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秋阳中的“民间小故宫”

精品 秋阳中的“民间小故宫”


作者:阳媚 探花,1321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23发表时间:2014-11-29 11:08:20

秋阳中的“民间小故宫”
   我是看了袁立领衔主演的电视剧《牟氏庄园》,才有了要去那里看看的冲动,也是看了电视剧才知道我们胶东半岛有这样一个曾经轰动中外的“民间小故宫”。
   顺着路牌的箭头,车子拐进一条店铺拥挤的沙土路,停在一个布满石头的大场园。
   “路南的这条河叫文水河,我们脚下的这个场园是牟氏家族南总来的场园,东边的这片旧村落,就是牟氏家族当年的手工作坊区。”五年前,朋友来过庄园,顺理成章也就成了我们的临时导游。
   秋阳中,那一排排破损的老屋显得格外陈旧,灰色的瓦片码成一拢一拢,匍匐在屋顶上,像一本本被人为弯曲的厚厚书页(我童年的梦就是涂抹在这灰色的书页上),躺在阳光下,仰望着天空。一拢一拢的空隙里稀稀拉拉生出一些杂草,失去绿色的杂草已经枯萎,但从摇曳的身姿依稀能想到这绿色生命曾经给这一片灰暗带来的朝气。有些瓦片已经破损。灰瓦下那些洞开的窗户里,仿佛有袅袅炊烟升腾着,那木制的格子窗棂里,飘出豆腐的香气,紧挨着的屋子内,小脚的阿婆踮着脚在打扫着石碾上金灿灿的小米,蒙眼的小驴发出吭哧吭哧的喘息声……
   “这就是民间小故宫牟氏庄园?!”
   “进了西忠来大门才能看到庄园内的整体布局建筑。”顺着朋友的手指,我看到两扇凝聚着百年历史沧桑的木制黑漆门,大门上的对联甚是抢眼:耕读世业,勤俭家风。八个大字刚劲有力,映射出中国第一大财主家风所在,也道出了牟氏家族治家处世的理念。
   提着裙角迈进那道近一米高的门坎,门外鼓托莲花的石鼓让人新奇,门内一眼望去,整个庄园就是一个村落,有我们老家村子几个大。只见一个院落紧挨一个院落,整齐划一,纵观四合院相叠,横看条条通道相间,层次清晰,经纬分明中散发出古色古香的味道。院内立体建筑多属二层楼房,四周边多是平房,房舍多是雕梁画栋、明柱花窗、浮雕图案,栩栩如生,但难以掩盖世事沧桑留下的痕迹。一间间灰色小瓦的屋子肃立在秋阳中,给人一种庄严的沉静,幸而有绿色的树木和一株株秋菊让人感觉庄园古老的色调中尚有一抹生机。
   “看脚下。”一方用采石铺就的石毯让我们一行人发出啧啧声,石毯四角镶嵌着石蝙蝠,居中铺设了三枚石钱,正中一枚石钱的方孔内四角上各刻有一个老写的“寿”字,朋友说这寓意着踏福踩钱,健康长寿。
   在一间牟氏家族账房屋子里,形状各异的计量器具让我大开眼界,从没见过的旧物件静静躺在泥土垒砌的账台上。朋友感慨道,“牟墨林是百年和谐社会的典范啊!”
   我小声说:“一个民间大地主你说他是典范?看看这斗、这升、这算盘……不知剥削过多少穷人。”
   朋友呵呵一笑:“你读过牟氏庄园,你就知道这个大地主不是普通的地主,他的乐善好施无人能及,他的经营之道在当下商海也可做借鉴。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家族啊,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五个全国第一:18万亩的山峦,5500余间房屋,年收仓谷300万斤;善用其才,家业代代上升,创造了10代联兴356年的财主家业;大兴建筑,修建庄园占地30万平方米;大开放饭济民,常年坚持舍饭,被饥民称作活菩萨;兴建的六大家住宅,竟然没有一个保家护院的看护,各个阶层的人们和平相处在这里安居乐业。可以说能够延续十代连兴365年家族,在我国来说是独一无二的。”
   朋友严严是一个名导,口若悬河的讲解让我们一行人目瞪口呆,问及为什么对牟氏庄园这样记忆犹新时,朋友说因为牟氏后代中有一女嫁给他们村李姓,因此他十分关注牟氏庄园的历史。重新打量起这个其貌不扬的朋友,他圆圆的脑瓜里到底藏有多少这样的历史我不得而知,只是感觉这个多年不见的朋友有着非同一般的博学。
   行进在整齐划一的小巷,一间间记载着历史的陈旧小屋不仅有着古色古香的味道,也闪现着牟氏族人敏锐的智慧。庄园里有齐备的粮仓、大小伙房、木匠铺、炉匠铺、磨坊,铁器库、钱库、酒坊、油坊、杂物间、长工房、寝楼、书房、客厅、居室、戏楼、少爷楼、小姐楼、主人楼、学堂、花房、防空洞甚至还有赌坊……这一切印证了人们口中所说的民间小故宫。
   要是你不了解中国小农经济发展史,那么通过一间间灰瓦下库房里的农具,你会一步步了解民以食为天的小农经济发展的由来,那似曾相识泛着亮光的铁犁,那开垦土地的镐头,那大地梳子的木耙子,那陈旧的棉槐框子,那锈迹斑斑的铁桶,那缠绕岁月的轱辘,那一个个播种工具,那充满思想的灌溉器具,那沙盘上一个个盛满幸福的粮仓……让你在瞠目结舌中穿越到那个年代。
   站在牟墨林故居前,看着那棵经历了二百多年的风雨洗礼已经凋落的紫藤树,想着她刚刚闭合的紫色花瓣重新打开,就那么一串串,一簇簇挂在绿藤下,看着游人嗅着她的芬芳馥郁进出她主人的起居室,看着形形色色的人在她晶莹剔透里将现代的文明带入这个古老的院落,看着人们在花廊下对她主人起居发出由衷的赞叹,看着形似古钱的铺设与垒砌的水井留在来访人的镜头里……
   我想她会把这一切记录下来,在春天的某一个雨夜,包裹在花蕾,沾着春雨的馨香,一并带给与泥土融为一体的庄园主人,让她的主人看到庄园的新变化,看到曾经在文革中被某些不法分子肆意毁坏的庄园重新找回了她的魅力。
   “看到了吧?身为大财主的牟二黑居室这样简陋,没有过多的奢侈,他把节俭下的粮食用在对难民的接济上。古今中外有哪一家大财主能做到一天三次为贫民放饭?这个牟氏庄园的二黑地主做到了,他以大功大德,以德聚财,拯救饥民的同时,成就了宏大家业,也成为人们心中的活菩萨,他常挂嘴边的是佛经上的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朋友的话让我震惊,这个因为仕途受阻的南方小官僚的牟家先人,驻足在胶东半岛,开辟了历史,后辈则用自己的智慧积累起诺大的家业,这在一个闭塞的封建社会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人们传说南方人对风水有考究,从这个庄园的整体建筑来看传说不无道理。整个建筑大气磅礴,每一砖每一瓦都细致精巧,每一间房屋的构建都有着聚财纳才的意蕴在其中。碎石铺就的小路边,有一面花墙,据说砌有三百八十六块六边型的墙石,任取其中一块,均可与周围石块组成六边型花卉图案,总体上组成一个百花相连的连续图案,这就是主人创意,花匠设计的“虎皮墙”。斑驳的花纹,巧妙的拼图,让人叹服。面对这平整的墙体,严丝合缝的高超技艺,我对牟墨林的思想由衷钦佩,对巧夺天工、能工巧匠一词有了深度认识,他们用双手绘出的何止是心中美好的向往,更是创作了一副古朴隽秀的图画长卷,给这些不起眼的杂石赋予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和较高的美学价值。
   “这里一定是学堂。”我一下子坐在被岁月染成古色的长条凳子上,看着设计对称的布局方式,中间是讲坛,讲坛中心放置“文鼎”,朋友说这表示“文以载道,道亦为天”之意。鼎后正北是孔子的塑像,体现了中国文人对儒家先圣的敬重。四周还点缀象征琴棋书画的雕塑作品。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一阵阵稚嫩的童声,穿越时空隧道灌进我的耳脉,这是牟氏家族的后代子孙朗朗的读书声呐!这是牟家人才辈出的圣地啊!牟氏学堂的存在,足以见证了一个封建地主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朋友说,富甲一方的牟氏家族一直秉承“耕读并举”的家风。在耕种之后,读书成为第一要务,这也是为什么家业十代昌盛的关键所在。上到朝廷命官,下到县官,牟氏家族明清两朝在栖霞共出进士28名,牟家独占10名,清代著名的检察御史,经济学家均出自牟家,更有大书法家牟所等等。我想这就是牟氏家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牟二黑那个时候就懂得知识就是力量,就是生产力,就是决定家族兴衰的主导。
   让我感兴趣的是牟氏家族曾经的掌门人姜振帼,这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人,是电视剧中的主要角色,牟氏家族后期在烟台的兴盛就是这个女人做出的成绩,她是烟台少有的女性知名人士,经她手操办的牟家葬礼,其庞大阵势轰动了全国。在一个偏房里,自南到北摆满两间房浩浩荡荡送葬队伍的模型,让人感受到当年葬礼的宏大场面。
   “你们一定想不到,这次规模浩大的葬殡用了一万多块大洋,6万斤小麦,8000多斤黄酒。最后三天客人高达370余桌,3000人次。这个姜振帼是一个饱经诗书的才女,她的乐善好施成为牟家流传的佳话,她一贯勤俭持家的作风为后辈树立了榜样,只是谁也没想到她能以这样的壮举来办一场声势如此之大的葬礼。一个不简单的女子啊。”听着朋友的讲解,心里对这个牟氏家族女性掌门人充满了敬仰。我想她如此的张扬是为了宣泄一种心理压力吧,丈夫的离去,儿子的英年早逝,女儿的病死……这一连串的打击将一个深闺中的女子推到了家族的前沿,她不能倒下,她要活着的牟氏家族人看看,她一个弱女子一样能够撑起一份家业,一样能够让牟氏家业兴盛。毫不夸张地说,姜振帼就是那个年代的女强人。
   走进北大厅,13.6米长,重120多吨的“天下第一龙砚”让我们一行见识了什么是中华文化艺术。栩栩如生的龙、凤、龟在述说着中华民族历史的演变,述说着一个民族的振兴。朋友说那年他来时,池子里的水清澈见底,盘旋的56条玉龙在水中翻腾,而今不见了一滴水,或许连天的干旱蒸发了巨砚里的圣水?心中不免惆怅。抬头,墙上挂满来此观看知名人士的墨宝,那是国家领导人、著名作家、著名作曲家、著名书法家、著名演员、毛泽东的女儿、省市主要领导等等在此留下的笔墨。能近距离看到诸多名人济济一堂的笔墨这还是第一次,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对这个中国第一大地主庄园的一种态度,同时也感受到他们文笔的魅力。
   要说《红楼梦》是末期封建社会达官贵人的全部生活,是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那么,牟氏庄园则是记录着中国近三百年来小农经济发展的足迹,展现了封建地主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灭亡过程,是实实在在反映封建地主阶级生活的活化石,其文化精髓渗透在牟家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经营运作、教子育人、待人交友之中。
   秋阳中古镇都村的牟氏庄园,远没有云南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动态之美,但它的静态之美别具神韵,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不愧为“中国民间小故宫”的美称。

共 40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看、听、想三个角度展开对牟氏庄园的叙述,通过看写它的现状,展示了它的百年沧桑历史,展示了它曾经的规模;通过听,展示了这个家族的立世理念,突出了他们的悠久历史和弘扬的善、勤劳、节俭等观念;通过想,写作者的思考,写出了文章的思想性,写出了这座庄园蕴藏着的建筑文化学。这篇游记,不只是展示一个庄园,展示一个曾经的大家族的辉煌,而且融入了深刻的思想性。地主也好,没有安宁的世道,它哪里有机会去发展?所以,和平安宁是每一代人生存的根本;善,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根本……好游记!【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113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11-29 11:09:49
  文章以游踪为线索,把看、听、想融合得非常自然得体,多角度展现牟氏庄园的特点,写出了历史、文化、思想,读后给人的收获是丰富多彩的。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阳媚        2014-11-29 15:27:06
  辛苦老师,谢谢你精准的按语,问好,遥祝开心每一天!
2 楼        文友:晨爱        2015-01-02 09:59:23
  欣赏老师美文!老师的美文句句心织笔耕,段段掷地有声。如“灰瓦下那些洞开的窗户里,仿佛有袅袅炊烟升腾着......”那一系列丰富的联想,让人看了目不暇接,如同亲临其境。欣赏、学习了!!
晨爱
回复2 楼        文友:阳媚        2015-01-02 20:59:09
  谢谢友友赏光点评,呵呵,有时间来看看吧,一个中国小农经济的缩影啊。
3 楼        文友:晨爱        2015-01-03 09:22:25
  好的!谢谢阳媚老师邀请,有时间,我一定去拜访。
晨爱
4 楼        文友:叶舞风        2015-11-25 11:21:54
  “你圆圆的脑袋里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博学的知识”,我也有同样的感叹。我这标点符号对吗?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4 楼        文友:阳媚        2015-11-25 22:33:18
  标点对否朋友自己知道,要不你能当社长吗?呵呵
5 楼        文友:叶舞风        2015-11-25 11:50:56
  看完我才知道什么叫做思想在文章里的力度。好像这样表达也不准确。好吧,现在我才知道其实我目光很短浅。其实我是来寻找什么是文章的大我,小我。似乎有点答案。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5 楼        文友:阳媚        2015-11-25 22:35:28
  我文章里所涉及的都是小我,没有朋友所要找的大我。对文学爱,不只有这两点就能做出评判,你说呢?
6 楼        文友:叶舞风        2015-11-26 09:17:42
  大我,就是在小我里寻找到大众的共性,我觉得至少这篇是有体现大我的。你能从一个家族遗留下来的点滴就能看出小农经济的发展史的浓缩,这就是一个人的眼光的着力点,如果是我写,肯定只注重于景色以及给我的某些氛围,绝对想不到这点来,这就是大我和小我的区别。别对我充满戒备,我虽然有些企图,但是绝不会胡乱讨好你,我更希望文章本身能吸引大众。关于标点符号,允许我哭一会,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用,有时候越看越不像,就跟汉字一样,明明是对的,瞅时间长了又觉得不对,越来越不对。我也是怕了。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6 楼        文友:阳媚        2015-11-26 12:19:18
  谢谢友友的再次留言,也谢谢你的认同。多看多编辑,久了你就会学会标点的运用了,这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的首要基础!感恩节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