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火源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火收获】乡人,乡情(随笔)

精品 【星火收获】乡人,乡情(随笔)


作者:涓子 秀才,2979.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96发表时间:2014-11-16 23:50:28
摘要:期盼着,坚守一生的土地来年能风调雨顺;期盼着远方打工的孩子们能平安健康;期盼有一天,能全家团聚,尽享天伦之乐! 但愿那些和我一样在外奔波的孩子们,能有空回家看看;但愿这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都能幸福快乐;但愿辛苦了一辈子的乡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又到了秋收季节。可老天偏偏跟人作对似的连续下起了大雨,这可愁坏了那些靠庄家过日子的乡亲们。这其中也包括我那七十岁的老父亲。想当初,父亲决定要从伯伯手里要回耕地的时候,我和弟弟也是极力反对了的,但是,几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之后,还是没能阻止得了父亲要离开城市,回老家种地的想法。后来仔细想想又觉得,父亲这么做或许是落叶归根的情结在作祟,再加上还有九十多岁的老娘尚在人世,想回去尽孝也在情理之中,于是,便默许了他的固执。
   奈何,天不遂人愿,父亲回家后的第二年,春节后半个月,奶奶突然驾鹤西游。后来有很长一段,父亲总是会时不时地对着我喃喃自语:没妈了,这下真没妈了。然后,叹一声,转身而去。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便劝他和母亲一起回城,谁知他听后直摇头。问原因,说城里空气不如乡下好,也没有乡下自由。其实,我知道,他是想多看几眼老娘:几十年的漂泊,好不容易有时间陪老娘了,可人却没了。这种遗憾,我们能理解。所以也就不再坚持。但有个前提,不许他在家种地。
   父亲当时答应得倒是蛮痛快,可临了却食言了。母亲说,种就种了吧,反正现在都是机器收割,随收随卖,不用动手就能拿到现钱,又不像过去,收麦前要“浇场面”(地面撒上水,用石磙子压实在,用来晒粮食)麦子收回后还得脱粒、晾晒。遇上雨天,既担心收不回来又担心窝在家发霉,省事多了。就这样,已经脱离了土地几十年的父亲重新开始了他的农耕生活,并且乐此不疲。只是,每到收获的季节,他的电话就会追到我家里。而我,自然随叫随到。就像今天,父亲的一个电话,我便抛下琐事,匆匆上了回家的班车。父亲在电话里说,地里的玉米已经成熟了,他一个人忙不过来,要我回家帮他。
   汽车到站是早上十点。我没有回家看望婆婆,而是径直抄小路向娘家方向而去。
   一路上,随处可以看见掰玉米,抡砍刀,架辕拉车,汗流满面的身影。整个秋忙时节,这都将是农田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而这些繁忙而沉重的农活原本应该属于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但现在,穿梭在田间地头的大多是村里的留守老人的影子,他们跟着季节的节奏,踏着熟悉的泥土,坚守着自己的那方“阵地。”
   由于事先打了电话,知道父亲已经下田,便放弃了先回家后去地里的打算,径直朝父亲的玉米地走去。
   途中,正好碰到老邻居石头哥在他家地头歇息。装好的玉米袋子零散的分布在地里的各个角落,人力架子车停在两行玉米杆中间。我看了看,那辆架子车要想翻过崎岖不平的土梁走出玉米地,就得先把前面那些零散的袋子一一收集起来装上车,才有可能腾出路来。出于礼貌,我提出帮他把玉米装上车拉出来,他一听,忙说,好,好,我正在发愁不知道找谁帮忙呢。“那赶紧的。”我下了公路,进了玉米地,朝架子车走去。忙碌的过程中,才从石头哥口中得知,那个喜欢给我梳小辫,在我印象中从来不生病的玉兰嫂子竟然中风了。这真有点出乎意料。
   “她现在恢复得怎么样了?”架子车拉出玉米地的时候,我问了石头哥一句。
   “勉强能走路,吃饭也基本可以自理,就是不能干活了。不过,这已经很不错了。”看得出他对玉兰嫂子目前的状态比较满意
   “嗯,中风病人能治疗到这种程度应该算最好的结果了。”我只能这样安慰他。然后,告诉他,帮父亲收完玉米就去家里看嫂子。他一听,笑着说好,我们在家等你。我一边说好,一边挥手走向父亲的玉米地。
   此时,已是中午时分,暖烘烘的阳光撒在身上有点不同以往的闷热。我进地时,父亲还在低头掰玉米棒子,额头的汗珠子顺着脸颊流到了嘴角,蓝色的褂子上沾满了黑红、褐红的玉米须。裤腿一高一低胡乱挽起在小腿附近,黑色的方口布鞋被一层土色包裹着,失了原来的样子。
   看我走进,父亲放下了挎在胳膊上的小圆笼(相当于竹篮)直起腰问道:不是说马上就到了么,咋这么长功夫?我一边掰着挂在玉米杆上的棒子,一面讲了刚才遇到石头哥的事。完了,就听父亲“嗯”了一声说,你石头哥真不容易,要不是他伺候得好,恐怕你嫂子也恢复不到现在的程度。可她还不知足,没事就闹腾。
   “闹腾啥?”
   “谁知道,反正有事没事就乱发脾气。”
   “唉,可能是生病了心烦吧,石头哥应该能理解。”
   “那倒是,你石头哥那脾气,好的没话说,要不……”父亲正说着,路边忽然有人喊了他一声。接着,一个伛偻的身影走进了玉米地。
   “根娃,今年收成咋样?”来人问。
   “海哥,再别提了,这两年也不知咋了,是干啥啥不成。”父亲摇摇头,一副想不通的样子。我也停了手中活,笑着叫了声海叔。海叔,原名叫田海埂,是我们老屋原来的邻居,年龄和大伯相仿。听奶奶和姑姑们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年夏天,奶奶突然生了病,母亲,大妈,三娘她们又急着去上工,没办法,就把我和两个妹妹交给了当时只有十五岁的姑姑照看。谁知,三娘刚一走,小妹就一直扯着嗓子哭个不停,奶奶便叫姑姑用架子车拉着我们仨在门口转一转,哄哄她。可贪玩的姑姑竟然把我们拉到了离家不远的野地边。我们家原本就建在远离村落的地方,除了海埂叔这一家邻居,剩下全是野地,土坡和杂草丛,远远看去,荒野中建了一座庙宇,因此,被村里人称为“独庄子”。或许因为年龄,不知深浅的姑姑就那样把我们拉出了奶奶指定的范围,结果,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她放下我们,跑到一边玩耍的时候,一只狼出现了。据姑姑回忆说,她当时并不知道那是狼,因为它跟村里小牛家的狼狗长的太像了,所以,她错误的以为,那不过就是一只野狼狗而已。然而,等她拿着石块扔过去时,那只狼狗不但没有被吓跑,反而还向前了一步,十五岁的姑姑立刻被吓哭了。就在这时候,海埂叔正好从村里回来,听到哭声忙跑过去,这才发现,离架子车一米远的地方定然蹲着一只狼!于是,他便从地畔上捡了大块的土坷垃追赶着将狼撵跑了。
   “这女子是……”显然,海埂叔有点不认识我了。也是,自从我们两家各自从老屋搬离以后,新房之间距离远了,而结婚以后,我又很少回家,所以碰面的机会就更少了。
   “你不认识了,她是娟儿啊!”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根烟,点着递给了海埂叔。多年不见,他的头发全白了,身子骨也愈发显老了。
   “哦,我说眼熟呢,有十多年没见了吧……要是路上碰见可真不敢认了呢。”海埂叔端详着我,一阵感慨:“这时间过的可真快,还记得当年从狼嘴里抢回来的时候才这么大点……”海埂叔边说边用手比划着。
   “是啊,那阵才一岁多。”父亲补充道。
   “是啊,是啊!岁月不饶人,转眼我都该入土了,呵呵……”海埂叔用手摸摸胡子拉碴的脸微笑着说。我赶紧打断了他的话,说:“海埂叔,我看你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千万好好活着,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海埂叔却叹了口气说:“日子是不错,可人老了,不中用了。就拿收玉米来说,年轻那会儿十亩地儿也不在话下,可现在,一亩地儿的玉米收回家都费了老劲了。”听他这么一说,我才知道,七十多岁的海埂叔居然也在自家田里种了玉米。要知道,海埂叔的儿子是做生意的,经济条件要比我们家好很多,压根就不需要靠种地来增加收入。还有就是这几年镇上农机站一直在各村镇推行机器收割,他完全可以不用动手的。如此一想,我便问海埂叔,为什么不用机器。他笑着说,机器挖一亩玉米要一百多元,叫别人挖,少说也要七八十,今年天旱,收成本来就不好,如果再不自己收的话,那刨去播种、化肥、灌溉、农药等的成本,这一茬庄家就该亏本了。他这话,怎么竟然跟父亲的如出一辙呢。我正自纳闷,海埂叔十五岁的的小孙子正好骑着自行车从地边小路经过,大概是听到了爷爷的说话声,停下车子,在地边喊起了起来。海埂叔一听,忙大声的回应了一句。又笑着对我和父亲说:“孙子放学了,得赶紧回去做饭,有时间再谝吧。”说完,在闻声赶来的小孙子搀扶下走出了玉米地。此时,父亲地里的玉米棒子也已经掰了大半,再加上到了午饭时间,我便建议父亲先把装在袋子里的玉米棒子拉回家,吃过饭后再来继续后半部分的工作,父亲点了点头。
   趁着吃午饭的空挡,我去了石头哥家。其时,石头哥正在屋里忙碌着,而玉兰嫂子则正用颤巍巍的手把倒在院子里的玉米棒子朝一块归拢,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则玉米堆里胡乱翻找着什么。后一问才知,他们是在找能煮着吃的嫩玉米。看到我,玉兰嫂子用她含混不清的语言表达着对我这个故人的欢迎。之后,我们便一人一个小凳子,坐在门口聊起了简单的往事。说实话,虽然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已大不如从前,但在我心中,她依然是那个不争不显,随遇而安的邻家阿嫂形象。
   “媳妇,吃饭了!”就在我们断断续续聊着的时候,石头哥拿着一个小方凳来到了玉兰嫂子面前。正在我不得其解的时候,石头哥又反身从屋里端出一碗散满葱花的汤面放在了小方凳上。然后回头招呼我留下来吃饭。我谢绝了他们的挽留,起身告辞了。走到院门口时,听到石头哥对玉兰嫂子说,“吃完饭,我帮你洗洗,不然又该不舒服了。”
   我忽然想起了十七岁那年,玉兰嫂子曾对我说的话,她说:“女人一辈子,要能遇上一个愿意给她洗澡,帮她梳头的男人,就是最大的幸福。”是啊,玉兰嫂子虽然身体出了问题,但有石头哥这样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应该心里是温暖的吧。
   午饭过后,我按父亲要求,拉着架子车和竹笼前往玉米地,准备继续中午未完成的工作。然而,就在这段不算太长的田间小道上,不经意间,我却看到好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带着孙子在各自的玉米地里忙碌着。且不说他们心里真正想的是什么,单就他们脸上洋溢出的那份
   自豪于满足感,就足以让人感动。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人真是不容易:为了儿女们能安心在外打工,他们不仅要以自己羸弱的身躯完成收种庄家的重任,还得尽心竭力照顾好儿女留在家中的小孩:陪他们读书,帮他们做饭,甚至,和他们一起玩。当然,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这些小孩子来说,去田间地头玩耍或和爷爷奶奶一起劳动,大概是他们认为童年最开心的一件事。可他们的爷爷奶奶却不得不在照看他们空隙,利用所有能腾出来的时间,将拉回的玉米棒再次加工,年复一年。从剥皮,再到挂起晾晒,整个环节在他们手中早已变得轻车熟路了。然而,这并没有完。因为收完玉米棒以后,又要滕出空地播种小麦,这样就必须把玉米杆从田地里运出来。说实话,要想移动茎叶里都吸满水分的玉米杆,需要花不少力气,以前,这些活儿都是年轻人在干,可如今,却成了他们必须要做的事。当然,使用玉米收割机收割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这样一来,玉米杆就会被粉碎还田;为了省出玉米收割的费用,同时也为了收获更加天然的燃料和饲料,这些老一辈的人则更愿意用传统手工方法进行收割;即便这个过程很累人。
   记得家乡曾流传一句话,“想要把咱的穷根塹,将来铁牛犯秦川。”如今铁牛是来了,可农民的穷根却还没有被塹断。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农,依然挥着胳膊在地里撒着化肥,期盼着,坚守一生的土地来年能风调雨顺;期盼着远方打工的孩子们能平安健康;期盼有一天,能全家团聚,尽享天伦之乐!只可惜,这种愿望似乎并不那么容易实现……
   “发什么楞,赶紧干活儿!”父亲的喊叫使我瞬间回过神。
   “哦,好,好。”我接过父亲递来的篮子,开始了后半天的工作,直至夕阳西下。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能陪着父亲,和他一起劳动,听他略带责备的唠叨,的确是很幸福的事。同时,心里也在祈愿:但愿那些和我一样在外奔波的孩子们,能有空回家看看;但愿这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都能幸福快乐;但愿辛苦了一辈子的乡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共 45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乡人,乡情》,一篇可以走到心间的随笔。文章开篇点出秋收收获的时刻,顺其自然的引出关于作者父亲和土地之间执着的关系,期间夹杂着对九十多岁母亲的爱和思念,突显父亲简单质朴的孝心。漂泊了几十年的父亲重新回到了最接近土地的地方——从小长大的村庄,开始了农耕生活。年老的父亲因为收获时节的到来而忙不过来时,喊作者回家帮忙,作者回乡过程中遇见了石头哥、海叔,引发了石头哥玉兰嫂子夫妻二人之间艰难困苦的往事,和海叔年轻时救小作者等人于狼口之中的记忆,海叔不缺钱,自嘲人老了大不如以前年轻时候中用却一如既往的耕种。在石头哥家中简短的停留,作者实录了二人艰难却恩爱的情,尽管玉兰嫂子有病在身、抱怨生活,但彰显出石头哥对玉兰嫂子的爱,这家人对生活的坚持。时间一天天的流着,科技发达了,乡村的老农们却依旧过着“穷”的耕种方式。生活中的奔波,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感悟,使得作者不仅发出美好的祝愿:“期盼着,坚守一生的土地来年能风调雨顺;期盼着远方打工的孩子们能平安健康;期盼有一天,能全家团聚,尽享天伦之乐!”一种心的体会,一种心的收获,父亲略带唠叨的话语是一种庆幸,也是一种幸福。心里的祈愿:但愿那些和我一样在外奔波的孩子们,能有空回家看看;但愿这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都能幸福快乐;但愿辛苦了一辈子的乡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是作者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心中收获的感悟,时间带走了曾经的我们,也让你我有所感受,有所成长,有所收获。一篇有心而生、质朴耐读的随笔,读完之后感触很深。感谢作者带来的好文,期待精彩继续!【编辑:七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1700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七消        2014-11-16 23:52:30
  秋天的收获,回乡带来的感触!问好作者!
有人玩笑,有的人笑。
回复1 楼        文友:涓子        2014-11-17 00:06:54
  谢谢七消的精彩编按,辛苦了!!!
2 楼        文友:你猜        2014-11-17 00:34:16
  欣赏涓子老师精彩佳作,祝好。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涓子        2014-11-17 12:45:55
  谢谢你猜老师来访,冬安!!!
3 楼        文友:若依        2014-11-17 02:37:07
  美文,美按,都是一样的精彩!
回复3 楼        文友:涓子        2014-11-17 12:47:17
  多谢若依留墨,期待你的精彩!!
4 楼        文友:琳璃        2014-11-17 20:21:41
  姐姐……想你了……呜……
我骄傲我是江山人,我自豪我是江山签约作者。用余生来耕耘江山守护江山此乃使命所归。
回复4 楼        文友:涓子        2014-11-17 20:37:13
  谢谢,我在背后看着呢。。。。只是不能说话。。。。。呜呜。。。。。呼。。。
5 楼        文友:竹韵清吟        2014-11-22 22:39:48
  呵呵,涓子,您才是老师,不单只是签约作者,还是这么多作品的秀才,精品绝品篇篇上品。清吟这是开了眼界哈,有时间一定好好拜读,今天太晚了,改天再来,祝您晚安!
6 楼        文友:雪落黄河边        2014-11-23 12:09:38
  文章质朴,亲切!好!
雪花飘落黄河边,融入笔中写华年。
7 楼        文友:王晓东        2014-12-02 14:52:33
  老一辈农民的挚着,老一辈农民对土地的眷恋,还有他们对农耕生活的迷恋和无奈,在作者笔下如潺潺的流水般的流淌出来。也让人感受到空巢老人,在现代的农村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为涓子老师加9.4分
回复7 楼        文友:涓子        2014-12-02 15:05:55
  谢谢晓东老师的精彩跟评,您的肯定便是我的动力!!!冬安!!!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