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秋天征文】延安之行(散文)

编辑推荐 【秋天征文】延安之行(散文)


作者:闲妹 举人,4361.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17发表时间:2014-11-16 05:27:45
摘要: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是我梦慕已久的地方。这种浓厚的情感来源于家庭的熏陶,我从小在军营里长大,16岁又成为部队中的一员,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也是我梦慕已久的地方。这种浓厚的情感来源于家庭的熏陶,我从小在军营里长大,16岁又成为部队中的一员,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早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2010年的10月,我参加了旅行团到了延安,终于为自己圆了一个梦。早晨,我们旅行团到黄帝陵后,乘大面包车直奔延安。汽车象甲虫般在黄土高原上迂回前进。苍凉、厚重的黄土沟壑映入我的眼帘,我的心情随着如絮白云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飘荡。贺敬之的《回延安》仿佛在我耳边响起,“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头坐。满窑里围的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亲人见了亲人面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十年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随着旅游大巴越来越接近延安,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幅壮观的画面:黄士高坡上尘土飞扬、旌旗猎猎、炮声隆隆、一群身着棉纺灰军装、脚踏草鞋、背着刀枪的战士们在奋勇杀敌。“快看,宝塔山!”导游的叫喊声,把我的思绪打断。我顺眼望去,如国画一般的山峦上矗立着的一座直入云霄的宝塔出现在我的眼前,“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几个金光闪闪的镀铜字体镶嵌在石岩上。这就是诗人贺敬之充满激情的诗句。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此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后,尤其是抗日的危难时刻,延安成为革命者向往的地方,宝塔山成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希望所在,成为有志青年出生入死投奔光明的标志。这座唐代始建的宝塔,也因此成为中国革命里程碑式的建筑铭刻在我们几代人的心间。让人遗憾的是延河已经干涸,阳光下裸露着宽阔的河床,延河桥静静的横架在宝塔山与延安城之间,似乎将古老的延安与现代的延安沟通。导游带我们来到了革命旧址枣园。走进枣园,没有发现枣树,看到的都是高大、古老的松柏、白杨和银杏,还有碧绿的冬青。这里曾经是一座地主的大庄园,后被国民党军师长占有,红军来到延安后这里就成为我们党的革命中心,枣园环境幽雅,前面有片绿荫环绕的小广场,这里曾是当年为张思德烈士举行追悼会的地方,毛主席在这里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说。这篇重要著作曾经鼓舞着我们一代人。
   讲解员带领我们来到了伟人们居住过的窑洞,1940年中央机关在就在此办公,毛泽东旧居在枣园东北半山 坡,与张闻天、朱德旧居左右为邻,是一排五孔石窑洞。1945年8月,毛泽东由这里赴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讲解员告诉我们毛主席去重庆谈判临上飞机前所戴的帽子是周恩来的,皮鞋是从外国友人临时借的,可见当时延安生活是多么艰苦。枣园还有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领袖的旧居,书记处小礼堂旧址及社会部、作战研究室和机要室旧址等。在此让我寻觅到了在艰苦岁月中革命先辈们的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触摸到当年伟人思考革命前途的思想脉搏,深切地感受到一代伟人的革命艰辛和中国革命胜利来之有多么不易!
   参观完枣园,讲解员来到了杨家岭革命遗址。听讲解员介绍,杨家岭的窑洞比枣园要简陋和狭小得多,但此地是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在这里毛主席从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主席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往枣园。就是在这简陋窑洞里的油灯下,主席写下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指引革命航向胜利前进的光辉著作。窑洞不远处的大树下有一套小石桌椅。1946年8月,主席在这里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我们随着讲解员脚步来到中央大礼堂,这是杨家岭最辉煌的建筑,外形酷似一架平伸双翼大飞机。走进大礼堂,当年的会标和主席台的摆设依然如故。就是在这其实不大的礼堂里,召开过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等许多重大会议,奠定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战场归来的将军们拍着征尘、点燃烟斗,坐在这些破旧的长条木椅上,和台上的领袖们一起讨论中国革命的重大决策,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延河 、离开宝塔山、离开延安城,原路返回西安。回首望延安,心潮彭湃依旧。它使我想起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啊,延安,共产党人的圣地。我看到了您贫瘠、荒凉的过去,也看到了您开放、发展的今天,更看到了您繁荣、鼎盛的未来!
  

共 24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延安之行就是红色之旅,作者感言: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是作者非常向往的地方。由于作者那种浓厚的情感来源于家庭的熏陶,从小在军营里长大,少年时代就成为战士,自然对延安向往已久。正是有一群真正的共产党人,为老百姓谋福祉,拥有正能量,才从弱到强,实现了社会理想,建立了共和国。通过行走、阅读延安,发扬延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我们的希望和愿望。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石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石佛        2014-11-16 05:47:09
  红色之旅,受益匪浅。
中国作协会员。写字为生。出版多部长篇。
回复1 楼        文友:闲妹        2014-11-16 10:28:51
  谢谢编辑石佛 幸苦为我编辑排版。也感谢编辑石佛的留言。
2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11-16 06:25:36
  宝塔山矗立的是延安人的风骨——暴风骤雨不弯腰,刀光剑影不低头!延河水流淌的是延安人的情怀——绵长、亘久,千万里溪流不尽,千万年昼思夜想。
回复2 楼        文友:闲妹        2014-11-16 10:31:32
  谢谢 文友:邵魁先生来访留言,延安是革命的摇篮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3 楼        文友:小泥儿        2014-11-16 10:04:47
  看到文章,如同身临其境,我也向往延安,等自由了一定去看看,写得真好!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3 楼        文友:闲妹        2014-11-16 10:34:17
  谢谢文友小泥儿来访,延安有机会是要去看一下,虽然没有非常好的风光,却是一个最好的受教育的基地。
4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1-16 11:17:29
  胡姐这篇红色之旅写的好,大气磅礴。读着不禁让我想起了中学时期教科书里边贺敬之先生的诗句“红日、白雪、蓝天,飞来报春的群雁;从金光闪闪的北京启程、、、、、、”那篇长诗写的真好,当时我们都能通篇背诵。
骨子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虽久居城市,却念念不忘生于斯长于斯的黄土地。
回复4 楼        文友:闲妹        2014-11-16 11:38:02
  贺敬之先生的诗句曾经影响了一代人。谢谢战友的夸奖,战友文笔真不错,从你的文章里能学到很多。
5 楼        文友:空中白雪        2014-11-16 17:02:02
  闲妹,军人的后代,自己也是军人出生,人民的卫士,令人敬佩。红色之旅,传承延安的革命精神。
回复5 楼        文友:闲妹        2014-11-16 20:25:01
  谢谢 文友:空中白雪来访,做好红色的传承是后代的责任,谢谢你的留言。
6 楼        文友:苏庸平        2014-11-17 08:05:42
  到革命圣地去感受一下前辈们的精神,对于我们的理想和信念是有一定的益处的,那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根据地,是革命传统的诞生地,是共产党人向往的地方!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复6 楼        文友:闲妹        2014-11-17 09:10:22
  谢谢苏老师来访留评。
7 楼        文友:苏庸平        2014-11-17 08:06:53
  引用贺敬之的《回延安》的诗句,更增加了对延安的亲情!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