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苏秦说西周

精品 苏秦说西周


作者:避雨 布衣,27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95发表时间:2014-11-13 22:21:40
摘要:真相总是埋没在合情合理的表象之下,历史或者尤其如此。

东周君最近遇到了一个老大难题。原来日前西周君突然堵塞了涧水上游,正值播稻时节,东周没有涧河之水就没法插秧,一时国内恐慌。东周君急得没办法,特意从周氏宗庙里搬了一个大鼎,煮了一锅东西,下旨宴请诸位大臣。大臣们高高兴兴地来了。
   “君上煮的什么呀,好香!”一个大臣说着,在堂席上落了座。其他人也都说好香。
   东周君让侍者给大家盛饭。盘盘盏盏的都端将上来,大臣们探头一看,立刻脸都绿了:盘子里是支支楞楞的一团草根树皮,盏里是浑浑沌沌的泥浆浑水儿。
   “大家吃啊,别客气!”东周君招呼了大家,自个儿捏起一根野草塞到嘴里,嚼得吱吱作响。大家一看君上都吃了,自己也不好意思不吃,都拿起树皮草根来嚼。嚼了几下,“呕——”一个个把袖子遮了嘴。
   君上这是闹哪样?大臣们埋着脑袋,一边抹嘴一边大眼瞪小眼。
   “大家吃呀,吃!这是我提前请大家吃的年夜饭哪。”东周君喝了一口泥汤说,“不错啦。估计到了年底,咱们朝野内外连草根树皮都不好找了,诸爱卿为我分忧操劳,功劳太大,怎么也不能吃得比平民差吧?”
   “君上!”士大夫屈岈呼地站起来,义愤填膺地说,“西周君太不够意思了,就让臣带人去教训他一下……”
   “得了得了!”东周君没等屈岈说完就把手连摆了几下。“我先问你,咱们家还有多少兵啊?”
   “嗯……甲戈俱全的兵士怎么也有一百二十人,轮子够数的战车还有三乘,杂色战马十一骑……”
   “我二哥家有多少兵呀?”——论辈份,西周君是东周君的二堂兄。
   “这个……臣派人去打听打听?”
   “你他妈是不是玩儿我呢?!”
   “是——不是,不是!”屈岈慌忙坐下。尴尬中,咬牙猛吞了一口泥水。
   东周君望向另一个人:“叔相国,你觉得今儿这饭食怎么样啊?”
   “唉……”叔相国年纪大了,说话爱叹气,他两手拄着膝盖慨然长叹道,“若是公孙龙先生还在,咱们就不用这么愁啦!”
   “哦。”东周君点头,又转向另一人问,“长史,你觉得要把公孙龙找来,他能给咱办成这事吗?”
   “这——”长史无话可说,只低头假装吃饭。他抢了公孙龙喜欢的一个歌伎,又在东周君前说公孙龙的坏话,公孙龙让他给气得跑到齐国去了。还找回来……不派齐兵来打东周就算不错了。
   忽然一个尖细的声音迸出来,给长史解了围:“君上,要我说呀,公孙龙除了好吹牛皮,没什么真本事。”原来是宦者令高无庸。他正在东周君身侧摇着一柄大蒲扇,一边说着话,暗里朝长史挤了挤眼。长史抹了把额头的冷汗,继续低头猛嚼一块黑乎乎的树皮。
   “嗯,高爱卿的眼光,我还是比较认可的。”东周君说,“我记得年初你给我推荐过一个楚国来的叫什么辛佻的,说他连死人都能给说活了,这人现在哪里?”
   “呃……君上,是臣有眼无珠,错看了人。这姓辛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上个月偷了臣的钱跑路了……”
   “一群废物啊!”东周君猛地一拍身前案子,仿如一声惊雷,盘盏中的汤汤水水都飞溅了出来。大家都吓得挺直了身体。可巧,长史还在慌慌着嚼那块成卷的树皮,又被东周君一吓,顿时魂飞魄散,那树皮便连咬带卡地套到嘴上,形象颇为滑稽。
   一个掌勺侍者见了忍不住笑了出来:“噗——”
   “嘟——”东周君正在气头上,见有人敢在这种节骨眼上破坏气氛,顿时找到了发泄口。“来人哪,把这个发笑的给我扔进鼎里去,煮了!”一群卫士得了令,呼啦一下从门外涌了进来。
   “君上饶命——饶命啊!”侍者吓得跪到地上,“臣不敢啦!”梆梆梆地磕着响头。卫士们听着那阵磕头声都觉得瘆得慌,心里一发软就忘了动手。
   东周君怒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快给我把他扔进去呀!”
   “喏!”卫士们七手八脚地把侍卫举了起来。可怜的侍者眼见要被扔进沸腾的大鼎里,吓得连舌头都打了结,忽然祖宗显灵,脑海中闪过一道金光,竟然又能说话了!于是高声大叫:“别杀我啊!我能说服西周君给咱们开河放水!”
   东周君一听这话,立即伸手叫道:“嘟——放他下来!”不等卫士们放下侍者,他走过去说:“你说……你能说服我那混蛋二哥给咱们放水?”
   侍者大难不死,腿却吓软了,站都站不住,顺势就跪在了地上,抹了把汗说:“是,臣有办法,有办法……”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臣叫苏,苏秦……都城三十里外,轩里人。”
   “哈!原来是个鄙人。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野花就比家花香’……不,不是不是,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哪!”东周君拊掌大笑。
   大臣们也都笑。
   东周君问苏秦:“谁介绍你进的宫啊?”
   “是臣哪!”高无庸在一边儿媚声说道,“君上不记得了吗?去年……”
   “好了,不用说了!我都记得!”东周君果断挥手,打断高无庸,面向群臣大声说道,“苏秦听着:我现在就封你为‘使节大夫’,即刻代表我去见我那混蛋二哥,务必让他给咱们开河放水!事成之后,赏金一百,帛三百。要是办不成呢,你就不用回来了。屈岈,你选几个精细的卫士,跟苏秦走一趟吧。”
   “喏!”屈岈和苏秦一起接了旨,很快出门去了。
   因为刚才太过热闹,有人这一去,场面一时静悄悄了。
   “唉——”相国拧着眉毛叹了口气,半是疑惑地说,“君上,这个苏秦本来籍籍无名,只在生死之际抢说了一句他能行,咱就派他去了,是不是有点儿太草率了呢……”
   “嗯?!”在场所有的人,包括东周君,也才意识到这个问题。问题很严重啊!
   “这个——”东周君把眼珠转了几转,拈着须,拖了长声音说,“嗯,其实不是这样的……”
   “对呀,对呀!”高无庸猛扇了几下蒲扇,“其实君上早注意到苏秦了!苏秦虽然是个端盘子的,人却颇有些见识呢。去年,他来到宫中向君上陈述治国之道,只因不合咱们国情,君上才没有重用。即便如此,苏秦也没有一走了之,甘愿留在宫内为君上端盘子,足见忠君爱国之心啊……”
   “嗯?有这事吗?”东周君用眼神问高无庸。高无庸冲东周君又眨眼又点头。
   “啊!原来如此!君上真是当机立断啊,圣明呀圣明!”大臣们一齐说道。
   “哈哈哈哈哈哈!来,众爱卿,咱们为苏秦干了这一杯!”东周君龙颜大悦道。
   “干!干!干!”大家都把泥盏举起来,一饮而尽。
   “噗——噗——噗——”
  
   苏秦坐在吱吱呀呀叫的马车上,前面屈岈驾着车,后面四个卫士按着剑柄看着他,再后面还跟着二十来个举着戈的步兵。东周都城是巩城,西周都城是洛邑,巩洛之间不过六十来里路。苏秦坐得屁股疼,不住地变换姿势。心里琢磨:“妈拉个巴子,东周君这个十足的老混蛋,去年听说大米好吃就忽然决定不种麦子了,我劝他要种稻子得先用济西的六十里地换西周涧水上游的四十里地,以免让人控制了水源,他不肯吃这个亏,结果今年西周真把水断了,反而吃了一个大大的老亏!今天又要为一声笑要我的命,还好我拼命争取了这个破差事才没被煮喽。哼,有这个混蛋在,东周怕是没指望了,我不如趁这个机会干它一票,攒点盘缠移民好了——也好出出这一年来端盘子的恶气!嗯,去哪国好呢?楚国不行,楚国人太浮华;齐国也不行,齐人太做作,再说,齐国女人长得也难看……”
   “苏先生,您有什么好办法呀,方便给在下透露一下吗?”屈岈一边驾着车,扭头问苏秦。说话很是客气。
   苏秦故作神秘地说。“当然啊……我打算用一招‘将计就计’。”
   “将计就计……听起来蛮厉害!”屈岈似乎小吃了一惊,“怎么个将计就计呢?”
   苏秦咬着屈岈的耳朵:“‘将计就计’也者……就是西周君说咋办就咋办!”
   “啊?!”屈岈当时把手一抖,拉紧了缰绳,马停了四蹄,车上坐的人都往前突了一下。“那咱们去这一趟有啥用?”
   “哈哈,鄙人自有办法……”苏秦说。心里却想:“这几个狗腿子,表面上是送我去西周,其实是在监视我吧?如果一去不成,是不是真会干掉我呢……”
  
   一行人到了洛邑城外,西周卫士一看东周派人来了,立即派人去通报西周君。
   巧了,西周君也在王宫里宴请大臣。君臣各自坐在席上,中间摆着三个柴火熊熊的大鼎。第一个鼎里,煮的是一锅鱼和水草;第二个鼎里煮的是一锅鱼和水草;第三个鼎里,煮的还是一锅鱼和水草。君臣盘子里当然装的也是鱼和水草。
   “嗬,君上特意为咱们做了水煮鱼吗?”一个大臣点了个赞。
   西周君脸色铁青。“是啊。我请各位提前吃年夜饭!”
   “……年夜饭?”长史一边吃着鱼一边拿笔唰唰地写着(似乎比东周的长史尽责些),忽然想起了什么,“君上啊,臣记得往次的年夜饭,都有五粮、五畜啊,为何今日只有鱼和……水草?”
   “五粮、五畜?能有鱼吃就不错了!没准儿到了年底,我们都要被鱼给吃了!”西周君暴跳如雷。
   大臣们这才明白西周君的良苦用心。就在两个多月前,一个叫荆无由的游士给西周君出了个主意,塞断涧水,控制东周用水,然后向东周君索要钱粮美女。没想到西周刚断了涧水,就赶上了十年不遇的大汛,涧水水势暴涨,一时间,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半个西周都给水泡了。亏得西周君肯打碎牙往肚里咽,及时对外封锁了消息,又断绝了与各国的往来,这才没让外人知道其国内的尴尬。
   西周君想到这儿就气不打一处来。“那谁……谁给我推荐的荆无由来着?他人找到了没有?”
   “臣在这儿呢!”相国孙瑁紧急地咽了一口鱼肉,“呃……君上,五天前您派荆无由去探查汛情,人一直没有回来呢。对,随从也没有回来的。臣估计……他们八成是让大水淹死了……”
   “再派人去!”西周君苦恼地一摆手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孙瑁试探性地说:“君上,依臣的主意啊,不如我们放开涧水好了……”
   “不行!混蛋老三还没给我送钱粮美女来呢,怎么能这么便宜他?”
   “但是国内已经岌岌可危了呀,如果老百姓因此造了反,咱们都要丢了饭碗的哟!”
   西周君一拍大腿:“饭碗事小,面子事大!老三从小就抠门儿,我早憋着要敲他一大竹杠,这一锤还没落下就这么收起来了,以后我还怎么在道儿上混?改天碰见周王,周王要问我,‘你敲三弟的竹杠得了些什么呀’,我说‘啥也没得着就给他放水了’——多没面子!”
   孙瑁点头说:“也是啊,咱们什么都能丢,面子是不能丢的……”
   长史说:“可气这东周啊,也真沉得住气,眼看就过了芒种了,他们怎么还不派人送东西来?难道宁可饿死一国人也不肯服软?”
   西周君一摆手说:“什么也别说了,跟丫死磕!”
   就在这时,一声嚎叫由远而近地传了过来:“报!报告君上,东周派人来了!”
   “啊?太好了!”西周君闻听大喜,一下从座上跳了起来,拍着巴掌说,“老三这老小子总算是肯服软了。他送了多少东西来呀?”
   卫士说:“他们……只来了二十几个人,好像就带了点儿东周土产……”
   西周君瞪眼道:“什么?这老小子也太抠门儿了吧!”
   “君上!”孙瑁说,“臣以为,这些人只是为东周君作说客的,是来跟咱们谈判来了……”
   “又是说客呀……”西周君慢慢坐回座位,“得了,先把他们带进来吧。来人!快把这席撤了,换成五粮五畜的!”
   “喏!”卫士转身就走。
   “等等!”西周君突然又从座上跳了几来,尖声叫道,“不成,不能让他们进城来,还是我们出去跟他们谈。嗨,嗨,嗨,都他妈别吃了,跟我走,走走!”
  
   很快,洛邑城外摆开了简单的筵席。西周君坐在华盖下,接受了苏秦和屈岈的进礼。苏秦见西周君连城都不让进,态度也很傲慢,心里的气一下子上来了:“真不愧是哥儿俩啊,一个抠门儿德性!”
   西周君用鼻孔看着苏秦:“那谁……你叫苏,苏秦是吧?苏秦先生啊,这回来有什么见教啊?”
   苏秦拱手说:“不敢当啊,君上。臣只是有一点小小的看法……”
   “没关系。你说!”西周君故作大度。
   苏秦略一犹豫,说:“依臣看,君上的计谋好像失算了呀!”
   西周君暗吃了一惊,心说:难道让他知道我国被水淹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此……此话怎讲啊?”
   苏秦摇头叹息:“唉,您知道嘛,您今天不放水给东周,就是在逼着东周富强起来啊!”
   “逼着东周……富强?”西周君听得云里雾里。虽说没领会苏秦的意思,不过他倒是很明白:要是再不放水,他的西周就要完蛋了,哪还顾得上东周富强不富强的?
   苏秦上前一步,解释道:“您看啊,本来东周是种麦子的,种麦子可用不了多少水。您现在堵了涧水,不让东周种稻,如果东周又改种麦子了,您这计划不就落空了吗?往后还能用什么来要胁东周呢……”
   屈岈一听苏秦这么说,立时变了颜色:“苏秦,你这个无耻的卖国之徒!”当下抽出宝剑,扑上来就要刺死苏秦。呼啦,西周君的卫兵冲上来把屈岈给按住了。屈岈不停地骂。西周君正听在兴头上,哪容屈岈打断,下令让人把屈岈的舌头割了。又对苏秦说:“那依先生看,我该怎么办哪?”
   “很简单!”苏秦打了个响指,“君上只要先放水给东周就OK了。您一放水呢,东周就能种稻了,等他们的稻子长起来,天时已过,不能改种麦子了,君上再用断水来威胁——种稻用水的时候可多着哪!这样一来,东周还敢不听从君上您的号令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是绝好的主意啊!”西周君当即眉飞色舞地大叫道,暗地里眼泪都快下来了:“尼玛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啊,这回老子的面子和饭碗都保住了!”
   苏秦还在谦虚:“以上只是臣区区之见,惟请君上思之呀。”
   “还思什么思呀,就按你说的办吧!来人哪,快去派人开通涧水,给东周放水。”西周君发完令,走到苏秦跟前把自己的大氅披在他肩上,摇着苏秦的手说,“苏先生不愧是才智高绝之士呀!这样吧,您以后跟着我混得了,我一定不会亏待您!”
   “多谢君上美意。可是在下是东周人,跟着西周恐怕会惹人闲话,再说,西周国内人才济济,不缺在下这一个……”苏秦说。显然他觉得,出堵河道这个馊主意的人,就有和他不相上下的才智。
   “这样啊……可惜,可惜了……”西周君连连叹气。
   为了表示对苏秦的敬意,西周君当场赏了苏秦一百金。苏秦立即和没了舌头的屈岈返回了东周。因为不辱使命,东周君非常高兴,兑现了当初的一百金。苏秦得了两国之金,终于有了盘缠,连夜启程溜到秦国去了。
   两国史官都把这事儿给简单地记了下来。后人看了史书,专门写了苏秦的列传,说苏秦甫一出道就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西周君而名动天下,终至于“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端的是好口才呀!

共 574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东周种稻,西周断水,苏秦仅凭几句话便说服西周君主开涧放水的历史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段历史典故也在民间和史册上留下各种版本的记载。将脍炙人口的故事写成不落俗套的文章是件相当有难度的事情,而作者却大胆下笔,从容铺设,更以生动的人物形象,风趣而贴切的心理活动,以及诙谐调侃、睿智从容的文字风格,将这段故事另类但却更加透彻地再现出来,文中两国君主与大臣之间的对话与心理活动,极具现代意味,作者将新的流行元素完美嫁接于历史故事,淡淡的哲思蕴含其中,佳作共赏。【编辑:瞳若秋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1115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瞳若秋水        2014-11-13 22:23:36
  讲到如此精彩的文字,回头去看作者名字,却原来是老友归来,欣喜,问好,热烈欢迎。
秋水横波远836239137
2 楼        文友:瞳若秋水        2014-11-13 22:26:02
  故事非常生动,特别是对心里的描写,随性自然,但却贴切生动。欣赏,再次问好。
秋水横波远836239137
回复2 楼        文友:避雨        2014-11-14 09:25:33
  您好!能让人记住也是件很开心的事,谢谢鼓励!
3 楼        文友:笑言春衫薄        2014-11-23 22:30:16
  即能让读者欣赏好文,又能记住一段历史,佩服!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