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杨柳同题征文】情怀(小说)

编辑推荐 【杨柳同题征文】情怀(小说) ——美在沂源


作者:蒙山笑兰 秀才,1971.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80发表时间:2014-11-04 13:47:37
摘要:秋天,自古以来是悲伤的象征,但对于农民,可是幸福的期盼。望着山上一片一片的红,果香一阵阵飘来,醉人心扉。熟透的苹果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满载着丰收的喜悦,桂英望着这一幅幅美丽的景色,情不自禁地感叹:“如今的沂源是多么的美啊!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的好啊!”

红霞满天,层林尽染,一辆辆装满苹果的车辆穿梭在乡间小路,又到了苹果成熟的季节。
   沂源县三岔乡的西鲍庄的农民王桂英麻利地起床,把还在熟睡的孙子源源放到老伴刘云生的被窝里,然后骑着三轮车去了果园。
   秋天,自古以来是悲伤的象征,但对于农民,可是幸福的期盼。望着山上一片一片的红,果香一阵阵飘来,醉人心扉。熟透的苹果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满载着丰收的喜悦,桂英望着这一幅幅美丽的景色,情不自禁地感叹:“如今的沂源是多么的美啊!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的好啊!”
   中国苹果看山东,山东苹果看沂源,“沂源红”是沂源县自主培育的苹果新品种,填补了国内条红短枝型苹果的空白,被专家誉为民族的新品种。不久前,“沂源红”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再次折桂最高奖项——产品金奖。这也是“沂源红”继获得“北京奥运专用果”、“上海世博会专用果”、“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后的又一殊荣。
   自从村里种植“沂源红”,干瘪的口袋瞬间鼓起来。这些年来,桂英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辛苦劳作,因为老伴刘云生是个残疾老兵。他们是一个村的,自由恋爱,在他们订婚后,他却在部队上出了事故。刘云生截肢后,孝顺的他以“没为国家做多大贡献”为由婉拒部队提供的疗养待遇,78年9月回到贫困的家乡务农。桂英不顾家人的劝阻,依然嫁给了他,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是无怨无悔。她对他的爱就像对这片果园一样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与生俱有的情感,是她难以割舍的牵挂。一年四季,从春到秋,除日常家务哄孙子外,几乎把其余心力都用在果园上,剪枝、松土、锄草、授粉、套袋、打药……
   几只喜鹊在她家树上叽叽喳喳的叫唤着,她欣喜地来到果树下,伸出她那双充满老茧的手,把一个最为红嫩的苹果小心翼翼地摘下来,捧在手心里端详了一会儿,才放到身边的箱子里面。直到摘满两箱后,才骑着车去了苹果零售市场。
   其实这个所谓的苹果市场就是在村外公路边摆地摊,这个地方比较宽敞,是在一个十字路口交界处,外来车辆也多,有卖栗子、核桃、苹果的,全是自家种的一些土产品,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市场。
   桂英刚把苹果箱子搬下来,一辆银色的小轿车噶的停了下来,接着下来两个人。
   “买苹果?刚摘的,又甜又脆。”桂英连忙对着走在前面的一个穿着时髦背着包的女士打招呼,在阳光的普照下,两箱写着沂源红的苹果特别醒目。
   “呵呵,我是宋红春,刘云生的朋友,听他说过你在这里卖苹果,果真找到你了,他在家吗?”后面那个穿老式军装戴墨镜的老人凑上前问。
   “奥,原来是你啊,怪不得一早听见喜鹊叫,真有客人来,他这个时候正好在家。”桂英热情地打着招呼,她见过他一次,是陪刘云生赶集时碰到的他。
   “那你忙吧,我们找他有点事。”宋洪春说。
   “什么事,俺家在村子里头不好找,要不俺跟你一起回去?”桂英说着要把箱子搬回去。
   “不用,没什么事,就是找他玩会儿,你忙你的吧,反正我们没事,慢慢打听着就能找到。”宋红春知道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就靠她了,一个女人家养家不容易,于是客气地朝着她摆了摆手,然后跟那位女士上了车。
   宋红春跟刘云生是去年在泰山疗养院认识的,宋红春在部队上因为工伤右眼失明,他们认识后因为一份共同的信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不过一直是在电话里联系,从未去过他家,所以根本不知道去他家的路。
   在这个被大山环绕的地方,犹如一个世外桃园,他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好不容易到了西鲍庄,却被星罗棋布的住家和杂乱无章的小胡同难住了,女士只好把车停放在路边宽敞处,从车上取下一盒礼品,宋红春则从后备箱搬出一箱子酒来,他们边问边走。幸亏一个很健谈的中年人愿意为他们带路,他们欣喜地跟着他一直朝西走,走到尽头终于看到刘云生的家了,却是大门紧锁。
   “可能是送孙子上学了,咱们等等一会儿就来了。”中年人解释。
   “学校离这里远吗?”宋红春问。
   “也不算远,顶多三里多路,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动车,摩托车等的,很方便。可是他却难办了,只有一只手,不能骑车,只有步行了,背着孙子来来回回就得一个多小时。”中年人回答。
   “学校里不有车吗?”女士忍不住了问。
   “他哪里舍得,俺姐每天忙着果园,他就负责接送孩子了。”中年人说。
   “你姐姐,她是你亲姐?”宋红春跟女士异口同声的问。
   “嗯!俺姐这个人有点傻,俺姐夫这个人也太实在,乡里乡亲的看着他们生活不容易,都愿意帮忙。可他们就是不领情,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谁也不肯用。”中年人正埋怨着,突然喊:“你们看,俺姐夫回来了,快点,来客人了。”中年人朝着远方挥着手。
   远远地,看见一个穿老式军装的老人向这边蹒跚地跑来,看到我们显然很吃惊,“你怎么来了?”边说着,边一只手从腰里麻利地掏出钥匙来。
   宋红春连忙迎上去帮着把门打开,“国庆节了,想找你玩会儿,给你打电话也打不通。”
   “奥,可能是信号不好,快屋里坐。”刘云生礼让着,宋红春欲要弯腰搬酒。
   “来,我帮你!”中年人抱着酒没进北屋,却搬进一座狭窄的西屋里,显然,那四间大北屋是儿子的,女士只好跟着他们跟着一起进了西屋。
   他的居室简单得有点寒酸,狭窄的一间平房内,仅一张床就占用一半的空间。没有电视,没有冰箱,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因为刘云生不习惯带假肢,所以,一眼就看到了成昆铁路留给他的纪念,半截胳膊,与他瘦弱的躯干搭配在一起甚是凄惨。
   桌子上更是一片狼藉,显然刘云生与孙子吃饭后就匆匆赶路了,没来及收拾。中年人变麻利地帮着拾掇桌子边说:“我姐夫就是个老好人,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就是没有自己。省吃俭用的钱给他有病的哥哥翻盖了新房,给儿子盖了新房,自己却住在这里。”说罢摇着头出去烧水了。
   宋红春连忙介绍,“这位是省协作家小李,我去天和堂药店买药时碰见的她,非常有学问,非常有爱心,想写写我的事迹。我说,比起你来,我是微不足道的,于是跟她说了你的事迹,她听了非常感动,非要拜访一下您,正好我也想探望探望您,于是我们就一起来了。”
   宋红春说完,见刘云生愣在那里,对小李解释,“他的双耳也在修铁路时落下病根,须得大声跟他说话,他才能听见。”说罢,走近他,又大声说了一遍,刘云生笑了笑说:“作家?我还以为她是你闺女哩。”
   小李连忙问:“大爷,我听宋大爷讲了您的事迹后觉得您太伟大了,咱县里拍微电影的潇导您认识吧?”刘云生摇了摇头,小李接着解释,“就是拍《当土豪恋上沂源红》跟《小苹果》的。”
   “奥,小苹果啊,俺知道,俺孙子整天唱啊跳的,他说学校里做操都跳这个。”
   “嗯,就是他拍的视频,今年他又举办大型地方影像志《美在沂源》,旨在以小视角、大事件来发现沂源之美。我想把您的故事写成微电影,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沂源的美,进而关注沂源,了解沂源。让沂源的正能量可以传的更远!所以采访采访您。”
   这时候中年人拿着壶进来沏茶,正好也听到了小李的话,随即明白了他们的来意,于是欣喜地说:“姐夫,这是好事啊,快跟他说说,拍成电影你就成大明星了。”
   “嗨!不用,都过去那么多年的事情了,再说俺也是应该的,说那个干什么?”刘云生却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小李急切地望着宋红春,把一切希望寄托于他,宋红春马上劝说,“你这头倔驴,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是我们部队当前倡导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能够采访您,这是您的荣誉,怎么不干了?”
   “俺怎么不干了?俺只是不想炫耀逞能罢了。”
   小李心想,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这才是最可爱的人,于是趁机劝说:“大爷,您听我说,这不是炫耀。当今生活越来越安逸了,人情却越来越冷淡了,我想通过您的亲身经历实际行动,来唤醒沉睡麻木的心灵。特别是当今八零后,从小生活安逸,没吃过苦,没责任,没担当,没有同情心,也不知道什么是奉献精神。整天沉迷于网络而寻求一种寄托,被称为“颓废的一代”。他们没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哪怕对父母亲人的内疚感,他们沉迷于虚拟的游戏,追寻虚假的网恋,体验虚拟的刀剑恩仇。如果没有网络,没有短信,他们也许会由此崩溃掉,因为他们心里缺乏太多实质性的东西。我想通过你的事迹,引导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人为什么人活着?当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第一个反应会是什么?是舍己为人,还是迅速逃离?”
   “是啊,姐夫,说说吧,俺都没听你说过你的事情。”中年人劝说。
   刘云生低头沉思了好一会儿,皱着眉头问:“那俺怎么说?”
   “您就给我讲讲您是怎么受伤的,然后讲讲这些年的生活就行。”小李说。
   “对,实话实说,把您经历过的说出来,这是个好事,光宗耀祖的好事,您付出了那么多,应该得到好报的。”宋红春说。
   “是!”刘云生终于明白,像是得了军令一样,接着娓娓道来。谈到以前,刘云生脸上没有一丝忧伤,反而还给我们唱起了雄壮的《铁道兵之歌》,“背起了行装扛起了枪,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到哪里去,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同志们,迈开大步朝前走,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振臂高扬的样子仿佛还是当年修铁道的小伙子,显然,在那艰苦的年代,就是这些嘹亮的军歌带给了他们无形的力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用他们的汗水和热血,在那片“支离破碎”的土地上创造出奇迹来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出事的那一天,俺还记得很清楚。1976年,26岁的我刚刚订了亲,当时是铁五师89322部队的代理排长,负责鸣枪点炮。结果一个四川的新兵在没鸣枪就点燃了导火线,当时公路上来来往往的很多车辆,还有正在施工的百余名战士,情急之下,俺只有迅速地拔掉导火线.突然,一声炸雷般的响声在耳边响起,接着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俺模模糊糊意识到是自己把雷管拔出来了,右手已被炸飞,四川新兵吓得摊在地上。俺只好一手攥着血淋淋地右臂奔跑二里多里路,因疼痛流血过多晕倒在地,幸好被闻讯赶来的战友抬到团卫生队。当时医生还夸俺,幸亏你还很灵活,还知道攥住手臂止血。”
   说到这里,他对着我们笑了笑,一种自豪感浮上他的嘴角。
   此时的小李却已是热泪盈眶,虽然喜爱写作,但是,作为八零后的她也不知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总觉得平淡的生活很无聊,因此写出的文字也没有一点实用价值,总觉得这么下去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今天终于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一切是为了美,为了爱。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人间处处都是美,人间大爱只有真正的英雄才会拥有。真正的英雄拥有纯净的灵魂伟大的心,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富足生活,在这种英雄精神的感召下,千万不要被眼前的享受所迷惑,更不要在金钱利欲下丢失了自己的灵魂,身在福中不知福是对自己这辈人的生活最好的诠释。
   小李正思索着,刘云生把他的证件递过来,小李翻看着他的残疾证:新疆铁道五师89322部队战士,1970年12月,山东沂源县应征入伍,三等功一次,嘉奖两次;当过副班长,班长,副排长。谈到排长的职务,刘云生跟他们解释:“当时排长的位置是代理的,若不是那事故,我就能当上排长了。1976年,连里选拔干部苗子,结果代理排长的我在当年的4月29日出了事故,5月1号宣布了排长的名单。”
   小李甚是惋惜的问:“在当时的情况下,你完全可以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迅速逃离现场,没想到一次事故会改变了你的命运,你后悔过当初自己的行为吧?”
   刘云生却说:“哪能啊!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是应该的。况且我们铁五师负责的这一段铁路上,每1.6公里就倒下了一名战士。自己与他们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小李曾经以为自己仅用一支笔,就能写出美,宣扬美,在他的面前,顿时感到自己的渺小,他那种对国家、对民族极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对理想极度的忠诚和执着,直到今天仍让我们为之动容。这种使命感,这种执着,已经深深融入到了他们的血液中,变成了一种最自然、最自觉的意识和行动。
   当看到墙上贴满的奖状后小李问:“孩子学习挺好的,学校离这里远吗?”
   没想到刘云生的精神一下抖擞了起来,仿佛触及到了灵魂深处最自豪的事情,他说:“俺儿子跟儿媳都在外边,孙子很懂事,也很刻苦,学校不远,离这里三四里路,为了生活,他奶奶天不早就出去干活,俺就管着照看孙子。”
   小李听到这里问:“大爷,听说你受伤后,仍然收获了爱情,大娘并不嫌弃依然和你结了婚,这些年,一直都是她在默默地付出,默默地照顾着你照顾着这个家。”

共 612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文章是我目前编辑过的文章中最好的一篇。 本文让我很感动,从一开始就吸引我一直往下读,这很显然是该文很棒的原因! 作者文笔优美,感情真挚,思想鲜明,对我们现在的8090一代的年轻人有很大的鼓舞作用,对年迈的老人也有回忆往事的作用,总之,是一篇很好的无可挑剔的文章! 看到文中刘云山说到自己怎么受伤怎么在生死关头帮助别人的时候,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着…… 文中的王桂英和刘云山的真爱让我很感动,值得读者一读再读!细细品味,慢慢回味! 该文像是文学盛宴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问好作者,推荐欣赏!【编辑:笔耕不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4-11-04 14:09:47
  问好作者,感谢作者参与杨柳同题征文【情怀】活动,期待作者继续赐稿杨柳!
回复1 楼        文友:蒙山笑兰        2014-11-04 14:54:09
  欢迎社长的大驾光临,我会努力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