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由“重修族谱”说起(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由“重修族谱”说起(随笔)


作者:浩瀚 秀才,1036.1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4发表时间:2014-11-02 13:34:38
摘要:族谱,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是我们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时下,富裕了的湘潭农村,正悄然兴起一股重修族谱的热浪,氏族与氏族之间相互攀比现象日见其甚,是喜是忧,还是喜忧参半,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去了乡村的祠堂和农家,翻阅了大量满身尘埃的陈年老谱和墨迹未干的新修族谱,聆听了修谱人诉说的喜怒哀乐。一股亦喜亦忧的心绪油然而生……

【荷塘】由“重修族谱”说起(随笔) 中国姓氏,源远流长。族谱,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是我们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时下,富裕了的湘潭农村,正悄然兴起一股重修族谱的热浪,氏族与氏族之间相互攀比现象日见其甚,是喜是忧,还是喜忧参半,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去了乡村的祠堂和农家,翻阅了大量满身尘埃的陈年老谱和墨迹未干的新修族谱,聆听了修谱人诉说的喜怒哀乐。一股亦喜亦忧的心绪油然而生......
  
   【追根溯源,毛氏族谱彪炳千秋】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神。毛泽东,这位世纪伟人的家乡——韶山人民在“振兴伟人故里”的征途中,没有忘记毛氏族俊彦迭出的光辉历史,2001年9月,上下两大卷的《毛氏族谱》付梓问世,这是毛氏宗族第5次重修族谱。族谱为线装,竖排,古朴而又庄重。许多珍贵历史文本资料表明:“韶山毛氏宗族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已成为江南旺族之一。”该家族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耕读传家,崇文尚武,人才辈出,尤其是在我国现代历史舞台上,表现更为突出,数以百计的族人为民族解放英勇捐躯,数以千计的族人为国家独立和建设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首先接受我们采访的是湖南省旅游公司韶山分公司总经理、韶山毛泽东纪念园副总经理毛坤奎(毛泽坤)先生,他是五修毛氏族谱的参与人之一。按族谱和辈分,他与毛泽东同属毛震公祠,为毛太华二十派嫡亲。谈及修族谱一事,毛坤奎感触颇深,他说:“这次修谱,对我,对我的全家都是一次极好的爱国爱家的教育,毛泽东不仅是我们家族的光荣,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接着,他长谈了此次修谱的前后过程。
   追根溯源,据《姓氏考略》记载:“文五子毛伯之后,世为周卿士,因国为氏。”始系为西汉郡,即现在的山西汾阳。氏族名人中先后有毛遂(战国),毛延寿(汉)、毛滂、毛松(宋),毛晋(明),毛先舒、毛奇龄、毛际可、毛庚(清),毛泽东(现代),毛宗宏(海外)等。韶山的毛公太华原本并非韶山人氏,而是朱元璋(明太祖)血洗湖南后,由江西吉水八都镇(原江西吉州市龙城)迁徙而至湖南,先定居湘乡城北门外的菲子桥数年后再迁至韶山的。现毛太华夫妇的墓葬地仍在湘乡菲子桥附近,因此处现已是楼房林立,故很难找到墓址的具体位置。毛氏亲一、亲四两支血脉,从此在韶山扎根落户,繁衍生息,并逐渐成了“韶山”的毛氏旺族。
   韶山毛氏家谱从乾隆2年至民国30年(1941年),曾进行过4次较大规模的修整,因年久失修,尤其是第四次休整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兵荒马乱,重要资料所剩无几。第四修至第五修,长达60余年的间隔,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了。
   毛家人大概是生就不畏难,他们在毛泽普等人的倡导下,组织了专门的修谱理事会。主修毛远俊等人更是精心策划,100多人的修谱班子于1999年正式成立,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具体合作,足迹走遍全国大江南北,信息发至海内外,终于以20万元的投入,完成这册彪炳千秋的重要家谱。其中有许多重要历史文献是县志、市志所无法包容的,尤其是古朴的《家规十八条》、《家训十则》、《家戒十则》和新谱的《家规》、《家训》,更是相得益彰,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毛家氏族之所以能成长壮大,俊彦辈出的历史根源,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谈及修谱后的实际效应,毛坤奎总经理介绍了他们最近应邀赴江西吉州交换族谱和招商引资的经过。江西省吉水县八都镇的毛氏宗族得知韶山毛氏在重修族谱后,“足足打了一年的电话联系认亲”,一是盛情难却,二是我们也想去那边寻根问祖。到了那里才知道,吉水县比我们这里更想“打好伟人故里这张牌”。县各级领导把我们奉为贵宾,轮番接待,县里决定派专人修谱,并告诉我们,他们那里有一万多人的老谱,要恢复600多亩地的毛氏祖居地旧貌,至少也得有1亿元的资金。有一台商,看准了这一商机,目前,招商引资工作正在进行。吉水人还有吉水人的想法,想把毛泽东的故居按原模原样“复制”到吉水,也想搞个毛泽东纪念园。江西吉水的“上屋场”(毛泽东故居)能否敌过湖南湘潭的“上屋场”,江西人和湖南人都在拭目以待。
  
   【声势浩大,晓岚杨氏紧锣密鼓修族谱】
   采访杨氏族谱重修过程,开始时还颇费了几分周折,甚至还有点像“微服私访”的感觉。2002年4月5日清明节这天,家住在湘潭县青山桥镇的晓岚乡新铺村的杨某家人头攒动,鼓炮齐鸣,龙腾狮舞,煞是热闹——凡能接到同宗邀请的杨氏族人,都在这里汇集,商议杨氏族谱重修的重大事宜。据说还打电话通知了湖南卫视,遗憾的是,电视台未派人前来摄下这蔚为壮观的场景。但毕竟杨家也有的是人才,不仅自己摄了像,还准备刻录成光盘,一是方便今后外出联系修谱的人开展工作,二是留下影像以备考,“杨家将”正在做一番较前人更为壮观的事业——第五次重修杨氏族谱。
   4月5日这一天,杨某家大宅院三层楼房和庭院内外都挤满了人,中餐一开就是45桌。加上围观的群众和异姓村民,人数当以千计。采访中,有杨姓人士告诉记者,因人太多和农务忙,有的同宗兄弟只在那儿参加了会议并没在那里吃饭,只知道那天拜山祭祖的时候,几个人一排,先头的已经到了山上,排尾的还在新铺,长达一里多路长。
   晓岚乡杨氏家族由此而拉开了重修杨氏族谱的帷幕。据一位杨姓老者介绍,杨氏宗族为我国姓氏十大显族之一,自隋朝至今,延续1400余年,族人遍及华夏内外,修一部完整的族谱恐怕是难上加难。但晓岚乡的杨氏,只追溯到乾隆间的第一次修谱,他们还是充满信心,至少,从目前挖掘的历史资料分析,杨得志乃是晓岚杨氏引以为荣的宗亲,如果能追溯到杨XX、杨XX,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肯定会不同凡响,杨家人认准了这个理。
   为了重修族谱,他们成立了理事会,并组织了几百人上山祭奠先祖。晓岚乡和东宫、胡宫两系的杨姓子孙都派人参加了这一祭典,并在祖宗的坟墓前立下了誓言,要发扬先祖大公无私的精神,振兴杨氏门庭。为修好族谱,理事会号召族人每户出20元钱作为修谱的基本经费(谱成后,购谱费每本约为100元),同时规定外出调查采撷氏族成员情况时要厉行节约,差旅补助每人每天只有4元,不准住宾馆,最好是投亲靠友,以减少修谱开支。按他们的匡算,至少也得花上30万元的巨资,才能圆满完成重修任务。
   问及他们的动因,杨某直言不讳地说:“晓岚乡现在还不太富裕,想通过修族谱挖掘一些在外确实有实力的杨姓宗亲,以便招商引资,发展这里的经济。”但当谈及相邻关系时,杨某似乎有点不大好直说只是轻描淡写地谈到杨氏祖墓与金姓人家“曾有过一点纠纷”。杨氏祖墓位于涓江河畔,占地约为一亩,三座水泥坟墓还是较为宏大。数年前,一金姓人家在坟前空坪盖起了一平宅,平宅逐年扩建,通往坟墓正前方的斜坡成了断臂,房屋又不偏不倚挡住了坟墓的“视野”。杨家人多次出面交涉,金家三兄弟才相继拆迁。现金姓原来的宅基地成了一块菜地,被拆的半边旧屋仍毗邻着杨家的祖坟。侥幸的是,金、杨两家未为此而大动干戈。
  
   【重修族谱,不能“离谱”】
   应当肯定,族谱文化是我国档案、传记、史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见证,它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思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革”期间将他视为“四旧”而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显然是对民俗文化的一种蔑视,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传统的东西,有其精华的一面,也可能有其糟粕的一面,这是族谱所不能规避的事实。对此,作者认为:
   一、修谱莫“忘祖”,中华民族永远同根同源。
   我国流传甚广的《百家姓〉,古代曾作为儿童启蒙的读物,收录的姓氏就有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据有关方面统计加上少数民族姓氏,我国的姓氏早已突破了2000个大关,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比拟的。姓氏的起源与发展,无一不映衬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祖先馈赠给我们的这个姓氏符号。
   最近,根据有关学者考证,叫嚣“台独”忘祖的陈水扁的祖籍在福建的诏安县,让这位未放弃“台独”立场的陈水扁不得不承认自己“祖籍在福建。”而肆意抛出“两国论”的李登辉,祖籍则在福建龙岩永定县。当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台湾李氏和其祖籍的楼下村的乡亲们十分气愤,痛斥他数典忘祖,给李氏宗亲抹黑。
   最近,获国家档案局和中央档案馆评定的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中,浙江江山市的《清漾毛氏族谱》榜上有名。这部族谱因首次记载了湘浙毛氏的渊远关系而引起文学界的关注。族谱记载了江南毛氏和湖南毛氏(其中包括浙江奉化和湖南韶山毛氏)的发祥地都在清漾村。江南毛氏第十六世毛让于宋初迁入湖南,另一支辗转安徽后迁住浙江奉化石门村。
   无数事实证明,中华民族本一家,不是血亲,就是姻亲、堂亲,或者表亲,有的八竿子打不到的亲戚,九竿子就有可能搭上。因此,修谱的真正意义在于尊重历史、尊重客观事实、尊重自己姓氏的文化本源和历史本源,重修族谱必须以爱国为基础,而不是以爱家为基础,这样的族谱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最终检验。
   二、修谱莫“复古”,与时俱进最为重要。
   文以载道,史以记事。族谱作为宗族的重要历史文献必须无条件忠于历史。重修毛氏族谱中有的方法是可取的,一是与时俱进重修《家规》、《家训》、《家戒》,而且均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二是摒弃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男女族人均上族谱,女婿也概莫能外,这样的族谱才更加真实可靠。
   对于古谱中的一些封建糟粕,也不能无原则继承,要在尊重历史、尊重先人的前提下,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即保持古谱的延袭性,又不失新谱的创造性。
   三、修谱不“离谱”,严防宗教主义死灰复燃。
   在农村调查采访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氏族已重修好了比较完备的族谱,而有的因为时间仓促或投入的精力不够,尚未形成内容翔实、编章臻善的史料,遗漏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家族,谱是修好了,又违背国家有关规定,筹集资金要重修祠堂,而且颇具号召力。如花石镇龙口乡的王氏家族,数十天时间就向族氏成员募资5万余元准备修建祠堂,后在乡镇府的干预下,好不容易才将集资款逐一退还。有的氏族因修族谱引发族内外纠纷也并不鲜见,“旺族”看不起弱族,本宗人看不起外宗人,正宗人看不起偏宗人,富裕的看不起贫穷的现象在修谱过程中表现得较为突出,有的甚至形成了新的隔阂与仇恨。有的农村因宗族势力抬头,乡、村、组三级组织很难开展工作,遇事要与族人或族长商议,才能形成决议和共识,这种现象就不能不让人担忧了。再者,有的氏族在重修族谱时一味追求复古,甚至杀猪宰羊,歃血为盟,大搞封建迷信活动,让人觉得多少有点过分张扬,与淳朴的民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加上乱收费、乱摊派、乱花费、乱点“鸳鸯谱”,这样的修谱就很难保证不“离谱”了。
   “入世须才更须节,传家积德还积书”。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族谱文化在当今盛世时悄然兴起,作为集民资、顺民情、抢救性挖掘民族文化的义举,记者认为是应当可以理解的,但如何更好地使这一发自民间、源于民俗的活动不至于偏离爱国爱家的轨道,并作为一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有关部门还是有大量的工作可做的。
  

共 44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引人深思的随笔。面对许多家族的族谱,都已经遗失的情况,好多人就任之随之,而在湘潭,毛、杨两家开始重修族谱。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也看到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这是一种爱家爱民族爱国的举动,但一定要正视。否则,就会偏离爱国爱家的轨道,为此,作者也提出了一些看法或者是叮嘱:“一、修谱莫“忘祖”,中华民族永远同根同源;二、修谱莫“复古”,与时俱进最为重要; 三、修谱不“离谱”,严防宗教主义死灰复燃。”这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的一篇很有见地,很有启迪的随笔,倾情推荐共赏!【编辑:清风淡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11-02 13:52:13
  感谢作者赐稿给【荷塘】!问好!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1 楼        文友:浩瀚        2014-11-02 17:33:07
  谢谢清风淡雅主编!传统的、民族的、正能量的永远是最好的!也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本着这个宗旨,我先后在韶山和湘潭农村进行了近一个月的采访才完成这部作品的。好在湘潭市民政局的领导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11-02 13:52:57
  面对许多家族的族谱,都已经遗失的情况,好多人就任之随之,而在湘潭,毛、杨两家开始重修族谱。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也看到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这是一种爱家爱民族爱国的举动,但一定要正视。否则,就会偏离爱国爱家的轨道,为此,作者也提出了一些看法或者是叮嘱:“一、修谱莫“忘祖”,中华民族永远同根同源;二、修谱莫“复古”,与时俱进最为重要; 三、修谱不“离谱”,严防宗教主义死灰复燃。”这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的一篇很有见地,很有启迪的随笔。欣赏,学习了!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3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11-02 13:53:33
  【荷塘】有你更精彩!祝你写作愉快!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4 楼        文友:蔺忙珠        2014-11-02 13:58:42
  欣赏浩瀚老师佳作,问好老师!祝事事顺心!
回复4 楼        文友:浩瀚        2014-11-03 09:06:47
  谢谢忙珠!问好!
5 楼        文友:天龙        2014-11-02 17:12:53
  祝浩瀚老师在荷塘写作愉快,佳作连连!!
回复5 楼        文友:浩瀚        2014-11-02 17:36:00
  谢谢天龙社长!谢谢清风淡雅主编!传统的、民族的、正能量的永远是最好的!也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本着这个宗旨,我先后在韶山和湘潭农村进行了近一个月的采访才完成这部作品的。好在湘潭市民政局的领导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好题材和精品文章是要付出足够的艰辛和大家共同努力的。
6 楼        文友:陕西派        2014-11-03 00:25:18
  老师有种学者风范,研究领域宽广,处处着眼于民族。
回复6 楼        文友:浩瀚        2014-11-03 08:36:24
  谢谢你!陕西派!祝一切安好!
7 楼        文友:鱼在游        2014-11-03 09:17:46
  知识丰富,专业性强是作者为文的一贯作风,学习欣赏!!!
回复7 楼        文友:浩瀚        2014-11-03 11:15:27
  多谢鱼在游编辑的褒奖!顺颂祺安!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