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家乡的秋(散文)

绝品 【江南】家乡的秋(散文)


作者:秋绪 童生,90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88发表时间:2014-10-25 04:54:54
摘要:深秋里的家乡,那秋是饱满的,放眼处是一片金灿灿的妩媚。田里的稻禾此时弯着沉重的腰身,谷穗闪着灿烂的金光,似在尽情地享受秋阳最后的抚慰。山坡上的柑桔树,像是一把把打开的雨伞,覆盖着整个的坡岭,沉甸甸的桔子把那枝头压得弯沉,阳光滑过它略显微黄的身。

【江南】家乡的秋(散文) 我并非第一次回想起家乡的秋,也并非首次面对那种乡村之秋时的情景。
   深秋里的家乡,那秋是饱满的,放眼处是一片金灿灿的妩媚。田里的稻禾此时弯着沉重的腰身,谷穗闪着灿烂的金光,似在尽情地享受秋阳最后的抚慰。山坡上的柑桔树,像是一把把撑开的雨伞,覆盖着整个坡岭,沉甸甸的桔子把那枝头压得弯沉,阳光滑过它略显微黄的身。地垅上的丝瓜豆角依然在努力的向前攀爬,没有丝毫的倦怠之意。辣椒和茄子的叶子看上去有些微微的泛黄,但它的果实则肉质厚实,尽显本质特性。远处的棕榈树、樟树则是浓绿一片,是它们一年中枝叶最为茂盛的时期。只是,这时的村庄,不见了那炊烟袅袅的诗意,村子里也是很难遇见几个年轻人的身影。现代的生活改变了乡村柴禾作燃的传统烟火生息,而农业现代化的机耕种作模式,却腾出了村民在田间地头的劳力。如今的村庄里,那些稍微年轻和身强力壮的人,他们多数已走出了家门,去到了城里讨生活。一个诺大的村庄,只剩下一些老人、妇女和那些上学的孩子,他们在为这落寂的村庄勉强地支撑着人气。
   人在村庄里游走,偶尔会遇到一二个骑着单车的少年突然从身边飞驰而去,他们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称作“留守”的少年儿童吧。看样子,这些少年是要在这暂时的假日休整里而尽情的去释放其玩耍的天性,去找回自己对这片土地的陌生与熟悉,那份念想,还有那种远离课堂束缚的解脱和那份自由与纯真。也许过不了多久,这村庄里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少,那些田地也会无由地就此而荒芜,房屋也会慢慢衰败,而这一切的老去不只是光阴与人,还有一代代乡村人那种对故土的眷恋深深,以及对往事的美好印记。
   村庄外一口铺满水藻的池塘,满眼除了绿还是绿。池塘里的荷叶它尚未枯萎,但却看不见一朵荷花和莲蓬。水的下面,那藕就静静地享受着泥土的柔柔包裹,沉睡地不愿现身。池塘的四周生长着柳树和高大的樟树,地上依附着蓬勃生长,生命旺盛的野草,它们与弯弯曲曲的藤蔓无序地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风景,如果不是偶然有伶俐的水鸟从水面掠过,你就是从小池塘旁边径直走过,也很难发现这里原来藏着一弯碧水,另有一番景致和天地。
   池塘边的地垅处,那些竖立着的木竹支架上,丝瓜藤爬满了一切可以爬的地方,像是一张在晾晒的大鱼网。这是一种让我感到亲切的植物,因为小时候的我最爱喝母亲做的丝瓜蛋花汤,我是那么享受这种天然食材的鲜美味道。吃不完的丝瓜,就让它们在瓜藤上伴随着时光老去,风一吹,略显枯黄的它们在空中晃晃悠悠,摇摆不停,像是串串的风铃,在深秋里勾画出苍凉萧瑟的意境,宛如水墨画一般,浑厚而深沉。如果兴致好,不妨采摘几个下来,掏出它里面黑色的种子,留下浅褐色的瓜瓤,然后洗净晾晒,等到把它彻底晒干后,再捣去表面的瓜皮,就是一块很好用的环保洗碗布了。
   扁豆和豇豆,似乎跟丝瓜一样,一不留神,它就窜得到处都是。尤其是扁豆,栽上那么一两棵,不需施什么肥,只要不生炎蚁,它就会不停地开花结果,疯了一样地长豆,摘了又结,是足够一户农家人日常用菜之食的。这两种菜除了鲜食,还可以焯水晒干保存起来,留到冬天做烧肉或蒸肉的配料,风味甚佳。干扁豆籽用水泡开,剥去它外面的一层硬皮,用辣椒大蒜爆炒,这是惯吃赣菜辣味的人们特别喜欢的一种家常吃法,也是一种农家的独有私房菜。
   深秋里的乡村午后,像是一段慵懒的时光。此时除了小虫子的唧唧鸣叫,整个的村庄和田野是一片的寂静。老人吃过午饭后就有些撑不住了,眯着眼靠在椅子上打盹,孩子们也很快一个个东倒西歪地睡去。小狗早就溜得不知去向,只剩下那猫儿软软地卧在屋檐下,眯缝着眼睛,迷迷糊糊的似睡非睡。诺大的院墙内,几只鸡正在觅食,发出咯咯的叫声。这种散养的鸡完全不同于现代化养鸡场内的那种流水线里圈养的肉鸡,它们有着强健的体魄,结实的肌肉,艳丽的羽毛,而且十分机灵可爱,且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备受人们的亲睐。鸡的主人们平时是基本上不用去管它们,而是让它们自由地出入田间地头,院里院外,甚至于自家的堂屋。每当吃饭的时候,那些鸡似乎也知道什么似的,会窜入桌下,贪婪地伸长着脖子,在主人的脚下窜来窜去,让小猫和小狗嫉妒的两眼冒火,却又无计可施。
   生长在田间地头的那些野花,此时一样开得灿烂,像似在追赶春姑娘未尽的风韵。什么鸡冠花、野菊花、木芙蓉……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依然是那么花枝招展,尽显妩媚,在笑迎这秋的繁华与厚实。有些花是我小时候常见的,虽然它们的颜色各异,也算不上鲜艳和那么妖娆,但开起来的姿势却有些可爱悄皮,走到哪都能感到它的朴实无华,所以印象很深。一直记得它们有些藏在花朵里的种子,黑黑的比芝麻还细小,闪着绸缎般的光泽,放在手心里会有一种滑溜溜的舒服感,让人心痒得不行。
   农家的院墙内,挂在竹篙上的是一溜的晾晒着的高粱小桔杆。看那样子,那是农家人准备用它来做高粱扫帚的。小时候,我家就经常用这种扫帚,还有那种芦苇帚和竹帚。不过高粱帚我不是太喜欢,它太过短小不说,而且帚的上面总是残留有很多的空壳,扫地时很容易脱落,使地老扫不干净。这种扫帚也不够大,用它打扫院子时也很是费劲。除此以外,还有芦苇扫帚,就是把采来的山芦苇晒干后捆扎而成。最有趣的是有一种专门用来扎扫帚的扫帚草,这种草能长成很大的一蓬,砍下来晒干就能做成很好用的扫帚,扫院子也较为方便。而竹扫帚自然是用竹子的枝丫做的,把那枝丫直接用藤条捆扎好,再插入杆把,用它来扫农家的院子是最好不过了,那才是一扫一大片,就连那些什么小石头和土坷都能一扫而动,特别好使。
   村庄里,你偶尔还可以看见几间废弃的老屋,斑驳的土墙、锈死的窗棂,密密的蛛网、厚厚的苔藓,幽深的步道。这些苍老与衰败仿佛是在诉说岁月的久远,一段乡村人生活的过往故事。只是它们的主人早已不知去了哪里,已将它们冷落在风尘,唯有门前的那些青藤与小草,还是年年依旧不知疲倦的在发芽吐绿,打扮着这种荒凉之景。与这种荒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紧挨着村庄新建的洋式农家小楼。这种新式的农家住房组成了另一个新村,尽显其外在的亮丽之气与美。在这种农家洋式住房里,有的房子还是那种特别气派的洋式别墅,有好几层的结构,设计巧妙,被一个诺大的墙院围着,它的外在就让人感觉到无比华丽,让我们这些家住斗室的城里人彼为羡慕,只是大多也是人去楼空,门户紧闭,显得有些静悄悄的。
   现在的乡村与过去不同,赶上了国家加快小城镇建设,小康生活建设政策的好年头。村民们在那片土地上,满心欢喜地享受着国家“农业税”减免的惠农政策滋润;在以政策为扶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在尽情的打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开辟着新的生活。许多的村民都走上了勤劳致富的路,过上了现在城里人羡慕的农家悠闲生活。只是,这种乡村生活的美,也未能锁住那些壮年汉子和那些乡村男女青年的心!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心甘情愿的背井离乡,去赶时代的生活浪潮,沦为了都市的“农民工”,成为了城市里又一道亮丽的风景,有的甚至就此幻化成了城里人,变成了又一个思念故乡的游子。这种时代的色彩,会让你感受到不同阶层的生活轨迹和不同的生活追求,也会让你找寻不到以往岁月里人的那种知足生活心态,看不到从前乡村的那些静美和那种热火朝天的农事繁忙。
   家乡的秋带着一种厚重的美,这种美它属于每个爱着这片土地的人,然而这种美又同时依附着一种萧意,折射出一个我们不能回避的沉重话题:那些留守的老人、妇女、孩子、荒芜的地,该怎么办?人们该以一种什么方式来改变乡村的这种现状,又该如何去唤醒她本该应有的原始美?

共 30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也许只有身处农村之中的人才能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写下这一篇文章之时对那一片长大的土地的深沉爱意。读完文章,强烈的共鸣之后是与作者相同的无奈。社会在进步,经济也不断高速发展的现代,农村的城镇化也加快了脚步,层层小洋楼拔地而起。可是也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不满于农村现有的生活状态,向往更高的生活水平,因此更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去到城市之中。而哺育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农村之中,人越来越少,只剩下更多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而现下的农村,却像是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自一番秋收之景恢弘大气,成熟的高粱,缠绕支架而上不断盘绕的豇豆、扁豆和丝瓜,弯腰的稻禾,不知名的鲜艳的野花,悠闲漫步的鸡鸭,安静而又宁然的午后,几幢满经风霜却已然残旧破败的砖瓦老房。秋末,这一切一切的丰收之景,在作者的笔下生动而富有生趣。临到结尾,陡转直下,最后一句话深深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忧虑、无奈和苍凉之意。也许对于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现象的出现,我们所能做的,更多的是反思和寻求此种现象避免的方法。通篇读完,文笔细腻大气,移步换景之法表现出自己对农村的深沉爱意,满满的生活烟火的气息。问好作者,好文共赏,倾情荐读!【责编:浅黛眉妆】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260024】【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41231第295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浅黛眉妆        2014-10-25 05:06:52
  那种细小而又黝黑的种子,小时候也经常见呢。所以这篇文章读来,似乎是在自己赖以成长的家乡之中漫步,如临其境。亦同样不知名这是何种植物,只是知此种和蒲公英一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问好秋绪,感谢投稿江南烟雨,愿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天亮故事        2014-10-25 06:06:23
  乡村金秋是收获的季节,留守的老人和因为带着孩子离不开家的女人,他们面对丰收却是愁,秋字放在心字上就是一个愁字,留守成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只有农民工才有这番体会,一篇真实感受的佳作,精品也。
平顶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
3 楼        文友:指间年华        2014-10-25 12:46:24
  问好秋绪,又见精彩,喜欢这样的文字。浓郁而温暖……
指间年华
4 楼        文友:秋绪        2014-10-26 07:26:19
  眉妆编辑辛苦了,谢谢!
我以我笔写我心,轻描淡泻酬知音。
5 楼        文友:秋绪        2014-10-26 07:29:08
  天亮老师客气,作品说不上好,多指点。
我以我笔写我心,轻描淡泻酬知音。
6 楼        文友:秋绪        2014-10-26 07:31:47
  华华好,谈不上”精彩”,问候秋安!
我以我笔写我心,轻描淡泻酬知音。
7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4-12-31 22:05:03
  我们不否认我们常常用一种怀恋的心态,看着周边的变化,我们经常容易忘记那些进步的方面,而放大那些不好的一面。但是在农村问题上,在农民问题上,我们又不得不说,我们采取了一种近乎“绝根”的方式来推动农村的发展,来推进城市化进程。其实人民没有疯,是官僚们疯了,我们在取得发展进步的同时,却毁了我们的村子。于是在新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和乡村能够真正做到和谐发展,不要冒进,也不只是为了政绩去发展,而是要实打实地为老百姓,老乡们做实事,做好事。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吧,为这个国,为这个家,为这个村,为文学,为作者都有更加明朗的明天,新的一年,加油!各位亲。
回复7 楼        文友:秋绪        2015-01-05 20:44:37
  感谢编审的精心编排!谢谢您们的鼓励!
8 楼        文友:枯野秋然        2015-01-01 11:15:01
  一篇真实感受的佳作,精品也。
回复8 楼        文友:秋绪        2015-01-05 20:46:30
  谢谢枯野秋然的点评,算不上佳作,互相学习。
9 楼        文友:妙琴        2015-01-01 11:42:03
  欣赏秋绪这很现实的美文!学习!祝你新年快乐!
热爱文字是我一生的嗜好!
回复9 楼        文友:秋绪        2015-01-05 20:48:11
  谢谢妙琴的点评,远握问好!
10 楼        文友:高铁        2015-01-02 15:43:21
  秋是沉甸甸的收获,家乡真好,赞了,问好!
回复10 楼        文友:秋绪        2015-01-05 20:50:11
  谢谢高铁跟贴!远握问好!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