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阿青

编辑推荐 阿青


作者:刘彻 布衣,45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52发表时间:2014-11-06 11:49:35

阿青表哥是在国外去世的,离去时虚岁未满五十岁。按照村里习俗,没有上寿,是不能进祖厅的。表嫂带回骨灰盒,就在自家门前临时搭建了一个帐篷,表哥的灵魂就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地方等待安顿,陪伴他的除了亲人,还有长明灯。帐篷四角都漏风,可以想像风吹着长明灯忽明忽暗的样子。不知表哥是否感到冷?
   最近一次见到表哥已是两三年前的事了。那天因为临时有事,我回了趟老家,见到了表哥和表嫂。印象中这是自从表哥结婚以后第一次见到,想来也有二、三十年了吧!许多年了,表哥还是一如既往地帅气,只是略显憔悴,岁月的痕迹还是不经意地爬上了他的脸。匆匆寒喧了几句,便要作别。表哥是来看望我母亲的。听母亲说,表哥这几年一直在国外,难得回来一次,回来的时间也不长,有许多亲戚朋友家要走走,所以不能久坐。母亲说,表哥这次回来是要在“老家”北卢建房子的;这么多年了,一家人在外打拼,积攒了些钱,也算是有出头日子了吧。“外面再好,总是要回来的。”母亲说。
   没想到这一见就是永别。出殡的日子也是颇费周折,表哥一家信教,倒不刻意寻什么黄道吉日,但表哥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叶落归根,于是就有人建议找一块风水宝地,悄悄地下葬。只是这样殡葬就得分两回进行,因为自从统一实行火葬以来,骨灰盒都要在指定的骨灰楼存放,土葬是不被允许的。大家的意思是:正式殡葬的前一天夜里选个更深人静的下半夜,悄无声息地抱了骨灰盒,在选定的风水宝地里下葬——只是这样的墓地是不敢立碑的。埋好后,弄一个小土包,不讲究其它仪式,后辈亲人围着墓地磕几个头便成。第二天的殡葬仪式照常,一样地风光排场。地是现成的,二舅家的三表哥就有,风水师看过的,是一块吉地。二舅说,自家人,只要五万。大家知道阿青表哥这些年在国外是赚到一些钱的,想来也不计较。不知这样的计划后来有没有被采纳。我是见过这块风水宝地的:二舅家的这块地有一百多平米,离村落较远,座落在半山坡上,前方是梯次延伸的一畦畦良田,呈扇状撒开,能一直看到远处的马路以及马路对面的邻村。各个田头大都零零落落地种着几株“台湾柳”,午后时分,太阳懒懒地照着,黄色的柳絮夹在狭长的叶片中,保持着凝滞的姿势,经年累月、默默地守望着;若是太阳够烈,暴晒下的柳絮和叶片便能渗出一种野性的清香,这清香混杂着土地的气息,特别地自然亲切。这样的时侯,轻风徐吹,令人慵懒得只想睡去。长眠在这样的一块土地上,像“台湾柳”一样经年累月、默默地守望——守望故土,守望家人,守望散发着土地气息的岁月,也许这就是一种最好的回归。
   回归是表哥心中最深的愿望,所以一直希望在祖籍地有一栋自己的房子。但表哥忙,选址、奠基过后,表哥就要先出去,毕竟国外那边找一份工作也是不容易的。建房的后期工作是表嫂留在家里料理的。也许是时间安排不下,在进行完主体建设,并粗略装修之后,表嫂也出国了。当然也可能是经济能力的问题,毕竟听说这样的一套房子建下来,也要七八十万,在国外赚钱也不见得容易。表哥的家是一栋三层建筑,主体面积很大,外观巍峨,整体结构还是很气派的,只是围墙尚未砌好;里边装修不算精致,但整洁实用,卫生间、厨房、客厅,一应俱全,暖色瓷砖铺就的地板,和楼梯上的木质护栏显得很协调,给人亲切的感觉,有浓浓的居家味道。表哥更大的愿望是有人传承自己的家业。其实回归和传承是一脉相承的,传承是另一种形式的回归。表哥有三个女儿.还曾经有过一个男孩,一家人宝贝似的呵护他。但天不眷怜,小表侄在八岁时因为白血病先于他的父母离开了这个世界,这让表哥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许多人都说,小表侄从小就很懂事,他懂得父亲的心愿,临走前,紧紧地抓住他二姐的手不放,他需要“二姐”的一个承诺。他也知道这个家中就数“二姐”最乖,最听话,从来不违拗大人的意见。据说“二姐”含着泪点头答应了,答应担起这个家传承的重任,从此,招赘入门便成了“二姐”的使命。
   由于表哥没有上寿,所以不但骨灰只能寄居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祭奠仪式也不能在祠堂前的一块较大的场地上进行。我们是在一个方圆不过二百多平米的小场地上参加表哥的祭奠仪式的。这是当年生产队里的打谷场,场地上匀实的黄土被碾压得很平整,这么多年了几乎还保留着我童年记忆中的原样。东头静静地卧着一个巨大的石碾子,岁月的厚重尽在它的无声中。打谷场周围是一片新翻过的田地,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与空气中说不清、道不明的青草味混在一起,如同婴儿身上的乳香味,无比地亲切。表哥并没有离去,表哥只是回归,只是要回归这片充满岁月记忆和祖先气息的土地。祭奠采用宗教仪式,随着牧师的引导,“阿门”声此起彼伏。“……肉身的离别,只是暂时的离别,不久主耶稣再来时我们就要在天父家中永远相聚……”牧师富有磁性的声音,通过扩音喇叭在小乡村上空回荡,和着泥土的清香,使小村庄周围弥漫着温馨的韵律感。
   故土的芳香令人这样地沉醉,所以叶落归根是一种令人迷恋的追求。
   阿青表哥出生在闽中地区的一个小山村里,是三舅家的第二个男孩。三舅参过军,复员后就在那个远离故土——北卢一百多公里的闽中地区的农场里工作,并定居下来。记忆中并没有见过三舅几回,印象最深的就是满口的外地口音,家乡话已是半生不熟。也许是受了三舅的影响,三舅家的几个孩子都能说一口混杂了浓重闽中口味的并不纯正的家乡话。三舅难得回来几次,只是叶落归根始终是三舅心中的一个念想。他希望他的孩子中能有人娶个故土的“当地媳妇”,然后在老家有座房子,然后把根扎下来,然后实现三舅这一脉的传承。阿青表哥从小老实听话,因而最终他便承担起了联结三舅回归故园之梦的重担。
   而今,这样的重担又落在“二姐”的身上。“二姐”全身披麻带孝,伏在地上哭得泣不成声。两个人搀着她徐徐起身,殡葬队伍开始缓缓前行。“她的心里有委屈。”和我走在一起的一个远房表哥告诉我。“二姐”招赘入门的是金陵村的一个青年,无业,家里穷得叮当响,兄弟三个,有两人都是入赘女家。结婚时据说是立了契约的:孩子必须跟着女方的姓,男方必须跟着女方住在表哥家;表哥、表嫂“百年”之后,男方必须以儿子的身份披麻戴孝执哭丧棒。但婚后,男方却变卦了,悄悄地抱走孩子回到自己的家,一住就是三四个月,还要求“二姐”必须回男方的家,并为他出钱建一座房子。最不能容忍的是,翁婿闹翻之后,在表哥重病在身的日子里,他却不闻不问,就是今天殡葬的日子也竟然没有见到影子。“可惜了,大学毕业的一个女生,多好的孩子。”远房表哥非常不平。接着又说了他的许多不是:比如好赌成性,比如好吃懒做,比如无赖地想黑走表哥家的钱——总之,原先好好的一个人一下子一无是处,这不能不令人伤感。若表哥泉下有知,会为女儿说上几句么?
   第一次见到阿青表哥时,他才二十出头,是个标准的帅哥。高挑的个子,挺直的鼻梁,浓眉下的一双大眼很有神,只是这汪汪的眼神中总让人觉得盈着满满的水,总让人读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表哥是回来相亲的。一定是表哥长得帅气的原因,相亲很快有了结果。相中的是邻村的一个姑娘,会一手针线活。婚后不久,表嫂就跟着表哥回到了那个遥远的闽中地区的小山村。因为没有落脚的家,三舅以及表哥回归的愿望还得经受时间的考验。
   如今终于有家了,如今表哥终于回来了!这青山绿树的所在就是表哥的家么?骨灰楼建在北卢村和路全村北面最高的一个小山包上,山上绿树成荫,除了中间为了方便人们上骨灰楼垦出的一条路之外,山包上的绿树密得找不到落脚的空隙。这里的绿树多是黑松、马尾松和“台湾柳”,于是在烈日下我又闻到了那股略带青涩、和着泥土气息的清香,这清香和童年记忆紧紧相连,有着家一样的温馨。
   “回龙”时不能走原来的大路,我们跟着队伍绕着圈子走,迈过一道又一道的田埂,杂草蔓延着缠住了脚步。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快要入村时,鞭炮大作,这跟“换红”一样也是为了驱走晦气吧?接着唢呐也响起来了,“滴哩哒啦”的,不知吹的是什么,但总觉得这曲调相当熟悉,一时间有些恍惚。
   是的,就是这里!就在进村的路口,那个乱石砌成的土地庙。上面爬满了杂草野藤,石头上全是绿色青苔的土地庙。时光荏冉,记忆可以老,但记忆中的土地庙依然没有倒。
   是的,那年迎亲走的就是这一条路.是我把鞭炮扔在这个破旧的土地庙上,引起了五表哥的一顿数说。于是我的耳畔又响起了那熟悉的唢呐声。
   迎亲那天新娘子坐的是花轿。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路上长满了及踝的杂草,每踩一步,便能够感受到杂草末梢对双脚的轻柔触摸,以及它从根系传递上来的土地的热情。秋后的阳光晒在脸上、身上,酥酥痒痒的。抬轿的人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踩出阵阵和着泥土气息的青草香。就在这座土地庙前,远远地已经可以望见村口等着看新娘子的人群了。“鞭炮放起来。”有人提醒。于是成串成串的鞭炮声把乡间的荒芜炸得稀烂,于是唢呐吹起来了,整支队伍充满了喜庆……
   不远的路口仍然站着许多人,鞭炮一样地响着,唢呐也一样地吹。但轿子里坐着的已是表哥缠着黑纱的遗像,遗像中的表哥端正的五官和年轻时的一样英俊帅气,只是面容有些削瘦,眼角淡淡的忧郁让人仿佛又回到了从前。耳边似乎又响起了牧师的声音:“……天主接纳了他,使他不再受苦,不再受困扰,再没有东西可以伤害他了……”
   已经可以望见表哥的家了,敞开的大门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以后表哥的黑框相片将会挂在这个大厅正面的墙上,表哥终于可以回家了。表哥的家在故土的每一个角落,表哥的家在他灵魂安居的每一个处所,因为“耶稣爱所有的人,耶稣也一定带领他安抵天上的家乡。”
  

共 38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讲述了表哥阿青去逝时,终年尚不到五十岁。由于传统习俗的约束,受到了很多限制,为料理后事带来了很多麻烦。文章讲述了表哥出国打拼的不易,讲述了农村家庭至今仍然受传宗接代封建思想的束缚,致使二女儿婚姻的不幸。文章反映出时代发展到今天,农村传统的封建意识和封建习俗,仍然困扰着社会的发展。拜读。【编辑:紫气东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4-11-06 11:55:01
  一篇充满乡情的文字,反映出真实而落后的农村习俗和农村生活。问好。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