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同题★散文】光阴的故事

精品 【星月同题★散文】光阴的故事 ——童年的记忆


作者:潇湘竹雨 举人,440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24发表时间:2014-11-28 20:44:07


   用回想叩开记忆的门扉,用笔墨拾捡时光深处的碎片,以脑海里,逐渐清晰的过往,写下那山那水,那年那人,这些童年的记忆。似多彩的水墨,恣意泼洒着光阴的故事。
   ——题记
   日久了,往事已落满了岁月的风尘,凝眸处,有些故事依然恍如昨日。这些记忆犹新的往事,是童年里无忧无虑的日子。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简静无忧日子,最使人怀想的一段快乐光阴。说起童年,自然想起,收藏了我少年时光的小小的村落。那是坐落在长白山脚下,群山环抱的一个小山村,地域偏僻,民风朴实,有些陈旧。一泓不老的清泉,养育着几百口子,以土地为生的村民,山坡上被雨水濯洗的田地,已是瘦骨嶙峋。每年春日,人们把希冀种植在骨感的土地里,烈日下,田里的人们挥汗如雨的耕耘着,锄头与石头的撞击声,不绝于耳。杂草中的禾苗似营养不良的孩童,纤弱的摇曳在夏风里,期待着灌溉施肥。一辈一辈的村民,把年华投掷在贫瘠的土地里,收获着微薄的希望。日子于平实的岁月里,一年一年的度过。
   七十年代初,偏僻的村子里没有通上电灯,每到暮晚时分,家家都会点起煤油灯,用于夜晚的照明之用。走在村子里,透过用纸糊的门窗,一座座土坯茅舍里,忽闪忽闪的灯花鬼魅般的舞蹈着,把屋子里的人影拉得忽长忽短,影子在昏暗的茅草屋里游动着,像极了蒲松龄笔下,那个俊朗书生栖身的寒舍,偶尔几声犬吠掺杂着猫头鹰的叫声,使这宁静的山村,夜晚时分缱绻着一袭幽深的凉意。可家家户户的屋子里却充溢着温暖,那时村子里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家里的孩子多,好多是,大孩子二十几岁了,最小的刚刚几岁,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热乎乎土炕上面,餐座上是热腾腾的农家饭菜,家里人口也多,餐桌上话语不绝于耳。平实的烟火里透着乡村的质朴。
   父亲当时是大队书记,掌管着八个生产队,五百余户人家。三年后是父亲的努力,用明亮的电灯结束了,煤油灯的昏暗。如若是现在,那将是他的一份政绩,那时没有这些说法,他换来的人们的拥护和爱戴。感觉父亲很忙,白日里很少见到父亲的身影,他处理完大队里的公务,还要在去田里与社员一起干农活,这样能多挣些工分,年末结算的时候,能够多分几十元钱。父亲是,清晨于东山的阳光一起上路,夜晚顶着繁星而归,他从没抱怨过,只是默默承受着人生中的艰辛。母亲生下我们兄妹四个,哥哥是长兄,我有两个妹妹。春夏秋冬里,自是母亲操持着繁忙的家务,看护着我们几兄妹,母亲是个勤劳持家的女人,只因身体多病,不能去田里干农活,这个家的生活来源全靠父亲一人,日子过得虽是拮据,却不失温暖。
   记得当时我还是个五六岁的小丫头,胆子小,天一黑我就会牵着母亲的衣襟,尾随着她忙碌的身影寸步不离。因听大人们讲的鬼故事,总觉得屋子里,那黑暗的角落处,坐着外公和爷爷(他们已经去世有三年多),直到长大,这种幻觉,于茅草屋子里从没消失过。在我十一岁时,母亲扔下父亲和我们几兄妹,竟也躲在了黑暗的角落里,与外公爷爷团聚去了。
   哥哥大我八岁,他不怕黑,他能帮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着我哭哭唧唧缠着母亲的样子,生气,说我是“小赖狗,跟屁臭虫”,我晃着羊角辫于母亲告他的状,“妈妈,哥哥说我”,“一会儿我打他,”这是母亲常用来安慰我的一句话。屋子里母亲的影子在不停地游动着,晚饭做好,几个影子都集中在热乎乎的土炕上,母亲让我和哥哥坐在炕上,等父亲回来吃饭。那时因年纪小,一天到晚不住闲的蹦跳玩耍,小肚肚总是不争气,这晚饭还没有上桌,她就开始兀自的咕咕叫饿,她一叫,我也叫,“妈妈,我饿”。母亲会先拿给我一张玉米面的煎饼,我却不吃,两只小眼顶着那个装白糖的小罐子,母亲无奈的摇摇头,只好把白糖卷在煎饼里,接过卷着糖的煎饼,用我已残缺无几的乳牙慢慢的品味着甘甜。
   母亲坐下后,从后背上把已熟睡的三妹慢慢放下来,抱在怀里,在轻轻的放在她专用的小被褥上。这个还没学会走路的小笨蛋,总是长在母亲的背上,对此我看着就生气,原来母亲是背着我的,记不得是从那天起,我的领地竟被她占据了,再后来又是四妹的地盘,三妹沦为和我一样的下场,我心里才有些平衡。也许因为母亲的后背的问题,小的时候,我和三妹不能和睦相处,不愿带她一起玩,而且她总是被我打哭。因此,母亲说我:“这孩子性格太独”。
   说起对妹妹的爱护,我不如哥哥,哥哥对我就很好,哥哥放学后,他去牧羊会带上我,把羊赶到山坡上,他让我做在树荫下,用树枝把握着当好,他和几个伴们去找野蜂窝,找到后用树枝把蜜蜂赶走,把蜂窝用火烧,然后把烧熟的蜂虫分给大家吃,当然也有我的一份。在那些大我很多的男孩子跟前,我就就是一个坐享其成小不点,无论何时,都是一个派不上用处的小废物,哥哥从不嫌弃我。打小哥哥就是我的偶像,他学习好,又懂事,觉得他是那样的优秀,母亲也常拿哥哥给我的榜样。
   经常跟随哥哥去河里摸鱼,我的任务就是于河边,用沙子圈一个小水窝,以备放置哥哥他们抓到的小鱼。这期间我要去河边的柳树下,拾一些干树枝,等哥哥把树枝点燃,然后用葵花叶子把抓来的小鱼包好,放在燃烧的树枝中,香味从火堆里散发出来,直抵一个个灵敏的嗅觉,“鱼熟了”,有人喊,哥哥用两个木棍把烧好的鱼包夹出来,剥开烧焦的葵花叶,就可以吃鱼了,从那些大哥哥的的吃相得知,一定是人间美味。
   我从尝过烧鱼是什么味道?,我的食谱里没有荤腥,不知为什么,自幼就对所有能食用的动物尸体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反感,讨厌那股子血腥味,看着血淋淋的尸骨,在那个红脸叔叔的刀下七零八落,就觉恐怖。憎恶那些男人们把好好的猪狗牛羊,不分青红皂白的就给杀掉,用它们之生命来丰富餐桌,看着他们吃的嘴角流油的模样,对这些我要扬起脸,才能看到他们面部表情的男人,心中产生一丝厌恶并携有几分恐惧。也许小孩子对大人们都有些怕,感觉他们高高的壮壮的,一只手就可以把我扔出去很远,这也只是那个时候的一种胡思乱想。
   时光在的轻轻划过,梳着羊角辫的小丫我,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不会再在每天牵着母亲的衣襟耍赖皮。我背起母亲给我缝的花书包,走入学堂。当时距离大队部远一些的几个生产队里,会成立一个只有一二年级的临时学校。两个年级的孩子都在一间土坯房子的教室里上课,村子里二十几个八九岁的小孩子,聚集到一起当然有十几个升到二年级了,我是一年级的小豆包。我人生中第一任老师,是村子里读过高中的一个大哥哥,他有些口吃,(结巴的不是太严重)可讲课却经常卡壳,自己急得面红耳赤的。我做在下面,真想替他把卡在喉头里的话说出来。我和母亲说,“老师说话太费劲,我听着着急,”母亲笑着摇摇头,发出一声叹息,“哎!没法子,这穷山僻壤的地方,谁会来这里受罪,再说,这年月,光是搞运动了,谁还顾得上这些”。幸亏因我愚钝,在老师磕磕绊绊讲解中,课本上的知识我算是精通了,老师的特长没有学会。
   茅屋里的两个年级,分为南北两个区域,两个年级的课程,都有结巴老师一个人担负,第一节课给一年级讲课,二年级做习题,第二节课在给二年级讲课,一年级做习题,每天都是这样以此类推。在我读完一年级时,二年级的课程也都同时掌握了。因此我养成了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坏毛病,觉得老师要讲的知识,我早在一年前就听明白了,干嘛还要听他结结巴巴的啰嗦,那些题我早就自己做过了,没必要再去写它。三年级的时候,要到离家五里地的大队所在地的小学上课,教学一切走上正轨,教学的老师,大都是城里来的下乡知识青年,他们的课比结巴老师讲得好多了,最关键的老师讲课不结巴,我不会跟着着急了。可我的不良习惯却延续着,对此没少受哥哥数落,母亲也是苦口婆心的疏导,在母亲和哥哥的看管下,慢慢认真起来,成为年级前三名的好学生。
   夏日里是一年中最为惬意的时节,小孩子暑假里可以放开玩耍,大人们也清闲了,因田里的庄家除草灌溉都已结束,只等着在阳光的沐浴下,慢慢成熟。白日里男人们与村子里的树荫下,卷着旱烟,说着闲话,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听着就感觉没有着落,似被风卷起的灰尘,在空中飞飘着,越飘越远,到最后了无踪迹。我们这些旁听的小孩子自是不去考量,那些话的真实性,只当是在听传奇故事,听过就不在记着,听的多了也就不在当真了,尽管讲话的人眉飞色舞,听者只当如风过耳。唯有到散场的时候,那几句话在落地有声,让人感觉踏实,“散了散了,日头偏西了,那牛还饿着呢,回去放牛吧!”,于是大人孩子一拍而散。
   我最喜夏日夕阳薄暮之时,太阳在于大地捉起了迷藏,那金色的火团悄悄地藏匿到西山后面,天边的云被染成红色,赤金的光晕把山水人家镀上了浓重的色彩,落日余晖下,自家的院落里也染上了一抹绛紫。一缕清凉的晚风,退去正午的炎热。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恬静的院落里,于梨树下,父亲和母亲说着家常,我和妹妹妹,自是撒了欢的嬉戏,哥哥那时已经读高中了,他每周才回家一次。我带着两个妹妹玩捉迷藏,四妹刚三岁,她好玩极了,她藏好了,会大声的喊:“姐姐找我吧”顺着她的声音,自然就会知道她的藏身之处,我和三妹,为哄她开心,故意沿着房前屋后转上一圈,边走边说,唉!小不点藏到那里去了?就会听到她在哪里自得的偷笑,我和三妹把她找到拉出来时,她那咯咯的笑声好听极了,边笑边扑到母亲怀了,“妈妈,姐姐才找到我”。父亲和母亲也不约而同的露出心里的喜悦,欢笑声洒满了整个院落。如今回想起来,童年的我们,就像飞在天空中的小燕子,任意东西,无忧无虑,人这一辈子,唯年之少时,尤为欢喜。
   记忆最深的是,看露天电影,每个乡都有一个放映队,所谓的放映队,也只以一个放映员和一套放映设备而已,是在全乡轮回放映,所以每个一个月,就会看一次露天电影。每次看电影村子里都热闹的像过年似的,母亲会炒瓜子,我把衣兜装的满满的,早早的拿着小板凳去站好位置,因为太靠前要仰着脸看银幕,太累,在后面因个子小又会看不到,只好占据中间位置。晚饭前,放映员就用两根立好的木杆,把四四方方的银幕拉好。天慢慢黑下来,全村社员们陆陆续续聚到队部的大院里,各就各位,嗑着瓜子,等待着放映。对我印象最深的影片,有,“闪闪的红星”,“红孩子”,“洪湖赤卫队”,“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因父亲曾视为军人,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曾无数次的听他讲战火中的故事,所以对战争类影片独有情种。
   看完电影,就会在放学后,聚集起玩伴们,模仿影片里的人物,从小哥哥教过我用苦蒿子,做手枪,把苦蒿子的叶推掉,只剩蒿子杆,把它编成电影里手枪的模样,插在腰带上。用柳树枝,编一个套在头上的帽子,把所有玩伴,分成两队,所有参战人员,都是腰插盒子炮,小眼睛瞪的溜圆,想笑不敢笑。战斗就这样来开帷幕,篱笆墙和一座座房屋做掩体,嘴里发出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响彻村头巷尾,一场轰轰烈烈的战火在几个小屁孩中间燃烧,把村子里的长辈们逗得哈哈大笑。每次战斗都是在妈妈们的喊声声中结束,“丫,铁蛋,来家吃饭了”。我常常是仰着一张花猫脸回家,母亲看到,无奈的的说:哎,一个小丫头,比男孩子还淘气。没有在乎妈妈的话,依然乐此不疲的告诉妈妈,今天这一仗,我们胜利了。哈!
   山村的春秋两季,是最为忙碌的,清晨,太阳还没有醒来,大人们就肩扛着农具,去了田里。旁晚他们披着繁星,拖着疲惫的步子而归,站在门口等父亲的我,看着满身泥土的大人,心想,我永远都这样小,不要长成大人,反正有那么多小孩子都会长大,大人越来越多,少我一个也无所谓,我可不要长大。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天真的梦想,也唯有那个年龄才会生出这样念想,小孩子就是天真烂漫。
   冬日里自是好的,粮食早已归仓,所有人都安闲下来。外面寒冷刺骨,屋子里暖意融融。大雪过后,穿着厚厚的棉衣,走起路来像企鹅,晃晃悠悠的在院落里,堆雪人,雪人堆得比自己还高,眼睛鼻子一应俱全,雪人堆好,再看自己也酷似雪人。冷了就回屋子,趴热乎乎的土炕上,把自己捂暖,再去堆第二人雪人。就这样来来回回,直到被母亲制止住,方能结束与雪人的纠缠。
   小时候,最盼望的是过年,每到年跟前,母亲都要用父亲拿回家的报纸糊墙。糊墙要先把面粉做成粘稠状的浆糊,再用刷子涂抹在报纸上,然后把报纸粘贴在墙面上,等清湖干后,屋子里自是焕然一新。再把买来的年画贴在新面貌的墙上,年画好多都是戏曲连画,如红灯记,沙家浜,等等。贴完年画,贴对联,大红的纸张求人写上吉祥的词语,张贴在院门,房门,就连屋子里的门框也不会漏掉。贴对联,通常是我和哥哥完成,对此记忆犹新。
   年三十,母亲会坐上一桌及丰富的晚餐,餐桌上有几道菜,是平常日子见不到的,只有过年才会吃到,这也是我期盼过年的原因之一。其二就是能穿新衣服,那个年月,因贫困,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那套新衣服,从冬到春,从夏到秋,都是主打,可见这套衣服的任重道远。过年有平时很少吃到的苹果,冻梨,有甜甜的糖块,都是小孩子日思夜想的好东西。
   除夕夜,左邻右舍,村子里平时相处很好的那些人,都会来家里,炕上地下坐得满满的,母亲泡茶,炒瓜子,父亲陪着说话。我这个小人坐在炕上,吃着瓜子,听着叔叔伯伯嘴里的故事,不记得于什么时候,就睡着了。这一觉醒来,阳光已爬上了东山,透过窗户上那一小块玻璃,照在睡梦惺忪的小脸上,“丫儿起来吃饭了”是母亲唤醒了我。“快起来,吃完饭,好去拜年,”母亲边说,边帮我穿衣服。吃完早饭,和伙伴们一起,挨家挨户的给长辈拜年,问好,长辈会给一些好吃食,等走完村子里所有人家,就已是中午。这就又过一个年,也就又长大一岁。
   光阴在春夏秋冬的轮回中,走过一年又年,我在慢慢长大,童年就在这一次次的期盼中走过,于春花秋月的轮回里,渐行渐远。远去的时光里总有些东西,是你无法淡忘的,时间越久,越是怀念。山坡上,树荫下蜂虫的味道,至今仍记忆犹新,长大后再也没有吃到,想起,便觉垂涎欲滴。时光易逝把人抛,愿与不愿,流水的光阴都会把一个少年催逼成老者,念与不念,童年的记忆,总势难以忘怀。时光远去,山河无恙,光阴的故事里那个羊角辫的小丫头,而今已是不惑之年,它年后这份记忆还能留下多少?
  
  

共 565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已经不惑之年的作者,叩开记忆的门扉,回忆起童年那一幕一幕的难忘时光。七十年代,人们都把希望种植在骨感的土壤里。日日辛苦劳作,却收获着微薄的希望。在贫困的岁月里,梳着羊角辫的小丫头,慢慢长大了。但是那些童年的记忆却永远根植在作者心中,尽写在一笔素字里。记忆的村庄宁静中充满了温暖,平实的烟火里透着乡村的质朴。那时的父亲、母亲、兄长,姊妹都在记忆里再现,重拾儿时的美好。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录着童年成长的痕迹。而且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家乡一年四季的美丽和童年趣事。那记忆里最深刻的是过大年,贴年画,粘对联,早起拜年穿新衣是每个孩子最高兴的事。远去的时光里总有些东西,是你无法淡忘的,时间越久,越是怀念。童年的记忆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感谢作者赐稿。朴实的文字,质朴的情感,难忘的记忆,推荐共赏!【编辑:回味】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30004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回味        2014-11-28 20:46:20
  喜欢雨儿姐用质朴的文字,书写着真挚的情感!
回味
回复1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4-11-30 22:21:07
  谢谢回味编辑,是你的编安为此文曾添一抹风彩,辛苦了!
2 楼        文友:回味        2014-11-28 20:47:49
  问好,雨儿姐!让人羡慕的童年,有好多兄弟姐妹和童年趣事。
回味
回复2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4-11-30 22:21:56
  谢谢回味,一路有你真好!
3 楼        文友:回味        2014-11-28 20:54:21
  光阴的故事里,最难忘的就是童年,那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录着成长的点滴,有着平实的烟火味道。
回味
回复3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4-11-30 22:23:41
  粗浅的笔墨,记录下童年的回忆,问好回味,感谢留评!
4 楼        文友:琉璃疏影        2014-11-30 21:06:25
  这故乡啊,也一直牵动着我的每根神经,喜欢雨儿朴实的文字,真实的情感!恭喜获精!
琉璃疏影
回复4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4-11-30 22:25:31
  问好疏影,谢谢留评,有你相伴你真好!
5 楼        文友:明月如霜        2014-11-30 21:08:29
  读着雨姐姐的文字,我也想起了我童年的露天电影!
明月如霜
回复5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4-11-30 22:28:46
  谢谢如霜留评,问好,祝安!
6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4-11-30 21:14:25
  童年的记忆里,那些欢乐的时光已渐渐遥远,打开记忆的闸门,那些艰苦岁月里的温暖依然在心中萦绕。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回复6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4-11-30 22:29:53
  谢谢红尘留评,一路有你真好!
7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4-11-30 21:15:38
  祝贺潇湘雨文章获精,问好!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回复7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4-11-30 22:30:46
  谢谢,问好,祝安!
8 楼        文友:草野乡客        2014-12-02 17:30:41
  打开记忆的包裹,将里面的物什一件件打开,都会有那种久违的亲切,默读一次,就会将空空的心房填满,暖暖的,真好!朴实的文字,就像这褪了色的黑白过往,是一种光阴深处的味道!
回复8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4-12-02 18:31:25
  问好草野乡客,你的评语,即深刻又精彩,总是与众不同,喜欢。谢谢留评,祝开心快了!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