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变阔的县城(散文)

精品 【江南】变阔的县城(散文)


作者:秋绪 童生,90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28发表时间:2014-10-31 18:50:25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这个在乡村工作的人,现在算来来到县城,也有10多年的时间。想起这县城的变化,当属是人口的增多和地域的扩张,以及那些像彩虹一样横跨在赣江上面的大桥和那些四处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到处乱窜的汽车、摩托车和涌动的人流了。
   回想起来,我小时候是来过县城的。那还是七十年代初,当时我的父亲就在城里的财税局当差,署期里的我便缠着父亲要来他工作的单位,这就到了这县城。由于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乡村人,长期生活在农村,能来县城一次算是开了洋荤。早听人说,城里的汽车坐洋船,这次总算是见识到了村庄之外的世界神奇。印记里,那时的县城也不是太大,也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惊奇,而最为显眼的算是百货大楼和县城的饭店,这两栋高楼占地很大,整个建筑群有五、六层之高,是要仰着看的,也是我从没见识过的。除了这楼房外,就是那些硕大的古樟和几座石拱桥,它们留给我的印象最深。除此之外,能与我的老家相比的,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比我生活的那个村庄好像也好不到哪去。不过这县城到是清幽,虽只有半里路长的街区,却干净得很,路也宽畅,并且来来往往的人比较多。再就是城里还有电灯电话,晚上那路灯还白白的亮着,没人管它。水是从铁管子里流出来的,只要一扭龙头,就哗哗的流水,特别神奇。你偶尔还能看到汽车在路上跑,刮起许多的灰尘。另外就是我没见过的赣江,它紧紧的合抱着县城,是那么的宽广绵长,比我村中的那些大水塘不知要大好几千倍。临街的赣江,沿途有许多的码头,此处却是另一番的风景。码头上人头攒动,人群熙熙攘攘,异常的热闹,忙碌的人们跑上跑下的搬运着那些南来北往的货物。江的水面上还游动着许多的运货船,特别大,肚子里填着满满的东西,船上还住有人家,甚是让人羡慕。继续沿赣江而下,在县城以北一公里外的地方,这里有个叫“金滩渡口”的轮渡,这才知道人们说的“汽车坐洋船”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水东与水西互通的必由之渡,过往的人员和车辆都必需经过轮渡输送。而这些零散的景况让我对这县城又产生出一种说不出的好奇,略带几分的莫名。虽说是县城,可她的东面临山,西面是赣江,地域狭窄,除了码头的繁华,轮渡的离奇,也不过二条街。一条老街四牌楼,它沿着江边的码头而延伸,街面以碎石铺就,被岁月打磨得油光锃亮,一排排的商铺引得人们进进出出,人来人往。一条新街文峰路是后来扩建的,宽敞笔直,但人烟稀少,道路的两旁零零星星矗立着几栋单位的办公楼,它的附近就是居民区,也就是郊区的农村。县城的规模,其实是在一个依江而居的村镇基础之上扩建的,只能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依山傍水的小镇而已。
   20世纪末我从乡村搬到城里住时,除了老城区,县城已发展有文峰大道,文化路,文水大道,龙华大道这几条主街,还在城的南面增加了一个工业园区。但现在的县城今非昔比,10几年后自然是变阔了,到处模仿着现代都市,已是高楼林立,街道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你已找不到过去的模样了。随着城市的庞大崛起和扩张,这县城的地域也扩展了好几倍。连那隔江而望的县城西面金滩镇,都纳入了城区范围,又在那里新建了一个大型的工业园区,驻扎着一百多家的企业,还有众多的居民小区。而在南北主干道105国道的北面,原先是一片几千亩的洼地,但在挖掘机、搅拌机、运土车、打桩机的合力下,以奔腾之势造就了一个新城区和一个新的政府办公中心以及一个人造生态文化公园,而依附在它们左右的是那些如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的几十层商住大楼和众多的居民小区。由于赣江环城而过,原先的县城,她的南门只有乌江与赣江交汇处有桥一座,但现在的赣江江面已架设了一桥、二桥、三桥,还有京九铁路桥,形成了“一江两岸”的格局,城区的范围也由原先的不足半里延伸到了数公里,居民人口由原先的几千人增加到现在的十多万人。这样的一座县城,严然成了一座现代都市,热闹又华丽了。但人口的密集又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学校已容纳不下暴增的上学率,医院不能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出行变成了堵的担心。虽然近几年扩建了四所中学,二所小学,但学校的教室里已是人满为患,不甚重负。医院虽新建了一座高标准的新医院,但看病时依然要排着长长的队。而出行时的那个堵车就更不用提了,慢得让人受气。
   不见了从前县城闲散的环境,且困顿在这样的一个城里,人就会讨厌居室狭小空间的游走,丧失对天与地的感受。原本我们这些人就来自乡村,生存在天与地之间,而现在的天地似乎是越来越小,我们难得有自由仰望天空,亲近大地的机会,甚至连接近泥土都变成了一种奢华的事。这就如我每天去晨练,是想去接接那地气,想让自己的卑微之身能在天地之间释放出生命的正常规律,尽管这是一种亡羊补牢的生命延续,可还是不得不乐此不疲的坚持下去。这让我想起文化公园的广场上,每天的早晨和晚上,大妈们像懒散的军队排开着阵营,扭动着硕大的身躯,周身涌动着一种罕见的激情,随着音乐的节奏,跳着广场舞,像是对生命的一种猛烈反抗,这要是在过去,一定是会被人认为是吃饱了撑的。然而时代不同了,我终究无法融入她们的快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现在城里人生活的一道风景,她们的一种养生之道,或是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呢。
   我猛然发觉,就这么十几年里,这城的确变阔了,变美了,但她却让你有一种堵得慌的感觉。这种堵就来自于那些满地爬的车和蚂蚁一样行走的人,还有那些左冲右突的摩托车,以及快速发展的工业污染。如此的生存空间,已彻底的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会让人很不自在,也没有安全感,担心哪天会被它们无情的吞食,进而让你陷入了一种黯然的伤神。
   现在,我人就陷在城里,与其说是得到了一种乡村人来到城里生活的心理慰藉,还不如说是得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生命折腾。我想,我还是情愿回到老家的乡村去,因为那里有我熟悉和习惯的开阔田野,那种人的悠闲和自由,还有触目可及的美丽山水,农家作物,以及过滤一样的清甜空气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淳朴温情。而我现在生活在这个层面上,只不过是洞悉了这个城的变迁,在和许多的人在这里散步,在和许多的人同行。可人却变得孤独困惑,内心变得荒芜迷惘。
   我看着城里那些被拆迁的老屋以及不远处的农田,似乎依然在顽强地反抗城市的命名,可这城还在扩张发展,还会让你我感觉到她的壮大与陌生。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和力量让我前来的。虽然,我有时也会想到答案,但我每每想到那些拼命要涌入城里生活的人,我就不知道这世界怎么会变得是这样的。这让我一次次陷入了失语与出神的状态。也许,时尚输入了全球,这县城的变阔只不过是她一种命运的华丽转身,但愿她能成为我童年里的美好乡村一样,留下的是一种美好的记忆储存.

共 26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简单而朴实的句子,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变迁。县城的变阔,不仅仅是因为街道的原因,还有着在这个县城生活的人们的生活水准的提高。作者因为自身在县城中生活的十余年,亲眼的所见,亲身的体会,足以感怀这十年来的县城变化。行文中,不管是对于往昔的记忆,还是对于如今的各种现象的描写,穿插着的对比景象,让县城的变化,表现得更加的明显。甚至于,推及到人们的内心层次,精神上的变化,所带来的让读者对于近十年生活的变迁的思索,还是非常的深刻,并且具有广泛的推及意义的。推荐阅读。——履泽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02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履泽        2014-10-31 18:52:23
  文章不错,期待更多的精彩,祝福愉快。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记忆燃烧的温暖,一如从前。
回复1 楼        文友:秋绪        2014-11-01 10:20:37
  辛苦您了,谢谢鼓励!
2 楼        文友:洛漾熙        2014-10-31 20:47:53
  【江南约稿】同期同题七期《当时只道是寻常》期待您的参与。
   http://www.vsread.com/bbs/topic-56-536805.html
回复2 楼        文友:秋绪        2014-11-01 10:21:51
  感谢您的城邀,我尽力吧。
3 楼        文友:潮仙        2014-11-01 08:36:26
  也许,时尚输入了全球,这县城的变阔只不过是她一种命运的华丽转身,但愿她能成为我童年里的美好乡村一样,留下的是一种美好的记忆储存. 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秋绪        2014-11-01 10:24:30
  问候潮仙,请多指点。
4 楼        文友:宿昔难梳        2014-11-02 16:19:59
  喜欢这样的文章,读来入心,问好朋友
5 楼        文友:秋绪        2014-11-09 21:32:05
  难梳好!问你安福!
我以我笔写我心,轻描淡泻酬知音。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