越是穷孩子,就越爱过年。

【活下来真难哪】
  
   打开辽宁省地图,人们便可发现,浑河、太子河和杨柳河,在海城西北角70华里处汇合在一起,由东西转向南北。在河流拐弯处,有几个被芦塘和草甸子包围的荒村,这便是过去土匪经常出没的南大荒。
   那里有一个地势低洼的小荒村,名叫刘家甸子屯。一年早春,在村东头一座茅草房子里,一位性情聪慧的农家少妇,生一个大脑袋小细脖的男孩儿。
   自从这孩子出生之日起,就被看作“家门不幸”的象征。
   他体弱多病,一切生理功能都滞后:两岁走路直跌交,三岁说话口齿不清。
   这时,有人私下里议论:“这孩子可能短命”。
   惟有一个女人对他疼爱有加,这个女人便是我的母亲。
   母亲共生8个孩子,存活下来的有5个。
   在死去的3个孩子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个是4岁时患麻疹死去的小弟弟,他叫小凤舞。这是个人见人爱的小人精,不仅长相好看,而且绝顶聪明。虽然他比我小两岁,但智商却远远超过了我。他在世的那几年,我被他比得什么也不是,在家里几乎处于完全被忽略的地位。那时,我不懂得什么叫妒忌,否则我对他的夭亡,决不会那么悲痛欲绝的。
   爸爸对孩子的情感一向很淡,惟独对小凤舞情有独钟。对于他的死,爸爸曾多次暗自垂泪以酒浇愁。爸爸一向不信鬼神,但对小凤舞的死亡,他却提出了纯属于迷信的解释。他认为小凤舞是死在他的名字上了,他说:“龙飞凤舞,腾空而去,哪有存在人间之理?”
   有时,我想,如果凤舞活到今天,他不仅完全能超越我现在的并不怎么显赫的地位,而且我们刘家一定会出现一个英俊潇洒、才气横溢、光宗耀祖的精英。可惜呀,可惜!
   另一个是患流感死去的小妹,她叫小雄儿,死的时候还不到周岁。她长得非常怜人儿,大眼睛葡萄水似的,鼻梁高高的,因为额头特别突出,外号叫“小山东”,一笑两个酒窝儿,特招人喜欢。
   妈妈忙里忙外,没工夫抱她,差不多整天都放在炕上。
   她很少哭,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然而,她所能看到的,只是寒冷屋子里的清贫景象:四堵结霜的墙壁,房梁上南归燕子留下的巢穴,被风吹得呜呜作响的纸糊窗户。偌大的多彩世界,她看得太少啦。
   当有人过来看她时,她那双大眼睛立刻放射出兴奋的光芒,一边撒欢地蹬着小胖腿儿,一边“哦、哦”地与人对话。
   我是最爱听她“哦、哦”絮语的好哥哥。
   人世间情深似海,但她得到的太少了;人世间美好的事物太多了,但她看的太少了,一场流感就夺走了她幼小的生命。
   那时候,无论大人小孩一旦得病,除了发汗、刮痧、拔罐子之类的土法偏方之外,根本就无药可医。
   小妹发着高烧,在炕上整整煎熬了七天七夜,这才闭上了她那双还没有看够这个世界的大眼睛。当时,哪怕有几片退烧药,我的可爱的小妹也会起死回生,说不定还会出落个刘小庆式的美丽的大姑娘呢。
   当小妹被一捆谷草卷走那天,我第一次感受到生离死别的悲苦。
   当时,我也学着妈妈和姐姐的样子,边哭边絮叨:“小妹,你放心吧,哥以后遇到啥好事,都告诉你!”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侯尽管我还没有明确的意识到,但是,在朦胧中滋生着珍爱生命的极为原始的感觉:“我要好好地活着,要看好多好多的好事情,告诉我在阴间的弟弟和妹妹。”
   最后一个夭折的小弟弟,是在生下三天得产后风死去的,当时我正在外地读中学,因此,我只感到有点遗憾,并没有过分的悲哀。
   在活下来的5个孩子中,按男女混合排序,我居正中:前边有大姐和哥哥,后边有两个小妹妹。大妹比我小6岁,小妹比我小12岁。
   在两个小妹出生前的一段时间里,我是家中最小的,而且绝对不能忽视的是,我是个男孩。所以,在最有实力的竞争者小凤舞死后,我在家里(尤其是母亲的心目中)的地位,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我所以取得优越的地位,其原因有三:
   其一,姐姐虽然性情温柔,任劳任怨,在所有孩子中她的品行最好;但是,在重男轻女的社会中,自然不会成为家中宠爱的对象;惟一可以成为我的竞争者的哥哥,又生性暴躁,常在外边惹祸;我呢,生性温和,老实听话,两相对比,自然是“有存孝不显彦章”了。
   其二,我生来体弱多病,正如前文所说,一切生理机能都滞后,妈妈在我身上花费精力最多,因此,对我的情感也最深。
   其三,我的性格集中了父母双方的优点:我的正直、刚毅和刻苦的秉性,像爸爸;我的节俭、勤奋和机灵的性格,像妈妈。但我更多的还是像妈妈,关于这一点,妈妈最感欣慰,她常在人前夸我。说在所有的孩子中,顶数二儿子最像她。
   如果妈妈是皇太后的话,我一定能压倒哥哥,荣登东宫太子的宝座。
   穷人家没有皇位可继承,但也有相当于皇位的不平等的命运安排,这就是把仅有的一人受教育的机会,究竟交给谁的问题。妈妈决定供我读书,并不是因为我比其他兄弟姐妹更聪明,纯属于她老人家的偏爱。
   今天,尽管生活和工作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一想到我的三个夭亡的弟弟和妹妹,一想到我是百分之六十二点五存活率的幸存者,就不无庆幸地宽慰自己:“人哪,难得活着,还奢望什么呢?”
  
   【酸楚的记忆】
  
   小时侯家穷,总是过穷年。
   但是,越是穷孩子,就越爱过年。
   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因为过年可以使平时对物质的希冀得到微许的满足。
   我对过年的希冀有三:
   其一,是放鞭炮。因为家穷,过年买不起鞭炮,就得设法靠平时积攒,每逢村中婚丧嫁娶燃放鞭炮时,就冒着硝烟。顶着炮火,冲到震耳欲聋的爆炸现场,去抢拾因返潮而灭火的"哑巴"炮仗,然后,将这些如获至宝的战利品,放在炕席底下哄干,保存到年三十半夜接财神时燃放。
   其二,是扇片笈。片(当地发pia音)笈与现在幼儿看图识字的卡片很相似,但比现在的卡片粗得多,画面上画着简陋的人物肖像和动物图案。扇片笈要求每个参与者都拿出相同数量的片笈,画面朝下地放在一起,然后,依着由"石头剪子布"确定的顺序依次扇动,谁扇得画面翻过来,那片笈就归谁所有。这既是一种儿童游戏,又是一种低级赌博。长大成人后,我在社会上曾多次上当受骗,面对损失惨重的骗局,我所以没有抹脖子上吊,应归功于我童年时扇片笈所养成的赌徒性格。当年,因为家穷买不起真正的片笈,我就让心灵手巧的姐姐模仿着真的来画,姐姐画片笈的技艺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赌场上是畅通无阻的。
   其三,是吃饺子。对于常年处于半饥饿状态的穷孩子来说,吃饺子自然是梦寐以求的美事,这也是他们望眼欲穿盼着过年的主要原因。
   虽然如今过年吃饺子已经是家常便饭,往往春节过后就不留任何印象;但是,在当年过年不吃饺子,就是一件大事故,那差不多就意味没有过年,那种白白盼了一年的失落感,给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我的一生中,曾有过两次过年没吃饺子的经历。第一次,是我小的时候,因灾荒年,包不起饺子。
   记得,那年大年初一早晨,我、哥哥、姐姐和妹妹围坐在饭桌边,默默地吃着白菜汤和玉米饼子,谁也不提过年的事儿,仿佛我们过年后不是长了一岁,而是都长成懂事的大人了。当时饭桌上的气氛特别严肃,严肃得近乎于庄严。
   妈妈眼泪汪汪地望着比平时打扮得略微整齐些的四个孩子,那表情是歉疚中略带几分感激:"吃完饭后,放几个鞭炮吧,好歹算过年啦!"
   第二次,是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工作特忙,顾不上包饺子。
   大年初一那天,懂事的大孩子,领着四岁的小妹妹,在外边到处玩耍,就是不到任何家去串门。这孩子的良苦用心是,想来个“瞒天过海”,不让小妹妹知道过年的事;不料,当天晚上就被机灵的小丫头看穿了,并提出了“抗议”:"妈呀,人家都过年,咱家咋不过年?"
   当妈妈的一听心就酸了,爱人含着眼泪哄着小孩子说:"等爸爸妈妈忙过这阵子,再给补上一顿饺子吧!"
   如今,故事中的两个主要当事人(我的妈妈和我孩子的妈妈)都已经过世了,但她们在当年春节时的音容和情态,依然活灵活现存活在亲人的记忆里。
   那是使人反刍生活和品味人生的酸楚记忆。
  
   【回首寒门】
  
   小时候,家境贫寒,买文具成了读书的一大难题。
   我的低碳人生,也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记得,我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没有笔记本,是用石板和石笔,做算术和语文作业的。
   石板是一块镶木框的黑色薄石片,大小同现在的电脑屏幕差比多。实际上,这是一块缩小的黑板,用石笔在上面能写出白色字来,过后再把字迹搽掉。石板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固定资产”,而石笔则是像粉笔一样的消耗品。由于我爱写字,石笔的消耗量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每天都自愿当值日生,并且主动承担倒垃圾的任务,以便捡同学们扔掉的石笔头。
   读到小学高年级时,我才恋恋不舍地同石板和石笔告别,被迫使用铅笔、钢笔和笔记本。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奢侈品。因此,我舍不得像一般同学那样,让纸和笔等学习用品,轻易地乃至正常地消耗掉,而是想方设法地节省,尽量增加它们的使用价值。比如,使用练习本时,正反两面都写字,自然不必多说;我还独出心裁地创造出两个节省办法来:第一个办法是,增大纸面的文字量,别人一页纸写一千个字,我能写一千五百个字。为此,首先,把字写得又密、又小;其次,充分地利用纸面,写字时紧靠纸页的边沿,尽量不留空白。第二个办法是,增大纸面使用次数,别人一张纸只用一次,正反面都写满字就报废了,我却一张纸用三次:第一次写铅笔字,第二次写钢笔字;第三次写墨笔字。不仅如此,已经用过的纸张,我还充分地利用它的剩余价值。我在小学时,曾用报纸订过几个习字本,我的墨笔字比其他同学略好一些,就是靠报纸习字本练成的。
   说完纸再谈钢笔。我的第一支自来水钢笔,是我考入县城高中时,舅舅作为贺礼送给我的。此前,我一直使用沾水钢笔。说起沾水钢笔来,我也有鲜为人知的节约秘方。这秘方涉及到笔头、笔杆和墨水。
   先说笔头,使用过沾水钢笔的人都知道,笔头的尖端有一道中缝,这是输送墨水的通道。书写时极容易把中缝压宽,再写字时,轻者笔画很粗,重者滴下一滩墨水。至此,笔头就该报废了;但是,我并不报费,而是用牙齿轻轻地把笔尖咬合,再在粗糙的废纸上轻轻地摩擦突出的棱角,于是一个完好的笔头,又可使用了。
   再说笔杆,这非常简单。东北地区漫山遍野都是大豆高粱,将高粱细杆截成三寸长一段,插上钢笔头,就是一支运用自如的沾水钢笔了。
   最后说墨水,买一块镇痛片大小的蓝黑色墨精,研成粉末、注入热水、搅拌均匀,装入洗净的盘尼西林瓶中。于是一瓶深浅由之的钢笔水,就这样制成了。
   总之,从读小学开始,我就以一种超常的节约办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学习用品匮乏的困难,进而养成了生活上节俭的习惯,随后又形成了我的简朴性格。正是这种性格,使我战胜了人生中各种挫折和磨难。
   常言道:“寒门出贵子”。我虽然不敢妄称“贵子”,但却敢说是个质朴无华、关注社会、热爱人生的赤子。所谓“寒门”,就是虽然家境贫寒,却能勤俭持家、读书教子的门庭,用当代生态文明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以“低碳生活方式”教育后代之家。
   六十多年来,我就是靠着“寒门”培养起来的节俭精神,乐观地面对一切艰难困苦,豪迈地走过“寒门”书生的人生历程:读小学、升中学、考大学;任助教、评讲师、当教授,直到登上国外大学讲坛,为洋专家做学术报告……

共 45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回想起童年,我们一定都会觉得,难忘而甜蜜。作者在这里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却让我们感到是那样的沉重和伤感,而且,作为七八十年代孩子,我是深有感触的。就像作者所说的,在别人家放过的鞭炮中,捡拾那些漏网之鱼,真是记忆犹新啊。但在那样活着真难,活下来更难的年月,一家人吃糠咽菜,却是恩爱有加,齐心协力。虽然其间有过令人伤感的离别,但我们活着,就一定会幸福的。第二章节中,作者选取了放鞭炮、扇片笈、和吃饺子三件事例,回忆了儿童生活的片断,充满了艰辛与苦涩,也充满了童真与童趣。通过这些酸楚的回忆,表达的是作者对生活的珍惜和感恩之情。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休闲娱乐的方式五花八门,山珍海味餐餐不离口,不再为过年吃不上饺子而发愁,不再为过年穿不上新衣服而哭鼻子,却失去了对年的憧憬和向往,甚至对生活本身,都失去了热情。人在贫穷时想着的是温饱,却容易在饱暖时不思进取,不知满足,甚至堕落。苦难教会人成长,享乐让人沉迷,时常反刍生活,才能更懂得珍惜拥有。家贫出孝子,寒门出贵子,这句俗语,道出了万般玄妙。是呀,我们并不奢求什么贵子,但我们在逆流而上,靠着质朴,靠着信念,靠着感恩之心,靠着节俭,靠着我们不懈地努力,去追求梦想,收获属于我们的,精彩的人生历程。文章语言平实,条理清晰,结尾点题,流畅的叙述流露出淡淡的感伤,引人共鸣。欣赏,推荐阅读!【责任编辑:重庆霜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25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4-10-24 10:09:56
  又见刘老师美文,物质匮乏的童年生活,令人心酸,尤其是大妹试图瞒天过海的举措,令人感动而感慨。如今不用再为衣食而发愁,却失去了那份童年的童真,和对美好生活和情感追求的信念。反刍生活,品味记忆,从中忆苦思甜,的确能激发人在感慨后更懂得珍惜和进取。
重庆霜儿
2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4-10-24 10:10:40
  再次感谢老师对江南的支持,祝你创作愉快,愿精彩纷呈!
重庆霜儿
回复2 楼        文友:刘学铭        2014-10-24 11:39:49
  谢谢你——重庆霜儿(从今后永远不会叫错你的芳名),对你精确深邃的编辑按语,我十分感动,再一次谢谢你!
3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4-10-24 15:32:03
  谢谢老师!叫我霜儿就好啦,四个字打着累。哈哈……你的散文写得真棒,欣赏并向你学习!
重庆霜儿
4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4-10-24 15:32:54
  对了,看老师如此高产,要不写篇幅《等》散文、诗歌、随笔、小说不限,主题不限,明天晚上九点后统一放文。
重庆霜儿
5 楼        文友:鬼无影        2014-10-24 22:49:53
  问好学铭,又见亲情佳作,读得沉重,也读得亲切。只要我们活着,就是一种幸福,那些心酸的往事,会给我们带来动力,带来信心。也许,我的童年,没有这样辛酸,但文中的许多场景,都犹如在眼前一般。让我们为了明天的美好举杯祝福,也为过去的沉甸甸地记忆举杯珍重。
6 楼        文友:鬼无影        2014-10-24 22:55:06
  猜猜我是谁?
回复6 楼        文友:刘学铭        2014-10-25 11:48:02
  看罢你的情真意切的点评,我好感动!虽然我猜不出你是谁,但依然没有减少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如果苍天垂爱,让我能体验到“他乡会故知”喜悦,那就再好不过了!
7 楼        文友:指间年华        2014-10-24 23:00:36
  问好学铭,童年的故事永远泛着甘甜!
指间年华
回复7 楼        文友:刘学铭        2014-10-25 11:50:42
  中午好!谢谢年华文友诚挚的关注和关爱!
8 楼        文友:潮仙        2014-10-25 08:04:46
  六十多年来,我就是靠着“寒门”培养起来的节俭精神,乐观地面对一切艰难困苦,豪迈地走过“寒门”书生的人生历程:读小学、升中学、考大学;任助教、评讲师、当教授,直到登上国外大学讲坛,为洋专家做学术报告…… 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8 楼        文友:刘学铭        2014-10-25 11:53:41
  中午好!
   谢谢潮仙文友雅赏和高评!问候了!
9 楼        文友:郭文敏来也        2016-01-21 22:27:41
  此文读后令吾感动,受益匪浅耳!
诗词、楹联研究员。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