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侠文化浅谈(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侠文化浅谈(随笔)


作者:水墨灵溪 秀才,2467.9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14发表时间:2014-11-30 20:51:11
摘要:一度向往江湖,想做一个江湖人,独自驰骋在武林中。或像李白一样,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江湖世界,充满快意恩仇,侠骨柔情。正所谓:仗剑天涯载酒客。执一壶酒,自斟自饮。花前月下也好,浪迹天涯也罢,潇洒自如走一回,逍遥于武林江湖中。我想最好是一个独行侠,惩强扶弱,仗义疏财。醉酒行侠仗义,置生死之度外。千古文人侠客梦,侠之一词,莫衷一是。它的共同点莫过于为国为民,死而后已了。

【荷塘】侠文化浅谈(随笔)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曾经孕育了许多被誉为中国奇葩的文化。今天我所写的侠文化,便是这其中之一的佼佼者。
   我国历史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两千年的文化是一种以皇帝至高无上为中心的皇权文化。人们并没有公民意识,中国文化自身也并没有生长出皇权以外的制度想象,面对社会问题时,只能在皇权制度的框架下去面对。文化服务的对象是皇帝,而大众在皇权文化之下,同样需要自娱自乐,这样便利于文化的萌芽与形成。于是便逐渐派生出官文化与侠文化两个支流。那个时候,人们期盼着有一个好官能为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好官都难以解决问题时,就盼望出现一个匡扶正义的侠客。所以,那时的官文化和侠文化,便成为了帝王文化的补充,而这两者又是一体两面,难以分割的。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那时的小说免不了有些神话色彩,但是在晚唐时,一些唐传奇随之出现。这些作品大多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传奇作品,内容涉及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安邦定国等诸多方面。此时,最具代表性的是相传为杜光庭所作的《虬髯客传》,文中写出了隋末豪侠虬髯客与李靖、红拂女的故事。从中表现出豪侠人物的坚韧、刚毅和卓尔不群,流露出的是一种高蹈不羁的流走生命的情调,充分体现出“风尘三侠”的侠肝义胆。
   在随后时期,侠文化层出不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三侠五义》、《小五义》、《七剑十三侠》等,这些作品,大多数可以归纳为“公案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人们期望的主角通常是能够飞檐走壁、武艺高强的侠客。比如《三侠五义》中的展昭、五鼠等。但是这个时期的武侠小说,有着浓重的模式化倾向。正反面人物一出场,就立即被看清,叙事语言大都属于说书性质的语本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国民党政府,都与清朝以前的王朝制度不同了,这个时期,共和意识产生,中国的市民社会开始发育,人们对于官文化的渴望渐渐淡化。官文化与侠文化也逐渐脱钩。而侠文化此时变成了更具有市民消遣性的大众文化。于是写作者开始转而写像《十二金钱镖》、《龙虎斗京华》这样反映江湖恩怨,门派纠纷,无数较量的作品。于是出现了宫白羽与还珠楼主这样的作者。武林和江湖,在这个时代成为了一种以身处地民间社会为背景的想象世界,使侠文化更成为了大众向往的消遣性文化。
   但是,因为战争的爆发,这个时代并没有存在太长的时间。抗日战争的激烈与动荡,很快将这类消遣性文化压制下去。在此之际,大陆的侠文化告一段落。直到战后50年代,才又在香港重新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是金庸、古龙与梁羽生,他们的作品被称为“新派武侠”并逐渐被整个华人世界所接纳,在此时,侠文化达到了史无企及的高峰。
   侠文化的出现,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因素。中华民族在今天并没有尚武精神,但事实上我们的祖先曾是个十分强悍好勇的民族。当然,当时世界时必须用武力才能生存的。这和环境战争、和其他种族战争一样,都需要武力来解决,这很好得到解释。所以,在人们初期的社会生活中,侠文化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据《周礼·大司马》记载,远古的学校教学内容有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武功训练(射、御)是非常重要内容之一。远古尚武的风气和习武的生活在后来虽然受到儒文化很大的冲击,但他始终在历史上有过巨大的影响。这使侠文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侠”这一词,第一次出现时因为《韩非子》首先在书面语言上多次使用,同时作者书中的“带剑着”和“侠”就是一个意思。自此,侠文化自诞生之日起,人们就把它与剑联系在了一起。“剑”在侠文化中一直是最主要的武器,举凡侠客的武器都是剑。那时,“佩剑”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君子仪表和风度的服饰。后来,出现了诸如吴国的干将和越国的欧冶子等铸剑名师,一批武艺高强的民间剑术师也随之出现。众所皆知的“越女剑”生于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虽然记载他们的都是一些诸如《吴越春秋》等历史,但或多或少,侠文化也算是随着崇拜“剑”的风潮而出现的。
   《史记》里面有《游侠列传》,他强调“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行必果。”这段话中的“不轨于正义”主要指的是不守律法。以后班固的《汉书》虽接着写《游侠传》,但其观念跟司马迁的不一样。没有游仙列传,不等于从后汉起中国就没有了侠文化只不过历史学家不把它写入正史里来。侠文化被踢出当时所谓的正统文化,是因为中国尚武精神逐渐被儒文化所取代。
   古人云“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儒生们总是靠笔来扰乱法制,而侠客们总是用暴力来触犯律法。“侠”是什么?名满天下的金庸对此的解释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即侠士要有为国之仁心,能够为理想而奋斗。而后起之秀的步非烟则有不同的意见,“侠即逍遥”即侠士能够突破人性的极限逍遥地行走于这个世界上。但如果说金庸是“儒”之侠,步非烟是“道”之侠。那么沧月便是“墨”之侠。“侠是悲剧”,千古文人侠客梦。儒侠是侠,隐侠亦侠,这种以天下为己任,视死如归的侠文化才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的文化。
   虽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已淹没在了岁月深处,但那段“侠文化”的历史,却仍然留与我们无尽的遐想。我们很难再从史书中找到游侠们的身影,一顶破斗笠,一把长剑,一个孤行客,这便成了一幅侠肝义胆的侠客行。我想在侠文化盛行的先秦时代,侠士形象,便是他们最好的精神寄托。
   如今乃和平盛世,似乎金庸、古龙、梁羽生笔下所描述的江湖武林,离我们过于遥远。可是侠文化的路,终究在很早以前是被人走过的,只不过到现在这条路,仍然很难被走到尽头。作为后辈的我们,仍需将其发扬光大,飘香四海......

共 23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找到了侠文化,中国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曾经孕育了许多被誉为中国奇葩的文化。而今天作者所写的侠文化便是这其中之一的佼佼者。自古以来侠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占有不可忽视的位置,一度向往江湖,想做一个江湖人,独自驰骋在武林中。千古文人侠客梦,侠之一词,莫衷一是。它的共同点莫过于为国为民,死而后已了。文章具有渗透性和文笔的灵活性。言简意赅精练。推荐阅读。【编辑:月色荷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色荷韵        2014-11-30 20:53:03
  问好灵溪,感谢赐稿荷塘,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月色荷韵        2014-11-30 20:59:35
  史书里的侠文华与现代的侠文学实际上是一脉传承的,都对中华名族的文化心理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回复2 楼        文友:水墨灵溪        2014-11-30 21:28:41
  谢谢荷韵姐在百忙之中编辑,像姐姐问好了。
3 楼        文友:月色荷韵        2014-11-30 21:01:19
  荷塘月色景苑因灵溪而更美,期待佳作。
4 楼        文友:陕西派        2014-11-30 21:02:23
  必须创新,,沧月,黄易。等等,还要继续创新,继续努力。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