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散文】我看到的今日俄罗斯

编辑推荐 【雀巢散文】我看到的今日俄罗斯


作者:刘可成 布衣,15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50发表时间:2014-11-30 07:54:16
摘要:俄罗斯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昔日的辉煌与转型后的失落让它沮丧,也让它憋着一口气。转型已20多年,但具体发展道路似仍在探索中。

【雀巢散文】我看到的今日俄罗斯 俄罗斯和北欧诸国的六七八三个月是最佳旅游季节,不冷也不热。八月初,我参加旅游团去俄罗斯和北欧走了一趟。在俄罗斯游览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1957和1964年,我赴瑞士和法国履职时曾先后两次乘火车途经前苏联并在莫斯科驻足数日。一晃五十年了,今天的俄罗斯什么样子?我急切地盼望亲眼目睹它的尊容。
   我们的飞机降落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就是美国青年斯诺登呆过的那个机场。这是俄国首都五个机场中最重要的航空港,是俄国的门面,但却像一位未加修饰的老太婆,空间狭小昏暗,几十年前的老面孔几无改变。当地导游说,近些年来,俄罗斯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无明显变化。旅行社的“出团通知书”和全程陪同一再告诫说,俄国人办事慢,进关时间长,有时要等几个小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然而,我们十分幸运,一个小时就进关了。接团大巴在机场附近无处停车。车到了,司机却在旁边一站,不帮助装卸行李,让团内老人顿感不快。在圣彼得堡,司机也是这般做派。可是在北欧各国,司机热情勤快,甚至帮助把行李送至旅馆大堂。两相比较让我们看到了差距。
   我们抵达莫斯科的那天是星期六,街上车不多。导游说,私家车迅猛增多是俄罗斯人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有的大城市已经平均两人一辆,且进口车很多。今天是周末,城里人都开车出游去了。平时堵车十分严重,以至于普京总统要乘直升机上下班。市内公共交通除无轨电车,还保留着老式有轨电车,让我们颇感新鲜。市区卫生还算可以。不过另一旅游团有人告称,地下通道很脏。
   我们下榻的旅馆是1980年为接待奥运会运动员兴建的,三星级,比较卫生,有冰箱、电扇和一次性洗漱用具,唯有14吋老电视显得有些差劲,而北欧各国旅馆提供的是大屏幕液晶电视。
   红场,这是各国人民都熟知的名字,长697米,宽130米,是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俄语的原意是“美丽的广场”。它是俄罗斯的心脏,是俄罗斯政治脉搏跳动的“显示器”,也是俄罗斯的骄傲。红场上每年的盛大阅兵式激动人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1941年11月7日在德军兵临城下时的阅兵。激昂的受阅部队怀着誓死卫国的必胜信念从大雪纷飞的红场直接开赴前线。而1945年6月胜利大阅兵时,红军战士把缴获的纳粹军旗——扔到脚下,每每忆起那个场景,我总是热血沸腾,难以释怀。两次阅兵向世界宣告,俄罗斯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前两次去莫斯科我曾怀着神圣的心情伫立红场遐想联翩。未曾想到,时移世易,今日故地重游却是思绪纷杂。
   苏联解体后,怎样认识和评价苏联时代列宁和斯大林两位历史人物,曾在俄罗斯国内有过激烈争论,甚至提出把列宁遗体迁出列宁墓。导游说,目前达成全民共识是不可能的,年轻人也已不关心过去,但多数人似可接受普京总统的观点。普京说,“无视苏联那段历史是没有良心,谁想回到过去是没有脑子(大意)”。
   再次瞻仰列宁遗容是这次俄罗斯旅行中最有意义的项目。我曾想,鉴于形势的变化,也许前去瞻仰的人不会太多。然而事实却大出我的预料。我在红场半天多的时间里,瞻仰者的队伍总是排的很长很长。从肤色和衣着判断,大多是国外游客。这说明列宁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但是列宁在当今俄罗斯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今非昔比。总的情况是淡化其影响,处理民间化。列宁墓前“国家第一岗”的仪仗兵撤消了,遗体上覆盖的国旗没有了。展现给观众的是西装领带。面容也已失去往日的饱满状态。莫斯科市原有七百多座列宁雕像,现在只剩了三座。
   多年来,红场上曾有位酷似列宁的老人乐于应邀与游客合影。他叫安德烈,是前苏共党员,曾是莫斯科艺术剧院列宁的特型演员,人民艺术家。国内某正规旅游出版物写道,安德烈与游人合影“分文不取”,意在表明列宁“还在人间”。但若与我们这次遇到的那位“列宁”合影,则每人收费100卢布(约合人民币20元)。据我观察,这位“列宁”“生意惨淡”。堂堂一国首都,允许利用领袖的形象挣钱,可见政治生态变化之大。
   至于斯大林,1962年从列宁墓迁至克里姆林宫墙角时墓碑很矮,现在改成了石雕像,与他同辈的其他领袖人物身高相同。
   红场西北角上的“生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是计划中的游览项目。教堂规模宏伟、华丽,构思之巧妙令人赞叹不已。我问导游,在昔日苏联和今日俄罗斯,宗教的命运有何变化?导游说,俄罗斯虽跨越欧亚,但本质上是欧洲国家。不了解宗教就不可能全面认识欧洲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在西方国家,宗教信仰向来扮演着人们精神支柱的角色。在苏联存世的七十多年里,宗教被打翻在地。莫斯科1500多座教堂,700多座被毁或挪用他用。今天,从官方到民间,宗教迅速恢复了过去的盛况。叶利钦总统在位时,拨款三亿卢布在首都建起一座宏达的教堂,全国各地纷纷效尤。有材料披露,现在俄罗斯人60%信奉东正教,还有10%的人信其他教。转型后出现的精神空白需要填补,宗教回应了这种需求。七十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力灌输就这样黯然的走下了历史舞台,这其中的奥妙值得深思。
   红场的“古姆”百货商场是于1893年落成的一座三层宫殿式巨型建筑,号称世界“十大商场”之一,囊括了世界数百家著名商号。商品琳琅满目,品质高雅。以其所处位置和档次,应是俄罗斯的又一门面。据我观察,“古姆”商场就像一届万国博览会,各国品牌公司在此设店,也许主要不在营业额多寡,而在显示存在,博取广告效应。因为其商品价格太高,一般群众难以光顾。据导游说,眼下俄罗斯人均月薪为1300-1500美元,以一千多美元的收入水平在“古姆”购物则难于放开手脚。“古姆”是富人炫耀实力的场所。普通商店的大众商品已十分丰富,但价格也很高。游览“古姆”有两件事令我有所感触。一是其厕所太脏,与“古姆”的品味太不协调。二是另一个中国旅游团的一位女士在店内照相机被抢(未遂)。光天化日之下在高雅店内,不是偷,而是抢。肇事者何来如此大胆?领队和导游总是不停地提醒我们警惕被偷被抢。还说,肇事者们偷抢的技术十分老道。有个中国女游客正走着,两个大汉抓住她的胳膊左右一架,后边一人神速动手。追喊之中,钱没了,护照捡回来了。
   莫斯科游览结束,我们乘夜间直达火车去圣彼得堡(原列宁格勒)。圣彼得堡是俄第二大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中心,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和军事重地,人口约500万。其地位有点像我国的上海,因而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也像北京至上海一样,在俄罗斯的铁路网中应是最重要的线路。可是,从车站到列车,至少从外表观察,与几十年前无明显变化。我们乘坐的列车比较新,应是不久前出厂的产品,但设计仍停留在绿色老式车厢阶段,四人间,上下铺,通道很狭窄,没有座位。厕所与洗脸池同在一个小间,极不方便。开水炉有改进,老式造型,但用电加热。上车后每人要交100卢布“小费”给列车员。这样第二天早上列车员可给每人提供一杯红茶。导游说,这100卢布实际上是“安全费”。包厢门上有两道锁,没有专用钥匙从外面是打不开的。可是鉴于以往发生的案件,导游却强烈建议在门锁与床架之间用绳子拴住,夜间上厕所也要唤醒一人看好房间。搞得大家精神十分紧张,有人未能休息好。
   圣彼得堡只有三百多年的建城历史,在世界名城中当属年轻之辈,但论其建筑风格的独特性和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应在第一梯队之列。该城地处入海口与涅瓦河的两岸,由四十多个岛屿和423座桥梁连接而成。以沙皇的故宫—东宫的高度为准,除教堂外,城内任何建筑不得超越。一排排用石材砌成的四五层的欧式楼房给人一种古朴而雅致的视觉美感。柴可夫斯基、普希金、高尔基等世界文化名人更为该城增添了光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震惊了世界,吸引了全人类的目光。端详着面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我胸中猛然涌上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平生能亲眼目睹这座革命“圣城”真是一生之幸,颇有点“朝圣”味道。
   在圣彼得堡的另一重点旅游项目是历代沙皇的郊外离宫---夏宫。其建筑风格与巴黎凡尔赛宫极为相似,故有“俄国凡尔赛宫”之称。名为夏宫,其实其魅力不在宫殿,而在它的园林,在于园内变化无穷的雕塑与喷泉融为一体的艺术造型以及绿悠葱葱的园林和林间阡陌。它有大型挂金雕像37座、各式浮雕29座、小雕像150个、喷泉64处、人造瀑布2处。所有喷泉均以水的落差为动力,最高可喷21米。漫步其中,有种身临仙境之感。人们可以谴责帝王们的挥霍与奢侈,又不能不赞叹能工巧匠们的高超智慧和创造力。是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的两位导游都是在俄罗期读研究生的留学生。从交谈中我们感到他们对俄罗斯的了解比较深入。他们还提到,俄罗斯通过转型,财富并未落到人民手中,而是被原特权阶层中的部分强者所鲸吞,形成了寡头经济。10%的暴富者掌握了80%的社会财富,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俄罗斯的腐败也很严重,俄《每日商报》2010年8月披露,俄每年涉腐金额高达4000亿美元,占GDP的一半,与世界银行公布的48%相近。警察可以公开伸手要钱,大学里考试送钱送物就可过关,茅台酒与北京烤鸭也很“灵验”。我们的导游曾有亲身体验。
   我们的俄罗斯之行到此就结束了。我有个总的印象,俄罗斯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但转型后的具体发展道路仍在探索之中。昔日辉煌与转型失落让它憋着一口气。祝愿这位北方友邦在新的基础上再创辉煌。
  

共 37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规矩的游记,作者以一位老外交官的眼光,为我们介绍了到俄罗斯旅游的所见、所闻、所想,以及自己独到的理解。介绍了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宗教和社会现状。有详有略,详略得当。重点介绍了美丽的广场“红场”以及在红场发生的历史事件,瞻仰列宁遗容,参观规模宏伟、华丽,构思巧妙的“生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历史悠久的“古姆”百货商场,俄国第二大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中心,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和军事重地圣彼得堡,以及圣彼得堡的另一重点旅游项目、以园林艺术闻名世界的历代沙皇的郊外离宫---夏宫。文笔很优美,语言很生动、简练。推荐阅读。编辑:柴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柴英        2014-11-30 08:39:02
  作者以一位老外交官的眼光,为我们介绍了到俄罗斯旅游的所见、所闻、所想,以及自己独到的理解。介绍了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宗教和社会现状。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很有可读性。(你再发文的时候,请把每个段落空两个字。)
2 楼        文友:张林初        2014-11-30 10:34:36
  老刘,又看到你的新作了,祝贺你。
3 楼        文友:闲妹        2014-11-30 11:02:04
  作者以一位驻外武官的视角,为我们介绍了到俄罗斯旅游的所见、所闻、所想,以及自己独到的理解。让我们了解了俄罗斯的风土人情,美文欣赏了。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4 楼        文友:刘可成        2014-11-30 16:14:15
  感谢编辑提醒。以后发文注意两段之间空两格。
   建议:内容摘要栏不能显示摘要全文,不便核对。如有可能,望改进。
5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11-30 16:59:07
  五十年,从苏联到俄罗斯的变化——社会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6 楼        文友:云中马        2014-11-30 22:44:40
  跟着您的讲述畅游了一遍俄罗斯,身临其境,很有收获!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