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冷漠

编辑推荐 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冷漠


作者:浩瀚 秀才,1036.1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26发表时间:2014-10-31 11:24:48
摘要:从一场被冷漠的追悼会折射出来的人生感悟。

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冷漠?写下这个题目,内心多少有点自责和不安,因为自己也属于其中一份子。引发这种情绪的原因是早几天到单位离退办取邮件时听到的一件事:集团公司某部门一位退休多年的老人逝世了,组织单位根据老人的遗愿为他举行了一个追悼会,发了通知也贴了讣告,也许是逝者本人和子女人际关系使然,想不到的是,空荡荡、阴森可怖、哀乐阵阵的悼念厅仅只到了不到10来个人,其中亲属还多于来宾……一场追悼会结束,除了那些花钱请来治丧的人有所收获外,其他各位到会诸君恐怕一个个都很难堪又很无奈:世态炎凉,人心如此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也正是这种纠结,让笔者感受颇多。
   上世纪7、80年代,从部队退伍入厂的我曾经在一国有大型企业任职过工会委员、职工代表、甚至代理车间工会主席。那时,全国人民都严格按照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所说:“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为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引自《毛泽东选集906P》)。这种习俗其哀融融,其乐也融融,既顺理成章而又约定俗成。因为单位较大,那时的我,每年要为车间职工和家属处理丧葬事件2、30起,有时甚至于有疲于奔命之势,无论天寒地冻还是炎天酷暑,无论是城镇还是山区,只要是职工或职工直系亲属去世,都少不了要我到场:书写挽联、指挥和亲手布置灵堂、代表领导致悼辞等等。工会干部成了职工和职工家属不是“孝子的孝子”,是那个时期的荣尚。曾记得车间有位叫“美国佬”的青年职工因好酒贪杯,不幸酒醉后淹死在工厂外的池塘内,好几天才发现打捞上来,早已是臭气熏天、尸体腐烂。我们工会几个人全然没顾及那么多,仍为他按职工待遇安排好了丧葬后事。记得要为他写挽联时,大家都犯难了,因为他平时表现较差、爱喝酒闹事,要盖棺定论他,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苦思冥想后为他写了一幅“酒中乾坤大,梦里岁月长”的挽联,也算是对他最好的评点了,也不例外是当时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氛围最好、最生动的写照!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淡漠了它的存在,却其实是对社会和谐最大的背叛。有的事让人记忆犹新又发人深省。
   改革开放前我们居住的下摄司解放村没有多少高楼林立,家属区基本是平房,大家交往很亲切,不像现在大家都住进了钢筋混凝土的城堡内,烟火相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曾记得解放村有一栋平房,6位户主分别姓:“彭、邓、易、曹、朱、罗”,因为连接起来读很搞笑,又因他们几户邻里关系相当和谐而又闻名乡里。他们之间,邻里相互守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不闭户,一家有事,大家帮忙,大难大帮,小难小帮,和谐共存,其乐融融。而今,昔日的解放村早日高楼林立,高度的物化的市场经济让人失去了平日的童贞。几十年来,星移斗转,物是人非,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楼大厦之中大多人选择了“关进小屋成一统”,有道是“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无常事事新”,市场社会,谁也不欠谁的、谁也不想谁来干预自己的生活空间的自我意识形态的不断膨胀。特别是有了互联网,人们的外界空间近了,身边的空间却远了。邻里间、同事间、朋友间反倒少了许多走动和联系,也毫无疑义的要影响到人与人的往来的亲密度。现代化造就的人生隔膜,这能怪谁呢?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人们还没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的情况下,国家就已经“未富先老、未强先老”了。这也许是客观上造成世态炎凉、人心冷漠的原因之一吧。
   如果说真要责问人心冷漠和人心不古,恐怕还得从人的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找起才对。自身原因大多又是自我期待值过高引发的结果。人生一世,经过的人和事很多,单位和职业也会不停的变换,想要别人记得住你的同时,你得先记得住别人,就是别人不记得你了,你也不怨天尤人,这才是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但,很多人是不会这样去想,也不会刻意去这样做。作为社会层面来说,社会需要的是提倡和鼓励正能量与尊崇公善,而不是极力推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类极端不负责任的“某些个理论”。人来到这世上,活得都不容易,只要不是十恶不赧,就有必要为他(她)开一个像样一点的追悼会来寄托大家对其的哀思,这也不例外是做人和作为单位的基本道德所在。但反过来又说,如果社会长期处于人心冷漠的氛围,又要选择自己对未来的决定的话,作为一介平民,我倒希望:人死了,要能以最快捷、最不累及其他人为原则办理好自己的后事为最好。不发讣告(不打扰他人)、不放鞭炮(不污染环境)、不烧冥币(今生贫穷惯了,到那边也不想当富人)、不收他人钱财(不让子孙背包袱)、不搞遗体告别(不想见到别人流泪)、不开追悼会(不想再听别人说自己的好话),只求入土(或入水)为安,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岂不快哉!也免了人到死还得要承受人世间最后一遭“不平等待遇”之虞。
  

共 19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冷漠?也许是因为这个利益社会、也许是人心与心的交流愈来愈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种极端的思想,让很多人在精神上走向了弊端,人也好似一个只知道利益,不知人情冷暖的机器。社会还是需要温暖、需要爱的。意义深远,值得一读的文字。【编辑:冷寒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瀚        2014-10-31 12:18:45
  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温暖和阳光,社会、组织、个人的关爱都不能短缺。谢谢冷寒星编辑!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2 楼        文友:冷寒星        2014-10-31 22:17:41
  祝好,期待更多精彩!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