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母亲 炕席

编辑推荐 母亲 炕席


作者:达古拉 白丁,8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16发表时间:2014-11-10 10:36:09
摘要: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用坚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用远见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见证了母亲从年轻到年老所历经的艰辛。


   屋外正飞飞扬扬的下着大雪,我在温暖的屋子里闲的无聊,忽然想起了母亲,母亲年轻的时候,可真没少受累。当时我的家在农村,无论居住还是干活条件都很差。那时候的冬天那真叫个天寒地冻,白皑皑的积雪被破旧的棉鞋踩得咯吱咯吱地响,行人瑟缩着身子匆匆的走着。光秃秃的树木无怨无悔的在寒风中摇晃着。
   傍晚,落日的余辉无奈的洒满村落,各家的鸡鸣狗叫伴着袅袅升起的炊烟,进入夜幕。我的思绪回到那记忆的从前。
   母亲有两条乌黑的长辫子,和一张清秀的脸。身材虽有些单薄,但她无论是干活还是持家都是一把好手。尤其是对我们的教育,总是有着超前意识。
   母亲是个老三届毕业生。在当时遍地是文盲的年代里,母亲可应该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了。但她生不逢时,当时是成分论最厉害的时候,因为父亲成分高,好事自然与她无缘了。本无缚鸡之力的她,也必须去生产队干繁重的体力活。但这并没有压垮她,相反,用她的话说;“生活的压力像弹簧,有多大的压力,就会有多大的弹力。”她用柔弱的双肩努力与命运和生活抗争着。
   冬天,北风呼啸着,已是连锥子都剜不动地皮的时候了。经过了大半年的生产队农活的忙碌,很多女人都在家猫冬或三五成群的拉拉家常混日子啦。但母亲却还嫌不下来,她说日子穷是靠努力干才能改变的,绝不是出去诉说苦和难就能过好的。于是她又开始了新的活计,编炕席。
   父亲帮她把秫秸先刷了皮,再一棵一棵用刀从中间顺丝劈开,这时秫秸的名字变了,改叫蘼子了。
   晚上,昏黄的煤油灯,幽幽的发着豆大的光亮。地上,父亲坐着小凳,手里拿着弯刀,刷刷的刮着蘼子。炕上母亲在编炕席,一根根蘼子在她的手里上下飞舞着,看不见她是怎么编进去的,只听见哗哗啦啦的响声,席子在哗啦声中越来越大,许多的蘼子长短不一的有条理的向四面放射排列着。母亲蹲在新编的席子上忙碌,我也脱了鞋踩上去,想感受一下新席子的幸福。新炕席湿湿的,冰凉冰凉的,只站了一小会儿便觉得冰透心脾的凉,真让人受不了,赶快下了席子穿上棉鞋,鞋子里的余温让我感到由衷的舒服。但母亲却一直蹲在席子上面认真的编制着,她的脚上只有一双补了又补的旧袜子。因为新席子上是不可以穿鞋的,一旦弄脏了就卖不上好价钱了。
   我总会蹲在墙角看母亲手里翻飞的蘼子,看新炕席在不知不觉中变大,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睡着。
   冬天很冷,屋里一个半死不活的火炉子,说它活着吧,屋里不暖和,说它死了吧,倒还有个发红的火炭儿。破旧的呱嗒嘴窗子,薄薄的窗纸真的有些难以抵挡那刺骨的严寒,它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尽管母亲用牛皮纸糊过了窗缝,但凛冽的西北风还是扯着尖利的嗓子使劲地嚎叫着,并努力从窗缝中挤进屋里来。我经常蹲在墙角里看母亲,看她手下越来越大的席子和因长期编席子磨破了而又缠了布条的十个手指,真的让我好羡慕又好心疼。母亲不让我们靠前,怕刮伤我们的手或脸。
   攒了十个席子时,父亲会把它们拿到二十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掉,同时在集市上买些柴米油盐回来。家里的年货全靠母亲编席子的钱来换,包括我们的新衣服。记不清到底编了多少席子,卖了多少钱,秫秸终于用完了,席子也卖完了。母亲没舍得留下一领白花花的新席子自家铺炕,只是把破了几处洞的旧炕席用新蘼子修补了一下,黑黑的旧席子上几处白白的补丁,像黑夜里的星星,格外扎眼。母亲也终于停下编席子的活计,改忙年了。
   因为她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我家的日子蒸蒸日上,逐渐摘除了贫穷的帽子。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别人家的孩子都早早的去生产队干活挣工分了,但母亲却坚持让我们读书,不让我们务农,尽管家里很穷,很需要添个帮手。她总颇有深意的用流利的蒙语教育我们说;
   “只有读好了书才能改变命运”。
   “女人要学会自立自强,不能总是依靠男人。”
   “做人要大度,不要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与人斤斤计较。”
   “不要为今天的得失懊恼,别人能抢走你的宝贝,但却抢不走你的福分。”
   因为有一位开明而有远见的母亲,我的姐弟们都先后考上了大学,成了当时仅有的飞出山沟的“金凤凰”。我虽不成器,没能考大学,但在母亲的引导下学了一技之长,也能混口饭吃。
   人到中年时,我才发现有太多的人中年下岗啦,不得不为了生计重新开辟新境而奔波,我却因有手艺而幸免“遇难”。我好庆幸有一位早有先见之明的母亲。
   母亲的辫子总是梳得一丝不苟,连头顶的碎头发也用水抹得顺理光滑。衣服虽然旧些,也都洗得干干净净,平平整整。母亲说“;在外人面前,衣服要整齐,不能蓬头垢面,不能见到谁都兜售自己的委屈,不然让人一看就认为你不自信,做不成事,从而看不起你。”
   多年后我终于理解了母亲的许多话和做法。可惜的是,我没能把她的优点都全部领会并继承。在此前跌宕起伏的岁月中,我在人前兜售过太多的苦和难,但并没有换来别人的同情和帮助,或许真像母亲说的会更让人看不起吧。
   从她身上,我学会了坚强,对人和善并宽容,每天以一张自信的笑脸示人。
   随着我们的长大,母亲曾经的乌黑辫子已被稀疏而又花白的头发所取代,辫子变成了齐耳的短发,去了几分清秀多了几分成熟。
   现在的她脸上深深浅浅的满是岁月的刀痕,但整个人看上去却很硬朗,不见衰老,一看就让人觉得她有着洞悉世情的大智慧。
   有着美丽花纹的炕席,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人们所遗忘了,但母亲曾经的辛劳和聪慧却永远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共 21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讲述了有着一定文化的母亲,因为父亲成份高的影响,只能去生产队里干繁重的体力活,用她柔弱的双肩努力与命运和生活抗争着。冬闲时候,母亲起早贪黑地编席子,拿到集市上换些生活用品。文章描写了母亲对孩子上学的重视,描写了母亲用坚强为小家撑起了一片天,为了维持小家的生活付出了很多辛苦,体现了一位母亲的智慧和责任。欣赏。【编辑:紫气东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4-11-10 10:38:09
  文章描写了一位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而无怨无悔地劳作和付出辛苦。体现了母爱的伟大。问好。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
回复1 楼        文友:达古拉        2014-12-02 09:24:07
  谢谢老师的赞许,我会继续努力。
回复1 楼        文友:达古拉        2014-12-02 09:26:23
  谢谢老师的赞许,我会继续努力。
2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1-17 11:47:10
  母爱如海!在清贫的岁月,母亲靠着一技之长,支撑起一个家庭,实在不易。
骨子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虽久居城市,却念念不忘生于斯长于斯的黄土地。
回复2 楼        文友:达古拉        2014-12-02 09:27:46
  谢谢您的理解
回复2 楼        文友:达古拉        2014-12-02 09:28:10
  谢谢您的理解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