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追怀介子推(散文)

精品 【江南】追怀介子推(散文)


作者:瑶台望月 秀才,2675.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11发表时间:2014-11-07 00:29:24

【江南】追怀介子推(散文) 绵山,壁立千仞,在秋风中耸峙。
   循着当年晋文公木屐的蛩音,于春秋霸业的古风印痕中,一路阶石一路陡,盘山行径飞云走,我攀爬到介公被焚的那棵树下。
   树以碳的形式挺立,从春秋至今日,似一支巨笔,以绵山为史册,书写着一个关于忠义的感人故事。
   遥想当年,晋文公的一把火,一把悔悟追贤的大火,奔突的烈焰,沸腾了颤抖的绵山,炙烤着烟雾翻滚的苍穹。一位来自禹都的贤者,与慈祥的老母合抱一棵柳,浴火含笑,生死相守,不离不弃,血肉之躯涅槃成大山的巍峨从容了。
   呜呼,长泪向天祭英灵!哀哉,俯身绵山思前贤!
   最初的最初,火,让人类逐渐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在希腊神话中,火是天神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的礼物,但它也蕴含着焚毁世间万物的疯狂能量。
   这虽是一把有情有义的大火,却反其意地烧焦了介氏母子,使重耳五内俱焚。负疚的君主,凝望烟雨凄迷的那一抔新坟,不顾龙颜至尊,捶胸顿足,放声恸哭:“哀哉!足下!哀哉!足下……”
   从介子推被焚的那一刻起,一堆新土,一川烟雨,一盘冷食,还有一国素衣寒食、面色凝重的重耳子民,这是最初的清明意象。
   一切应该从“骊姬之乱”说起。骊姬本是骊戎部族首领的女儿,有姿色,工心计。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妃子。骊姬为了自己儿子奚齐能够承继晋国君主的地位,便使计离间了献公与其子申生、重耳、夷吾之间的感情,以此迫死太子申生,又诬重耳、夷吾也参与了申生的谋逆,把两位公子也逼到狄国和梁国去了,制造了历史上的“骊姬之乱”。
   女人为亡国祸水,历史记载很多。妺喜灭夏桀,妲己灭商纣,褒姒灭西周,都是女人惹的祸。史上这样说了,后人如此认了,往事越千年,真不知孰是孰非。
   轻拂历史的云烟,穿越时空的隧道。荒野小径上,行走着颠沛流离的重耳一行人。随行者屡有背弃而逃,更有甚者席卷重耳财物而逃,致使重耳被蔡国拒绝接纳后,在荒郊野外因饥饿昏倒在路上。身为大夫的介子推,为了主公餐食裹腹,毅然举刀割向自己瘦骨嶙峋的大腿,顿时鲜血长流;那荒野鼎镬之中飘荡着的缕缕肉香,让昏厥的重耳又见到了阳光明媚……
   欲望是人类最本质的东西。就连呱呱坠地的婴儿,一睁开眼睛便知道去吸吮母亲的乳汁。公元前636年,流亡19载的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位列“春秋五霸”。在黄河岸边,从臣狐偃、赵衰因重耳要将旧物遗弃,从而担心回国之后,不能得到其重用,便居功胁迫重耳许诺其肥马高车,锦衣玉食,香囊美女,如此等等……
   此辈精神侏儒,骨子缺钙,介公耻于与其为伍。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那就寻一脉青山,权作隐居之所,将红尘烦扰阻在青山之外,啸傲风月,逍遥一生吧!纵然明知这绵山隐遁,就是政治生命的终结,可依旧那么锲而不舍地奔赴,毅然舍弃世间瑰丽的繁华,去换取梦断尘埃的宿命。仰慕“士”之高义,追思“隐”的境界,介子已降,严子陵隐于富春江畔,结庐而居,垂纶而钓;陶渊明隐于庐山之下,耕田读书,饮酒赏菊;林和靖隐于孤山之上,梅妻鹤子,绝代风流。
   《左传》载:“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介公有位邻居解张见状,为其鸣不平,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书信的大概意思是“龙失其所,周游天下,众蛇从之。龙饥乏食,一蛇割股。龙返于渊,安其壤土。数蛇入穴,一蛇于野。”重耳闻之,内心生愧,遂有绵山举火寻贤之经典。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子推绵山焚身”的故事。据说,晋文公在安葬介子推遗体时,发现介子推脊背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人之已死,其言亦忠,其情更浓,纵然君王铁石心肠,又怎会不垂泪?
   巍巍绵山,千转流水,纵然再大的山火,介公完全可以轻松避过,逃过死劫。也许以死明志,是古人最为崇尚的壮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悲壮,只为感动帝王,却教化着后世子孙。而对于介公本人而言,永垂的生命,成就的是永做华表的精彩。
   草木枯荣,千载易过,古老的绵山亘古如斯,放不下那段“割股奉君” 的历史。介公隐士是做不成了,人们可能要指责晋文公忘恩负义,或者要感叹时位移人。在有着无数“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中国历史上,晋文公不失为一个灵魂高贵的国君。他为了追怀介子推,禁生火,吃冷食,虔诚地忏悔,认认真真地进行着灵魂的自我救赎。如果排除政治地位的因素,晋文公也算得上一个“士”吧,一个敢于承认错误的“士”,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士”。 莎士比亚说:“勇敢是世人公认的最大美德,有勇的人是最值得崇敬的。”
   介子推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文化大喷发的春秋时期。在介子推之前,中国文化的“忠孝义”之思想已经出现。如泰伯奔吴让贤于三弟的故事;伯夷叔齐耻食周粟的故事等都有这类思想文化内涵。只不过介子推用自己的悲壮故事将此理念演绎到了极致。其割股奉君,辅佐主公复国为“大忠”;功成身退,不思利禄为“大义”;回家侍奉老母,相守至死为“大孝”。在介子推的人生价值观中,实现“忠义孝”远高于生命本身,更在功名利禄之上。他如果走出山林,生命之我虽得以保留下来,但其“忠、孝、义”的人生追求却也随之华彩尽逝。
   有的人活着,但在活着人的心中死了;有的人死了,却在活着人的心里永远地活着。在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中,因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是五月端午,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一是清明寒食,为缅怀晋国大夫介子推。对于此,叶剑英元帅有过精辟论述:“以寒食寄托哀思,为了怕引火再烧了绵山。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子死难日往汩罗江丢粽子一样,为了怕鱼类再糟蹋屈子的躯体。这是老百姓怀念他们所崇拜的人物的最好方式。”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一南一北,双星辉映;一水一火,赴义成仁。
   寒食之相关于“死”,清明之相关于“生”。当母子同逝的故事就发生在大地回春的节令时,历史的无形之手将这本来被看作极其冲突的生死两界,融合成一个节日,一个主题: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敬畏自然,感恩新生!
   对阡陌纵横的农业中国来说,清明是刀耕火种的一个节气;对诗词歌赋的文化中国来说,清明是才子佳人的一次吟咏;对忠孝仁义的道德中国来说,清明更是认祖归宗的一种良心……
   我想起雨果在《临终告白》中写下的那段平凡却振聋发聩的话语:“真理、光明、正义、良心,这就是上帝。上帝如同白昼。……我的凡眼很快就要闭上了,但是我精神的明眸将一如既往地灿如朝霞。” 今天,介子推虽已远去几千载,但他那忧郁的双眼似乎一直在明亮地睁着。我觉得,他一直在用最纯正的目光,读着文明也读着野蛮,读着血泪也读着欢笑,读着贫穷也读着富有,读着卑污也读着高尚……
   士兮归来,千秋呼唤!
   介子推,将永远在清明节里清明。感恩的珍珠,将永远不会在中华民族大多数人的心匣中遗失……
  

共 28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对于历史人物的缅怀,对于历史事件的挖掘,以及在特定的时间里,诸如清明的时刻,想起介子推,这种文人的情怀,无疑是充满着情怀感慨的。作者的这一篇文字,在抒发 了自己内心想法的同时,还带着几分厚重。由怀古带来的思索,才是最为本质的收获。行文中,旁征博引,解析的非常的透彻,而对于历史人物精神上的挖掘,则是深入浅出,条理非常的清晰,让文章在干净利落中,彰显着一股雍容的气质。推荐阅读。——履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1108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履泽        2014-11-07 00:29:37
  问好瑶台老师,祝福愉快。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记忆燃烧的温暖,一如从前。
回复1 楼        文友:瑶台望月        2014-11-07 18:58:23
  问好履泽,秋日安好
2 楼        文友:漠野        2014-11-07 15:50:08
  穿越古今的写法,从秋风中的绵山切入,去听晋文公的木屐声,追怀那个介公割股的动容故事,实乃大手笔!因为介子推,所以清明节。这篇大气的文写今怀古,却沒有多余的一个字,学习并问好望月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瑶台望月        2014-11-07 18:58:44
  感谢欣赏,遥祝安好
3 楼        文友:宿昔难梳        2014-11-09 22:21:13
  问好文友,欣赏佳作!
回复3 楼        文友:瑶台望月        2014-11-16 13:20:08
  遥祝安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