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揪心的老母

编辑推荐 揪心的老母


作者:秦风唐韵 布衣,13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64发表时间:2014-10-28 19:54:00

一个三岁的孩子被一老一小的两个女人拉扯着,孩子的胳膊被疼了,哭着叫着,两个女人也在发疯似的哭着叫着,一个要儿子,一个要孙子。年轻的女子是孩子的妈妈,老太太是孩子的奶奶。都是为了把孩子拉回自己的家。
   老太太姓陈,年近60岁,30岁时丈夫不幸病逝,留下了两个孩子,儿子四岁,女儿三岁。那是八十年代初,看着眼前苦兮兮的两个孩子,那时年轻的陈氏眼前一抹黑,不知道该咋办,常常以泪洗面。夜里她望着黑漆漆的屋顶想,丈夫的影子就在脑子里忙来忙去,可是现在没有了,只有孩子是她的希望和依托。就在她艰难的时候,农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的家庭承包制,这真是刮风又遇打雷天,给她本来就嫩软的肩膀又加上了一副担子。她还算坚强,默默地凭着一股倔劲儿,开始托起了养育两个孩子的重任。庄稼地里她不知洒了多少汗水,电动磨面房里她不知多少次眼睛盯着那石磨一圈一圈的旋转,她不知道这石磨啥时候是个完。就是日常家里用水也要她挑回来,家里有个水缸,能装十桶水,自丈夫走了后,从来没有装满过。
   一晃就是二十年,儿子女儿都长大成人,但家境因为儿女都上学并没有多大改善,经济上经常是捉襟见肘,凑合着过。就是孩子的学费也要先向邻居亲戚借,别人家都盖了砖瓦大房,她还是那三间土坯房。儿子女儿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如今都到了成家的年龄,这又愁坏了她,因此她头上老早布满了白发。女儿心疼妈妈,抚摸着妈妈的白发说,妈妈啊,你太辛苦了。泪水落到了妈妈的头发上,妈妈感到了,妈妈也落泪了。站在一旁的儿子却傻傻地望着,没有说一句话。其实,妈妈对儿子说话教导的最多。儿子放学回来,一进门她就问:你没有惹事吧?你看你爸去得早,你可得为爸爸争口气啊,好好学!每提到爸爸,这位妈妈的眼泪就不由得下来了,这些儿子都看到了。做儿子的就是心硬,小的时候还听,也同情妈妈,几次还扑到妈妈怀里哭了起来,长大了,却渐渐疏远了妈妈,他觉得妈妈太唠叨,太烦人。
   家境贫寒,一个小院子里就几间土坯房,谁家愿意把女儿嫁给陈家啊!再说,娶媳妇要彩礼,这些年彩礼一个劲地飘高,几千,几万,十几万,一般农村人家都很困难,那些钱几乎是从土地里用双手刨出来的。儿子这些年在外打工用的都是苦力,挣了几万元也都贴补日常家用了,她家咋能娶得起媳妇呢。恰好这个时期,有人来提婚,要儿子当上门女婿,陈氏一听脑子立即混响起来,嗡嗡直叫,好一阵她没反应过来,只嗯嗯了两声,提婚的人只有默默走了。她本来想在村子附近找个好点的家庭把女儿嫁了,也好有个照顾,但没有合适的。女儿的婚事很顺当,一家亲戚在湖南做生意,做了介绍,就是离老人家太远。女儿的婆家是个小生意人,一家人很好,远就远吧,现在交通方便,很快就成婚了。犯难的是儿子怎么娶媳妇。她和儿子商量,儿子似乎怨气越来越大,现在已经不大理她了。她一提说娶媳妇的事儿子就躲开了。儿子是在怨怪啊!哎!我咋养了这么个不懂事的儿子呀?我上辈子做啥孽了,老天这么来惩罚我?她不知道啥时候也开始怨怪自己了。
   在为儿子的婚事犯难的时期,她已经近一年几乎没有睡个安稳觉,经常被噩梦惊醒。一次她稀里糊涂走进了一个深山沟,那个山沟似乎还熟悉,黑乎乎,凉冰冰,孤零零就她一人,她害怕了,突然来了一只狼,晃着大尾巴一步步向走来,她“啊”了一声,惊醒后出了一身冷汗。此后,她一直在惊慌之中过日子,要不是农田里有那么多干不完的农活,儿子回来了唠叨唠叨,她真会发疯的,尽管儿子不怎么理她,不管她说什么,儿子只管做自己的事,吃了饭就走,天黑回来就睡。
   一天,儿子突然告诉他,他找到对象了。她脸上立即有了笑容,赶紧说:哪达的,人俊吗?儿子没好气地说,人好,她家离我们家不远,就在上村。哦,那好啊,我儿有对象了,她拉起儿子的手,这是多年来第一次拉儿子的手。接着儿子说,人家要我倒插门,当上门女婿,这话一出口,她立即就晕了,好一阵儿没有说话,她缓缓坐到一个木板凳上,眼睛望着门外。刚才脸上的笑容褪的没剩一点,又恢复了平日里的茄子脸。
   生活就这么现实,容不得你半点参假,搞虚幻。陈氏又是几个日夜不安,娃要娶媳妇,我又没那个本事,家里就这个条件,我们还有啥挑的捡的,只要人家愿意,给娃有个家,这是大事。但再一想,这么一来我给陈家先人怎么交代,娃怎么在村里抬起头做人,我这个老婆子谁给我养老送终?这真是个做不是不做也不是的难题啊。她是个明白的人,最后同意儿子倒插门,其他事情就得过且过吧。
   儿子的婚事很快办完,不大的院子里现在只有她一个老太太了。陪伴她的是靠院墙根儿一棵碗口粗的楸树。日子虽过得清苦,儿女在心里却一直沉着,她盼望儿女能回来,还盼望儿子带着孙子和媳妇一起回来,多少次她回家进门了又出门向外望望,看看有儿子和女儿的身影没有。儿子结婚头两年,回来过两次,但自从有了孙子,儿子就一直没回来过。给她有个感觉,似乎儿子怕她见着孙子,似乎儿子对母亲越来越疏远了。难道儿子真是“有了媳妇忘了娘”,这个俗话在我这个老太太身上应验了?
   有一天,在与村里闲聊时,一位老太太问:你家孙子姓曾了?她当时没回答,因为她不知道孙子跟谁家姓。她知道当上门女婿一般是跟女方家姓的,这老太太是在当着她的面糟践人。当时心里很生气,只是他没有发泄出来,回到家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她鼓足气给儿子打了电话,要求儿子回来一趟。儿子答应了却一直没有回来。儿子知道母亲肯定要训斥他,习惯性的来了个不理。而且一年了不给她一个电话。她绝望了。就这么个儿子,他很忙,不来看望老娘可以理解,难道忙的连个电话也打不了?眼看要过春节了,我看看他怎么过?
   儿子还是那个脾气,来了个不理。大年三十晚上,只有女儿来了电话。狼心狗肺的东西,猪狗不如,连老妈也不认了,她一直在大骂儿子。这一骂一气就病倒了。大年十五别人家在过元宵节,在挂红灯,游灯笼,街道上孩子们打打闹闹,她在黑洞洞的屋里一个人听着,这世界真就她一个吗?
   过了正月十五,女儿又来了电话,听到母亲说话有气无力,断断续续,知道病倒了。女儿赶紧请假赶回老家。送到医院检查,医生批评女儿,咋这时候才送来,再晚点就没命了!女儿立即给哥哥打电话,责问哥哥咋不管母亲,病倒了也不来看?这个时候儿子才和妻子、孙子过来了。病床前,儿子问了几句话,就傻傻地站在一边,儿媳还算懂事,握着母亲的手说:我们不知道,他年里他也一直在外忙着,儿媳把小孙子拉到婆婆病床前,教着喊“奶奶!”。她终于看到孙子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在住院的一周里,儿子儿媳一直陪伴着母亲,小孙子对奶奶也由陌生转为熟悉,开始叫奶奶了。陈氏看着眼前这个孙子,心里如同吃了蜜,眼睛一直望着跑来跑去的孙子。出院后,儿子一家走了,女儿也走了,院子里又剩下她一个人。几天不在家,现在看这个院子好像宽敞了许多,而她的心里觉得更孤单了。
   在苦苦思念中,整天面对四壁,就如同坐监狱。儿子和过去一样还是那么忙,那么冷冰冰的。很少来电话。老人的心里真像猫挖,太难受但也无奈。村里有令居来看望,看到她的可怜,儿子的不孝,对她十分同情。几次闲聊,就给她出点子,你儿子被人拉走了,他不回来,你就把孙子要来自己养。这一点她立即来了精神。心想,是啊,你不来看我,我来看孙子,我总得图一头。她主动给儿子打电话,叫把孙子送过来,要为儿子带孩子,你们很忙那就忙去吧!儿子当即就拒绝了,那怎么行,就是我同意,媳妇也不会同意啊!
   几次拒绝后,陈氏知道这样要求没有可能实现,她打定主意,要亲自去把孙子领回来。一个天气暖和的日子,她来到亲家院子里,喊着要见儿子,有话要说。喊了一会儿,只有小孙子从屋里出来了。见到孙子她如同得了宝贝,笑着哄着,抱起来就走。没有走出村口,媳妇就喊着从后边追了上来,抢娃娃了!抢娃娃了!村里人听到喊声,几个人也随着追来。这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要孙子不成,陈氏心里更是难过。第二天,儿子来了,进门就训斥母亲,你这是当母亲的做的事吗,你想孙子,你去看也好,抱着跑啥?儿子想到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他和媳妇商量要接母亲到媳妇家去住,一起生活,母亲说:你没脸,我还有脸呢!你给人家做儿子去了,还要搭上我这个老太婆啊?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还有脸回来数落我,你滚吧!我不愿看到你!儿子也是个实在小伙,把妈妈家里收拾了一下就走了,忙自己的事儿去了。
   随着年龄增大,这几年陈氏又多次患病,她不愿去村卫生所,在床上躺两天也就挺过来了。但到去年冬天,她又一病不起,还是女儿凭着直觉感先发现,一个电话就证实妈妈病了,病得还不轻。女儿给哥哥去电话,说人在外很忙。女儿感到在这个时候不再想办法是会失去妈妈的。她知道没有钱还可以挣,妈妈只有一个啊!好在女儿有个好婆婆,理解媳妇的难处,说:我带娃娃,你去照顾你妈妈吧!女儿辞职赶回家里,开始伺候愁苦潦倒的妈妈。
   关键时刻,还是女儿心疼母亲。隔壁的大妈说,女儿懂事,女儿孝顺。多少个晚上,陈氏和女儿聊,我到底哪里作孽了,生了这么一个儿子?她回忆到,在两个孩子的养育中,她最看重的是儿子,有好吃的好喝的先给儿子,然后才是女儿。女儿说,就是你太偏心他了,他才这样没心没肺,今天才叫你这么揪心。

共 36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不长的篇幅,简短的故事,却真实深刻反映了当下很多农村老人老无所养、老无所依、老无所恋的令人揪心的现状。文中陈氏的辛酸故事并非个例,在当下的中国农村,她的辛酸和无奈只是很多空巢老人的缩影罢了。陈氏青年丧夫,独自一人辛苦地拉扯着一儿一女成人,女儿长大后远嫁,儿子由于家庭贫困,当了倒插门女婿,有了自己的儿子后,对母亲越来越疏远。陈氏两次病危都是外嫁远方的女儿细心发现并及时赶回送医的,做儿子的没尽到一点赡养老人的义务,连老人想孙子的心愿也未能很好满足。看着陈老太太辛酸的遭遇,很是唏嘘感慨,同情但爱莫能助,惟希望这样的辛酸故事不再上演!很打动人心的小说,推荐共赏! 【编辑 龙在江湖】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龙在江湖        2014-10-28 19:55:51
  陈氏的辛酸故事并非个例,这让人很是痛心。打动人心的情感佳作,欣赏学习了。感谢赐稿,问好作者,祝写作愉快!
2 楼        文友:陕西派        2014-10-28 23:37:30
  快进入老年社会了,老人会更多,这方面的问题会更严峻,支持支持。
3 楼        文友:诗词        2014-10-29 07:17:06
  一个母亲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儿女成家立业后,母亲还是艰苦的生活,孤单寂寞,偏疼儿女不得继,好吃的先给儿子吃,儿子还是让母亲揪心。期待更多佳作展现,遥祝写作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