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钱锺书的一封回信(散文)

编辑推荐 【天涯】钱锺书的一封回信(散文)


作者:楚飞 布衣,177.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70发表时间:2014-11-28 15:39:12
摘要:二十八年前,钱锺书给一个他不相识的读者我,写了一封回信,我至今很感激,谢谢他宝贵的手书!我有时会想起钱老生前那双深邃而睿智的眼睛,有人说他是中国的“文化昆仑”,我们只能高山仰慕!近日我一有闲暇,就重看他写的《围城》及其拍成的电视剧。我想写点文字纪念他。


   二十八年前,钱锺书给一个他不相识的读者我,写了一封回信,我至今很感激,谢谢他宝贵的手书!我有时会想起钱老生前那双深邃而睿智的眼睛,有人说他是中国的“文化昆仑”,我们只能高山仰慕!近日我一有闲暇,就重看他写的《围城》及其拍成的电视剧。我想写点文字纪念他。
   那年我入伍当兵,在沈阳上军校,因平时爱好文学,爱读书,爱买名家书籍。曾看过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人兽鬼》小说集(收入《上海抗战丛书》1982年版),其文笔讽刺幽默,机智俏皮,妙语连珠,我很喜欢,很想再读到钱老的其它书作如他唯一长篇小说《围城》。因此,斗胆给他写了一封信,请求他赠送书籍,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有点年轻傻冒和荒唐。
   我那信内容大概是先称赞他文章写得幽默有趣等,并且想要他帮我代购或赠送他的小说,好像没有说要他教我如何写作。
   当时我对钱老有所了解,知道他是大学者、小说家,中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员,兼任中科院副院长。我自己是他不认识的读者。这样的人何止有我一个。我很想他回信,但又想,以钱老声望之尊崇、治学之忙碌,很多不相识的去信,实在不可能每信必复,大约也丢到纸篓里吧,因为我听说有些名人、作家是这样“不屑一顾”的。
   但是过了约莫十天吧,钱老居然回信啦,我非常惊喜!
   这封信,钱老用毛笔小楷字,在一张上端印有红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洁白信笺上,从右至左竖式写下,信未签名“钱锺书”三字合而一的别致的写法,没有年份,当然一推算是1986年。全文精短不妨码字如下:
   建荣同志:
   读到来信,十分感愧。拙作几种,不幸都“畅销”,各地读者常要求我帮他们代购,我当试遇几次,出版单位都“爱莫能助”。《围城》去冬第四次重印,但听说也已售罄,连我自己购买的两本,付了款,还没有拿到手,你不妨寄信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一问。该社去冬也重印了我的《宋诗选注》,你如对这种东西感兴趣,也问该社一下。我自己都只存一本,不能赠送,抱歉之至!请鉴谅。即致
   敬祺!
   钱锺书
   五月八日
  
   那几年,我在军营,军校分配及工作调动,从北至南,人随着书箱展转,我自然把它作为“宝贝”珍藏起来。
   我想,居然找钱老赠书未果,我就自己想办法。“众里寻她千里度”,一次在沈阳一家书店角落里终于找到了《围城》,如获至宝,连读几遍;爱屋及乌,还托军校同学的女友,在北京买了钱锺书《管锥编》全套,以后几年也陆续购买了有关钱老的书以及文人学者编写他的书作如《钱锺书论学文选》(舒展编选)、《钱学论》(陈子谦著)、《写在钱锺书边上》(罗思编)、《痴气人生》(大宁编)等。近期,看了钱锺书夫人作家杨绛《我们仨》等等。
   说实在话,我对钱老的书,除了小说、散文看懂一点外,其它书籍没有认真去研读,有的还只浏览一下。他的学术著作《管锥编》,用典雅文言文写的,里面涉及许多英、法文以及古今中外人物掌故之多的文学比较、批评,我看不懂,太高深了。我过后赠送给一位在校读中文系研究生同乡,当时遗落《管锥编增订》一册,现在从书架取出看一下,才0.48元,全套十几块钱!近三十年过去了,那时那么便宜,要让钱老花三十年心血!当然,著作的学术价值,是不能用其时纸印面值来计算的。
   二
   从钱老的著作和文人学士为他写的一些书中,我逐渐加深对钱老的了解,感悟他的读书、治学及为人处世一些事。我想在此赘述一下钱老先生前其人其事吧——
   钱老1910年10月20日(公历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名城无锡。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天资过人,青少年时就喜好古经典籍,故而练就了文史方面的“童子功”。他在文学上是一个全才,既是一位大学者,又是一位大作家。他学贯东西,在中国古典诗词,西方语言文化方面都有所建树;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在一个风气开通、历史转型时期的特殊结晶。台湾著名作家、诗人兼讲座教授余光中分析当代中文时,常称道钱老西学列于中国人之第一流,两岸三地之作家如陶杰、宋淇,行文之时,亦多交许赞之。钱氏于中文一面,文言文、白话文皆精,可谓集古今中外学问之智慧熔炉。
   曾有外国记者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锺书”。简直把钱锺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我想,其实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人并不知道钱锺书,但知道的人中又有谁真正了解他和他的文字?有人甚至认定他是一个爱吊书袋的学究,或把他的绝俗看成老式的清高。然而面对《管锥编》却有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象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钱老以一种高尚的形象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人格上的榜样。在三、四十年代,钱老不向恶势力俯首,用文学作品辛辣地嘲弄了那个黑暗社会。1949年以后,钱老虽然“经过九蒸九焙的改造”,“文革”中更是受尽凌辱和折磨,但是,智者是不可征服的。钱老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他作为一个学者,要为祖国和世界文化做出贡献的历史使命。他不走冷门,不投热机,不计利钝,不易操守,反对树宗立派,只是一心一意地搞研究、出成果。在当今之世,这种品格更其难能可贵。
   钱老自己虽未参加共产党,但他的唯一的女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钱瑗(不幸先于钱老病故)就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钱老和夫人杨先生还拥有不少共产党人的朋友。钱老与胡乔木同志是清华的先后同学。乔木同志对钱老的人品、学问、诗才一贯佩服之至,曾一再向不了解钱老的人宣传他是“稀有金属”,并批评过个别人对他的误解和诋讦。乔木同志在遇到问题时也经常向钱老请教,钱老也总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80年代前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聘请钱老担任了副院长的职务。院里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的事情不轻易地打扰钱老,但学术方面的重大事情,则一定要请示他,并充分尊重他所提出的意见。而钱老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力所能及地为扩大本院的国际影响而努力。乔木同志与钱老之间的友谊,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人交谊,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与知识分子良好关系的典范。
   尤其需要提到的是,1994年左右吧,钱老生病住院,党中央和任时总书记的江泽民及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一直关心、惦记着钱老的病情。那时江总书记十分关切地询问钱老的近况。1998年12月19日晚8时三刻许,总书记看到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18日晚关于钱锺书病危的报告,心里十分着急,即给杨绛打电话。通话后,总书记默然良久,后在病报上写道:“本拟去看望,后考虑给杨绛同志打一电话,不料钱老已于凌晨7时许逝世。我向她表示沉痛哀悼。”杨绛后来专门让他的秘书转达她对总书记和中央其他领导的关心表示诚挚的谢意。杨绛坚持钱锺书的遗愿,要求后事一切从简,遗体由二三亲人护送,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钱锺书生前淡泊名利,去世也希望能摆脱掉一切虚礼和俗套。按照他的遗嘱,连骨灰也不曾保留。就在钱老病重的时候,一家三口(钱锺书、杨绛和他们的女儿钱瑗)郑重决定将钱锺书及杨绛的全部稿费及版税捐赠给母校,在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励基金,以奖掖那些好学上进、成绩优秀的学生。我看过清华学子写过许多令人泪下的怀念钱老的文章。
   三
   我也看过著名作家、文学和电影评论家柯灵先生在《钱锺书创作浅谈》文中赞叹钱老,道:“散文也罢,小说也罢,共同的特点是玉想琼思,宏观博识,妙喻珠联,警句泉涌,谐谑天生,涉笔成趣。这是一棵人生道旁历尽春秋、枝繁叶茂的智慧树,锺灵毓秀,满树的玄想之花,心灵之果,任人随喜观赏,止息乘荫。只要你不是闭目塞听,深闭固拒,总会欣然有得。——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钱老的生前的人和事,他的读书、教书、治学以及为人品性说不完,道不尽……。
   钱老主要著作,除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等之外,尚有学术巨著《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尤其是《管锥编》巨著,积三十年心血而成,学术价值震惊中外。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的头脑是知识的宝库。他集才气、骨气、傲气于一身,他太丰富而深沉。要了解他、理解他谈何容易。他的学术著作博大精深,要读懂它,也要下一番苦功。
   1990年,钱老的小说《围城》拍成电视剧后,钱锺书这三字始为国人普识,并掀起一股“钱锺书热”,也有了人发起“钱学”研究组织。但这是他不想看到的,他一生寂寞功名,不求闻达。
   最近我读到钱锺书夫人作家杨绛《我们仨》,文中道:——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他每天要收到许多不相识者的信。我曾请教一位大作家对读者来信是否回复。据说他每天收到大量的信,怎能一一回复呢。但钟书每天第一事是写回信,他说‘还债’。这是他对来信者一个礼貌性的答谢。这些信也引起意外的麻烦。”
   我也是“不相识者”之一。我说不清当时怎么让自己占用钱老宝贵的时间了,我真的有点傻冒啦。他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又想起今天为数不少所谓的学者、作家、教授什么的,似乎不是真正在做学问,创作,教书,在追求物质的丰富和精神上的虚荣。古往今来,现实生活中,像史馬迁,曹雪芹,鲁迅,钱锺书,路遥等人,安静下来,用生命在写书不多也。变革时期,人们都好浮躁!好势利!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瑷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
   当我读《我们仨》快结束这一段时,我有一种感叹岁月匆匆、人生易老的悲凉!我要祈祷老天爷保佑钱老夫人--杨绛老人身体健康!
   当我捧起钱老给我写的这封回信,我十分感谢钱老!弹指一挥间,二十八年过去了。我用这些文字表达我对钱老的思念,也祝百岁的杨老健康长寿!并让一些不太了解钱老的读者多知道一点什么。
  
   2014.11.28(修改)
  
  

共 40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钱锺书的一封回信》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也是一篇感动至深的散文。作者以钱锺书的一封回信为整篇文字的线索,在回忆中讲述着二十八年前,钱老与自己一个不相识人的故事。钱锺书一位大学者、名作家,生于江苏名城无锡,出身于书香门第,在文学上是一个全才。他博才多学,学贯东西,在中国古典诗词,西方语言文化方面都有所建树,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在历史转型时期的名家代表,被誉为西学列于中国人之第一流。除了中文一面,钱老还精通文言文、白话文,可谓是集古今、中外学问之智慧于一身的名作家。然而这样的一个名人作家,却没有因为作者鲁莽、不知深浅而不肖一顾过,相反,他给作者回信让作者意想不到,更感动的是那时,每天给钱老写信的不止作者一人,钱老要一封一封地回给读者的信不知要有多少封!当钱老于一九九八年岁末去世(他的女儿钱瑷一九九七年早春先他去世),读到钱老的夫人杨绛老人整理著写的《我们仨》一文时,看到文中曾道:——“他每天要收到许多不相识者的信。我曾请教一位大作家对读者来信是否回复。据说他每天收到大量的信,怎能一一回复呢。但钟书每天第一事是写回信,他说‘还债’。这是他对来信者一个礼貌性的答谢。这些信也引起意外的麻烦。”我们和作者一样,深深的被感动。钱老,一个名作家,每天搞学术研究,搞创作,他的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啊!可是他在有生之年,每天都要抽出宝贵时间给不相识的读者回信。读完此文,心久久不能平静,感慨万分的同时,也羡慕作者能有这样的一个经历,有这样的一份珍藏!谢谢赐稿,祝编创愉快!【编辑:婉溪清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婉溪清扬        2014-11-28 15:41:04
  读完此文,心久久不能平静,感慨万分的同时,也羡慕作者能有这样的一个经历,有这样的一份珍藏!问好,祝创作愉快,精彩翩翩!
回复1 楼        文友:楚飞        2014-11-28 23:13:37
  谢谢婉溪清扬编辑对此文的美评和推荐!
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1-29 18:26:32
  作者与钱钟书的交往是珍贵的记录。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回复2 楼        文友:楚飞        2014-11-29 19:08:40
  谢谢您的阅读!其实也是钱老与他一位不认识读者一次“正常”书信来往,不够是很珍贵的。
3 楼        文友:一滴墨香        2014-11-29 19:56:01
  珍贵的情意播种友谊的种子,那是人生的幸运与幸福。
一滴山水,一墨书香,许我墨香,赠你书香,我用文字雕刻一朵美丽的奇葩。
回复3 楼        文友:楚飞        2015-01-04 23:35:00
  谢谢一滴墨香的留言!我会珍惜这封钱老的手信和这份厚重的情宜!迟复为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