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桥头和剃头(随笔)

精品 【荷塘】桥头和剃头(随笔)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60发表时间:2014-11-27 17:47:43
摘要:“ 桥头”和“剃头”,虽然都有一个“头”字,但二者真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偏正关系,指的是处所;一个是动宾关系,指的是事件。但在追求美的生活和高雅享受的今天,你会想到那些呢?思维活跃的朋友们,请跟我一同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看看桥头和剃头的风景与往事,会不会获得一些思索和感受呢?

“桥头”和“剃头”,虽然都有一个“头”字,但二者真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偏正关系,指的是处所;一个是动宾关系,指的是事件。但在追求美的生活和高雅享受的今天,你会想到那些呢?思维活跃的朋友们,请跟我一同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看看桥头和剃头的风景与往事,会不会获得一些思索和感受呢?
  
   (一)桥头“风景”
   桥头,曾是古人送别的地方,也是一个凄然神伤的地方。大诗人李白的“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咸阳古道音尘绝”,说尽了不知多少年多少人内心的苦痛。“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首诗成就了一位诗人,也留下了一座桥的名字。可随着时代的发展,桥头早已成为了一处风景,一个最容易引起人们遐想的地方。那么,我今天要说的桥头,该是一种什么样子呢?我想,你很难猜得着。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相信这是每个人心中的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流水淙淙,柳色青靑,桥头应是一段优美的风景。我很喜欢现代朦胧派代表诗人卞之琳的那首《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呢?
   我所居住的小城这几年发展很快,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由城郊变为城区了。其实这城郊和城区差别也不大,具体地说,也就一沟之隔。这条沟有一个容易使人联想、带点野性的名字——双狼。没有谁在这里见过狼,甚至连一个野猫子的影子也不曾见过。这些年,小城可是真的发展了,楼高了,路宽了,城区规模扩大了。规划者还真是大手笔,不要说城南行政新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那气派那风格绝不亚于一个发达国家的中等城市;就连这昔日兔子不拉屎的凹凸不平的荒凉之地,几个春夏,别墅院落也连成了一片。
   这里原来有一所师范学院,为了师生出行的方便,就在这双狼沟上架起了一座不大的石桥。师范迁走后,石桥变得荒凉了。不过,不久,这里又成了一片小区,原来的师范也变作了一处普通高中。人反而多了起来,也热闹了起来。现在人们的生活的档次上去了,这桥头却成了一片垃圾场。
   起初,一家一户把自家的生活垃圾一袋一包的装好,傍晚黄昏或黎明清晨,趁着买菜晨练之机悄悄丢下。也许是住户的急剧增多,也许是习以为常了。如今,青天白日,朗朗乾坤,车载车拉,全然不顾,早已没有先前的一丝羞涩。桥头的垃圾越堆越高,越拉越长,以致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有人做得更绝,干脆在垃圾旁边的电线杆上悬挂一块牌子,上书“谁在此以西倒垃圾,死他全家”。
   这咒赌得也真够狠的,咒语的灵与不灵暂且不说,不过这一招还真的起了作用。因为在中国的民间,还是有很多相信赌咒发誓而不相信法律和道德的。垃圾堆没有了发展的长度,便只有向高处堆起。没用多久,这不大的一片桥头净土,便成了蚊子苍蝇的滋生地。每当春夏,气温回升,垃圾发酵,蚊蝇遍地,臭气熏天,从这里经过,没有谁不说该管一管了,但他们大多是平民百姓,只能是说说而已。
   说到“管”,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小城大了,原本是一个镇子,现在却一分为三,昆山箕城娲城三个办事处。说来也巧,这桥就位于箕娲之间。一路之隔,桥北属箕城,桥南便属娲城。办事处本来就是办事的地方,可这年头,人家也有人家的难处,没有这方面的资金你说咋办。
   就说去年,县里搞三城联创,还是在上级的干预下,由箕城辖下的朝阳小区出资清理了这里的垃圾。据说整整拉了八大车,后来报销费用未成,只好掏了自己的腰包,出力只落好的事现在真的无人干了。于是,这桥头的垃圾堆还是外甥打灯笼——一切照旧,堆得愈来愈高愈来愈大了。不远处,墙壁上那创建“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的标语还清晰可见,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
   听人讲,这双狼沟的改造,还曾纳入过县里的规划,正儿八百的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记不清是哪一年,人代会上县政府有关领导还向人民做出过郑重的承诺,要将贾鲁河、东风运河、双狼沟的城区水系治理列为“十件大事”之一。据说,为了天更蓝,水更清,上级还专门拨出一笔不菲的款项。树伐了,沟挖了,管子也埋了。从颍河一个转弯处名叫孙堤的地方提闸放水,流淌了几回。水质也确实不错,有人还在此逮过小鱼。可是,时过境迁,这里早已又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看来真的没有一点希望了。当官的都在忙大事,抓经济,跑项目,什么世界几百强的“肯德基”“富士康”都已落户。听说,不久这座小城也要通高速、建机场了。我们这些草民百姓没有太大的奢望,不企求这条沟变成公园,名副其实地有真狼在,只希望这桥头的垃圾堆有人管一管,给小区的居民也有个倒垃圾的地方,还桥头一片原有宁静与安闲。
   我们大家没有谁不知道,这垃圾堆一定是人堆的。可民生民生,老百姓只要生活,就会自然地产生垃圾,有了垃圾就必须有个处理的地方。我门也知道,老百姓的文明意识亟待提高,可提高也不是急于求成的事。我们只是不明白,作为政府,在距桥头仅有几百米处兴建的垃圾中转站,为何不启用呢?民生连着民心,这桥头的垃圾堆,可真不是小事。
  
   (二)漫话“剃头”
   “剃头”,早已改叫“理发”了,而且还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美发”。追求个性与美丽是人的天性,按说剃成啥样都是个人的自由。不过作为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本是求学的好机会,一心用在学习上才算正道。可有些学生,总是把自己的头理得像鸡窝一样,有的更甚剃得如当年的“一头斧子一头锛”似的,奇形怪状。为此,学校曾三番五次地检查,一再督促,仍有个别学生不按要求,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剃头”的历史。
   古人讲求孝道,以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格外在意。有一个成语叫做“割发代首”,讲的是三国人物曹操的故事。说曹操攻打宛城时,曾经做了一个“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的规定。于是,骑马的士卒都下了马,小心翼翼地扶麦而过,可没想到的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曹操严肃地让执法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根据“法不加于尊”的旧例试图免除处罚,曹操却认为,自己立法,自己违反,怎能取信于人?当即取剑割断头发,掷之于地,传示三军。先不论曹操是奸诈还是严于律己,但就“割发”来看,古人是蓄发不“剃头”的。
   要说“剃头”那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清初年,统治者为了削弱汉人的民族意识,几次推行所谓的“剃发令”,强求当时全国各族男子必须改剃满族的髡发发型。为此当初有人逃亡海外,有人遁入空门。直到辛亥革命,还有人拖着长长的辫子,宁可杀头,也不愿剪去头发的。一个古老民族的传统,是很难改变的,这或许就是中华民族的根性。
   这从流传到现在的一句歇后语,似乎可以看出些端倪。所谓“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现在常用来比喻男女恋爱的双方一方热情一方冷淡的现象,也形容生活中一厢情愿或事物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我想要真正理解这一熟语,还必须了解“剃头挑子"是怎么一回事。
   从前,“剃头挑子”是用扁担挑着,一头凉一头热。凉的一头,一般为长方凳。凳腿间夹置两三个抽屉,上面的抽屉用来放钱,钱从凳面上开的小孔里塞进去;下面的抽屉常用来放置围布、刀、剪之类的“剃头”工具。热的一头是个长圆笼,里面放一小火炉,炉子上面放一个大沿的瓷盆,水保持着一定热度;炉子下边三条腿,其中一条腿向上延伸成旗杆,杆上挂着钢(读去声)刀布和手巾。据说那钢刀布原来就是皇帝的圣旨,上面写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十个大字。
   “剃头”最初绝不是一个职业,所谓的“剃头”者其实就是政令的推行官。直到后来民间习以为常,它才成为一个正式职业。记不清在哪里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太平天国将领李文彩,原来是个“剃头匠”,金田起义前,为了联络天下志士,壮大起义军力量,受上帝会派遣,到广西贵县城里开了个理发店,作为地下联络站。开张那天,首领冯云山、石达开都为之作了副门联。其中冯云山的门联是:“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拭,世间巧手等闲看。”字里行间表现出豪迈的志向。石达开写的那副更是气势磅礴,“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拭,看老夫手段如何”,借剃头表现了出一种推翻旧世界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流传甚广。
   更为叫绝的是前明遗老雪庵和尚为了表达对清代黑暗政治的不满,写了一首《剃头诗》“闻道头须剃,何人不剃头?有头皆可剃,无剃不成头。剃自由他剃,头还是我头。可怜剃头者,人亦剃其头。”其不平和愤慨之气溢于言表。十年动乱期间,剧作家夏衍在狱中将这首诗加以改写,用以以表示对“四人帮”胡乱整人的抗议。“闻道人须整,而今尽整人。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整自由他整,人还是我人。请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妙趣横生,意味无穷。既表达了个人的愤懑之情,又蕴涵着极为深刻的哲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剃头”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经常“剃头”刮须,既干净清洁,人又显得精神,还能提高自信力,给周围的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生活中有不少关于“剃头”的联语,反映了人们对“剃头”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现拿来几副与大家一同欣赏。“进来蓬头垢面,出去容光焕发”“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修成一番新气象,剪去千缕旧东西”,这三副对联,从剃头前后的变化说起,对比说明了剃头的作用,形象生动。还有一种则是从剃头这个职业说起,给人以新的启迪。“创人间头等事业,理世上不平东西”“操天下头等大事,做人间顶上工夫”这些对联,既符合剃头的职业特点,又气魄宏大,引人深思。
   记得从前在乡下农村,“剃头”有诸多禁忌和讲究。譬如“婴儿不过百天不剃头”“父母离世不过百天不剃头”“小孩子不出正月不剃头”“二月二,兴剃头”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当时由于年龄小,也不知为什么,有时问大人,也很难说出个所以然。现在想来,除了出于安全孝道等因素的考虑外,大多只是图吉利随大流或传统习惯罢了。
   像我当时那样半大的孩子,每逢“剃头”,一般都是推子一推,剃刀一清边,挠上点粉,觉得屁股还未坐稳,剃头师傅一拍头把,就算过了。于是带着一身碎发和一头白色粉末,跳到水塘里,一猛子过去,那真叫个爽。所以大多数的男孩子都爱剃头。由于二十天左右才一次,有时候等啊盼啊,终于来了,就争抢着排对,唯恐剃不上。当然也有一些怕“剃头”的,一般是性格内向、秀气得像大闺女似的娃子,只有父母催上几遍或揪着耳朵,还嘴里喊着“我不剃”,强按坐下或者干脆站着,一直哼唧到底,才算罢休。
   时代发展真快呀!由“剃头”到“理发”再到“美发”,这名字的改变,绝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改变,它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现在“美发”已经不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活,不再是简单的剃去头发或焗焗油整整形染染烫烫而已,它已经发展成了一项进步很快的工艺。随着电脑技术模拟——设计——绘图的快速发展,根据人的头型脸盘爱好兴趣和需求的个性化设计已成为现实。如今,发型已经成为时尚和美的标志!
   我常想,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干的事真是太多了。但到底哪些是自己该管,哪些是自己该干的呢?譬如桥头那高高筑起的垃圾堆,还有那一再督促仍旧不改的所谓“怪发”。有时候我们批评指责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态度,可仔细想想,我们真的就自扫了门前雪了吗?各位朋友,扪心自问,你扫了吗?扫净了吗?
  

共 45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罢此文编辑沉思许久,感触颇深。桥和桥头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方不仅是一项“天堑变通途”的交通工程,也往往是这个城市的一处风景所在,然而作者笔下的“石桥”却在中国迅速推进的城市化建设中沦落为“蚊蝇遍地,臭气熏天”的垃圾场,而且是个无人问津无人管理得不到及时清理的野垃圾场,这一另类桥头“风景”越堆越大越堆越高与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及越来越多的500强企业的入住形成极具讽刺意味的强烈对比, 桥头“风景”不仅仅是对新城市居民素质亟待提高的明示,更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警示和最为形象的批评。城市的管理者更是城市居民的服务者,其管理和服务应当没有死角,只有人为制度设计的缺陷没有什么“三不管”的地方和事情。作者以热爱城市、关心城市、观察细微,友善批评的主人翁精神,提示这个城市管理者真正以负责的态度,本着“当官不为民办事,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公仆思想为老百姓办实事,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桥头“风景”一定会变成人民游玩、孩童嬉戏的一处风景。对于作者在漫话“剃头”的所思所想,编辑深有同感,历史上剃头的由来,理发的发展及普及,以及现在的美发,这其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有的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关,有的发生在普通百姓身上,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是的,无论多么细微的小事情都与一个国家和民族个进步息息相关。我赞成作者的在文章的最后的呼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干的事真是太多了。但到底哪些是自己该管,哪些是自己该干的呢?譬如桥头那高高筑起的垃圾堆,还有那一再督促仍旧不改的所谓“怪发”。有时候我们批评指责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态度,可仔细想想,我们真的就自扫了门前雪了吗?各位朋友,扪心自问,你扫了吗?扫净了吗? ”这是一篇令人感触颇深的随笔,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鱼在游】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28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鱼在游        2014-11-27 17:49:53
  真诚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有你更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4-11-27 18:39:38
  感谢荷塘,问好鱼友编辑,辛苦了,一杯热茶敬上!
2 楼        文友:鱼在游        2014-11-27 17:51:06
  作者非常勤奋的写作,不断有精品问世,钦佩之极!!!问好作者!!!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4-11-27 18:42:09
  洋洋洒洒的点评,其敬业精神真让人感动,一篇文章的完成,离不开伯乐的辛勤与汗水!再次问好并表示感谢!
3 楼        文友:鱼在游        2014-11-27 17:52:45
  我非常赞成作者观点:“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干的事真是太多了。但到底哪些是自己该管,哪些是自己该干的呢?譬如桥头那高高筑起的垃圾堆,还有那一再督促仍旧不改的所谓“怪发”。有时候我们批评指责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态度,可仔细想想,我们真的就自扫了门前雪了吗?各位朋友,扪心自问,你扫了吗?扫净了吗? ”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4-11-27 18:43:43
  一同进步,祝福荷塘!
4 楼        文友:潮仙        2014-11-28 08:53:41
  有时候我们批评指责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态度,可仔细想想,我们真的就自扫了门前雪了吗?各位朋友,扪心自问,你扫了吗?扫净了吗?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4-11-28 09:58:04
  感谢留墨,敬茶!
5 楼        文友:天龙        2014-11-28 18:57:27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4-11-28 19:16:02
  谢谢社长,定会努力!
6 楼        文友:蔺忙珠        2014-11-28 20:13:43
  作品引经据典,富含深意和哲理,欣赏作者好文采,问好作者,祝你佳作不断!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4-11-29 06:10:36
  谢谢蔺编,问个早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