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故乡,那片苇塘(外二篇)

精品 【江南】故乡,那片苇塘(外二篇)


作者:刘学铭 举人,385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84发表时间:2014-11-02 12:49:03
摘要: 我的故乡是比邻盘锦湿地、素有南大荒之称的一个荒村。

我的故乡是比邻盘锦湿地、素有南大荒之称的一个荒村。这是一个曾经盛产芦苇和土匪的蛮荒之地,也是一个植物繁茂、鸟兽成群的生态天堂;这是一片充满神奇和魅力的土地,也是一个滋生离奇和古怪故事的地方;这里是我童年的生命舞台,也是我离乡后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碧绿苇海,生态天堂
   这里有原生态自然风貌,这里是黑嘴鸥以为首的鸟兽的故乡——题记。
   我从十三岁读初中时起,就离开了故乡。随后,升高中、考大学、教大学、到国外进修……人离故乡越来越远,可是,心贴故乡越来越近。故乡,一直成为我梦的舞台和情感的家园。尤其是,在国外插洋队的日子里,故乡更成为我魂牵梦绕的心灵归宿。
   如今,依然离乡在外,“倦鸟思归”的情绪,经常袭上心头,但总是身不由己。不过,我的心魂是常返乡的,回到儿时放纵野性的牧场——家乡那片苇塘。
   我出生在地势低洼的三岔河岸边,那里河沟纵横、苇塘成片,是水生动植物的天堂。在我童稚的心灵中,那是个奇幻的多彩世界,那里一年四季,都演绎着生命的精彩。
   早春,苇塘里结冰的湖泊消融了。玲珑剔透的单细胞原生藻类大肆繁殖起来,犹如一颗颗晶莹的宝石,散布在清凉的湖水中。这时,在冰下蛰居一冬的鱼儿也活跃起来,不时地跃出水面,溅起一朵朵浪花……
   盛夏,苇塘间隙的的草原,繁花似锦,遍地葱绿。在泥地里,在草丛中,螃蟹、蝲蛄、甲虫、蚂蚁以及数不清的昆虫,爬来爬去……
   深秋,芦花扬絮,衰草枯黄,苇塘一派萧杀景象。这时,无论深藏在水底的鱼类,还是埋在土中的虫卵,生物都是以“蛰居”的形式养精蓄锐,但等那来年春暖花开之日,再度展示生命的活力……
   初冬,夜里落了一场雪,大地一片寂静,苇塘空荡无物。但是,第二天早晨,在平坦的雪地上,却留下了各种动物活动的痕迹,而且上演了血淋淋的“食物链”的悲剧……
   在外乡人看来,这一切也许是极为平常的生态图景;可是,在我心里却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诚然,我的故乡曾是被现代文明所遗忘的穷乡僻壤,但那毕竟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在那里曾度过了早年的清苦,但也不乏乡野欢乐的童年时光。
   我想念故乡,梦里曾多次回乡重温儿时趣事:在梦里,我下到混糊糊的河沟里摸鱼,摸到一只虾或者一个小螃蟹,就毫不犹豫地扔到嘴里,品尝着生虾、活蟹的鲜味;在梦里,我到白雪皑皑的荒草甸子里,去套野兔或者炸狐狸,领略一番原始猎人的情趣……
   这种怀乡、恋乡情结,久而久之,不仅积淀成我对国家的具体情感,而且还形成了我对城乡的颇为另类的价值观念。
   我爱城市。虽然那里不是我出生的故乡,却是我学习和工作的场所,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我大部分生命时光,都是在大城市里度过的。我对户籍所在地的城市,为我提供的优厚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始终心存依赖和感激。但是,这种观念只是出于理性判断,而非审美审视。
   我爱乡村。因为她使我情感有所寄托,给了我精神上的抚慰。我喜欢乡村田野的碧绿,喜欢邻里鸡犬相闻的宁静,喜欢旷野清风古月的苍凉,喜欢花草树木清新的气息……
   当我被城市烦杂的公务和应接不暇的大众交往,折磨得心力交瘁的时候,我的一颗疲惫、浮燥的心,渴望河堤上习习凉风的冷却,希冀草原上如水月光的沐浴。这时,我特别向往田园诗般的境界,怀念故乡那片苇塘。
  
   思乡怀旧,生命眷恋
   我想回家看看,那是我永恒的心魂家园——题记
   我少小离家。屈指算来,已经四十多了。
   我在外读书和工作期间,曾回去过几次。每次回去,都有新的惊喜和新的失落。
   惊喜的是,故乡随着共和国一路走来,与时俱进、日新月异。原来,从村里到最近的小城镇——牛庄——得走三十华里旱路,阴雨天连旱路也走不成,就得踏着泥水走路。那时,到城里没有任何公共交通工具,拥有个人自行车的,也像现在农民买汽车那样寥若晨星,所以,农民只能步行进城。上个世纪80年代,通往城镇的那条旱路,变成了沙石公路、随后又变成了柏油马路,通了汽车;再后来又修成铁路,通了火车……
   失落的是,故乡随着乡村城镇化的推进,自然风貌越来越人工化。原来,村前的柳树林不见了,村后的红草塘也不见了,代之以密密麻麻的砖瓦房。儿时的天然乐园,摸鱼捉蟹的小河沟、寻找鸟蛋的大芦苇塘,全都不见了。到了春天,虫不叫、鸟不鸣,田野里一片单调的拖拉机声……
   家乡的变化,引起我内心中情与理的纷争。由荒村变成交通发达、生活越来越现代化的新农村,我在理性上欢迎;与此同时,伴随着农村原有风貌的改变、自然景观的消失,这又是我情感上的伤痛。我最担心的是,我记忆中的故乡,随着物质文明的演进,像一个过世的老人那样,在这个世界上彻底的“消失”。
   回家看看,这是我到珠海一所大学任教五年来,越来越强烈的打算。我下定决心,在2013年无论如何也要实现这个愿望。
   这个很现实的想法,原本算不得豪情满怀的“憧憬”;但是,它略微带点儿“憧憬”意味的便是,我想借着回乡探亲之机,走访几位活化石般的长者,在广泛收集素材的基础上,动笔写一部村史。
   我知道,我的故乡辽宁省海城市(原来是县)西四乡刘家村,到目前为止,只有县级的地方志,从来就不曾有过“乡史”和“村史”。
   我这次返乡,如果能写出辽河岸边这个茅屋草舍的荒村,随着共和国同步发展的真实历程,让一个不见经传的偏僻农村,在浩渺的空间和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一点有人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也算作一种带有“憧憬”色彩的浪漫情怀吧?
  
   生态伦理,绿色文明
   反刍童年,人性觉醒,关爱生态,呵护环境——题记
   近来,当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和资源危机趋严重的时候,人们开始醒悟到,自从产业革命以来,由于类对自然界的态度有失检点,而招致自然的报复。
   于是,试图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决类所面临的环境、生态和资源方面的危机。这么做的前景如何呢?有人对此持怀疑的态度。
   他们认为,与自然关系的改善,正如改善人际关系一样,首先,要求感情到位,而不能单凭理性来解决问题的。科学技术是理性的产物,它是人类用以谋取物质功利的手段,它不带或者很少带感情因素的。
   然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亟需情感介入的。人类在对待自然的问题,所以产生如此重大的过失,究其原因就是对待自然太理化、太功利主义了;而缺乏“人自和谐”的道德情感。培养对自然的道德情感,关键在于如何对待与人类共几千年的生物界。因此,生态伦理学呼吁人们:要给生物一点爱。
   我在人世间并没做过任何亏心的事;但是,我对生物界却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对此,我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小时候,村周围的河沟、苇塘、树林和草甸子,保持着近乎原始的生态平衡:狼与狗在村外交配,野鸡与家鸡在场院里进食,野兔大白天跑到菜园啃萝卜缨子,黄鼠狼子夜间钻进鸡窝行凶……
   在村外的生态环境里,依着如下顺序: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保持着原始森林般的食物链,不过,与原始森林食物链不同的是,村里的孩子也成为食物链的重要一环。
   我从记事时起,就能打雀、摸鱼、套兔子、药野鸡,凡是能无偿地猎取高蛋白食物的勾当,我都跃跃试,而且还是行家里手。
   每年季,不知有多少活泼可爱的山雀,死在我的夹子和弹弓之下。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弹弓特别准,虽不敢说“弹无虚发”,也能十弹九中。
   有一种很小很很小的鸟叫“柳树叶”,它的体量真与柳树叶相差无几,总在树叶间跳来跳去。对这种树叶大小的鸟,我不但不放过,反而因为射击的目标太小,就越发起了我猎取的兴趣。
   这时,我希冀的不是手指肚大小的鸟肉,而是一种“神弹手”技能的显示欲。每当我看见中弹的小鸟像一片树叶飘飘落地的时候,我暗自为自己“武艺的高超”而庆幸,心里真是欢快极了。
   此外,每年冬天,都有十几只野兔被我判处“绞刑”,并且有大体相同数目的野鸡被我毒死。野兔生性善良,除了偶尔吃点菜叶、啃啃白菜根外,并没有祸害人的地方,只因为它身上的一张毛皮和几斤肉,就被用铁丝套子无端勒死,实在是件残忍的事;比兔子还善良的野鸡,它们除了吃些草粒和野果外,并不侵犯人间任何利益,对它们“暗下无常”,更是惨无人道的。
   后来,入学读书,渐渐地脱掉了野孩子的习气,这才慢慢地认识到以往残害生灵的过失。
   近年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高度,更进一步认识到,杀害生物破坏生态,是有悖类生态文明的野蛮行经。
   当代的生态文明,要求人们爱天、地、山峦河海,爱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在“人自和谐”的理念中,去寻觅心魂的故乡,在绿色自然的怀抱中,去营造人类的福址。
  
   结束语
   故乡,那片苇塘,虽然草莽、荒凉,但却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是一首意境深的赞美诗,是一曲宁静清幽的交响乐。
   记得,贝多芬曾经满怀深情地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与我们一块儿作曲的”。他所以能写出广为世人传唱的优美《田园交响曲》,就是因为他善于从自然万象中攫取美的真谛。
   一个长期离家在外的人,每当他在魂牵梦绕中,想到童年时房前一棵弯曲的小树,或者屋后一段倾斜的篱笆,都会撩起一股挥之不去的乡愁。
   一个鬓发皆白的老华侨,跪在荒村外的小河边,老泪横秋地亲吻着衰草枯黄的土地;然后,把一捧粘滞的黑土,包在一块洁白的手绢里……这是我们在影像传媒中经常能看到的镜头。
   所谓爱国,不是爱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及其变种,而是爱作为这个国家广大民众赖以生存的空间和文化载体的那片热土。
   家乡那片苇塘,不仅培育了我生命的性格,而且也成为我怀乡爱国的思想根基……

共 38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颇显厚重的一篇散文,以往事的角度去回忆现在与最初的故事,从而引出了家乡是根、延伸出环境的问题,其实不爱护环境哪有我们的家园?或许,家是避风港,但也是我们共同的地球,无论是荒凉的山村,还是尘嚣的城市,都是地球的一部分。我们终究要爱护她,当然作者此文的深层意义在于对於家乡的眷恋、对於家乡环境变化的深层反思。我们需要爱,需要爱国、爱家,所谓一方土壤育一方人,塑造成不同的品格。作者文字朴实,具有真情实感,行文流畅,每一个小节都有一个主题,并排一起,使得整篇散文都具有深层意义,以及反思的意味在里面。欢迎来稿,好文,倾情推荐给更多的人共赏。【责任编辑:洛漾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0300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洛漾熙        2014-11-02 13:05:21
  欢迎来稿。。。
   祝福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刘学铭        2014-11-02 13:12:31
  感谢编辑,祝愿幸福!
2 楼        文友:洛漾熙        2014-11-02 19:33:30
   【江南约稿】同期同题七期《当时只道是寻常》,欢迎参加支持!
   链接地址:http://www.vsread.com/bbs/topic-56-536805.html
3 楼        文友:宿昔难梳        2014-11-03 22:46:35
  问好文友,祝您在江南收获更多精彩!
4 楼        文友:浅忆蝶双飞        2014-11-04 20:04:08
  我也有篇类似文章,苇塘四季。虽然我不在江南发文了,但是没事我还是会常来看看。问好作者,你的文章让我感动!
我以我心写世界,我用我笔暖人间。
5 楼        文友:浅忆蝶双飞        2014-11-04 20:06:13
  苇塘,是乡愁,是保护一方水土的植物。我很欣赏您的文章,行文流畅,感情真挚,主题鲜明。是一篇难得的精品,感动中有回味,回味中有韵律,这就是你的文章带给我的感受。无限意味在文章里,真让人读来就舍不得放下!
我以我心写世界,我用我笔暖人间。
6 楼        文友:浅忆蝶双飞        2014-11-13 19:44:45
  看来苇塘,还有乡村的记忆,最能引人入胜,打动人心。问好作者,我今天再次来看你的文章,越品滋味越浓,看一次有一次别样的感受。精品大概就是这样的,越读越难以自拔,越难以割舍!好的文章,最能抓住读者的心灵。问安作者,祝福作者创作出更多精彩佳作!我在这里期待你创更多辉煌。
我以我心写世界,我用我笔暖人间。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