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秋 叶 在 飘 零

精品 秋 叶 在 飘 零


作者:沉酲 秀才,1563.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93发表时间:2014-11-18 20:20:03
摘要:跟孩子在一起,走中国式养老路。结果:……


  
   见过我的人,有相面先生,有亲朋好友,还有一些对我怀有好感的女人,也有一些其他的人……都只是对我的那副又长又大的耳朵颇感兴趣。你要是问他们,我的耳朵有什么特色,他们总会说,我的耳形好,有富贵相;但是,听得最多的还是:耳朵长,寿命长,说我至少可以活到一百岁!
   我自己也经常对着镜子看,看着看着,就有点着迷:还真像那么回事。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非常幸福。因为我的内心告诉我,不求富贵,只求健康和长寿。人性的弱点处处有反映,其中的一点就是你喜欢听什么,就会信什么。我就喜欢健康,还迷信长寿。多活几年,说不定还能看到我亲手写作出的更多、更有意境和更深感悟的作品;长寿一点,说不定还能见到一个更为美好、理想的世界。
   所以,时时坚信自己有一副好身体,底气十足。我的孩子生活和工作在离家几千里之外的地方,回家看望俩老的机会比较少。我不担心身体有问题,却害怕一对老家伙呆在家里孤寂无助。退休后,于是我和老伴(妻子)马上选择了与孩子住在了一起,即使是有时难免受些委屈,也会在所不惜。这一呆,不知不觉的就有了十多年。
   单位每年都要组织职工去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职工身体上的健康问题,防止由小病蔓延成大病;尤其是对那些65岁以上的老年职工,更为给力:即便是没钱发工资,也要将体检费提前交给医疗体检机构,以确保职工的体检万无一失。在我和孩子住在一起的日子里,十多年来都未参加过单位的体检。
   对于单位来说,因为个人原因未参加体检的,只能给予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如果由此造成对个人健康上的不利影响,单位是没有丝毫责任的。对于我个人而言,住在孩子这里,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增添一些麻烦;在没有肯定自己有什么病的情况下,让孩子付出一笔不菲的体检费去没事找事,谁又好意思开得了这个口。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过着,让身体在不明不白的状态中度着日子,无奈而悲怆的踉跄在中国式的养老道路上。你去问一问天空下活着的那些人,你到底有什么病?在没有经过医疗机构的检查之前,有谁能回答得出自己有什么病。
   古稀之年的生日庆典刚刚过完后的第三天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绿茵的草地缓慢地散着步,原来计划走完十圈,每圈一百米,活动量不大不小,正好适中。那天我只走了一圈,突然感到右边手脚麻木,酸软无力。想举手,举不起来;想迈步,脚也迈不动。这种状态大约只维持不到三秒钟,轰然一声,整个人的身体倒在草地上。当时,脑子里还知道喊人救助,喉咙里却发不出声音来,同时脸部和眼晴也有些变形。我不知道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怎么会成了这个样子。我看到夕阳正在慢慢地被山峦和树木遮挡住,一缕昏暗的余晖映在了我的身上……
   我唯一的孩子当时正在外地出差。这人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凑巧,生命中最信赖的、最依赖的、最视为靠山的人,在危及到生命安危的紧要关头,反倒指靠不上和帮不了忙。所谓的命悬一线,它就这样的被悬挂在了空中。喊天不应,喊地不灵!这不能不让人疑虑,这种养老模式能确保人的养老质量吗?各种年龄层次的人的活动节奏能同步吗?而人的生命有时被耽误,往往就在几个小时之间。
   老伴和我是同学,她的年龄与我的年龄差不多。我们在一起过着这种离乡背井的养老生活。人在他乡,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语音又不同,普通话和当地话很难交融,交际范围十分有限。她年老体弱,没有交通工具,对医护知识和救助技术等又不是很懂。她只能选择求助别人,说了几箩筐的好话,总算如愿以偿地找来了四五个好心人。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我抬回到家中,放置在床上休息。
   躺在床上,我总以为手脚无法动弹只是暂时的,休息一阵子后会恢复的。哪知道我躺了十多个小时,还是依然如故。以致于连翻身都无法进行,小便必须借助器皿在床上完成,我这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忽然想到,难道是阎王爷觉得我再继续留在人间,还是那么累、那么苦,是不是要把我带到他那里去享享清福?
   我得好好的抓紧时间想一想,梳理一下那些过往的人生历程。三十一年前的那一幕很快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父亲那时六十七岁,在经过门槛时不幸被绊了一下,整个身子顷刻间重重地跌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全身瘫软,无法言语。我当时无法弄清他的身体内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急忙将父亲背到当地的医院救治,那时农村医院的检查设备和医疗水平都十分有限。医务人员对父亲进行了治疗之后,只得明确表示,他们已经尽力了,确实是无能为力。三个月后,父亲就与世长辞了。一直到现在,我始终未弄明白,究竟是什么病夺去了父亲的生命。
   我是父亲唯一的儿子,他的遗传基因也许现正在我的体内发挥着作用。如果是这样,那我的生命和父亲当年的情形就没有太大的区别,已如同秋天的枯树叶一样,正处在飘零的途中。
  
   二
  
   第二天天一亮,根据这种情况,老伴当机立断拨打了120救护车,将我送到了医院。一家当地的山区县级医院。
   我躺在病床上,几位医生立即为我做了检查,量血压、听心率……让我举手抬腿,我完成不了这些简单的动作。我看到医生在“肌力栏” 中写的是:2。不久以后,我从医生那里了解到,所谓“肌力2” ,就是肌肉的力量尚未彻底丧失,但是已经相当微弱。
   其中站在最前面的一位年长的医生反复地询问我是几点钟发的病,我回答是昨天傍晚18:00点。他抬着手腕仔细地看了看手表,并说现在是8:00点,离发病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四个小时。二个月后,我才偶然从一份资料上看到,这种病留给医生和我的关键时间只有宝贵的三个半小时!三个半小时“内”或者“外”,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其效果也有可能会截然不同。
   三个半小时之内可以采用溶血栓和扩充血管的治疗方法,如果效果理想的话,有可能打通脑血管,使患者恢复到病前状态,与正常的健康人没有什么区别。
   超过三个半小时之后,脑血管里已经形成了栓塞,血管下游的脑细胞已完全坏死;致残率百分之百,而且永久无法逆转!治疗时则采用化瘀、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方法,以防止更多的血管被堵。如果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有望减轻残疾程度或者降低死亡率。
   我的实际情况是离发病的时间已经有十四个小时了,绝对不能实施溶血栓的治疗方法,用了绝无效果,反而误了治病,后果极为严重。
   这就是一个健康的人在患病之后,决定他是否能恢复健康或者致残或者致死的“关键三个半小时” 。可是,在我患病之前,谁也没有告诉我:上帝没有告诉!菩萨没有告诉!观音没有告诉!先人没有告诉!认识我的人没有告诉!我周围的人也没有告诉……
   如果我知道这三个半小时,对我来说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无论如何也不会躺在自己的床上,去等待自身去恢复“正常”; 一定会设法争分夺秒地赶到医院救治的。也许,我现在还能与往日一样的健康,一样的在绿草地上散步和呼吸新鲜空气,一样的驰骋在球场上,一样的参与文友们举办的文学采风活动,一样的与大家有说有笑,一样的逛书店买自己喜欢看的书,一样的参加亲朋好友举办的庆典活动……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了“滚滚长江东逝水”, 不再回头;展望未来,也只是一种永远无法实现的奢望!
   我的健康就毁在这“要命的三个半小时” 上。因为“无知” 和人际关系中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导致了一个有望恢复健康的人半身不遂,从此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残疾人!你要是想追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只能非常宏观的说一句,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便说也说不清!
  
   三
  
   医院安排我躺在603病房1号病床上。护士通知我,开始的前两天,从22:00点钟之后,就不宜进食和喝水,因为要进行抽血、测量“空腹血糖” 等。
   上午,医务人员履行完查房程序后,护士准时出现在我的病床前。护士手上托着一个白色的托盘,上面装有一支特大号的针头、橡胶管、盛血用的瓶子等。当针头刺进我的血管时,我浑身发抖,一阵冰冷的感觉从血管里迅速地传到了心脏,并且直通大脑。我目睹了两大管殷红的鲜血从我体内抽出。我不知道这么两大管鲜血,在我的身上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长成。我也不知道在我的体内还剩有多少管这样的血,要是让护士给抽完了,那该怎么办呢!所以,第二次抽完血之后,我曾产生过眩晕,别人以为我睡着了。因不想影响医务人员的情绪,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将这一情况告诉给他们。
   抽完血,稍事休息之后,就开始吃药、挂针。护士一边询问我的名字,一边翻看着挂瓶上贴的名字。当她们核对并认定为准确无误之后,主管护士开始为我扎针。我伸出干枯的手,她拿一根橡胶管在手腕处扎紧,就摸着血管扎进去。顿时,手背上出现了一大块青紫色,挂水的橡胶管里回流着殷红的血,一股胀痛感向我的全身袭来,浑身布满了鸡皮疙瘩。她赶快拔出针头,换另外一只手,也是一样的结果。
   我见到主管护士满头冒汗,双手在颤抖,护士也是人,不是神仙。她的心肠也是由肉长成的,不会是铁石构造。
   平时,我有点喜欢看她那青春洋溢的笑靥,听她那银铃般的说话声。此时,我似乎已没了这份心情。
   她作了一下深呼吸,稳定了一下情绪,去为我找来了一位年长点的护士。年长的护士将针头轻轻地扎进了我的血管里,只是在进入时像蚂蚁咬了一口,随后凉凉的药水顺着血管进入我的体内。
   每天上午,我都要挂针,大约需要三四个小时。
   B超、心电图、胸透、CT……很多项目的检查,都在下午安排我进行。量血压、测血糖、大小便等常规项目的检查,则是提前预告一声,随时都可以让我按时进行。
   三天后,主要项目的检查情况都汇总到主治医生的电脑里,显示出:左脑动脉血管栓塞,右半边身子肌无力(含脚、手、腰);血糖、血压、血脂、胆固醇、尿酸等值都远远超出了正常值的范围。医生用幽默的语言解释着,前者是果,后者那些都是因,蛮富有佛性。这因果关系的大概含义,我最先还是从佛教教义中大致了解了一点点。
   老伴租了一把只能半躺的那种竹椅子,放在我的病床边,日夜陪护着我。白天伺候我吃药、打针、吃饭、穿衣,用轮椅推着我到楼上楼下四处检查身体……晚上她就半躺在我的病床边的竹椅上。她的手放在我的被子里,一刻也未离开过我的手。好像一松手,我就会从地球上消失似的。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而且出差不在家,没人替换她。她日夜操劳,加上年迈体弱,在我尚未出院时,她就累病了。即使是这样,她也坚持护理我,一直到现在。只要我还活着,她精神上就会有支撑点,这与她活着我才有依靠和希望,是一样的概念。人们常常向往的“白头偕老,相依为命” ,其实也不是很难、很复杂。就为这个,虽然我现在活得十分痛苦和艰难,还不如到阎罗王那里去舒服。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轻易放弃生命,一定要坚持活下去。
   2号病床上躺着一位六十多岁的男病人,只是感觉到头有些晕。我见到他的四个儿子、两个女儿白天黑夜都在轮流守着护理他。据他自己讲,他还有子女工作在外地,具体是几个他没有透露。外地的子女暂时还没来得及赶过来看他,只是先汇了一些钱过来。他有那种众星捧月的良好感觉,确实像“大爷” 一样,好像生病是一种享受。
   3号病床上躺着一位二十六岁的小女子,未结婚前她非常美丽,追她的男孩不少于一个连队。最终她还是选择了一位非常富裕的男子。结婚两年后,不知什么原因让她患上了红斑狼疮,在省城大医院花费了三十多万元才治好。最近,她又患上了尿毒症,在医院里进行血液透析。我目睹了医生在她的颈动脉和手动脉处,分别安装了两条管子,供透析时用,完后将管口封住。她每做一次血液透析大约需要四五个小时。我只见到她的父母有时来看她,从未见到她的婆家人和丈夫来看她。我好奇地探询过她一次,怎么没见到她的丈夫来看她。我见她笑得很尴尬,眼角处明显噙满了泪水地答道,他不会再来看我了;他有很多的事在做,不过与我的关系都不大。经常照看她的是一位男病友,患的也是尿毒症,长得有点像《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他的心地非常善良,经常帮助其他的病友。我得到他的帮助特别多,在我上下床有困难时他经常帮助我,还帮我做一些别的事情。
   4号病床给了某某局的一位局长,他住在医院里已经有两年多了,患的也是尿毒症。他每星期准时来做两次血液透析,做完后他就回去了。药费按月交由单位报销。他看上去身体状态还不错,精神状态也挺好。
   5号病床上躺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她整天头疼,疼得起不了床。她在乡镇级医院治疗了很长的时间,始终查不出病因来。她从亲戚那里借了一点点钱,满怀期待地来到县城大医院治疗,她还以为大医院能给她一个明确的交待。护理她的是她的老伴(丈夫) ,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大爷,双耳已失聪,依靠拄着拐杖才可以行走。老大爷没钱租椅子休息,晚上老大爷就窝在老太太的脚边休息。一到深夜,我经常被老大爷弄出的响声吵醒。我想老大爷可能睡得很不舒服,所以很难睡得着。吃饭时老俩口在医院食堂里只买了一份饭菜,两个人分着吃。她在医院里只住了五天,趁医生未注意时,他们就悄悄地离开了医院。由于他们的行动不太方便,最终还是被医院的人带回来结清账目,才让她出院的:农村合作医疗为她报销了一部份医疗费,加上老太太借的那点钱,两项加起来还不够老太太的住院费。他们还欠医院一些钱,只好留下一张欠条给医院。据他们自己讲,他们生有两个女儿,都嫁到比较远的地方去了。我始终没有见到这两个女儿露面。他们离开医院后,医生们在查房时曾经有过议论,怀疑老太太脑袋里长有东西、或者有什么病变。因为老太太付不起钱做CT检查,所以医生难以准确判断。如果怀疑是真的,医生预测老太太的生命,不久将会走到尽头。

共 711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主人公抱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与老伴背井离乡来到儿子工作生活的城市,意外发病时出差在外的儿子却并未能及时求助服侍父亲。作品详实地记录了作者在医院治疗的过程,以及主人公在这一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和对周围人群的观察,也表达出主人公爽朗豁达的心态。作者以第一人称切入,非常直观地体现出影响老年人生活和健康的几个方面:依靠孩子并不稳妥,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单位体检应该放宽范围,可让受检者就近检查;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很多人在生存面前没有了底气,多少家庭为了挽救病人人财两空,即使幸运存活,也是债台高筑,生活堪忧。人生太多的未知,正如作者所说,生命没有定数,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作品流畅平和,豁达睿智,而所反应的问题引人深思。欣赏。【编辑:瞳若秋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1119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瞳若秋水        2014-11-18 20:23:39
  沉的这篇文字非常成熟,看起来漫不经心的随意,实则精心设计,欣赏,问好。
秋水横波远836239137
回复1 楼        文友:沉酲        2014-11-19 08:10:31
  秋水老师,编者按和点评语都非常精美,非常感谢。
2 楼        文友:瞳若秋水        2014-11-18 20:24:26
  好文章,继续加油。主人公塑造得非常生动。
秋水横波远836239137
回复2 楼        文友:沉酲        2014-11-19 08:12:46
  谢谢秋水老师的关注。
回复2 楼        文友:沉酲        2014-11-19 12:06:51
  诚挚的谢谢秋水老师。为老师而写作,不放弃!
3 楼        文友:诗词        2014-11-19 13:03:48
  恭喜摘精,文章精于构思,立意高远,选材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深厚的语言超凡文笔功底。 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江山。
回复3 楼        文友:沉酲        2014-11-19 15:28:14
  都是诗词等老师的抬举,我的文笔还比较稚嫩,只是正在练习中。
4 楼        文友:段干萸        2015-01-28 20:00:31
  我记不得谁跟我讲过一个故事,说单位文艺演出,有一个节目叫《活着》,内容是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太在舞台上来回走了一圈,然后对着话筒说了一句话:老太我今年九十岁,活着。
祖上山东,出生浙江,当兵福建,安家福州,弹指过不惑;童年玩泥,青年玩枪,中年玩笔,老年可能玩物丧志。
回复4 楼        文友:沉酲        2015-01-29 08:27:21
  段干萸老师,您真个有心人,对我过往的文章都如此关注。我年纪大了,不如当年了,好长时间也来不了灵感。
5 楼        文友:段干萸        2015-01-28 20:02:47
  说完这句话,台下寂静了几秒钟,接着是掌声雷鸣。
祖上山东,出生浙江,当兵福建,安家福州,弹指过不惑;童年玩泥,青年玩枪,中年玩笔,老年可能玩物丧志。
回复5 楼        文友:沉酲        2015-01-29 08:31:13
  活着是关键,只有活着,才能梦想。谢谢段兵哥,战友情深。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